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瑶
摘要:在城市的發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发生较大的变化,土地供给与需求两者的矛盾逐渐增加。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点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进程、影响与机制,能有效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形成优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缓解资源压力,解决环境约束问题,提升土地利用率。这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同时,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的数量在快速扩张。其中,导致一系列的城市病、严重影响使用的城市土地结构、严重威胁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城市化在合理的比例中能有效提升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形成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所以,对于如何提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长沙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之间的发展协调情况,构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系统化的体系,建造关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的多种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并且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来评价模型,研究耦合协调发展差异,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
1、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的物质基础是土地。孙敏义和孙钰(2009)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土地集约化对城市化发展。蒋南平和曾伟(2012)认为,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化有两种集约和滞后状态,在一定时期内呈U形。郑华伟(2013)采用ADF检验方法研究江苏省在时间序列中城市发展水平的稳定情况,同时使得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的关系得到确认,城市化水平的长期提高将得到加强。
因此,长沙市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特别是与珠江三角洲和长三角的历史联系,进行产业转移和服务转移,充分发挥其在大陆的作用。本文将分析长沙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了解该地区的整体发展。
2、研究方法
2.1、构建评价指标
按长沙市自身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2.2、数据来源与方法
基于社会经济数据,结合目前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及他人研究成果,按长沙市自身特点,选取指标,利用熵值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到耦合协调结果。
3、结果与分析
3.1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分析
从图3.1中可以看出,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水平得分呈上升的总体趋势。结果表明:2000-2017年,长沙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呈现不同轨迹,大致可分为慢落型、慢升型和突变型三种。除个别城市在几年内发生变异外,长沙市的集约用地水平普遍提高。基于长沙市城市化趋势的特点及其特殊的制度性特点,其总体也呈上升趋势。
3.2.耦合协调性结果
根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水平的评价值,在标准化过程后,利用协调度计算公式,得出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发展的协调度。由此可见,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程度普遍有序发展,二者协调性不断提高。由于长沙市的特殊地理特征和历史发展进程,2000—2002缓速上升,2003—2009基本保持平缓状态,2010该年有所下降并且之后3年保持该状态,之后缓速上升。其中,2010年长沙推进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以及城市建设“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实施,对用地开发容量上浮比例进行分级管理,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使得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并且大力提高的二者的协调程度。从2013年开始,该市持续了高程度的协调性,在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方面,很大程度上土地利用的城市化要求也被满足。这与长沙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于各种产业项目、国土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的积极协调发展,以及对其的正常使用方面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是密不可分的。2015-2017年二者的协调程度上升速度略有下降,虽然长沙城市化率突破50%,但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在期间波动较大,土地利用效率也有小幅度的下降,使得其协调程度的增长速度下降。
4、建议
长沙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市化水平耦合程度呈上升趋势,但速度较为缓慢。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区域,区域系统的中心是城市。区域发展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需要各城市协调优势。长沙市应该从优化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并且在城市化进程中注重加强社会建设,避免差距过大的利益分配,避免两极分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群众最低生活需求,综合发展有效提升整个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孙钰,孙敏义.城市化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37-40.
[2]蒋南平,曾伟.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2,2(4):52-62.
[3]郑华伟,刘友兆.江苏省城市止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8):1029-1025.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