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探索,不负重托,担当新课改“国家队”使命

2021-09-08 10:52唐江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建设规划示范校国家队

唐江澎

【关键词】新课程新教材;示范校;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4-0054-05

【作者简介】唐江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54)校长。

2020年4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遴选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的通知》正式颁布,这既意味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具化为学校一级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生动实践,也强调了普通高中在近30年四次课程改革中所积累的典型经验的示范性价值。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下称“省锡中”)自1993年起就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始了同步国家课程体系的校本化课程研究历程。28年的实践探索,28年的迭代更新,省锡中的整体课程方案其实早已在全国开始了示范辐射和经验推广。我校的申报材料以省内排名第一的成绩呈送教育部,顺利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李静波处长曾在双新示范区(校)启动工作预备会上强调,示范区(校)就是“国家队”,要承担起引领课改的示范任务。加入新课改“国家队”既是荣誉,也是重任,省锡中双新示范校建设已经在路上。

为完整呈现创建历程,提供省锡中示范样本,本文将从基础分析,工作目标与项目设计,重点工作内容、项目进展与验核设计,保障措施四个角度具体阐述。

一、基础分析

1.梳理20年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20年来,省锡中从落实教育部颁行的1996、2000、2003、2017等4个课程方案(计划)的实际需求出发,与大学课程专家团队持续合作,先后探索解决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实施、选修Ⅱ课程整合与学校课程整体建构等现实问题,整体构建了学校一级课程体系的创新实践,不同阶段所形成的课程方案具有领先性,在课改进程中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建立健全了包括“校内三级管理运行制度”、“学科发展制度”、选科组班与选课走班相结合的“选课制度”以及“课程评价制度”在内的课程领导制度体系,破解新课程实践难题,为普通高中提供了可推广的成套制度。探索了一条成熟的校本课程开发技术路径,为学校层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提供了专业化样例,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本土经验和本土范式。

通过梳理百年校史,凝炼“学科宣言”,澄清了育人价值;创制学科育人价值统摄下目标、内容、环境、方式、评价整体匹配的全学科“育人蓝图”,形成了关于学科育人顶层设计的体系化理论。学校系统开展“分解课标、目标导引‘教—学—评一致性”专业实践,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创新设计、全面改造各学科专业化学习场所,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探索出实现学科育人模式转型的系统方法;探索出基于互联网的未来教室建设路径,开发“匡园深学系统”,信息化设备整体升级。省锡中通过系统探索学科育人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为变革学习方式、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省锡中构建了“评价方案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与评价相互融合、搜集评价证据、反馈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改进课后作业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整体构建了巅峰体育课程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以“天天一节体育课”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也因此荣获“顾拜旦奖”,相关经验在教育部“教育奋进看落实”通报会上向全国推广。学校开设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大门类17门课程,形成了开足开齐开好艺术课程体系化方案,艺术课开到每年高考前夕,同步加强对艺术课的评价管理。学校依托真实情境,开发劳动教育系列课程,实行基于学分的课程管理,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了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和积极劳动态度的养成。“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探索以评价破解“五育”难题等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系列化问题解决方案。

学校通过教育哲学阅读、数字化技能发展、专业学习社群(OPLC)等主要方法,完善了一整套专业制度,提升了教师专业生活品质。研制包括学科信念、课程教学、教研制度、教师发展、知识管理、特色发展的学科组发展规划,构建系统完善的规划、评估体系,呈现了一整套专业样例,为研制普通高中学科组发展标准提供了实践依据。基于“组织立场”提出了学科组专业化建设命题,并结合学校与学科教研组实际,以探索学科育人的实现方式为宗旨、以重建校本教研制度为保障、以专业化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科教學素养为重点加强学科组建设,凝炼出中学学科建设的系列方法。这种以学科组专业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为普通高中校本教研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

基于以上探索,2010年来,学校先后获2次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次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人民教育》《基础教育课程》《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对学校课改成果多次进行过深度报道,总结推广学校办学经验。

5年内共有7批“长三角名校长”、6批“教育部影子校长”、14批全国课改骨干教师、2批新课程实验区挂职校长、6批“全国课改联盟骨干校长”来校挂职跟岗学习。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长三角名师名校长实践培训基地。

