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译文
摘要:音乐教育已然成为国际上多元音乐教育中的关键构成部分之一,而随着现代音乐人类学的不断发展,对世界音乐教育实施了有效渗透。这类渗透可以让人们迈出西方音乐的中心论,通过一种平等的文化价值理念对音乐文化深入理解,因而,这种理念对于音乐教育必定是一种深刻启示及其应用。本文主要分析音乐人类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实践运用以及启示,内容偏重于中小学音乐教学,并总结国内相关理念与实践的新趋势,提出高校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学理念与实践在音乐人类学背景下受到的启示及其应用。
关键词:音乐人类学 音乐教育 启示 应用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174-03
通过深入研究音乐教育发展,音乐教育领域中运用音乐人类学作为重要领域,但我国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并未对这一领域充分关注。因此,音乐教育设定的讲座听众以我国高校相关研究人及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为主要对象。又因音乐教育原则与方式和艺术教育其他学科贯通,故此这类讲座还会获得有关学科同行研究人的深度思考与关注。本文按照此类讲座归纳、增补构成,探析音乐教育在音乐人类学背景下受到的启发以及实践运用。
一、现代音乐人类学发展态势分析
音乐人类学又被称为民族音乐学或者音乐民族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被称为“比较音乐学”。这类音乐学与18世纪衍生与发展于欧洲的繁民主义涌现密切相连。那时欧美相对发达的资本国家开始对非欧美国家文化维持着猎奇心态,在面都这些国家中的音乐文化时,尝试着通过西方音乐家理念与想法对使人感觉非常特殊与新奇的音乐文化进行深入认知、了解并掌握,并奋力想让这些不同于欧美国家的传统音乐、而且欧洲人并不多见的音乐文化形式公之于众。此类面对文化猎奇的心态与繁民心态又和早期音乐实施比较后,受到文化单线的进化理论相关。19世纪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已经广泛的流传于欧洲,大部分学者开始通过这类理论,开始意识到人类自然发展的进化结果即为人类文化。文化进化论对比文化相同性与普遍性替代多样性文化,无论是人类的种族文化、历史文化还是地理文化,都具备着相同的本性:相同理性,相同善恶美丑的价值观,相同精神与物质需求,相同文化形态,甚至于相同历史发展进程。文化进化论结果作为造成“欧洲中心论”将欧洲文化的特殊性视为全人类的普遍尺度,将其文化放在人类前言的直线进化位置,而将人类的其他文化根据与欧洲国家远近度,按顺序排列出先进与滞后。这类构建于西方文化前提下的音乐学概念后续受到了音乐人类学专家的批判与反思。布莱金作为著名的音乐人类学家,他认为音乐系统属于通过演唱者的声音理念对世界上各类音乐的不同概念进行处理。梅里亚姆也是著名的音乐人类学家,她认为西方音乐学家曾经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对西方音乐史进行使用研究,在当时并无世界其它类音乐的地位,也没有调查广泛问题,就是简单的将西方音乐视为人类的广泛现象进行理解。
二、我国音乐人类学对音乐教育的启示及其应用情况
我国某省市于2015年12月开展了一个艺术教育类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通过艺术类教育协会、社会科学类联合会等诸多省级学会及其本省顶级大学合办,并对诸多国家的教育界专家、社科界专家、相关学者等受邀进入现场进行主体演讲,上百位中小學校的校长和艺术类教师参与其中,对此进行讨论,还有一些专家受邀参加演讲。
通过某省聘请而来的音乐类专家在现场演讲时强势压倒了“主旋律”,作为目前人类学的主要原则及其国际进展完全背离的言论,其宗旨在于将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带入古代实践与思路之中,倡导将我国古代的一些音乐观念灌输给学生,强调培养个人的艺术情操及其个体艺术素质与提升修养,这些专家在实际演讲的过程中,完全缺乏我国民间的公众传统与民俗文化,何谈重视我国民族及世界音乐文化与流行乐文化。实际上,会议上预设的这种旋律基础在于“纯音乐的本体论”。相较此类仅放眼于纯音乐本体配合音乐教育观念,相关专家在会议上还会大力推崇、倡导近几十年其在我国非常繁盛,被音乐人类学家称为柯达伊先进的教学方法。
相关专家认为此类观念及实践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危害,在研讨会上其只对当下音乐人类学的原则以及方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及其国际方面的进展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柯达利的教学方法落伍处。他在30多岁时开始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大力推广,迄今为止,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教学方法自然无法挣脱时代束缚,需要完全立身于“纯音乐”的教学理念中。