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英:在最“接地气”的岗位贡献青春力量

2021-09-09 09:07左建
武汉广播影视 2021年8期
关键词:接地气袁隆平共产党员

左建

朱兰英

从最初觉得中国共产党是优秀者的集合体,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身体力行,90后共产党员朱兰英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也正是这样的认识变化,让她决心在农业这个最接地气的领域,尽自己所能作出最大的贡献。

朱兰英,1991年5月出生于安徽宿州。

2010年5月,她19岁,正在读大一,班上30位同学,有两名同学成为了共产党员,“那两个同学,学习是班上最好的两个。我心里就觉得:共产党员一定是最优秀的人。”

为了加入这个优秀的集体,同时也为了证明自己很优秀,朱兰英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并向党组织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组织严格考察,大二下学期,朱兰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是在这个时候,她发现,“优秀”还有更丰富的含义。

“有个党员同学,学习虽然不是最突出,但是有爱心、有责任感,每年去贵州支教代课。认识她以后,我更加坚定了党员是优秀者的集合体这个想法——优秀可以是学习好,也可以是其他方面好。”

2016年,朱兰英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通过专项选聘,入职武汉市农业局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

刚来到武汉,她就遇到了武汉的防汛攻坚战。朱兰英说,那个时候,单位的同事都参加了防汛相关工作。也是在那个时候,她深深体会到“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

“大学生的时候,我会觉得党员是一个荣誉身份。到了工作岗位上,则体会到这个称号的使命感。‘我是党员我先上’,尤其在面对大的灾情、大的困难的时候,党的这种调动党员,共克时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就发挥得越明显。”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恰逢春节假期,她和丈夫已经回到老家十堰。武汉的各种消息传来:机场、火车站、高速全部封闭,城市小区封闭管理,被困十堰的朱兰英万分焦急。

朱兰英随时与在武汉的同事保持联系,了解到自己的党员同事们,纷纷下沉社区,参与防疫工作。

“比如,我们中心的左从山副主任,已经55岁了,他第一批就参与了党员下沉。在工作群里,我看到了风雪里他在罗家墩社区门口值守的照片,知道当时他们因为人员少,一守就是10多个小时,而且还经常碰到有居民不理解的情况,就觉得他真的挺不容易的。我非常希望能快点得到允许,回到武汉,也来尽自己一份力。”

经过多次申请,武汉市农业局和武汉市防疫指挥部多方协调,2月20日,朱兰英终于获得批准与丈夫一起回武汉。第二天,朱兰英就正式加入抗疫工作。她的主要任务是调度单位人员和车辆,联系对口支援的社区。

“当时还有同事无法回来武汉,人手依旧不足,并且疫情之下,各种工作开展程序都会更复杂一些,每天接打电话几百通。工作完后,耳朵都是嗡嗡响。后来就改为通过微信用文字来沟通工作,情况就好一些了。”

每天一大早到单位值守,一个人呆在空旷的大楼;每天下午下班后,再加班两小时,把第二天要开展的工作及时联系好。这样的节奏,朱兰英一直持续到4月8号武汉解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所对口的罗家墩社区,居民生活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居民需要看病买药都没有耽误。

朱兰英说:“我看到身边的同事们,党员们,全部都是冲在一线,我也为抗疫做出了努力。在关键时刻,我们做的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共产党员更像是一群心里装着群众,关键时刻不顾自己,挺身而出,承担责任的平凡人。而正是这样的平凡人,他们也会累,也会生病,也会害怕,但是依然选择挺身而出,这才更让人感动。”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甘于奉献、不怕牺牲则是新时代共产党员最纯正的奋斗底色。大考面前,朱兰英和她的伙伴们做到了。

如今,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基本恢复到了日常状态。朱兰英所在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指导中心,也早就恢复了原有职能,继续向农业生产者推广耕、种、收获以及田间管理的相关农机设备,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朱兰英说,刚刚逝世的袁隆平是她最崇拜的人。她将以袁隆平为榜样,在农业领域深耕,为党和人民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袁隆平在我们农业领域,就像一座大山,是我们心里的榜样。他一生‘禾下乘凉’的愿望,让人感动。我是一名党员,我也是学农的,我要向他学习,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做好农业这个看起来最不起眼,但意义重大的事情。”

猜你喜欢
接地气袁隆平共产党员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共产党员,上
共产党员,上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向袁隆平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