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映
本名王颖颖,中学语文教师。2013年开始文学创作,曾获2018年“读友杯”教师组优秀奖、2018年《东方少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童话组优秀奖。在《儿童文学》《十月少年文学》《读友·少年文学》《东方少年》《童话世界》等杂志发表童话、小说共计二十余万字,出版长篇童话《小铝锅的追星之旅》。
·1·
小屋里,家具一应俱全。暗红色的八仙桌、靠背雕着镂空花纹的椅子、古色古香的书架、烤手用的炉子、坐上去吱吱叫的躺椅、躺椅上的繁花抱枕、临窗的书桌、书桌上摊开的书、树根做成的笔筒、插有大菊花的白瓷花瓶……
小屋的女主人离开了,夜里没人点灯。小屋面对黑夜,有些害怕,有些伤心,更多的是无助。
如果路过的人知道这是一间没有主人的小屋,他们说不定会随意走进来,搬走或毁坏家具。这是小屋无法忍受的。
小屋叫醒了靠在墙角睡觉的烤火炉。
烤火炉睁开了惺忪的睡眼,问小屋:“什么事?”
小屋把女主人离开的事告诉了烤火炉。
“你说什么?女主人离开了?”烤火炉的惊叫声把其他家具吵醒了。
女主人离开的消息在屋子里传开了。
“怎么可能?她那么喜欢我,伏在我身上写了那么多优美的文字。”书桌不无忧伤地说。
书架附和道:“没人为我擦去身上的灰尘了!”
八仙桌用一种老成持重的口吻说道:“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主人使用,会慢慢腐烂的。我们被人类造出来,就是被使用的,如果没人使用,我们也就失去了价值,等待我们的就是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八仙桌的话让大家陷入了恐慌。
“大家要相信她还会回来的!”小屋大声说道。
趁大家安靜的间隙,小屋又说道:“烤火炉,你把桌上的煤油灯点亮吧,不要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没有主人。”
大家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只能这样走一步看一步了。”老躺椅低沉地说。
烤火炉用肚子里的木炭点亮了煤油灯。大家守着这盏灯,慌乱的心稍稍得到了一丝安慰。
·2·
每天晚上,小屋桌上的煤油灯都会被点亮。一天,大家看着那点灯光,开始聊天。
“我身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真难受!以前我是多么洁净的一张桌子啊!”书桌扭动着身子说。
书架也唉声叹气:“我架子上的书都要生虫了,这屋里湿气太重了!”
老躺椅晃晃身子:“大家听见我骨头的声音了吗?我的身子快要散架了。”
由于没人擦窗户,小屋的双眼蒙着一层薄薄的土,视力下降了许多。他揉了揉眼睛说:“明天我打开窗子,让大家透透气。”
第二天,小屋打开了窗子,两个男人正好经过。
一个男人看着小屋说:“你听说了吗?小屋的女主人出车祸去世了。”
另一个男人惊讶地说:“真是世事无常啊!”
“可惜这么好的房子没人住了。”他们叹息着,慢慢走远了。
小屋里的家具听到了两个人的谈话,八仙桌质问小屋道:“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为什么要隐瞒这个消息呢?你想看我们在这间屋里慢慢腐烂吗?”
大家纷纷对小屋进行指责,接着又开始为各自的命运担忧。
“打开你门上的锁,说不定我们会被需要的人带走。”八仙桌对小屋说,语气非常不满。
小屋打开自己门上的锁,说道:“对不起,我隐瞒了女主人去世的事。我只是不想失去大家,毕竟我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我现在才知道这个想法多么自私。”
·3·
几个人经过小屋,看见小屋敞开着门。
一个人说:“这间屋子没有主人了,里面的家具也没人用了,我们进去看看有什么需要的。”
他们走进了小屋。小屋里满是潮湿的霉味。
“这张书桌不错,我儿子正缺这样一张写字的书桌呢!” 一个女人说。
一个男人相中了八仙桌,另一个女人搬走了书架……
很快,小屋成了一间空屋子,风进入屋子,呼呼地吹着。
小屋难过极了。这时,他听见了轻轻的叹息声,是站在墙角的烤火炉。
“你没走?”
