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理论研究综述

2021-09-08 23:22刘超付正亚胡梦月钱震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综述

刘超 付正亚 胡梦月 钱震

【摘要】近几年,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主要是以Forceville提出的多模态隐喻理论及相关著为基础进行的,但有不少學者对于Forceville提出的理论进行了一些补充、否定,因此学术界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多模态隐喻研究领域内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此同时国内外的热门话题主要是以公益广告、政治漫画及口语、手势语和电影等方面的语类进行研究,涉及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体现出了跨学科不明显的特点。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综述;发展方向

一、 引言

要了解什么是多模态隐喻(multimodal metaphor),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模态和隐喻。

模态一般认为是和人的感官相联系的,其中包括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根据人的感官的不同,将模态分为五种形式,即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和触觉模态。

隐喻简单地说就是用一组词形象的表示一个物体的本质,从而表明所用词与物体之间具有相似之处。在学术界多数人认为隐喻是一种社会认知发展手段,是人们用来理解抽象物体的一种概念,通常被理解为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其中隐喻涉及两个概念域——源域和目标域,源域是我们常说的喻体,而目标域是本体。

对于多模态隐喻,多数的学者认为,其是由多种模态共同作用,使得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全面,容易理解。从严谨的角度来讲,多模态隐喻是指某物的源域和目标域同时由多种模态表示的隐喻。Forceville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多模态分析隐喻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域和目标域的全部或主要部分可以通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来表征的隐喻。

二、 研究现状

2006年,Forceville正式对多模态隐喻理论进行研究,他认为隐喻可以分为单模态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将单模态定义为源域和目标域仅使用一种模态表示隐喻。多模态是指源域和目标域通过多种模态表达隐喻。语言学家对多模态隐喻已逐渐达成共识:多模态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或写作方法,更是一种认知工具,一种思维方式。

随着研究时间的推长,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多模态隐喻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不断扩大,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问题。例如,隐喻涉及的两域之间存在的联系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人类主观感觉,其之间的相似性也是由人的主观强加上去的。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是能够相互转换,其中代表学者有Hausman;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二者是不可转换的,两者之间不存在一种可逆的关系,如果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那么说明不属于多模态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的概念,其中代表学者有Lakoff 和 Turner。而笔者认同Forceville的观点,他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在相同文化等因素下,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是可以相互换转换的,也就是说在东方的文化背景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可能是具有相似性,因此两者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是西方文化背景下,两者可能就会毫无关联,甚至于在西方看来这是一种错误,这也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

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以Forceville提出的多模态隐喻理论及相关著作为基础进行的理论综述研究 ,后来的诸多学者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比如不同语类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但是受限于理论研究发展的时间不够长,因此大部分学者所研究的重点都是相似的,主要是有关多模态隐喻的识别和解读、隐喻和转喻等,对于多模态隐喻跨学科的研究并不多。多模态隐喻的研究缺乏大规模的实证研究, 且基本上没有借助语料库,目前的学者都是举几个例子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多模态隐喻研究有关社会认知发展构建、语类特征、隐喻和转喻等之间的关系。

多模态隐喻研究提出已经很多年,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关于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语类的研究。比如说,当前国内外受关注最早、最多的语类是广告,在广告领域中,代表的人物有Forceville、Caballero,他们的研究发现隐喻跨文化的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广告面向的大众不同,而且还在于大众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等不同,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也不同,因此构建多模态文本语料库是极其必然的。其次备受关注的语类是政治漫画,由于当今世界有关政治的话题接连不断,因此有关政治漫画的研究也就孕育而生,其中代表学者有ElRefaie,他指出对政治漫画的不同理解与读者的教育、经历以及漫画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海报(代表学者有张辛未、赵秀凤)、宣传片(代表学者有潘艳艳、张辉)等多种语类的研究,笔者在此就不再进行过多的解释。

三、 发展方向

未来多模态隐喻研究需要跨学科,目前的研究仅限于语言学,这只是多模态隐喻研究的一小部分,要更加透彻的研究,则需要跨学科,只有通过对不同学科的研究、论证,多模态隐喻的研究才能更加完善。

语类研究的范围也要扩大,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广告、漫画,但是还有很多语类领域没有涉及或者说涉及很少,例如口语、手语、游戏等一些需要专业知识语类的研究。多模态隐喻的研究需要依据语料库,对现有语料库进行完善,其次,当用到语料库的时候,可以借助计算机分析、提取更多、更精确的内容,开展关于多模态隐喻理论研究,使得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更加具有权威性。同时,多模态研究内容需要更加深入。将会有更多学者研究在不同国家、地域、文化等因素下多模态隐喻的使用,并据此建立起一个完备并且适用的理论标准。

随着更多学者投入到隐喻的研究中来,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使得多模态研究的方法不断多样,研究语类范围逐渐扩大,跨学科性的特征不断体现,在之后定能够建立起一个全面、完善的理论框架体系,为接下来探寻多模态隐喻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根据国内外对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成果,可以了解到虽然人们对多模态隐喻有了很大的认知,但是多模态隐喻研究还是不够成熟,理论研究缺少有利的证据。理论研究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没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转换、两域之间存在的联系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人类主观感觉,没有一个客观衡量的标准。随着科技进步、信息全球化不断普及以及时代发展,多模态隐喻理论将会进一步完善,研究所涉及的语类范畴也将不断扩大。对于多模态的研究需要更多学者的参与,需要更加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对于该研究的道路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1]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發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1):1-10,112.

[2]赵秀凤,苏会艳.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8-24,30.

[3]赵秀凤.多模态隐喻构建的整合模型——以政治漫画为例[J].外语研究,2013(5):1-8.

[4]谢竞贤.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兼评Charles Forceville的隐喻研究[J].外语学刊,2011(5):49-52.

[5]冯德正,张德禄,Kay O'Halloran.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进展与前沿[J].当代语言学,2014(1):88-99,126.

[7]冯德正,Francis Low.多模态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第七届国际多模态会议评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4):106-111.

[8]史旭.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北方文学(下旬刊),2020(1):102-105.

[9]孙亚,钱玉彬,马婷.国外隐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外语, 2017(5):695-704.

[10]王华军.多模态隐喻研究纵观[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4-108.

[11]陈风华,胡冬梅.多模态隐喻研究20年(1998-2017)——理论,实践与进展[J].外国语文,2018(5):111-117.

[12]王丹.多模态隐喻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4):238-239.

[13]张雷,姚磊.国内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研究回顾与展望(2011-2018)[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63-69.

[14]陈彦瑞.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新动态[J].许昌学院学报,2013 (6):54-57.

[15]杨佳佳.国内多模态隐喻研究概述[J].海外英语,2015(16):231-233.

[16]郭鋆.国内多模态隐喻研究现状及启示[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14-16.

[17]王丹莉.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

[18]郑雅凤.隐喻理论研究综述[J].名作欣赏,2017(3):52-54.

[19]于欢欢.多模态隐喻的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4):59-60.

[20]张全生.中国隐喻研究十年综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73-176.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