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国, 王 杰, 卢 凡, 梁 勇, 李金洪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a.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b.财务处;c.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北京100862)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Emmanuelle Charpentier在2019年回答于默奥微生物研究中心访问时坦言,“当人们问我是什么吸引我来于默奥,因为于默奥微生物研究中心和瑞典分子感染医学实验室提供了我想要的科研环境:一个创新模式的研究机构,自由的科研环境,鼓励探索高风险课题并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容忍失败,对青年科学家和学生的大力支持,世界顶尖的研究和教育环境,一个宽松的科研氛围和一群勇于挑战新科学问题的同事。”这里提到的实验室科研环境,既是基于工作条件、设备、资金等客观存在的坚实“硬环境”,也包含了高水平的价值观念、科学精神、道德学风、工作氛围、管理文化等人文“软环境”[1]。实验室环境一般可以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前者通常是指实验活动的物理空间,围绕着实验人员的一切客观存在的总和,是实验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科研知识生产的支撑条件,是高校实现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实验室人文环境,更多是指实验室文化、法律法规、价值观念等相互影响形成的氛围。
高水平的实验室环境在塑造人才、教学、科研实验活动[1-3]、争创安全“双一流”实验室[4-6]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育人角色。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对公共卫生安全监控、环境监测、化学化工等实验室工作提出了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如何既要防控新冠疫情,又要防控实验室安全风险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是所有高校实验室面临的工作实际[7-8]。虽然网络教育可以解决远程学习的问题,但是由于实验室的特殊性,网络教育代替不了实验室教学与实践实习,2020年春节学期学校有56门课程的实验环节需要补做,其中岩石学实验、实验化学等分别与周口店地质实习、北戴河地质实习穿插进行。
新冠疫情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环境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9-11],根据教育部科技司2015~2017年3年高校实验室安全现场督察工作问题汇总,90.3%的理工综合类高校存在实验室环境与管理(场所环境、管线基础安全、卫生与环境、场所其他安全)问题,发现183个问题,占比10.9%[9]。针对高校设计的环境监管研究较为欠缺,本研究参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12]《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13],介绍了一套适用于高校使用的实验室环境监管体系。
实验用房的建立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跟不上,后更新设施建设大部分是基于旧实验室建筑物的基础上,更新维修成本较高。危险化学品试剂柜参差不齐。通风条件差,挥发性气体难以排除,部分实验室废气直排。实验空间狭小,实验区与学习区划分不明确,布局不合理,过多杂物无序堆放,卫生条件差。尤其疫情期间校园实验场所原则上实行封闭管控,电源、气源、水源、门窗长时间关闭,容易出现漏水、封闭空间内气源泄漏导致气体集聚产生安全事故。另外存放高挥发性化学试剂、惰性气体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暂存库、易制爆化学品库房不能断电,需保持通风。
学生教师返校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危险化学品、烧杯试管等耗材、拖把笤帚等清洁工具等乱放乱摆,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液、废固(过期或失效的危险化学品)、废气作为污染源,处理不规范,乱扔乱摆废弃物,造成实验室污染[8]等。
实验室环境监管一直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盲区,根据“横向到边”的安全监管原则,实验室安全监管的触角要延伸到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而培养学生创新性、环保性、绿色化学实验内容较少[6],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环境价值观,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从目前管理实践来看,师生环境意识、环境价值观长期处于弱化状态,
《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第二十四条指明了实验室环境的要素,“实验室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要针对高温、低温、辐射、病菌、噪声、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切实加强实验室环境的监督和劳动保护工作。凡经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部门检查认定不合格的实验室,要停止使用,限期进行技术改造,落实管理工作。待重新通过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1年来,高校实验室经历了从全面停摆封闭状态到实行弹性工作制、在线学习、积极推进复学复课,到疫情常态化工作,欢送毕业生结束实验活动,迎接学生返校进入实验室继续实验,新生报到实验室安全准入等阶段,每一个阶段,对实验室环境要素都有不同的严格要求,这就需要广大高校实验室工作者对实验室环境工作高度责任心与无私奉献伟大抗疫的生动实践。
6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与安全(Safety)[3],由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年引入到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工作中,经过4年的实践发展,6S管理观念已经在全校遍地开花,已经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贯彻到实验室环境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经过调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实验室安全素养明显偏高,已经形成一种安全文化,渗透在实验室环境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在新冠疫情期间,学校深刻认识到新冠病毒高传染性,将6S管理理念细化到全校实验室环境监管工作中,严格按照卫健委要求,依法依规开展,通过网格化、规范化、严格化、思政化“四化”实措,建立起实验室环境监管体系(图1)。
图1 “6S”模式下的实验室环境监管体系
疫情、实验室安全风险防控网格化管理,按照“以人为本,安全卫生”的原则,明确各实验室、各监管部门防控责任人,既要防控新冠疫情,又要防控实验室安全风险,做好“双防控”;积极主动实现疫情下管理角色的转变,实验室人员人人都以“双防控”为工作目标。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监督全校实验室环境管理工作,保卫处与信息网络中心安装了校园出入人脸识别系统,利用新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为校园出入安全保驾护驾。正式开学前,原则上实验场所实施封闭管理,按照“非必要不开展”的原则对师生的实验活动进行管理,严格控制进出实验室人员,严格遵守学校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制定的出入规定。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定期巡查学校易制爆化学品库房、易制毒化学品库房、放射性库房、危废暂存库内设施安全状态,定期轮训、维护、保养中控室监控设施,做好校级库房通风换气工作,不定期抽查各学院实验室环境。正是每一个网格化的实验室“微环境”实现了安全达标,促进了校园整个大环境的安全,保障了大学教学和科研有序开展实验活动。