“谁会要一个破旧的烤火炉呢?”烤火炉自嘲道。
烤火炉再次点燃了同样没人要的煤油灯。火苗跳动,像一颗跃动的心。
小屋想起了女主人坐在书桌前点灯、写信的情景。
有一次,女主人把写好的信读给小屋听:“我拥有一间小屋,他不大也不小。他不仅庇护我的身体,也照料我的灵魂。小屋东西两边各有一扇大大的窗户,那是小屋的眼睛。我每天擦拭窗玻璃,为了让小屋的眼睛保持明亮。我还给小屋装上了窗帘,白色的窗帘,就像小屋的眼帘。风来的时候,白色的窗帘随风飘动,小屋就有了一双明媚的眼睛。清晨,我坐在朝东的窗子下,沐浴阳光;傍晚,我坐在朝西的窗子下,看夕阳下山。为了方便晚上看星星,我专门找人在屋顶上开了一扇天窗。经常来光顾这扇天窗的客人很多,有时是一只鸟,有时是一片叶子,有时是一缕带着花草味的风……因为这三扇窗子,我打通了小屋和外面世界的连接。为了不让小屋太孤独,我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枣树和一棵桃树。桃树每到春天就会开花,像一支巨大的蜡烛,把小屋照亮了。小屋在桃树的映衬下,有了几分古典的气息。我穿着白纱长裙,坐在桃树下的木头桌旁煮桃花茶。风来了,花瓣飘零,落在我的头发上、白裙子上,落在木头桌上,也落在我飘逸的心上……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太美妙了!”
·4·
春天来了,空中到处飞舞着寻找着陆点的种子。几颗种子落在了小屋的瓦片间,那里有薄薄的一层土,正好可以做种子发芽的温床。
起初,小屋并没在意那些种子。直到一天晚上,他头皮一阵阵疼,才注意到种子发芽了!没过几天,屋顶上便长出了几簇嫩绿的小草。
就把它们当成我的几根头发吧,一间小屋有几根头发,也算不了什么大事吧?小屋想。
草根越扎越深,几棵草的根还缠绕在了一起。屋顶上的几片瓦在草根的掀动下松动了,小屋这时才意识到那些看似可爱的小草有多厉害。
慢慢地,更多的种子在小屋落了脚。窗台的缝隙里,甚至屋子的地板上,都有草的身影。
小屋对这些“入侵者”无能为力,生了病。
夜里,烤火炉再次把煤油灯点亮。
“只剩下很少的一点煤油,怕是熬不到天明了。”烤火炉对小屋说。
“有什么关系呢?有灯没灯,现在对我来说都一个样。”小屋自暴自弃地说。
突然,小屋听见了一阵脚步声,离他越来越近。
是一个流浪的人。他远远看见屋子亮着灯,便来这里投宿了。这个衣衫褴褛的男人走进小屋,发现小屋是空的,于是从自己的包袱里拿出一条破旧的被子铺在地上,躺下睡着了。
清晨的阳光把他叫醒了。他揉了揉双眼,站起来打量着小屋。他决定在这间小屋住几天,休息够了再上路。
有人居住了,这令小屋感到安慰。
男人用湿布擦干净小屋的窗户,小屋的眼睛明亮起来了。
这个满脸胡须的男人,眼神有些疲惫,但神情里有孩童般的天真。
小屋喜欢上了这个男人。他不知道,男人也喜欢上了他。这间小屋让他想起了很久以前的家,那时他有妻子、有儿子。
男人在小屋里捡起地上散落的零星物品,把它们放在窗台上。他巡视着、寻找着,猜测着小屋以前的主人是什么样子。
最后,他捡到了一张照片,是女主人和小屋的合影。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把照片钉在了墙上。
第三天,男人告别了小屋,而且带走了烤火炉。
小屋看着男人越走越远,消失在了自己的视线里。
·5·
墙上的照片里,女主人背靠着小屋,那种信赖的神情令人动容。
小屋一遍遍回忆着和女主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想用回忆来抵抗侵入身体的荒芜。
他记得,在女主人深情的注视下,工人们添砖加瓦,让他一点一点有了房子的模样。
搬进新屋子的第一夜,女主人激动得无法入眠。她在院子里生起一堆火,决定和自己的屋子面对面聊聊。
