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数字化建设 构建行业发展新格局

2021-09-09 07:48陈桂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16期
关键词:高质量数字化数字

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当今世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的进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 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同比增长9.6%,增速位于全球第一。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复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成为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对于工程建设行业而言,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对行业变革的影响,实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工程建设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推进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数字化技术与工程建设行业的融合越来越深,范围也越来越广。在数字化进程中,整个行业虽然加快了发展步伐,但对比其他产业仍有较大差距,数字化发展任重而道远,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紧抓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企业积极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深化数字技术与工程建设行业的融合创新,在智慧制造、集约化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会长曹玉书表示,当前,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在抢抓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数字化建设的热潮蓬勃兴起,只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不落伍、不掉队,跟上时代步伐,站在发展前列。稍有迟疑和松懈,就会落伍掉队,甚至付出代价。因此要把握机遇、抓住机遇,既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还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做到真抓、善抓、会抓,尤其要抓好“三个高”。

曹玉书强调,一是坚持高起点谋划。数字化建设发展和应用呈快速加速的态势,筹划企业数字化建设,既要着眼解决现实问题,更要有战略思维和前瞻眼光,无论是相关的设施建设还是软件开发,无论是与产业融合还是与其他领域的合作,都要瞄准高端、紧盯前沿,为后续发展预留充分的空间。同时,在考察应用前景、市场前景的基础上,在充分吸纳、借鉴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谋取自身的数字化建设发展。高起点筹划必然是系列的筹划,要把业务、数据、技术、安全、研发、运维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开发统筹起来,形成整体合力和统一的标准规范,在相互支撑中协调推进。

二是聚焦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建设需要高质量,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数字化。企业要把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贯穿数字化建设的始终,通过数字化的建设和运用,破除高质量发展的障碍,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通过数字化变革来提升工程项目设计的完美程度,提升质量管理的精细程度。通过建立相关指标评价体系,使高质量的发展在企业管理和项目建设上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地。

三是瞄准高技术的攻关。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对一个国家而言,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一个企业而言,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就是最大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实施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促进产、学、研融合,在BIM 技术水平和工程装备性能提升、智能建造、智慧化管理等一些卡脖子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

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建筑方式变革

数字化变革必将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改变,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最直接的就是建筑方式的改变。曹玉书表示,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施工是一个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经营方式也比较粗放,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现在BIM 技术、工程总承包、投建营一体化等等使企业能够进入的门槛越来越高,相互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企业要通过建筑方式的变革,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曹玉书认为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是向工业化施工转变。要推广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解决传统施工中作业空间大、机械进场难、劳动强度高、生态被破坏严重等难点问题,这也将成为施工企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要积极探索通过数字、数据做依托、做决策,在工厂里造房子、造桥梁,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力提升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水平,提升工程的性能和品质。

二是向智慧化施工转变。数字时代,数据就是资产。实施智慧建造首先要把数字资产转化为企业科学决策依据,依托数据来支撑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决策能够更科学、更精准,更能符合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要求。要通过智慧工地建设、智能化设备运用、机器人施工等等技术手段改善施工管理,改善劳动条件,改善作业形态,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搭建项目管控平台,让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能够无缝对接,形成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闭合回路。此外,还要推广和借鉴数字技术构建工程模型,模拟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工程设计中的缺陷以及施工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建设工程品质。

三是向标准化施工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讲,网络整合的资源越多、数据越多,网络的价值也就越大,但数据资源的共享必须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标准化是数字化的基础,标准不统一,信息难共享,必然会形成信息和技术的壁垒,从而失去数据的应用价值。因此要加大标准体系的建设,总结提炼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制定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技术标准规范。按照数字化建设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企业的数字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做到融合融通、兼容兼用,与国家标准统一、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化水平。

四是向绿色化施工转变。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为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程建设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刻不容缓。在技术方面,BIM 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为绿色建造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我国围绕绿色低碳发展,逐渐建立了相应的标准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企业要加强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的学习和研究,并将其切实作为工程建设行业改革转型的重要指导。不断加强绿色环保、绿色产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充分解决好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环保等各方面的问题,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数字技术精准制定方案,避免粗放和浪费,形成多渠道、多领域支撑绿色建造的局面。

促进数字化产业链优化升级

数字化发展具有广泛的赋能效应,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曹玉书认为,工程建设行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就是要打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材供应、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以全流程的统筹协调、精细管理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支撑,来实现整个产业发展的高质量、高效率。具体要做到三个优化升级。

一是通过产业链信息的深度融合优化升级。优质产业链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信息支撑,因此,要建立科学的信息共享机制,从设计到施工的作业流程,从预算到决算的资金流程,从质量到安全的管理流程,从验收到评优的评价流程等都有大量的信息可供应用。要通过技术创新,赋予各类信息更多的功能和价值,拓宽信息应用的视野,增加信息应用的范围和广度。同时,通过投建一体化,发展服务型建造,在新基建、城镇公共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各个方面实现融合发展,延伸和锻造施工企业更长的产业链。

二是通过跨界信息的充分运用优化升级。数字赋能具有强劲的渗透性,企业的数字平台建设应该有大气度、大胸怀,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行业的网络、相关政府的网络互联互通,将能源、交通、科技、水电、钢铁、制造以及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各类信息吸纳过来,加强跨界融合,实现互惠共赢。

三是通过管理模式创新优化升级。有什么样的技术运用,就要有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技术发展管理模式也必须随之创新。要建立信息共享的采集、筛选、发布、管理机制,建立产业链数据管理体系,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信息资源的真实、丰富、通畅和安全。构建行之有效的服务保障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按照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要求,开发相应的技术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和引导。

建设数字化人才队伍

人才建设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把人才建设抓在手上,走出一条适应数字化建设要求,能够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相融合的人才建设之道。

曹玉书强调,一方面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条件的企业要努力建成一支能够开发运用数字化技术,科学分析处理数据,促进数字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专业化人才队伍。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培养协作关系,拓展人才培养的渠道,打造实战型企业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要提升产业工人素质。数字化建设要求产业工人的素质必须水涨船高,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的门槛较低,产业工人的队伍也参差不齐,尤其是重使用、轻培训的问题较为普遍。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要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把数字化建设的赋能作用真正传递到末端,必须加强对工人队伍的培养,让他们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学会基本操作,熟悉工作的要求。

猜你喜欢
高质量数字化数字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