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强” 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

2021-09-07 01:41朱新华
群众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主体政策发展

朱新华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今年6月1日施行的《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一部综合性法律,确定的“促进”措施也是全方位的,包括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城乡融合等内容。其中,该法用了整整一个章节12条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标志着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江苏坚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紧扣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运用工业化思维和市场化办法,聚焦“特色强、链条强、功能强、主体强、政策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全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表率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省、乡村产业振兴走在前列的排头兵。

聚焦特色强:加快推动特色产业集群集聚

乡村特色产业,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是我省乡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要立足鱼米之乡底蕴,围绕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业经济、休闲农业和农业電商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提升产能、品质和效益。发展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培育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一批产值亿元村,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强镇,发挥乡镇上联城市、下接乡村的纽带作用,聚焦产业特色,补齐产业链条,推动产镇融合、产村融合,打造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重点抓好56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打造一批跨区域布局的产业集群,以十亿元以上县域产业为基础,跨市跨县统筹布局,串点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打造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推动国家中晚熟大蒜、苏系肉鸡产业集群做强实力、做大规模、做出品牌,继续培育壮大小龙虾、食用菌、茧丝绸、茶叶、紫菜等优势产业。挖掘提升乡土特色产业,挖掘梳理乡村传统工坊、乡村手工业、乡村能工巧匠等,传承保护一批乡土气息浓郁、市场影响力强的地方乡土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知名度,延续乡村文化的根脉。

聚焦链条强:全面提升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产业链条强,效益才能高。一要突出产业强链。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跟前端,前伸后延加快农业全产链建设,特别是发挥农产品加工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促进优势产区、加工能力、物流节点、服务内涵之间的有机衔接。二要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我省是农产品加工流通大省,但存在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等瓶颈,要大力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推进技术创新和装备创制,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加工集中区提升质态,按照工业园区理念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规范提升省级集中区建设水平,打造产业发展高地。推介一批加工集中区示范典型,从机制、政策、模式、服务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示范引领发展。三要推动全产业链减损增效。进一步优化加工业布局,向主产区布局、向镇村延伸,加大对产地初加工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减少流通环节损耗。抓住农产品加工业新增长点和突破口,加快“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物流终端”等新型业态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便捷化需求。

聚焦功能强:创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

随着乡村产业深度融合,要素不断积聚,功能持续拓展,特别是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作为乡村新型业态,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商贸城乡。要把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业态来抓,以“321+123”为重点,打响“苏韵乡情”品牌,有力提振乡村经济。在发展重点上,立足“321”方向,即“三化两多一高”:“三化”就是特色化定位、全域化发展、周年化经营,强调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横跨区域,实现“每天有景看、每月有花赏、每季有果尝、全年可农游”;“两多”就是多元素融合、多功能拓展,融入民俗技艺、农耕遗产、文化创意等多种元素,拓展农事体验、健康养生、创业就业等多重功能;“一高”就是高品质提升,做靓一批精品农庄农园,做精一批热门打卡线路,做响一批美食民宿产业,打造精品农旅区。在宣传推介上,开展“123”计划,持续创新推进“苏韵乡情”系列推介,实施“一园两基地三活动”宣传推介计划,重点推介100个主题创意农园、100个农耕实践基地和100个康美基地,开展休宿创意推介、伴手礼文创设计、乡土地标菜文化传播三项主题活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在服务载体上,着力构筑综合性平台,改版升级“乡村休闲游”APP,推出乡村休闲游公众号和“乡游去哪”等微信小程序,引导经营主体共建共享,线上线下同步推介,为城乡居民提供游景点、住民宿、品美食、购特产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聚焦主体强:加快壮大产业化经营主体实力

乡村产业发展得如何,最直观的就是看农村有多少健康发展的企业主体。抓主体就是抓发展,抓企业就是抓产业。注重培育大企业大品牌,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资本运作等形式,建立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有机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支持向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打造知名企业品牌和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企业集群,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省、市、县四级梯队。注重培育产业化联合体,重视产业化主体联农带农机制,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抱团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注重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要认识到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围绕“育主体、优服务、搭平台”,积极培育农村双创带头人和双创主体,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举办农村双创大赛,支持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业园区、星创天地、农业企业等建设双创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引导各类创业创新项目入驻。

聚焦政策强:持续加大乡村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乡村产业要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年来,从国家到省里都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关键要落细落地、落到实处。切实抓好用地政策落实,多部门联合研究出台保障和规范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实施细则,研究透政策、沟通好部门、挂钩紧项目,推动政策落实,有效解决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难、用地贵”制约。切实发挥金融支农撬动作用,运用好已设立的100亿元省级乡村振兴基金,国开行、农发行等7家银行7000亿元融资授信,新整合的“苏农贷”等金融政策,同时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出台针对性、精准性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产业融合发展融资问题。切实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互联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结合培训、会议、送政策下乡等各类活动,多种渠道加大已出台政策的宣传和对接落实力度,让产业主体知道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真正释放政策红利。

(作者系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责任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主体政策发展
政策
政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助企政策
政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