开学时做好实验室环境卫生全面清理工作,实验室环境消杀、空调等清洗消毒,严格落实“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原则,为6S管理的“素养”与“安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委托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先后采购29笔新冠疫情防疫物资,20.48万个口罩、2.24万瓶消毒洗手液、2万支体温计以及若干手套、垃圾袋、酒精棉片、消毒液、体温枪、手套、护目镜、健康包、篷房等物资,保证了毕业生离校、新生入学、实验教学防疫要求。实验室启用前,为实验室师生配备防疫应急物资与防护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实验室安全工作参考手册”等。构建以实验室为最小单元的环境监管体系,要求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手套。确保实验室卫生清理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完成实验室消毒工作后报至学校主管部门,各单位方可启用实验室。
根据不同实验室类型做好实验室内消毒工作,公共教学区域地面每天使用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2次[7]。确保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做好实验室内日常通风和消毒。针对实验过程污染缺乏监管难题,制定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类别规范,规范实验室疫情防控废弃物、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理。实验楼宇内设置标志明显的疫情防控废弃物专用垃圾箱,严禁随意丢弃疫情防控废弃物,严禁将其与普通垃圾、实验室危险废弃物混放的行为。引进“环保管家”服务,委托第3方专业资质公司指导各学院规范分类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化被动为主动,一改疫情前在危险暂存库集中暂存危废做法,上线“危废预约”小程序,实现了线上预约危废处置服务,第3方公司每周上门到实验室进行危废清理;运行“环保管家”1年来,全面统计全校7个学院产废实验室清单,全年共处置20 t,组织危废分拣25次,提高了实验室空间利用率和安全系数,为提升实验室环境提供了网格化保障。
改善实验室安全环境条件,把预防安全事故作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目标[14],制定实验室疫情防控制度,明确实验室准入条件、进入流程、人员密度管控。先后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通知”“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通知”。疫情常态化过程中,针对学院提出实验室启用申请,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加强实验室环境的监管和巡查,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实验室巡查APP,将巡查结果及时上传到云端,形成了数字化的巡查台账。对于满足准入条件的实验室,准许启用开放。实验室外张贴签到二维码,师生进入实验室前,需先扫描二维码进行签到登记,严格落实学校出入管控规定。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室环境卫生未达标、安全隐患较大且拒不整改的实验室,学校将对其暂时封停,下发“关于XX学院实验室现场检查结果的通知”,并核实安全隐患。被整改的实验室,要按照6S原则,逐项落实整改要求,填写“XX实验室隐患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启用实验室审批表”,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经现场核实后,对于整改到位的实验室,准许启用。对整改落实不到位、敷衍情况将上报学校处理,直至整改到位为止。
实验室对于大学新生是新生事物,是产生探索兴趣与热爱科学,从而形成科学价值观与高尚道德观的场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明确要求实验室面积、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实现智能化,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认真开展广泛的师生安全教育。新冠疫情爆发后,在线安全教育培训成为“双防控”主要手段,学校不仅对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加强管理,对全校实验室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学校2020年实验室安全月活动分两个阶段:2020年6~7月(上),以线上安全培训、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为主;2020年9~10月(下),以安全宣传,应急演练、专项检查、专题讲座、实验室安全管理平台使用培训、安全座谈为主。围绕“不伤已,不伤人,不被伤”这一主题,学生返校前,通过微信、短信、校园网等方式,进行在线培训,内容包括化学品安全、用电安全、高温高压设备安全、辐射安全、压力气瓶安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配备安全劳保用品、规范安全标识等方面。学生返校进入实验室后,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和实验室清洁环境教育,加强现场学习,安全事故教育宣传,渲染安全文化氛围,要求师生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防控措施,保持个人卫生,做到“清洁”,进而提升师生防控疫情与实验室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实验室环境监管过程中潜移默化渗透德育元素,形成安全“素养”,经过长期积淀,形成“我要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15],实现立德树人,环境育人,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培育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人才。
实现环境育人,需加大经费投入,学校投入100万元对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部分老旧实验室环境条件进行改造,并购置一批实验室化学试剂柜。实验室脏乱差实验室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学生探索性实验兴趣大增,学术成果显著提升,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效率也被优美的实验室环境潜移默化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不仅对高校实验室环境监管提出了管理挑战,更为监管工作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16],推动了实验室环境监管工作数字化转型。针对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环境管理难题,通过将6S管理理念细化到实验室环境监管工作中,结合封门、启用实验室行政手段,融合数字技术手段,将实验室环境监管体系闭环,营造安全卫生、健康有序的实验环境,实现了环境育人,立德树人理念的同时,消除安全事故的源头,达到了疫情防控与实验室安全风险“双防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