虽说,其倡导以我国民歌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还不乏质朴、初浅的音乐观念,但基于整体角度来说,其方法如果与如今音乐人类学的方法与思路相比较,已经非常落后,无法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与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20世纪40年代后,柯达伊的教学方法在很多国家开始流行,但其的教学观念通常在日本及东欧等国家常见,在西方国家尚未盛行。其教学法如手势表达高低音节等,在他的年代社会经济情况下,可以说属于有效的方法,但在20世纪互联网及高科技发达的今天,他的教学方法已经明显落后。如今高科技可让中小学生以诸多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的方法对音乐高音、节奏等进行理解与掌握,借此对音乐积极学习。就算在中国贫困的农村,对中小学生而言,柯达伊的教学的方法兴许不是学习音乐唯一有效的方法,如通过对本地传统耳濡目染的传承音乐方法进行合理运用,可以胜过柯达伊的教学方法。更何况通过纯音乐的学习方法立身于柯达伊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当代音乐文化的学习标准。
在会议上演讲没有得到积极反应,整体会议中小学教师的听讲只有两名提及音乐人类学这一学科,但并不了解它的本质,而其他音乐教育的校长与教师并不了解该学科。广大听众对于演讲不置可否,或是并不赞同,有的还提出了异议,以为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核心应是纯音乐范围,并对个体的艺术情操充分培养。而其他几位于会议上进行了“主旋律”的发言专家,对专家的演讲观念表示沉默。我们了解这种沉默表达的想法就是礼貌的不认同。会议上此类状况容易使我国音乐人类学专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刻反思。
在我国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网络咨询的方式,将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音乐人类学认知与应用未得到普及,按照此类状况,相关学者推论全国很多中小学内部领导者与施教者并未听过音乐人类学学科。
第二,就算运用过音乐人类学,也具有一定的局限,且滞留于浅层阶段,实际表现在,教学中仅是有限的在多元音乐内容及表面讲述相关文化的情况,而学习重点仍停留在“音乐本体”,以音乐技能的学习为主,音乐教育标准以考学、参赛、考级、培养尖子生为主。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挣脱校园的束缚,使教师与学生迈出课堂、迈出田野、进入社会,这些做法尚未得到落实。
第三,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潮流正好背离了音乐人类学的原则,将其带入了传统实践与思路之中,主要表现为:音乐教育倡导“回归音乐的本体”“回归艺术”,重新躲进了旧艺术象牙塔,强调对我国古代大夫级别的音乐观念,强调音乐个体的修身养性水平,潜意识里以为这才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被称作为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公众与民俗文化、各族与多元文化、世界领域的音乐文化与传统方面缺乏人文关怀。
第四,高校学者在研究音乐教育中,发现音乐人类学的运用与中小学的音乐实践发生脱节。主要呈现于以下方面:一是高校内部的音乐人类学广大学者中,不仅只有极少收到邀请编写音乐教材,而且很少对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给予重视,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参与者更是没有。二是高校音乐人类学的相关学者在研究音乐教育时,只对高校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所发表的论文也面对的是高校期刊,很少有发表是面对中小学教育的期刊,就算有所发表也是篇幅较短以及论述很浅显。三是存在严重的不务实情况。我国很多资料都在对音乐教育高大上哲理及审美进行研讨,但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研究运用音乐人类学的方法较少。四是就算通过对国外的考察,也有很多接受考察的大学中音乐专业教育鲜少对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给予重视。
基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观的三类转向热潮来看,可获得我国音乐教育者的高度关注。但我国如今的现状为,这至少并非中小学音乐教育及艺术教育的状况。迄今为止,并无一所中小学音乐教育实现三种转向,特别是第三种转向模式,就算在高校中尚未得到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就更加谈不上。
