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的快乐时光

2021-09-09 10:19何晞宇
中外文摘 2021年15期
关键词:大族司马氏王导

□ 何晞宇

据传,1668 年前的4 月22 日,书圣王羲之在这天乘酒兴写下了千古神品《兰亭集序》。其实,兰亭集会并不是发生在这一天。《兰亭集序》和《兰亭诗集》都没有指明聚会的确切时间。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农历三月初,暮春始,江南草长时。代任会稽(现浙江绍兴)内史的王羲之带着4 个儿子前往绍兴郊外名胜兰亭踏青,并与当时名流聚会“修禊”。

世家大族琅琊王氏

旧时在清明节之前,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为上巳节。这一天,人们会去水边沐浴净身,驱除灾厄,又称“祓禊”。但巳日的日期并不固定。文献曾记载魏以后,民间始定于农历三月初三庆祝此节。

魏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最高统治者为了安抚人心,开始仿效民众,也于上巳节到水边,与臣子同饮同乐。这使得“祓禊”活动从底层娱乐转入官宦阶层,逐渐成为当时士大夫在公务繁忙之余,难得的放纵身心的活动。

王羲之出生于东晋最显赫的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公元4 世纪初,中国北方群雄割据,琅琊王司马氏南下建立东晋政权,琅琊王氏是支持并跟随司马氏南下的首个北方大族。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更是向朝廷进言,是倡导渡江南下建立政权的第一人。所以后世称“王与马,共天下”。唐代刘禹锡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中的王、谢便指的是东晋王、谢两大世家。

虽然出身贵族,但王羲之的青少年时期并不畅快。他6 岁时,父亲王旷领兵北方御敌,但因判断失误,大败于太行山脚的长平地区。这场败绩成为王氏家族一耻。据史学家考究,王旷在此役之后便告失踪,令王羲之兄弟的成长之路蒙上一层阴影。

王羲之16 岁时,司马氏在王羲之的大伯王导等北方大族的拱卫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政权。此时,王羲之的才能已在家族后辈子弟中崭露头角。他不仅有书画长才,智识亦超群,宋人曾评价他“议论闳卓”“识虑精深”,但这些被“书名所盖”,不为后世所知。家族长老认识到王羲之的能力,于他23 岁时令其入仕。

作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东晋皇权不振,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政争激烈。王羲之20岁时,族伯王敦叛乱,琅琊王氏遭遇重创,失去军权。随后,王羲之作为家族重要培养对象,被指与大将军郗鉴的家族联姻,然后再被派入新兴军事势力庾亮的帐下。在族长王导去世后,王羲之成为东晋琅琊王氏家族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但他不愿做政争牺牲品,于40 岁时首次辞官。

5 年后,朝廷复召王羲之,担任护军将军。王羲之出身高门,身世显赫,但他不想做他人棋子。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期望降低战争损耗,与民休息。于是王羲之在几大政治集团之间左右周旋。

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王羲之50 岁,声望正高,于暮春时分与当时高官显贵在绍兴郊外修禊。这个活动在王羲之的父辈时期,就在世族中流行了。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曾专门陪同皇帝,在三月上巳节时,前往江南“观禊”。

这个活动同时也是一个让北方来的世族与南方大家族结交的最好契机,既显清贵,又不失轻松。王羲之作为家族领头人之一,自然延续了这个传统。

此时的王羲之仕途较为顺利,才能获人认同,在宴饮中情绪高昂。从《兰亭集序》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全身心地享受着这次郊外“高级联谊活动”。唯一有些让他遗憾的就是年纪已大,死生之事就在眼前。他期待着自己死前,能为后人留下些值得凭吊的遗产。他的赤子之心,以及对生死大事的纠结,都毫无保留地表现在他这篇不足500 字的序文中。而他磨炼50 年的用墨技巧,运笔能力,对文字结构天才的理解,结合他赤诚一片的心性,令这篇文字历经千年,依然萦绕人心。

遗憾的是,王羲之没能在政争中找到出路,不得不于3 年后再次辞宫;同时,他也没能在生死的哲学问题上获得一个满意的答案,59 岁就在寻访道家“仙药”的旅途中,与世长辞。

猜你喜欢
大族司马氏王导
河北大族与东魏建立新论
入魏司马氏人物及其后裔研究
由蒐狝为务到崇儒之美:契丹大族社会性格转变述论
借补充公告致歉 大族激光归因“工作疏漏”
论司马氏对曹髦之死的应对
—— 兼论葬仪之议中的刘贺记忆
发脾气也分境界
世家大族联姻背景下的辽朝政治生态
浅析东晋门阀的衰落
脾气啥时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