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群 宋雪
苗晓红,女,山东人,1937年4月出生,1956年6月入伍,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空军原第34师正团职飞行员。曾任空军原第13师飞行员、原第34师作训科参谋、原第34师100团三大队副队长、大队长。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20年被评为“北京军休榜样”。
2019年5月28日,北京市平谷区石佛寺机场,一位82岁的老奶奶驾驶的飞机开始滑行。起飞、爬升、转弯、降落……在长达40分钟的飞行中,她干脆利落地完成了一系列操作,创造了中国女性驾机飞行最高年龄的新纪录。满头银发、一身帅气的飞行员制服,这位“硬核奶奶”就是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苗晓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了苗晓红时隔30年后驾驶飞机重返蓝天的事迹,称赞她:“初心不改,情系蓝天,一辈子做蓝天的女儿;敢为人先,挑战自我,老有所为,永做追梦人。”
“驾驶飞机在蓝天上为祖国作贡献,是一件幸福的事”
1956年7月,苗晓红从山东济南省立第三中学毕业时,正赶上空军要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女飞行员。苗晓红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立刻去报名参军。经过层层选拔,她脱颖而出,考进了空军第五预校。那一年,济南市被录取的女飞行员只有两名。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训练,1958年12月,苗晓红成为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从此,她与祖国的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9年9月30日,苗晓红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今晚7点半,一批摄影师要乘坐你们的飞机,到天安门上空拍摄夜景。”领受任务后,苗晓红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执行飞越天安门广场的任务,这是多么光荣的事!
晚上7点半,苗晓红和中队长李桂森驾驶着飞机,从西郊机场起飞,稳稳地飞过天安门广场。她因此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夜间飞越天安门广场的女飞行员。那一刻,她感到无比自豪。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苗晓红激动地说:“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国庆节前夜的天安门广场太美了!”
作为空军飞行员,苗晓红完成了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党让我去哪里执行任务我就去哪里。”苗晓红说。
1963年8月,河北省雄县遭遇特大洪灾。受灾群众没地方住、吃不上饭,忍饥受冻,急需救灾物资。时间紧、任务艰巨,“我飞行经验多,让我飞。”苗晓红主动请缨执行空投任务。
地面上一片汪洋,天空云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如此恶劣的条件,飞行都有困难,更别说准确找到空投地点投放救灾物资了。苗晓红驾驶着飞机飞到空投区域上空时,发现在预定空投的150米高度根本看不到地面。要准确投放物资,只能降低飞行高度。可是,如果继续降低飞行高度,危险就会增加。“怎么办?要是投到水里,这些粮食就浪费了。”苗晓红心里想。她毅然拉下操纵杆,继续平稳降低飞行高度,130米,110米,90米……她还是看不清地面。降到80米了,苗晓红终于看见了预定投放点。“看到空投点,我就按下空投铃,后边的空投员就把救灾物资推下飞机。”苗晓红说。
凭借着出色的飞行技术,苗晓红准确投放了救灾物资,圆满完成救灾任务。“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受灾的老百姓没有饭吃,我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物资投下去。听到机长说物资都送到群众手里了,我心里就踏实了。”
在30年的飞行生涯里,苗晓红飞过多个机型,飞行近5000小时安全无事故,出色完成了军事运输、抢险救灾、科学试验等飞行任务。苗晓红说:“驾驶飞机在蓝天上为祖国作贡献,是一件幸福的事。”
“只要祖國需要,我还会起飞”
“再上蓝天一直是我的梦想。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空军建立70周年,我就想着要争取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再次飞上蓝天。”苗晓红说。
右腿曾经骨折,左腿换过股骨头,身体不再灵活,体力也不如从前……停飞多年后重上蓝天,82岁的苗晓红面临的困难之多,可想而知。她说:“外国女飞行员80多岁还能飞,我是新中国培养的女飞行员,要为中国妇女争口气!”
为了尽快达到飞行要求,苗晓红恢复了训练。每天走3000米锻炼身体,恢复体力;做十指操,让手指协调灵活;练习深呼吸,增强心肺功能。“只要能重返蓝天,再多的困难我都能克服。”苗晓红说。经过三个月严格的科学训练,她的身体状态终于达到了飞行要求。
“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我爱祖国的蓝天。”时隔30年,苗晓红再次圆梦,翱翔蓝天。俯瞰着祖国的锦绣河山,仿佛又回到她当年的军旅岁月。苗晓红不禁唱起了她最爱的那首歌——《我爱祖国的蓝天》。在塔台见证她重返蓝天的家人和战友们也一同唱起来,歌声久久地回荡在万里晴空。
60多年来,苗晓红始终心系蓝天,心系祖国的航空事业。“看到国产大飞机飞上蓝天,我感到无比自豪。”谈起心爱的飞行事业,苗晓红坚定地说:“回想我的一生,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只要祖国需要,我还会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