通过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相关学者认为,要想按照我国实情提出有效策略与处理方法,将音乐人类学用于小学音乐教育提升至更深层面,这对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志向的学者与工作人员是值得深思的话题。我国可以在音乐教育方面充分借鉴西方的丰富经验,外加政府扶助、学校、教师、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任意一方都不能缺乏。我国校园在开展一些讲座时,有的听众指出:当前我国实际情况与中小学借鉴的西方经验无法相符,例如,挣脱校园的束缚,使学生进入社会,将民众传统当成课堂,容易牵涉诸多无法处理的现实问题,如教育机制对这样的做法不允许、教材中并未涉及到此类内容、中小学领导与教师担忧来自家长各方追责、怕发生问题而承担责任等。以上种种皆是问题,包括实践涉及到诸多改革问题,其中包含改革与更新学校、教师、家长及社会观念,这些皆为眼前无法处理之事。但仍有些广大听众提出了反意见,重点在于中小学意识到相关理念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无论面临多少困难,只要努力去做,就算迈出一小步,其后步就会迈的更大。
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学人员自身而言,需要在音乐教育中合理运用音乐人类学,并严格要求自己。但如上述所言,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严重不足。因而对这类人才的强化培养作为首要任务,需不斷更新相关人员的自身观念、自身修养和提高知识水平。如果这一点并未做到,就算再有利的国情也并无作用,只要实现这一点,却恰好与国情并无大关联,仅是相关个体即可做到。若每位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相关学者与每个教育者都能深层了解其对于音乐人类学的使用效果,那么在机体共同的推动与努力下,有可能转变不利于社会的现状。
谈论到将学生带出课堂,引领学生迈向田野,进入社会,我国确有文章探析音乐教育的社会实践以及使用田野的考察方法。但大部分文章中都是在对高校音乐教育进行研讨,并未对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进行深入讨论。所以这种研究对于中小学并无太大的意义。由于考察田野原本就是高校音乐人类学课堂上的基础部分之一,有些短文提及了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需要在田野与社区中渗透,但短文并未探讨。由此可见,音乐人类学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田野工作中,在我国教育界仍有一定的不足,所以针对这些不足进行强化处理尤为关键。例如,某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挣脱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进民族的活动当中,主要民俗活动为本地火神庙会,这个活动的设计很周全,事先应该先给学生上好准备课,音乐教师需要与实践教师强强联合,给学生教授传统及历史学科知识。准备课程上还引导学生将田野工作的相关准备做好,从采访问题设计、方法、行为、用语、目标、使用工具、怎样分工合作、个人任务等,直到需注意的安全事宜,必须周全考虑,因准备比较充分,获得家长支持并让家长同行,同时应该和庙会的组织人及民俗表演团与个体合理交流,整个活动顺利完成,实现了预期效果,以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应用音乐人类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总之,音乐人类学通过新型学术视野与开放化理论系统,让我们依托传统音乐教育研究理论的限制,给中小学音乐教育供应新型理论参考。音乐人类学当中的诸多观念,可让中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实况深入反思。以此积极转变音乐教育的现状,在音乐教育理念、教育流程、课程系统等方面有效调节与转变。未来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即为“文化主体音乐观”背景下,构建“多元文化教育观念”,保证音乐人类学在中小学教育中融汇贯穿。
参考文献:
[1]夏露露.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新校园(学习),2014(11):138-138,139.
[2]史良璇薇.音乐作为文化的观念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北方音乐,2017(37):175.
[3]朱玉江.音乐人类学理念对我国世界音乐教育的启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1):33-36.
[4]刘咏莲.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研究的先行者——约翰·布莱金对音乐人类学及音乐教育研究的成就与贡献[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10):76-78.
[5]朱玉江,李伟.音乐人类学与高师音乐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