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区别
我是投资人出身,对风险问题比较谨慎,而创业更需要搏一把。能看见更多风险不见得是好事,它会让你相对保守。
做投资人的好处是,创业企业的CEO们把他们几年的经验凝缩在几个小时跟你沟通,这些创业者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在UC的二次创业中我们会注意避免。
比如,创业企业的青春期问题。最初会不专注,认为自己有好多事情可干,到了二三百人规模时,面临着又一次重大蜕变,很多企业过不了这一关。这是企业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转变,一两百人“游击队”状态时企业效率很高,再往后若不以“正规军”的方式管理,企业效率会变得很低下,如果无法蜕变,企业就会停留在那个阶段。
我在做投资的第五年,也就是2005年时就想创业。没有对错,只是性格使然,我是一个喜欢当“司机”的人。
创业者和投资人用形象的比喻是,一个人是司机,一个人坐副驾驶,其共同点是都要抬头看路,都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很大的不同在于,投资人可以选车,坐奥拓还是奥迪;创业者没有选择,有什么车就得开什么。投资人的劣势在于,方向盘不在他手里。
我深刻的感受是,投资之前你是甲方,投资之后你就是乙方。投资之后企业要不要踩刹车、什么时候踩刹车、什么时候踩油门不是由你说了算,是由创业者说了算。这也恰恰是创业者的乐趣。所以,做一个成功企业的成就感远远大于投中了一个项目。
合伙人机制
对合伙人的理解最关键的是决策机制。创业那天我们的决策机制一定是“Everybody Can Say No,Someone Can Say Yes”(任何人都可以说No,而其中一个人可以说Yes)。但也要避免另外的形式,比如很多跨国公司的假民主,“Everybody Can Say No,Nobody Can Say Yes”(每个人都可以说不,没有人可以说是)。
在管理问题上有两个维度:做正确的事还是正确地做事。代理人机制下很容易正确地做事,但不一定是做正确的事。正确的事情需要放在一定的时间维度去看待,两年、五年还是十年内是正确的。代理人机制下谁会为五年、十年后的事情负责?
做项目和做企业不一样,做小企业和做大企业也不一样。中国的商业环境复杂,对于带队伍的人的耐力和韧性要求很高。在更成熟的商业环境里可能三年能够完成一个周期,但在中国不行,“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联想管理三要素对我的影响很大,即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建班子重要还是定战略重要?在创业企业里这两点不完全绝对。不同团队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在建班子和制定战略上要有灵活性的变动。当然,很理想的状态是,你有清晰的战略,又有高效执行的团队。
如果让我选择更偏向的一方,我可能会选择能够做出好产品的团队。互联网产品是“1”,市场管理是“0”。如果创业之初没有我的搭档,我就是0;他们把1立住了,我就可以把它变成100。团队的配合很重要。
对于管理者而言,成熟业务尽量往下放,在关键位置安排好关键人物,在战略方向上你是高参的角色。对于重要创新和重要难题,一定是一号位亲自解决。创新绝对是自上而下的,你有经验、有资源、有影响力都做不到,为什么要求别人做到?
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完成了,就要想办法跳出来。我现在比以前耐性好很多,如果发现错误我会问自己这个错误是致命性的吗?如果不会致命,提都不要提,撞了墙才会有痛感。
我加入阿里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视野更高
創业就像爬山,从0到1,1到10,10到100,100到500。当你突然站在1万米的高空去看整个产业,思考的角度跟以前完全不同。创业的时候会看未来两三年的机会,站在一万米高空就会思考产业终局以及自己在其中的影响或改变。
我能够成为阿里很被重视的一员,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我的状态很放松。我为任何人打工,也不是为了获得多高的职位,大家都能感受到我放松的状态,所以在沟通时能够更简单和直接。
第二,作为团队的一员,一定是有能力的一员,这个有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互补,这是搭班子特别重要的一点。产业发展迅速,业务线又宽,你希望某一个人成为super star(超级明星)是不太可能的。最重要的是班子里不同能力的人相互配合,这样才会相互看上去觉得对方更美。
在电商领域,阿里有很好的能力和团队的积累,缺乏非电商领域的能力,而我在非电商领域从业多年,这是阿里特别稀缺的,所以基本把非电商业务交给我打理。
很多人错把招式理解成文化
企业文化分精髓和招式,很多人错把招式理解成文化。所有先进公司的文化精髓高度一致——客户第一、产品极致、快速思辨,从这个角度讲,融合没有任何难度。
文化还有另一层面——招式。如果你非常在意招式,是因为你对武功没有理解透彻。所谓文化冲突更多表现在形式上,但随着人数增加,文化一定会越来越多元,这时候需要包容能力。所以在融合过程中,我对文化招式没有太多考虑。
高德集团董事长
我比较幸运,跟柳总(柳传志)、雷总(雷军)、马总(马云)工作时间都够长,从他们身上能够发现每个人对文化理解的不同,但本质与核心都是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受人尊敬的公司。
我的微信签名是,做一个永远有福的人。这也是我的心得。一个人什么时候才是幸福的?我认为具备了三个“F”他就幸福了。
第一个“F”是Friends。创业都需要朋友,朋友包括你的合伙人以及一帮跟你一起干活的人。
第二个“F”是Family。创业过程中后院会不会着火、是不是支持你?有一个好的Family,理解和支持你,这就是幸福。
第三个“F”实际上是中英文混合——师傅。每个人的人生都能在不同阶段找到自己的师傅,这个人对你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他不用天天教你,只需要在一些关键时刻能帮你捅破那层窗户纸,你对于业务、产品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就突破了天花板。任何年龄都要想办法找到自己的师傅,找到那个比自己高的人。
如果没有做VC的六年,我的创业会很不一样。当你看过500家创业公司的生与死,一定会有很多悟道;没有经历企业从12人到3000人的成长过程,对于管理的感悟也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
2011年,我跟腾讯PK,那次经历使我的内心受到很大冲击。在此之前,创业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难我都想到了,我也不认为这些事一定都会经历,但与腾讯PK是唯一我不愿意去经历的。可以是产品竞争、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但我不希望是桌子底下的竞争,这不是我想要的。如果今天再有这样的问题,我可以一笑了之,我比之前更从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