2. SWOT分析。

对照申报条件和工作任务,我们运用 SWOT 分析工具,对学校创建工作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下。

我们的优势(Strengths):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坚持专业探索,课程改革示范全国;教学设施现代化程度高,教学设备世界一流,创新学习环境来变革学习方式;学科组专业建设已持续多年,注重提升教师专业品质;实施新课程改革,在选课走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指导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我们的劣势(Weaknesses):与新课程、新教材配套的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学业质量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对学科典型学习方式的研究刚刚展开;与一流名校相比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存在明显短板和弱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未达成深度整合。

我们的机遇(Opportunities):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迅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如火如荼;《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启动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教育部启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我校被确立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

我们的挑战(Threats):应试环境牵拉下的教育生态和“唯分数”评价的顽瘴痼疾给新课程改革带来诸多羁绊;学校外部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我校吸引一流毕业生入职的区位竞争力还不足。

二、工作目标与项目设计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对照国家级示范校工作任务,学校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技术融合、评价改革、队伍建设、示范辐射等6个方面制定创建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研制出基于新版国家课程方案的学校一级课程整体实施的新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体系,探索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建立面向专业大类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继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形成5G时代高中教育教学新模式;坚持科学的评价导向,为系统化突破“五育并举”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提供可供借鉴的解决方案;以“专业社群”建设提升校本教研成果,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创造条件,承接国家级示范校现场培训研修活动,全面完成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相关任务。

对照目标,我们确立了6个重点工作项目,并细化分解出28个创建实施项目。为了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还制定了以下4项工作原则。(1)价值统摄,整体协同。坚持育人为本原则,把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各项工作聚焦于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的转变。协同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形成一个整体配套的创建国家级示范校的实施方案。协同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实现一体化推进。(2)融合评鉴,务求落实。以过程性评鉴设计,强化目标达成;建立反馈调节机制,以评鉴优化实施策略。(3)问题导向,示范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实践成果可操作、可落地,让学校所形成的标准、模式和经验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专业支持,规范技术。始终坚持与高校专家团队建立新型的合作研究关系,用学术视野与实践智慧紧密融合,不断提升研究成果的专业化程度。

三、重点工作内容、项目进展与验核设计

1.建构学校一级的完整课程体系。

研制基于新版国家课程方案的学校一级课程整体实施的新方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三级课程管理框架下学校必须承担的责任,更是保障国家课程方案落地落实落细的重要途径。我校在4.0版学校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将研制发布与高中新课程方案相配套的学校课程新方案,着力探索适应高考选科要求的面向专业大类的课程体系,着力开发跨学科的探究性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完善满足课程开发需求的课程文件,为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知能水平和学生选科提供有效指导。完善“行政班与教学班同在、选科组班与选课走班并存”的选课制度,深化探索5G背景下“云走班”“学程制”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前校后所”(指我校获批设立的江苏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所)的课程开发机制的基础上,对接高校与科研院所,不断创新课程开发的体制机制。基于新版课程标准的实施需求,着力探索并形成理化生等学科的学习环境装备配置标准。

2.研究学科典型学习方式。

2017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此次修订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产生了两大突破,一是学科核心素养,二是学业质量标准。为了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校将重点探索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科典型学习方式,以此推动学习方式的整体变革。为此,学校设计出指向“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学习环境建设”3个创建项目。研究学科典型学习方式是为了探索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对改变死记硬背、刷题增分的高中学习现状有重要价值。学校建立了面向专业大类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尝试将学生高中选科与大学专业选择贯通起来;以研创式“大任务课程”的学习体验,奠定生涯规划的基础;对接教育部出台的“强基计划”政策及国家人才选拔的需要,探索我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我校课程基地,建设专业化实验室,为通过学习环境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条件支持。

