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长征

2021-09-07 19:16
中国银幕 2021年7期
关键词:遵义会议瞿秋白长征

足 迹·历史回望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长征》

电影《长征》讲述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夺取娄山关,再占遵义城,通过四渡赤水河、巧夺金沙江、飞越大渡河等一系列战役,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的故事。影片用诗意化的影像风格全景式展现了波澜壮阔、悲壮感人的长征历史风云。

足 迹·光影刻盘

飞夺泸定桥

“这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人类意志和体能极限的一次严酷考验”,电影《长征》用一句话精准定义了飞夺泸定桥这次行动。镜头从大渡河河水滚滚的景象转至河岸上飞速前行的红军队伍,辅以飞夺泸定桥行动发生背景的画外音——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队伍强渡大渡河后,由于河水湍急、架桥不能、渡船寥寥,无法保证大部队尽快过河,军情紧急、刻不容缓,红一团和红四团奉命沿大渡河两岸急进,限三天内长途奔袭360里,夺取泸定桥,打开一条通道。镜头转至行进的队伍,所有战士背负枪械飞奔前进。条件艰苦,有些战士甚至没有一双完整的鞋,他们赤脚踩在地上,踏起一阵尘土。一些战士实在跑不动,战友不忍放弃,便由两名战士架着他飞奔,只为不影响队伍前进速度。镜头里,一名满身枪械的小战士,他嘴里嘟囔着“别管我,死也不掉队”,一边摇晃着前进,最终失去意识倒了下去。河水依旧湍急,多少战士为了最终的胜利,牺牲在前进的路上。转眼暮色降临,幽暗的夜色中,整整齐齐的一排篝火绵延在大渡河边,战士们依旧向前飞奔着。

镜头一转,毛泽东、周恩来等几位领导人站在水流湍急的泸定桥上,他们定定望着奔流的河水。毛泽东认真踩过脚下的木板,旁边有人解释“过桥的时候,敌人把全部桥板都拆光了,这些都是我们后铺上去的”。“奇迹啊,这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毛泽东看着湍急的河水,抚摸桥上的钢索,面色凝重。那些冒着枪火、攀爬钢索前进的战士身影和激战场面叠加在了毛泽东的面庞中。

红军翻越雪山

夹金山,人迹罕至的苍茫雪山。《长征》用一个远景镜头缓缓扫过前进的红军队伍,队伍很长,却在呼啸的寒风中略显寂寥。小小的人影前头,一面飘扬的红旗格外显眼。镜头推进,战士们在雪中搀扶着艰难前行,毛泽东行走在队伍中,帽檐、头发上尽是冰雪,没有手套,他便搓着双手吹着哈气取暖。大风吹着雪雾四起,队伍被埋没在风雪中,不远处发现一具战士的尸体。这名战士衣衫褴褛,脚上用布条纏着,显然是被冻死的。毛泽东轻轻俯下身,捧起白雪将战士掩埋,脱帽以示哀悼。但寒风和冰雪并不能阻碍这支队伍前行的步伐,他们始终静默有序,空气里只有轻微咳嗽声和脚踩雪地的吱吱声。又一位小红军倒了下去,旁边的红军战士叫来医生,但已无力回天,队伍只好把她留在这片苍茫的雪地里。踏冰卧雪,不畏牺牲,中国工农红军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走出了一条从未走过的通向胜利会师的道路。

足 迹·记忆加载

★饰演毛泽东是唐国强演艺生涯的一次冲刺,在向角色靠拢的种种训练中,最难的莫过于减肥。唐国强除每日三顿以“国氏”(一种营养素)为主食外,吃的全是素食。其他几位领袖饰演者无一例外,导演还专门派工作人员每天密切监视。影片拍摄了九个月,这些“领袖”们也就吃了九个月的素,减了九个月的肥。

★在影片中饰演周恩来的刘劲,外形与五官和周恩来很像,只是周恩来的耳垂较大,刘劲的耳垂还差一点。为了贴近角色形象,造型师颜碧君给刘劲出了一个拽耳朵的主意。影片拍摄结束后,刘劲的耳朵被拽得结了疤,完全没有痛觉。

◉《遵义会议》

除《长征》外,2016年上映的电影《遵义会议》也真实地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电影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飞跃大渡口、陕北会师五部分组成,不仅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也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

