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胜:超过一半的创业者是迷迷糊糊上路的

2021-09-08 20:35
中国商人 2021年9期
关键词:成功者创业者能力

美图秀秀董事长

创业,多数是漫长的煎熬

创业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创业者也无法在出发之前想清楚所有事情。即便你已经想清楚,一旦开始做,也会发生很多变化。所谓“枪声一响,预案作废”。绝大多数公司成功时的方向和最初设想的产品都大相径庭。

创业者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情况以及消费者的反应,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动态随机应变。创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创业之路开始容易,过程很难,收场更难。煎熬是创业的典型状态。创业路上,最常见的不是成功和失败,而是长时间的苦苦挣扎。

十几年前,成就一家全国规模的知名公司需要15-20年奋斗,后来有了风险投资,七八年时间甚至三四年就可以成就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但对于多数创业者来说,不经历5-8年、每周7×12小时的创业奋斗很难有大成。

我的朋友申音是《创业家》杂志的主编,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后来他离职创业。开始创业前,他在微博上写道:“从昨晚到今晨,恐惧大于激动,压力大于亢奋。创业只是个人选择,不想放大意义。很多时候,让自己high很容易,让心定很难。开口向朋友要帮助简单,不辜负信任才要紧。第一日,立此存照。2010年12月1日。”

这才是创业者典型的写照。

越优秀的人机会成本越高

经常有媒体问我,最想给创业者的建议是什么?我的回答是“不要轻易开始创业”。

据我观察,超过一半的创业者是迷迷糊糊上路的。他们在开始创业之前,其实并不清楚创业是怎么回事,也不清楚创业将给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怎样的改变。他们仅凭满腔的热情以及一个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就开始了,从此踏上一个漫长、充满变数、迷茫、经常感到无助的长征。煎熬的长征。

对大多数人而言,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适合自己的岗位去打工是正途,也是个人价值发挥的最佳途径。如果选择创业,很可能会陷入以己之短参与竞争的困境,甚至会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开始创业之前,一定要测算自己的机会成本。通常想创业的人,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然而,越优秀的人选择创业,放弃的东西就越多。如果以创业的劲头去打工,很多人可能会迅速成为出色的员工甚至中高层管理者。一旦选择了创业,就会陷入一场持久的苦战,从最低点开始爬坡,单打独斗。

当然,一旦创业成功,你获得的成就感和物质及精神收获也是打工永远不可能达到的。

为什么成功企业家工作强度依然很大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周鸿祎也曾讲过,每个创业者在热血沸腾地想象,未来自己准备用几年时间取得成功,甚至超越成功者时,都应该冷静下来,扪心自问:我是否已做好准备,把那些成功者所吃的苦、受的磨难、承担的压力也在几年里经历一遍,甚至加倍?

我常常开玩笑,每个创业者的生活都是非人的生活。打工时,你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一旦开始创业,你的生活将与你的工作“合二为一”。对于夫妻或男女朋友共同创业的,简直是“合三为一”了。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创业者每天一睁眼,就面临着房租、水电、工资、货款、现金流等一系列压力。做得顺时,你希望跑得更快;做得不顺时,你希望尽快走出困境。总之,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梳理公司的大小事情。压力之大,将深深改变你的生活心态以及状态。

我相信,每个创业者都经历过无数个从梦中惊醒,抓起笔记录下一个闪念的想法再继续睡的夜晚。

我一度非常好奇,为什么很多已经把企业做得非常大的企业家,工作强度依然很大,甚至压力比我还大?有一次,联想控股董事长宁旻告诉我,其实成功者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他每前进一步,都要调动很多资源。例如他们会给部下许诺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收入,会给合作伙伴承诺合理的回报,甚至会向上级主管单位立下军令状……所以,他们根本不可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所有的承诺就兑现不了了,所有人的期望就会变成失望。

创业者永远停不下来,也永远不能停下。

创业者,要给所有人交代

创业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一旦选择创业,不但你自己会进入一场需要竭尽全力的战斗,也必然会将你周边的全部资源卷进去。创业涉及的将不仅仅是你自己,還有你的家人、股东、员工以及上下游伙伴和客户。

为了解决困难,你会动用所有可能动用的关系来帮忙,从借钱到借力,周而复始。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可以找到上级主管说,“我尽力了,能力有限,请求支援”,只有创业者不能说这句话。所有事情你都无可逃避,你都得撑住。

作为创业者,每件事情都需要你做决策,每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公司的生死存亡。很多时候,你没办法和下属商量,没办法和股东商量,你必须自己做决策。

