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园园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肾内科,江苏 南京 211200)
血液透析为我国临床广泛开展的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在挽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血液透析通路是指对患者血液进行体内、体外交换的管路[1]。既往开展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管通路相关因素为影响血液透析治疗充分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血管通路的选择、使用和维护[2-3]。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是一种较特殊的血液透析通路,但近年来,临床上关于其应用研究较少,临床指导价值有限[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评价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的充分性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透析通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9)与研究组(n=22)。对照组男31 例,女 18 例;年龄26~75 岁,平均(56.11±3.80)岁。研究组男 14 例,女 8 例;年龄 29~76 岁,平均(56.08±3.74)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各种肾病终末期患者;血液透析通路为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或自身动静脉内瘘;预计生存期>1 年。排除标准:脓毒症;合并器质性损伤或严重感染[5-6]。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自身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研究组应用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具体置管过程:局部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法穿刺,放置引导钢丝,确定导管出口位置,建立皮下隧道,隧道的一端为颈内静脉穿刺点,另一端为患者胸口处。经隧道将双腔深静脉导管置入。使用扩张器进行扩皮处理,确定扩皮程度满意后,将带芯撕脱鞘放置其中,成功后将内芯和导丝撤出,使导管准确置于隧道内,结束手术[7]。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r、UA、BUN 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透析前后Cr、UA、BUN 水平比较 透析前,两组Cr、UA、BUN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两组肾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Cr、UA、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透析前后Cr、UA、BUN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两组透析前后Cr、UA、BUN检测结果比较()
注:Cr,血肌酐;UA,血清尿酸;BUN,血清尿素
组别研究组(n=22)对照组(n=49)t值P值透析后12.03±2.98 11.78±2.95 0.329 0.743 Cr(μmol/L)透析前1 092.91±78.99 1 094.11±75.60 0.061 0.952透析后544.80±56.79 541.25±57.38 0.242 0.810 UA(μmol/L)透析前719.60±45.90 722.37±44.78 0.326 0.746透析后419.85±32.93 417.20±33.06 0.313 0.755 BUN(mmol/L)透析前22.94±3.82 22.72±3.96 0.219 0.828
2.2 两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建立长期高质量的血液通路是保障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关键。早期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但经观察发现,并不是所有患者均具有良好的血管条件,能建立动静脉内瘘,还有部分患者即使具有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条件,但也难以长期使用[8-9]。因此,长期探寻能替代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通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已被部分研究认为是替代动静脉内瘘的最好选择[10-11]。本研究结果表明,透析后,两组肾功能均明显改善,但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治疗效果与动静脉内瘘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研究中,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不仅能保障血管通路血流量充足,且不易发生弯折,可进行小范围的适当活动,受患者躯体活动影响较小,故安全性较高,可长期留置[12-13]。
综上所述,以带涤纶套隧道双腔深静脉导管为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相当,且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动静脉内瘘的替代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