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建英 刘雨薇
【摘 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会计制度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几经起伏,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中国会计改革发展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拥抱国际的社会主义会计改革道路,彰显“中国智慧”。汲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会计改革发展经验,从思维转型、工具转型和技术转型三方面为新会计在新经济下的内涵重构、框架再建、价值再创提供新启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党的领导; 会计制度; 新经济; 数智化; 思维转型; 工具转型; 技术转型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18-0159-03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党领导下的会计制度从无到有,从几度消失、一盘散沙到形成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从单一簿记职能到新業态下的多维多元复合职能,中国会计改革的转型一直以契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方式为人民交出满意答卷。本文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我国会计改革发展历程,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体系提取有益经验,为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一、百年筚路蓝缕,探索光明前路
(一)1949年以前的会计变迁:历经战火硝烟,探索发展道路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1 ]。在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会计工作、会计制度探索和实践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从1932年瑞金时期颁布《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训令(第十二号)——统一会计制度》,把统一财政推进到实质性运作阶段,到延安时期陆续颁布《财政部暂行会计出纳规则》《暂行会计条例》《会计工作细则》《暂行会计制度》,明确了财务工作细则,初步形成了科目、凭证、账簿、报表等一套比较完整的会计工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对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
(二)1949—1991年的会计变迁:历经艰辛波折,奠定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从学习苏联到文化大革命,会计工作受到严重破坏(黄寿宸,1984)。直到1973年财政部颁布《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则(试行草案)》,奄奄一息的中国会计得到拯救。1985年中国第一部《会计法》发布,为有效正确地进行会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并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问题,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模式[ 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施行,1985年首次参照国际惯例制定了全新的会计核算制度,颁布《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提高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规范的国际地位,增大了国际话语权,是我国会计制度建设中的一个历史阶段、一个转折点,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动我国会计制度建设提供新的思想动力[ 4 ]。
(三)1992年至今的会计变迁:切实立足国情,融合中国特色
1992年“两则”和“两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模式由适应于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为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迫切需要会计制度国际化,2000年底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打破行业、所有者界限,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2001年国务院发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专门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至此,我国统一会计制度初步建立,即以《会计法》为顶层设计,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为中层承接,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基层落实,以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为核心,形成了会计准则体系与统一会计制度并存的中国特色会计制度体系[ 5 ]。在之后的5年(2001—2006年),财政部发布39项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体系,不断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融合,并保留与国情相适应的会计处理方法等,引导企业会计改革实现平稳有序推进[ 5 ]。
为全面履行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推动与国际会计全面协调,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会计报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等一系列重大制度上进行创新,既进一步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又充分考虑我国特有的经济情况、法律制度、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在趋同的过程中保留中国特色设计,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 ]。党的十八大以后,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的正确指引、科学判断、果断决策下,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变革,会计工作范围由传统的核算领域延伸至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等新领域,亟需《会计法》进一步改革以适应新的会计发展形势。2017年修订执行的《会计法》,增加了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执业态度和胜任能力的监督,对规范经济和会计秩序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赓续百年初心,汲取发展经验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时代变迁和发展历程,新民主主义时期混乱无序的会计制度几度沉浮,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转折,加速由计划经济会计向市场经济会计发展,中国会计制度改革重整旗鼓,在21世纪初形成国际趋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驾齐驱的会计体系。透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会计改革发展历程,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体系的启示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为统一建设和完善会计制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会计在制度变迁、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适应性。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既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系,又同生产关系的变革紧密相联[ 7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的正确战略决策下,确定了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采取“计划经济+国有企业”来加快重工业的发展,财政部拟定《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统一会计制度》,推动了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力发展[ 5 ]。改革开放时期,经过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国工业化体系基本建成,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亟待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已经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 8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济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措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飞跃。在此背景下,先后修订了《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推出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0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3个行业财务制度,为生产关系变革提供了制度支撑,并引入信息技术实现会计电算化,财政部颁布《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为会计生产力提高提供技术支持,提升了企业、社会生产管理效率,激发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恢宏基业与国家经济发展交汇融合,会计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始终坚持服务于党和国家。
