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远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财务处
在信息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逐渐萎缩,以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新型支付形式不断革新,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服务支持。对医疗行业而言,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要求改革公立医院收费服务管理,逐步推行就诊实时结算,实现患者就医快捷结算。近年来,大部分医院通过引入第三方支付,与医院HIS收费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了多种便捷的支付方式。由于支付方式更新速度快,部分医院未及时建立有效的支付管理制度,对第三方支付出现的多收费、漏收费、对账模式不科学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对医院资金安全构成较大风险。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医院支付管理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提高支付管理的有效性,保障医院资金安全。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医院支付管理实践中,引入第三方支付的优势如下:第一,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及满意度。在传统的患者就医过程中,患者一般需要经历多次缴费,过程耗时长,就医体验差。医院引入第三方支付后,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通过多终端多种支付方式便捷完成缴费,节省大量的时间与交易成本,患者就医体验及满意度显著提升。第二,节约医院收费服务成本。患者可自助完成缴费,医院收费服务效率大幅提高,收费服务成本显著降低。第三,提高医院收费管理的准确性。医院通过HIS收费系统直接向第三方支付系统发起收费,杜绝了由于人为操作失误引起多收费、漏收费、错收费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医院收费管理的准确性[1]。
患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时,当出现网络延时或断线等情况时,容易出现患者已扣费但医院HIS系统未确认等单边账问题。一方面,由于医院第三方支付资金及账单至少于T+1日才能获取,无法实时对单边账进行查询确认;另一方面,患者经常由于病情紧急急需医院处理,特别是在患者支付了大额住院押金形成单边账又无力再次支付情况时,账务处理难度大,医院亟须制定第三方支付单边账处理流程规范进行及时处理。
由于第三方支付方式的便捷性,患者通过第三方支付的占比越来越高,相应第三方支付退费也大幅增加,此种退费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第三方支付退费一般有固定期限,导致部分退费无法原路退回,须转其他退费形式的问题。二是患者住院期间通常会进行多笔住院预交金缴费,在出院结算涉及多笔退费时存在退费先后顺序选择的问题。三是在退费过程中,由于系统或网络的原因,可能会出现了少退费或重复退费等问题[2]。以上问题均需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行退费风险防范。
由于第三方支付涉及终端广、交易数量多、资金额度大等特点,对账管理难度大幅增加。如只依靠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财务对账,受到工作量大以及差错率高的影响,无法实现实时对账的目的,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对账滞后等问题[3],给医院带来较大资金安全风险。
为应对信息化时代下支付管理存在的问题,防范资金风险,保障医院国有资产资金安全,应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管理机制(见图1)。
图1 安全高效的支付管理机制
(1)安全收费管理机制。进行第三方支付收费时,首先由HIS系统发起收费请求,第三方支付系统接收向患者收费,如收费成功,则向HIS系统返回收费成功消息,最终HIS系统确认收费成功,并将HIS收费成功消息返回第三方支付系统;如第三方支付系统收费失败,则向HIS系统返回收费失败消息,HIS系统接收后重新发起收费交易。
(2)安全退费管理机制。发生第三方支付交易退费时,首先由HIS系统发起退费交易,HIS系统确认退费成功后发起退费请求,第三方支付系统接后进行原路退费,如第三方系统退费成功,则向HIS系统返回退费成功消息;如第三方系统退费失败,则向HIS系统返回退费失败消息,且在T日不再发起退费,待T+1日对账确认资金未退情况下再重新发起退费或转其他退费形式。
在安全收退费管理机制下,所有交易金额均由系统自动生成,杜绝了由于人为输入错误引起的多收费、漏收费、错收费等问题;而且无论在收费还是退费环节,均保证了由于网络不畅产生的单边账资金都优先留存在医院,医院掌握了主动权,通过T+1日对账确认后即可及时进行原路退费,充分保障了患者及医院双方的权益。
医院在支付管理过程中,应根据第三方支付的特点,建立健全支付管理体系:第一,明确第三方支付管理流程。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应牵头建立所有涉及第三方支付的流程,如第三方支付单边账处理流程、第三方支付退费管理流程、第三方支付对账管理流程等。通过流程建立、流程审批以及流程职能分配等,制定支付内控的定期检查方案,有效提高第三方支付管理的效果。第二,建立支付管理权限制度。在对第三方支付的管理中,按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分别设置查询、审核、退费三级管理权限,有效降低医院支付管理中的财务风险。第三,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由于第三方支付交易数量多、金额大,管理风险较大,财务管理部门应梳理所有流程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通过事前有效预防以及事后及时处理的方式,有效降低资金风险,保证信息时代背景下医院支付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4]。
医院应建设综合支付管理平台作为支付管理的有效抓手,通过平台对所有第三方支付的接口进行标准化管理,保证所有第三方支付交易信息均可集成于平台,财务管理人员仅通过一个平台即可完成所有第三方支付信息的查询、对账、异常账处理、统计分析以及数据监控等业务。
(1)综合支付查询。医院所有第三方支付交易,无论是通过窗口扫码付、自助终端扫码付、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线上付等交易,均可随时通过综合管理平台查询交易明细,保证医院支付管理中财务信息的实时对接,避免财务信息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出现[5]。
(2)综合支付对账。综合支付平台应在T+1日自动下载所有类型第三方支付T日的交易流水账单、银行进账单、HIS交易账单,自动进行三方对账,并查找出异常交易辅助财务人员进行对账。
(3)综合支付异常处理。经平台对账查找出的第三方支付异常账务,具有审核权限的财务人员可在平台上进行统一的异常账务审核,经审核后的异常账务可由具有退费权限的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的批量退费处理。
(4)综合支付统计分析。综合支付管理平台应根据财务人员的需求,可由财务人员自定义各种统计维度生成数据分析表格,以便及时获取分析医院多维度的财务数据,保证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5)综合支付监控。综合支付管理平台可对所有第三方支付交易信息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对资金流向监控、支付交易监控等内容的分析,降低支付风险出现的概率,提高支付平台管理质量。
通过对医院第三方支付管理工作的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支付管理水平,应针对支付管理工作的特点,融入信息化培训手段,保证医疗机构信息化支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在医院人才培训规划中,应加强财务人员对信息化支付系统的认识,全面掌握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隐患,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提高医院支付管理的整体效果。再次,在进行专业人才队伍培训时,应针对性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操作能力,使专业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第三方支付流程节点进行渗透式管理,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医院支付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人才支持[6]。
总而言之,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院信息化支付手段不断革新,医院财务管理者应持续创新支付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支付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综合支付管理平台、组建专业支付管理人才队伍等手段,积极加强医院支付内控与监督,及时发现支付流程中潜在的风险,制定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方案,充分保障医院支付工作的安全性及便捷性,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缴费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