作为创业者,你必须给下属信心。越是艰难时刻,下属越寄希望于你。很多时候,创业者真得打肿脸充胖子。你不可以显示自己的软弱和无助,你甚至必须随时表现出信心满满的样子来为下属鼓励。这样你们才有可能继续坚持下去。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在我看来,人可以分为两类:侠客型和团队型。侠客型的人喜欢单打独斗,适合做艺术、工程师等工作。团队型的人适合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其中约1%的人是领袖型,9%左右是干部型,适合追随领袖共同领导团队,而90%的人只适合做群众。领袖型和干部型都适合创业,但是创业的领军人物必须是领袖型的人。

打工成功者创业的成功概率并不高于其他人,甚至更低。因为创业者需要的能力和打工者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首先,打工成功者的能力,其实并没有他们自以为的那么强。在大企业里工作,尤其在外企工作,掌握流程基本就可以了,凡事都有相关部门支持。所以,实际上你做出的成绩并非拜你的才能所赐,更多是系统导致的结果。你能干成事情是因为你头顶上的那个品牌,以及你身后那个强大的公司系统,而非你自己的能力。一旦离开那个公司那个职务,你可能什么也不是。

其次,创业需要的能力和打工者完全不同。打工只要干好你那个环节就好,创业需要做好全盘工作。

最后,打工者往往缺乏过程感,即便是成功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时也常犯。

过去的成功带给他们非常好的自我感觉,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认为手中的资源很多,不屑于细节和小事,期望可以快速成功。这些心态在再次创业的过程中非常有害,甚至是致命的,如果调整不好,过去的成功就是现在失败的原因。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家著名IT厂商工作几年后,因为表现出色被派到美国总部,也做得很好。2005年,他想回国创业,做了很详细的商业计划书,也有投资人愿意投资300万美元。

于是他回国考察市场,向很多朋友征询意见,大家纷纷劝他回国创业,只有我非常明确地建议他不要这么做。因为我了解他的能力,他是一个舞台越正规才越能发挥的人。

我告诉他,一旦回国开始创业,将要面对的环境是他完全不熟悉的,关键是以他喜欢规范的性格也未必会喜欢创业的生活。如果全用自己的钱还好,一旦开始创业,用上了投资人的钱,你就背负上了巨大的责任,会让自己陷入泥潭中挣扎的境况。

他听取了我的建议。几年以后我们再见面时他很感谢我,说幸亏没有创业,现在发展得很好,并且已经到另一家著名的国际企业担任了非常高的职务。

创业者需要一些天生的特质

创业者需要一些特质,这些特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

我和薛蛮子及雷军曾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话题:“如果明天生命终止,今天你还想创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天生为创业而生的人,你就应该去创业。

创业者是有共性的。有一次我和雷军谈起营销,他说他以前当金山总裁时,为了研究软件的营销,在日本曾用一天时间站在人家软件店里,研究产品的包装、货架的摆放,观察消费者的反应,并由此总结出产品包装和店面广告该怎么做。现在做的小米手机更是如此。

类似的事情我也做过。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四达集团公关部,集团要求我们为一个教育项目做营销方案,当时全部门没有人会。我花了一笔钱跟4A公司的策划总监买了对方一个废弃的营销方案,从方案的结构、思路、逻辑上分析,硬从一个废弃的方案之中反向学习到了如何策划营销。

柳传志讲过,成功的领军人物应具备4个素质:目标高远,意志坚定;心胸开阔,情商要高;企业利益放第一位;学习能力强,爱学习而且会学习。

我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4个素质:事业心,是否把企业当命根子来做;眼光和境界,要比别人想得多,比别人看得远,具备比别人更高的境界和眼光;心理素质,能否百折不挠、处变不惊;学习能力,是否以学习为生活方式,有无及时复盘的习惯。

当然,作为一个领军人物,舍小我为大家的胸怀也非常重要。

毕业进入大公司接受正规化职业训练非常必要

試想,一个大学生如果连工作都竞争不到却要去创业,这和让一个盲人去骑瞎马有什么区别?我认为,如果大学生刚毕业就去创业,会直接降低自己的社会交往层次,导致缺失很多经验和知识,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除非是极个别的天才,否则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毕业进入一家大公司接受正规化的职业训练非常必要。如果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再出来创业,在管理经验、人脉和眼界上都有好处。

我回想自己的经历,比较遗憾的是未曾在大公司打过工,导致很多管理方式需要自己去悟,去偷师学艺。虽也有所成就,但毕竟走了很多弯路。

最理想的职业道路是,走出校门进入大公司工作两到三年,然后进入小公司或者去创业。我不赞成在大公司待太久,待5年以上人基本就废了,眼高手低,成了温室里的小白鼠,生存能力退化,却又自视清高。这样的人一旦离开大公司的环境,身上的品牌光环去掉之后,会顿显能力缺失,要跌跟头。

猜你喜欢
成功者创业者能力
辛苦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数据中的创业者
互联网创业者
辛苦
成功者对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