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落实1+X证书制度的难点与对策

2021-09-09 17:13龚方红乔巍余黎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证书试点课程体系

龚方红 乔巍 余黎明

【摘 要】实行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构建现代化职教和培训体系,是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针对目前落实1+X证书制度存在的难点与困惑,高职院校应从依托试点重构课程体系、把好校企合作开发证书的质量关、完善落实1+X证书制度的支撑条件等方面整体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关键词】高职教学;1+X证书制度;书证融通;“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1-0038-04

【作者简介】1.龚方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与实践;2.乔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信息化管理;3.余黎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教务处科员,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X证书的管理与实践。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称“职教20条”)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指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旨在通过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育训结合,书证融通,引领“三教”改革,真正培养出产业急需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

一、存在的难点与困惑

(一)落实1+X证书制度的关键问题

专业课程体系与X证书的融通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关键问题。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高职院校必须考虑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效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书证融通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但在试点过程中,书证融通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具体实施专业的负责人对之认识不足。书证融通需要全面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深化教法改革,这不仅仅是考取一张证书,还包括专业建设层面的功夫。二是书证融通着力点不统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参照普通高等教育设置,短时间内要完全适应市场需求来创新课程设置,革新需求大而广,难以找到一个着力点,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市场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有效融合。三是书证融通缺少衔接机制。目前来看,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推动“1”与“X”互联互通,已启动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但职业教育系统内并没有广泛适用的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课程与证书之间缺少衔接载体,阻碍了书证融通进程。

(二)X证书标准的取舍问题

职业资格证书是由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具体组织实施,直接面向考证者发证,很多证书已形成完善的考核培训体系,因此市场认可度较高。新兴技术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运用,很多人对1+X证书制度理解不透彻,X证书的含金量还有待行业企业的认可。一方面,企业身份的培训评价组织要负责证书管理、培训指导、评价考核、证书标准开发等一系列工作,而对企业而言,前期需要不断摸索、提质前行,证书质量很难一开始就得到保证。另一方面,部分试点院校为追求通过率,把考取X证书看成纯粹的应试教育,没有做好育训结合,背离了1+X证书制度试点的初衷。[2]

(三)落实1+X证书制度的条件支撑问题

高职院校最大的特色是实践教学,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配套的实验实训中心,这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硬件。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因面向在校学生,其设施设备规格需要按照专业技能学习需求来配置,需要关注线下设备的各类性能和指标。X证书培训对象不仅有在读学生,还有社会人员,强调职业技能培训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这对学校的场地、设施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对于大部分院校来说,要统筹协调好时间、资金、人力和物力,并非易事。[3]另外,落实1+X证书制度除了硬件建设,更需要软件保障,这主要指职教教师的素质。一般高职院校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很重,X证书培训又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当前的素养一时难以适应发展需求,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钻研,这对教师提出了较大挑战。

二、切实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

(一)依托试点重构课程体系

随着各类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专业升级改造的重点工作必须围绕“数字化+”展开,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调整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可以根据X证书全部或者部分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的需求设置X证书的接口课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双高专业群中的数控技术专业群与X证书群对接实现路径如下页表1所示。深化路线主要指畢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能力要求与所选证书的能力要求基本吻合,拓展路线主要指毕业生就业的拓展岗位能力要求与所选证书能力要求基本吻合,兴趣路线是指学习者所选证书与本专业学习内容相关性不大。[4]

以数控技术(专业A)为例,该专业学生的主岗位需要考取数控车铣加工证书,拓展岗位需要考取精密数控加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证书,依照个人兴趣也可以考取其他X证书。针对这三种情况,可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应的X证书接口课程。课程体系的重构,既可助推传统装备制造类专业的升级改造,又推进了这些专业的“三教”改革。

(二)把好校企合作开发证书的质量关

“职教20条”明确要求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通过X证书的实施让企业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协同育人。而培训评价组织作为X证书的培训与评价负责机构,在X证书开发和推广实施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的培训评价组织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校务必选择实力雄厚、行业内有影响的培训评价组织开发的X证书,同时积极参与到X证书开发的工作中去。

X证书的开发涉及证书标准制定、大纲编写、模块内容开发、题库设计、教材撰写等方面。证书标准的制定工作是重中之重,标准一般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能力要求,它必须客观反映现阶段具体行业发展水平以及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明确具有该专业职业技能的人员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该工作一般应由企业牵头、院校参与,通过校企联合开发的方式使X证书更加符合培训和评价不断发展的需要,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符合专业工作岗位的需要。

同时,应注意研究与实践并重,与企业联合开展校级层面或者试点联盟层面相关的职业教育标准与案例专项研究课题,加大成果推广力度,从而产生示范引领的社会效应。截至2020年底,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形成1+X书证融通案例14个、参与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10个、开发培训课程5门、编写教材2本、优化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个,提升了X证书在区域行业企业中的认可度,形成了很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为保证证书质量,职业院校还必须不断完善X证书淘汰机制。当发现试点的证书与专业升级改造出现不匹配时,学校应及时启动证书退出程序,重新选用更加适合的证书。比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类专业之前选择了智能财税X证书,但随着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业财一体化,最终实现业财融合的终极目标。因此,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及时选用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X证书,这个证书更加匹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三)完善落实1+X证书制度的支撑条件

1.构建多元命运共同体提高硬件建设水平。

X证书试点制度的实施,涉及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多个主体,高校可以向所在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倡议组建地区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联盟,通过区域整体推进1+X试点,加强区域内校际交流合作,提高职业院校议价能力。

1+X证书制度试点联盟定期召开理事会议,重点围绕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讨。研讨内容可以从培训资源建设、站点建设、分工协同机制等方面展开,最终建立一个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区,打造一块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高地,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社会职能,构建政校行企协同的多元命运共同体。针对个别X证书考核站点建设费用过高的问题,也可以采取校企共建、校间共享等形式,联合建立高水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培训基地,提高联盟的分工协作和抱团作战能力,充分发挥其合力作用。

2.开展X证书专项师资培训班,提高师资素养。

“职教20条”指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有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1+X证书制度试点的开展,要求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自觉参与对应专业的X证书师资培训班,这不单单是持证上岗的要求,更是全面了解X证书考核标准的必经过程。

对学校而言,可以通过人事处广泛发动教师优先参加X证书的国培、省培师资培训班,或者学校和企业共同开设专项师资培训班,聘请企业、行业专家组建师资团队,通过小组研讨、一对一辅教、企业定岗实践等形式,组织教师研读X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掌握课证融通课程开发技术,消化X证书考核模块内容,为教师胜任X证书培训工作提供智力保障。同时,学校必须统筹各相关资源,加大投入,对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教师形成长效激励机制。试点院校需要创新设计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将教师参与X证书标准开发、培训资源开发和培训课程设计等工作都纳入绩效考核中,可以将之认定为教科研分或者向教师发放专项课时津贴。

对教师而言,一方面,教师要主动更新“库存”知识,重构知识结构,对自身原有知识结构进行调整,通过X证书的师资培训,持续学习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新技术、新工艺,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教师要理实并重,在实践中验證理论知识,通过参与企业真实的项目来提高实践技能,便于加深理解X证书中实践操作模块的相关要求。[5]

【参考文献】

[1]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2]李虔,卢威,尹兴敬.1+X证书制度:进展、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18-25.

[3]彭小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难点与方略[J].教育与职业,2020(3):5-12.

[4]程舒通.1+X证书制度工作的理念、思路、难点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2):25-30.

[5]张伟,张芳,李玲俐.“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20(1):94-97.

猜你喜欢
证书试点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少就是多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