受托责任是指受托人有效经营和管理受托资源并以恰当的方式反映受托资源经营和管理状况的责任[ 9 ]。改革开放后,受“利益相关论”“社会经济职能分解”和“管理分权”的影响,除财产或资源的保管与使用外,政府、职工、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利益以及社会就业、社会公德、社区公益、生态环境保护亦成为受托责任的内容[ 10 ]。会计的本质不管是以葛家澍、余绪缨为支持的经济信息系统,抑或以杨纪琬、阎达五为代表的经济管理工作,或是以杨时展为代表的控制系统,均是建立在受托责任观之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受托责任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目标受托于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目标受托于产权所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受托于所有利益相关者,会计工作受托对象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全面建立和不断完善动态变迁,但其本质没有区别,在促进国有经济结构性调整、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发挥了举世公认的作用[ 11 ]。
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砥砺创新,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完善布局会计边界。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和统一。对立和统一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我国会计改革也是对立和统一的体现。(1)会计制度的探索方面。会计制度的修订、制定、推陈出新、铸新淘旧就是对立和统一的结果,反映了全面学习苏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等不同时期会计制度上的矛盾,以及探寻统一过程的结果。相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体系的建立充分反映了在中国发展环境和国外经济形势截然不同的背景下,摒弃“国际化还是本土化”绝对对立的路径,选择中国特色改革方向,彰显了坚持扎根本土与兼收并蓄相互融合的创新思维。(2)会计职能的拓展方面。从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12 ]、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 13 ],拓展到决策职能[ 14 ]、控制职能[ 15 ]、确保合理分配职能[ 16 ]、预测职能和评价职能[ 10 ],进而再拓展到“八职能论”(确认、记录、报告、分析、规划、调节、监督、考评)[ 17 ]、“价值创造论”[ 18 ]、“会计管理活动论”[ 19 ],无论从微观角度影响企业内部治理和价值创造,从中观角度促进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发展,还是从宏观角度匹配可持续发展和新发展理念,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会计工作范围和业务布局已趋于完善,切实反映出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百年会计制度改革纵横捭阖、开拓创新的辉煌成就。
三、铸就辉煌盛世,践行会计转型
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伴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国经济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数字革命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多种技术相互融合的系统性经济社会变革正悄然来临[ 20 ]。第一,以思维转型为核心,凝聚新经济下新会计的认知框架。(1)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思维。财务延伸到业务前端的价值链的重构和调整,将打破财务、业务、信息的壁垒,财务会计应以统筹管理的角度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测、实时控制、实时监督转变,在数字经济生产力改革进程中增强财务会计工作在科学决策、风险防范能力上的价值创造。(2)财务新生态思维。新生态即新环境,是数智化环境下的新会计,在数智化环境下连通主体内外部数据,按照业务事件场景,实现会计镶嵌于生产、采购、线上线下销售、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业務等场景,实现全业务共享,端对端流程管理,以业务为驱动,形成全面预算管理、责任会计、成本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统一核算、全球司库管理、资金管控、投融资管理、跨境资金管理、银行财资云生态管理、全球报告、税务管理等财务新生态。第二,以工具转型为支撑,淬炼新经济下新会计的功能内涵。应将“智慧资本”等各生产要素纳入计量的会计核算工具,与时俱进,契合企业使用和整合资源方式的发展趋势(黄世忠,2020)。打破会计假设固有范式,重新审视“持续经营能力”。重构财务分析指标,防止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在新经济时代的失灵甚至产生误导。第三,以技术转型为引擎,加速新经济下新会计的价值创造。5G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开放、实时、高效的信息传递,使得信息更具价值创造功能,而信息产生的主导力量来自财务新生态。
【主要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陈俊岐.延安时期中直机关财会工作的回顾[J].会计研究,1983(6):5-9.
[3] 郭道扬.论中国会计改革三十年[J].会计研究,2008(11):3-10,96.
[4] 栾甫贵.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23(6):5-9.
[5] 徐玉德,韩彬.新中国七十年企业会计改革发展的演进逻辑与理论诠释[J].会计研究,2020(1):16-25.
[6] 王积慧,张翼飞,郭永清.改革开放40年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演变与贡献[J].财经科学,2019(2):106-118.
[7] 杨纪琬,阎达五.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J].会计研究,1980(1):2-10.
[8] 李钢.新中国70年经济体制变革的统一逻辑[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0,22(1):3-9.
[9] 张俊瑞,苏洋,董南雁.基于二元目标定位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透视[J].会计之友,2020(14):10-15.
[10] 劳秦汉.会计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从现代会计的双重受托责任看会计的本质、职能与目标[J].会计研究,1998(8):45-48.
[11] 付磊.企业制度演变与会计发展[J].会计研究,2012(7):3-7,96.
[12] 何生棠,蒋凌峰.会计二职能论[J].会计研究,1984(1):39.
[13] 葛家澍,唐予华.关于会计定义的探讨[J].会计研究,1983(4):26-30.
[14] 胡宾.会计职能小议:决策需要会计[J].会计研究,1981(2):21-24.
[15] 郭道扬.论会计职能[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3):62-75.
[16] 娄尔行,张为国.确保合理分配是会计的一项职能[J].会计研究,1991(4):1-6.
[17] 李孝林.会计职能、目标系统论:兼议建立中国特色的会计基础理论体系[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3):23-26,30.
[18] 叶康涛.会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会计之友,2019(22):2-9.
[19] 叶康涛,刘金洋,曾雪云.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当代意义[J].会计研究,2020(1):5-15.
[20] 宁朝山.工业革命演进与新旧动能转换:基于历史与逻辑视角的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9(11):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