足 迹·光影刻盘

瞿秋白告别毛泽东

夜色弥漫,一袭素白衣裳、黑框眼镜的瞿秋白在毛泽东住所附近踱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需要撤离苏区进行长征。由于博古等人的反对,撤退名单上并没有瞿秋白的名字,毛泽东气急却无可奈何。见到毛泽东后,受到肺病侵袭的瞿秋白轻轻咳嗽了几声,“明天,我就不送了”,瞿秋白轻轻说道。毛泽东握住瞿秋白的手,对瞿秋白说:“我们,会再回来的”。镜头在两人中转换,他们表情复杂,因为他们都知道:长征前路漫漫充满危险,但留在苏区更不知命运几何。离别时刻,瞿秋白用平常的口气说自己在苏区学到了很多技能,并将自己打的几双草鞋赠与毛泽东。毛泽东正要接过,便听到瞿秋白郑重嘱咐的声音:“记住,穿我的鞋,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感动,与瞿秋白亲切拥抱,镜头转至那几双草鞋,这不仅是贫瘠年代,象征革命者之间情谊的珍贵礼物,也是怀抱共同信仰、为中国革命倾心寻求道路的见证。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

贵州遵义,黑瓦白墙。镜头对准遵义柏辉章公馆中革军委司令部的木楼梯,毛泽东缓缓走上来,他捻灭了手中的香烟,将剩下的烟头放入衣兜。公馆外部一步一个岗哨,与会人员纷纷进入公馆,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还在赶来的路上。此时,这里要召开一个决定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

会议开始,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首先做了反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将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强大、白区人们对反蒋的宣传不够、后方物资准备得不好等客观原因。随后,中央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作了关于军事方面的报告,他先是直率客观地指出了李德等人的指挥错误,并详细分析了错误军事思想的具体情况。镜头扫过每一位与会代表的严肃面庞,小小的木桌周围,每个人都在认真思考。之后,张闻天也发表了意见,博古和李德坐不住了,在强大的事实面前,他们无言以对。

会议继续,毛泽东捻灭了手中的香烟,用清晰严肃的话语指明博古报告的问题“用红军不能粉碎五次围剿的种种客观原因,来掩盖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他指出,博古等人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为“在进攻当中的冒险主义,在防御当中的保守主义,在退却当中的逃跑主义”,并带领大家直面问题,逐条瓦解博古的推脱之辞。李德离场,林彪、聂荣臻、刘伯承、朱德等人纷纷发言,这是一次动人心魄的争论,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斗。正是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足 迹·记忆加载

★电影《遵义会议》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拍摄,旨在向革命先辈表达崇高的敬意。

★《贵州日报》评价该片:《遵义会议》旨在激励更多人了解、重温那段动人心魄的历史,弘扬“紅色文化”;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念信念的优秀教材;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成功典范。

足迹·主创心声

◎ 翟俊杰

《长征》导演

“长征就像一个壮丽的诗篇,有写实,有写虚,有叙事,有抒情。三拍长征,是我的荣光,也是我成长的一个过程,深化对长征精神理解的一个过程。当时拍摄《长征》爬雪山片段的时候,我们早上五点出发,一直到下午三点钟还没有吃饭,不是后勤保障不利,炊事班的车上到半山腰,无路可走了,他们抬着箩筐爬雪窝子爬到山顶上,等到上来的时候,馒头、米饭、猪肉炖粉条、白菜已经冰凉。那时是真艰苦,但是我们毕竟是在拍长征,当时的红军战士呢,饥寒交迫,装备低劣,枪林弹雨,险象环生。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坚忍不拔,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团结友爱,几乎都涵括到里头了。”

足 迹·链 接

★《金沙江畔》★

川北高原,群山重叠,风云变幻。电影以1936年红军北上抗日、沿着崎岖栈道攀越断崖绝壁来到金沙江畔为背景,讲述红军在金沙江畔团结藏族同胞、挫败国民党反动派阴谋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蕴含地道的康藏色彩,也在一众长征题材电影中独树一帜,将视角对准军民鱼水之情。《金沙江畔》不仅还原了云南康巴藏族的自然与人文风貌,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少数民族同胞的深厚情谊,更致敬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猜你喜欢
遵义会议瞿秋白长征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转变不只在那三天”
瞿秋白:两段深情,一生心系
智珠二则
智珠
民国一段出轨奇闻
瞿秋白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
陈云手稿揭开遵义会议谜团
破解遵义会议日期人数之谜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