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

2021-09-08 18:47俞旭袁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8期
关键词:偏瘫脑卒中治疗效果

俞旭袁

摘  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后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一般运动疗法)和观察组(35例,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后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效果较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功能、加快病情恢复。

关键词:一般运动疗法;治疗效果;脑卒中;偏瘫;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由被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局灶性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临床症状超过24 h或者致死[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和病死率。脑卒中极容易引起偏瘫,对正常生活影响较大,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2]。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法,确保生命安全。给予一般运动疗法,患者依从性较低,而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功能运动水平。本文即分析一般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效果,主要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医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范围40~80岁,平均年龄(60.85±3.85)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范围40~80岁,平均年龄(60.35±3.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为脑卒中偏瘫患者;②均为40~80岁。

排除标准:①其他严重疾病,②配合度较低,③中途放弃。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运动疗法,主要内容包括:平衡能力训练:利用平衡板、平衡木步行等,身体移位运动。关节训练:坐立训练等。躯干训练等运动:上下楼梯训练、步行训练等。连续训练2个月。

观察组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主要内容包括。(1)运动平板训练:护理人员指导督促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训练,康复踏车训练、股四头抗阻训练,要求患者需要每天按时持续进行,20 min/次。(2)起坐训练:护理人员指导督促患者进行起坐训练,每次训练起坐200次左右,2次/周,持续训练2个月,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以及身体运动承受能力进行调整,避免运动量过大,加重病情。(3)腿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单腿负重训练、腿部平衡能力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步行训练、训练5 d/周,连续训练2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一般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療法后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1)显效:偏瘫肢体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病情稳定;有效:偏瘫肢体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正在恢复,病情基本稳定;无效:治疗效果较弱,各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根据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指数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指数总分分别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恢复效果越明显。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指数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因血管堵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3-4]。脑卒中发生偏瘫会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和运动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此病应该及时采取有效康复治疗方法,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一般运动疗法主要包括平衡能力训练、关节训练和躯干训练等运动。而强制性运动疗法则是通过根据患者实际身体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科学的功能性运动计划,监督指导患者持续进行[5-6]。强制性运动疗法又被称为强制性治疗或者强制疗法,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Taub等人经过数年研究而来,主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脑功能重建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种创新型康复治疗技术[7-8]。此方法重点在于克服患者患肢习得性废用。后逐渐在限制的同时加入强化训练,同时结合重塑训练等技术。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此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脑外伤、脑瘫、损伤等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训练、起坐训练、单腿负重训练、腿部平衡能力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步行训练、康复踏车训练、股四头抗阻训练等,从而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强制性患肢运动能够有效刺激对侧中央前回功能,同时还能激活部分同侧大脑皮质功能,利于大脑内部功能重建,帮助患肢加快功能恢复。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状况以及身体运动承受能力进行调整,有效控制在运动过程中不良情况发生。本文即分析一般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进行一般运动疗法后总有效率74.29%,观察组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后总有效率97.14%,观察组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行一般运动疗法后总有效率,观察组进行强制性运动疗法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效果较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功能,加快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艳华.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20,26(8):152-154.

[2]李兴.探究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7,12(31):69-70.

[3]李轩强.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2):2666-2668.

[4]欧阳胜璋,解斌,王丛笑,等.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个体化作业疗法对脑卒中上下肢运动及认知障碍的康复效果[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2):64-68.

[5]邓梦琳.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130-131.

[6]赵娜.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20,20(18):74-75.

[7]刘艳华.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20,26(8):152-154.

[8]黄彩凤,黄裕桂,张荣斌.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6):17-19.

猜你喜欢
偏瘫脑卒中治疗效果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漫画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