她对新屋子说:“以后我们要朝夕相处了!一间屋子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我也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气,所以我们相处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摩擦。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彼此相爱,不离不弃……”
这时,纷纷扬扬的雪花突然落了下来,让女主人惊喜不已。
一片片雪花亲吻她仰起的脸庞,她对小屋说:“这雪花是上天为庆祝我们相遇,送给我们的礼物。”
小屋看着女主人的照片,回忆的温馨让他似乎获得了对抗荒芜的勇气。小屋翻开墙角的一本书,借着月光读了起来。
这是女主人以前经常翻阅的一本书,小屋在里面读到了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百年如一瞬。
女主人在这句话下面画了横线,并在旁边写道——所以不必斤斤计较,包括我们的幸福和痛苦,因为最后我们都会化为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小屋把这句话当成给自己治病的良药,反复琢磨。他越想心越宽,悟出自己的病根在于太在乎那些荒芜了。
他决定无视那些得意忘形的野草,可怎样才能无视那些野草呢?它们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是那么鲜明、深刻,还带着深深的痛楚。
·6·
秋天来了,枣树像往年那样结满了红果子。鸟和野孩子一起围攻枣树——鸟用尖嘴把红果子啄出孔;野孩子拿竹竿敲打枣树的枝条,捡拾地上的小果。
有的孩子会为争抢几颗小果大打出手。败的一方不开心,就把怒氣发泄到枣树和小屋身上。他们折断枣树的枝条,用石头砸碎小屋的玻璃。
风来了,小屋捂着受伤的眼睛,“呜呜”地哭起来。
小屋的哭声里有几分幽怨、几分悲戚、几分绝望。趁着这个时候,野草更加猛烈地攻击起小屋来,小屋更加荒芜了。
一天,几个人经过小屋。一个说:“没想到这么好的一间屋子变成了这个样子。”另一个说:“是啊,没人居住就会荒芜了。”
·7·
冬天,一只野猫来到小屋里,想在这里避避风雪。
野猫身体孱弱,整日缩在墙角昏昏欲睡,只有在特别饿的时候才去外面找东西吃。
这时,小屋的瓦片已经脱落了很多,屋顶露出几个大窟窿。风顺着窟窿灌进屋里,野猫冻得瑟瑟发抖。
“你应该去找一个真正可以遮风挡雪的地方。”小屋为野猫感到担忧,也为自己不能为野猫提供足够的庇护感到抱歉。
终于,野猫熬过了艰难的冬季。春天来了,院子里的桃花开了,野猫在桃树下生下了自己的小宝宝,院子里回荡着小猫“咪咪”的叫声。
看着那几只小猫,小屋第一次忘记了身体里的荒芜,感到了一种生命的欢悦。
夏天,在雨水的浸泡下,小屋的一面墙倒塌了,野草很快占据了倒塌的墙,让它变成了大地的一部分。
小屋彻底放弃了抵抗,向野草敞开了怀抱。他这样做时,反而不觉得那些野草可恶了。他穿上了藤蔓植物为他特制的新衣服,顶着绿色的长头发,就像一个卧倒的巨人。
一天,原先来过的几个人再次经过小屋。
一个说:“这小屋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了。”
“这样好,我站在这里已经感觉不到荒芜了,反而体会到了一种新的生机。”另一个说。
“看,一只兔子!”
“还有蛇!”
“野鸡也来了呢!”
“这里成了它们的乐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