3.创建“匡园深学系统”支持下的云上教室。

2015年,省锡中以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申报为契机,着眼“未来”,提出建设“高中未来教室”,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育理念、学习空间和信息技术应用三方面协同融合的研究。其显著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指向深度理解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为学习的评价”、基于“互联网+”。2016年,学校联合无锡中育科教技术有限公司,从课中学习证据获取,课后作业处理、数据分析、答疑解惑入手,汇聚我校师生智慧,开发了“匡园深学系统”。2018年9月始,基础年级师生人手一块“平板”,在该系统支持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成为我校学习新样态。2020年2月10日,新冠疫情之下,“匡园云校”如期开课,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我校师生借助网络平台居家学习,开启了学校走向“未来学校”现代化教育模式新路径的探索。学校抱持“用技术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永不停息”的信念,继续积极使用新技术,突破传统教学瓶颈,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广度与深度。

4.評价示向。

通过评价导向下的“五育”实施方案探索,我们提出了“五育”难点突破的体系化问题解决新对策。学校将基于匡园毕业生形象,设计发布锡山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以此为依据,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方案,设计了5个创建项目,它们分别指向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研制和评价导向下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实施。

5.形成学者成长新经验。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的新标准、江苏全面实施新教材的新形势,学校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卓越师资队伍,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品质提升来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达成。基于现有师资队伍的调查分析,参考国内外著名示范性高中的师资群体发展结构特征和整体水平框架,学校设计了具有统摄力的“学者成长,形成‘专业社群促进校本教研的新经验”重点工作,并分别指向专业信念、专业研究、专业培训、专业团队建设(学科教研中心、教师专业学习社群)设计了创建项目。

6.经验推广,示范辐射。

学校与课程专家团队合作,及时总结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探索出的新经验,将课改实践专业化凝炼为理论成果,积极组织开展经验推广,辐射全国基础教育界;切实加强国家级示范校现场示范的基础条件建设,积极承担面向全国普通高中校长和课程管理者的培训任务,发挥好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为新课程新教材更好地在全国各地落地实施培养一批改革领军人物和骨干。学校根据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总体要求,设计了“示范辐射:承接国家级示范校现场培训研修的新使命”重点工作,并细分为“对口帮扶薄弱高中、承接国家示范校现场培训任务、建设现场培训基本条件保障工程、凝炼总结并宣传辐射经验”4个创建项目。

四、保障措施

1.领导体系。

学校对接无锡市国家级示范区创建的领导体系,建立直属管理、垂直协调的管理体制,成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市、区两级资源,支持省锡中创建工作。

2.配套建设。

為提升国家级示范校的条件水平,学校完成了配套基础工程建设;为配合示范校建设,学校筹建国家级示范校现场培训基地、匡园云校远程同步教学与教研基地等基础建设工程。此外还将完成学校剧场改造升级、课程基地环境设施提升改造、体育场馆改造、校园网络升级改造、学生发展中心建设等改扩建工程。

3.经费保障。

无锡市政府每年提供支持国家级示范学校的专项经费,惠山区也计划投入省锡中专项资金,保障示范校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市、区两级3年预计投入将超3亿元。

4.专家支持。

为了给各项任务研究开展提供专业指导,我们还将依托中国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江苏省教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顶尖专业力量,聘请国家、江苏省内知名校长、名教师组成示范校建设指导专家团,在指导专家团的支持下,再汇聚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力量,开展示范校项目相关的组织、研究工作。

5.过程评鉴。

我们设计了项目自我验核与学校年度验核相结合的制度,制定了完整的评鉴流程,包括编印创建项目实施手册、工作进度管控、总结预算执行、发现并解决问题等环节。校创建工作小组以年度为单位对项目实施的质量及进度进行总评鉴,并发布《创建工作年度报告》,以此来确保创建规划有序、高质量推进。

6.氛围营造。

示范校建设的重要成果,将作为“十四五”期间教育宣传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广。为了加强舆论宣传,匡园融媒体中心将及时发掘、推广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典型案例、师生故事和先进经验,以图片、文字、微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学校还将借助国家、省、市级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观念引导,加宽经验推广路径,打造全社会合力育人、积极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舆论环境,为示范校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建设规划示范校国家队
红领巾示范校
智慧校园
织金县关工委多举措抓实“一评三管好”活动示范校创建工作
青州市东夏镇富贵园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其养护探讨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