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立春 苏丽
6月25日,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大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资源价值兑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吉林省乡村振兴示范点,慢山里推进农林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创新型体验式乡村旅游、五育并举的研学实践教育、田园生态康养体验等项目,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累计带动200多名附近村民就业,每年每户平均增收4万元。”慢山里营地综合体董事长马千驰说。
位于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湖镇的慢山里营地综合体(以下简称:慢山里),隶属于吉林省同人分享慢山里农业休闲度假有限公司,是吉林省首家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乡村文化旅游+研学实践教育+田园生态康养”为基础的创新型、体验式营地综合体。这些年,慢山里在推进乡村旅游扶贫、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中,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肯定。马千驰表示:“政府对慢山里的支持很大,给政策、给扶持,帮助改变周边环境,新修了道路、安上了路灯,改变了整体的村屯面貌。”
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迎合当代人注重养生的心理,大力发展田园康养项目。慢山里逐步完善750平方米的森林太极禅修馆、12个特色集装箱休养中心、占地3万平方米的露天无公害农场、20个四季观景帐篷等,增添个性化旅游服务与康养体验,同时强化农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加速传统农林向新型休闲农林的转变。
经过三年的发展,慢山里获得“国家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生态露营基地”“吉林省4A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吉林省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基地”等二十余项荣誉和奖项。在获得殊荣和认可的同时,慢山里始终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如,结合学生课程教育大纲、日本自然教育和德国森林课堂体系自主研发八大课程主题,两百多项研学课程,与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等两百余所学校共同开展了三百余场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此外,慢山里成立了“长春市田间学苑”协助长春市农业农村局进行职业农民培训;2020年10月,又启动了“筑梦工程公益研学计划”,慢山里出资100万元,以长春市净月区作为公益研学起点,为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特殊学生群体提供参与公益研学的机会。
在学校学知识,在营地学文化。马千驰说,“小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文章叫《小蝌蚪找妈妈》,我想完全可以把这篇文章放到稻田里讲,也叫现场模式化。在稻田里让孩子们知道小蝌蚪长什么样,又是怎么转变成青蛙的。老师在现场讲解,孩子又能亲眼看到。我们一定要把营地做成传递文化的载体。”
多年来,慢山里不断强化员工素质管理,礼貌问候在园区已经成为习惯。“我告诉员工,一定要主动问好。只要见到游客就问好,他们回不回复无所谓,我们注重的是服务体验。”马千驰说,“前几天我在园区遇见一位员工,她说来这里工作以后感触很深,每天回家第一眼见到爱人也是习惯性地问好,包括左邻右舍见面都要问声好。他们都觉得很惊讶,在慢山里工作的村民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们这儿的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了,精神面貌改变了,就连家里的卫生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甚至是一尘不染。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渐渐才能积累成好习惯,养成好作风。 ”
慢山里的员工里最多的还是服务员,他们大部分都是当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除了种地不会别的”。来到慢山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们的整体素质都有了很大改变。
“要说改变最大的,就是我家的收益增多了。没来慢山里之前,日子过得很清贫,家里全年收入就靠种点玉米,还要供孩子上大学。现在好了,土地流转了,我们夫妻俩又在慢山里找到了工作,每月有了稳定的收入。上下班有班车,节假日有福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五十多岁的崔庆玲满脸笑容地说道。随着慢山里的发展和她的不断努力,如今的崔庆玲已经被提升为客房部主管。
“以‘自然守护者为理念,将有机生态餐厅、禾田别墅、梵山林间树屋、归心民宿酒店、国际马术体验、静水湖皮划艇、休闲观光农场、自然科学教育课堂和家庭创意牧场等深度融合,打造‘5+2+N的经营模式,实现全年、全时段营业。”谈到未来发展,马千驰说,“将慢山里现有的非遗传统文化、劳动教育、农耕文化、国防体育、自然科学、爱国教育、户外教育、公共安全等八大体系辐射到整个新湖镇,未来将要打造一个营地教育特色小镇。结合新湖镇的地形地貌,在周边建设不同主题的体验营地。比如农耕类,可以体验农耕文化;非遗类,把不同的非遗文化和非遗产品引进特色小镇。最终我们将会围绕营地教育走下去,争取打造成全国第一家营地教育特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