赵哲 姜华
根据麦肯锡研究报告统计:中国现有的160万工程师中,大约只有16万适合在外企工作,即中国高校的工程类毕业生只有10%可以达到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这表明我国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任务依然艰巨且任重道远。据了解,辽宁省在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提升辽宁省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质量。
深化统筹管理,完善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保障措施。一是推进和落实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对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简政放权”和“权力瘦身”。瞄准教师结构、生源组成、专业内涵、管理水平等国际化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赋予高校更大办学自主权。二是优化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经费的筹集机制。建立由政府财政拨款、统筹使用的国际交流合作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与各国政府间的工程教育合作项目、工程教育教学合作体等“官方”形式建设。建立企业赞助、社会捐助和个人资助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三是创新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考核与评估机制。探索将专任和兼职外籍教师的引聘比例,开展“双语”教學、引用原版教材等国际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数据,与国外高水平工科院校开展交流合作的活动数目等纳入省属高校绩效考核和工程类专业评估的指标体系。
探索先试先行,创新高校工程人才“在地国际化”的培养途径。一是依托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试点建设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或示范区。通过举办一批富有本土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建设东北亚高等工程教育交流中心和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基地。二是探索由行业特色高校主导建立的跨境、跨地区的工程人才国际化战略联盟。成立由中外高校参与的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联盟准入制度和资源共享、利益分配、纠纷调解等联盟活动协商机制,建立联盟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组织,建立巩固联盟发展的定期联席制度,探索建设联盟高校相关学分、学时累计和转换的国际学制衔接系统。
夯实行动基础,加强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走出去”载体建设。一是扩大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对省属高校及非认证专业、非国家级特色专业的覆盖面,促进省属高校工程类学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公平。二是逐步扩大工程类学生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层次。建立以游学和访学项目、访问和交换计划为基础的工程人才境外培养基地,拓展工程类学生的定期交换、长期留学、短期交流等培养渠道。三是建立健全海外企业实习实训的政策配套、合作机制、管理制度、服务体系和保障措施。
优化服务机制,强化对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规划引领和研究支撑。一是科学制定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战略规划与行动路线。政府、高校联合成立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领导小组,对外领域主要开展与境外一流工科院校的工程师联合培养、职业资格相互认证等实质等效的紧密合作;对内领域主要负责中外合办二级学院、分阶段交流合作项目、专业课程体系等国际化战略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协调反馈、督查考核和动态调整。二是依托政府智库机构、高校研究组织和社会学术团体,加强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高级别交流机制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重点开展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政策法规保障、教育教学模式建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等研究。长期追踪欧美发达国家全球工程能力体系建设和专业认证体系建设,以及国内其他省市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实践举措、先进经验和发展态势。加强高校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数据库、资料库、技术库和案例库建设,推动传统的“经验—决策”逐渐向“数据—决策”的研究支撑与服务模式转变。
本栏编辑/孙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