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娥,周丽,招淑文
(1.佛山市中心血站成分科,广东 佛山 528000;2.佛山市中心血站质控科,广东 佛山 528000)
临床治疗各类疾病的方法中,输血治疗是常用手段之一,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成分输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洗涤红细胞指的是采取氯化钠溶液洗涤血液后,清除血浆中血小板、白细胞等成分,有利于预防非溶血性的高热情况发生,同时,也可预防过敏情况发生,进而减少或避免输血过程中发生的病毒传播事件,提高输血治疗的临床安全性,主要应用于高钾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血浆蛋白过敏反应等疾病治疗。在洗涤红细胞中,原红细胞组织具有较高保存率,可达70.0%,而保存时间较短,有研究显示,不同储存时间的血液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效果具有一定差异[2]。本研究随机采取CPDA-1 保养液处方制备的60 袋去白悬浮红细胞,研究不同储存时间对血液制备洗涤血细胞的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本院制备的400 mL CPDA-1 保养液的全血制备的60 袋2 U 去白悬浮红细胞。
1.2 方法
1.2.1 仪器及试剂 0.9%氯化钠溶液[费森尤斯卡比(广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批号:85PE11AC00,规格:250 mL∶2.25 g],LX112054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深圳普特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0401)、PC203型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HITACHR7大容量低温离心机(日本)、无菌接驳机、高频热合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试剂盒、微量总蛋白测定试剂盒、电子天秤。
1.2.2 制备及洗涤红细胞 随机采集CPDA-1 保养液剂量为400 mL的全血制备为2 U去白悬浮红细胞60袋放置于储血专用冰箱中,设置温度为(4±2)℃,取存储期第1、2、3、4、5周的去白悬浮红细胞并确保未出现破损等情况,各12 袋。待用洗涤溶液联袋提前冷凝放置保存,确保溶液外观正常,且未出现破损或渗漏情况,并处于有效期内。采用无菌接合机进行无菌接合联通待洗涤的去白悬液红细胞袋导管以及洗涤溶液联袋,再将其转移至红细胞袋内,液体剂量约200 mL,将导管夹紧进行混匀操作,按照制备洗涤红细胞的离心程序操作,设置转速为3 500 r/min,保持一定温度。缓慢且平稳的取出血袋,将其垂直放入分浆夹中,再向空袋装上清液并夹紧导管。经上述步骤离心处理洗涤3 次后加入约100 mL 红细胞保存液和0.9%氯化钠溶液即可。混匀洗涤后红细胞,注满配血管,热合留后取40 cm配血管进行检测。
1.2.3 检测方法 将洗涤后的红细胞样本置于冰箱中储存,设置温度为4 ℃,为避免留取的血样存储时间差异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同,均于洗涤1 h后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计算各项指标;应用相关试剂盒检测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后测定上清液蛋白质浓度,并检测不同存储时间的制备原料去白悬浮红细胞的溶血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储存时间血液制备的洗涤红细胞检测结果,包括蛋白质、血红蛋白、溶血率和原料血溶血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5周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第1、2、4周(P<0.05),其他各时间点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3周和第4周的上清蛋白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与第2周溶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周、第2周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第4周和第5周溶血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5周出现1例洗涤红细胞溶血率为0.85%,超出质量控制要求;第1周与第2周原料血溶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 周、第2 周原料血溶血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储存时间血液制备的洗涤红细胞检测结果()
表1 不同储存时间血液制备的洗涤红细胞检测结果()
注:Hb,血红蛋白。与第1周比较,aP<0.05;与第2周比较,bP<0.05;与第3周比较,cP<0.05;与第4周比较,dP<0.05
检测项目上清蛋白质含量(g)Hb含量(g)溶血率(%)原料血溶血率(%)第5周0.72±0.30abcd 40.05±4.54ad 0.43±0.19ab 0.42±0.20abcd第1周0.39±0.21 44.02±6.10 0.10±0.08 0.05±0.06第2周0.51±0.19a 45.02±9.25 0.12±0.09 0.04±0.05第3周0.52±0.21ab 40.63±12.09 0.21±0.12ab 0.19±0.08ab第4周0.62±0.28ab 43.22±4.16 0.25±0.13ab 0.27±0.17ab
输血治疗的临床应用率较高,成分输血更被广泛推广,洗涤红细胞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高钾血症、新生儿溶血病和肝肾功能障碍需输血等疾病治疗,疗效显著[3]。但有研究显示,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极易受到储存时间差异的影响,应选取最佳的储存时间,以最大限度保障洗涤红细胞的质量[4]。在保养液内储存血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受损情况,导致洗涤红细胞制备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当血液保存时间超过14 d 后,应用全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就会发生异常形态改变,产生一种棘形红细胞,进而发生溶血情况,影响洗涤红细胞的临床治疗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血液储存时间的延长,其制备的洗涤红细胞溶血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第1周和第2周的溶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1周、第2周与其他各时间点溶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周和第2周的原料血溶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1周、第2周与其他各时间点原料血溶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周溶血率相较于第4周明显上升,且出现1例溶血率高达0.85%,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为<RBC 总量的0.8%。FHb 含量上升提示血管内溶血情况的发生或发展,因此,该项指标有利于反映红细胞制品质量,血液制品中尤其是洗涤红细胞中FHb含量过高,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提高病死率[6-7]。有研究证实,不同储存时间血液对其制备洗涤红细胞的FHb含量具有较大影响,但对K+并无明显影响,原因可能是洗涤红细胞制备过程中对红细胞渗透压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红细胞溶血增加[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除第4周和第5 周、第1 周和第5 周的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红细胞洗涤应用0.9%的氯化钠溶液并未对其Hb含量产生重要影响。此外,除第3周和第4周的上清蛋白质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双缩脲发对上清蛋白质进行测定,若想达到要求需使用非常灵敏的仪器;因此,检测上清液中的微量蛋白质应用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具有良好效果,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9-10]。
综上所述,血液制备洗涤红细胞过程中,应严格把握血液储存时间,应<1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