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葬花吟》原貌

2021-09-07 10:40吴欣怡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4期
关键词:曹公脂砚斋庚辰

吴欣怡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续说人生之三大恨事道,“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这最后一样正是“三恨《红楼梦》未完”。于我而言,我平生之恨全在《红楼梦》,一恨众说纷纭迷人眼,二恨曹公手稿难寻觅,三恨有心考校力不逮。

每次翻开《红楼梦》,看到不同版本内容略有出入之处,心里总有一番无奈。日前重读红楼,乃胡适收藏的甲戌本(脂本系统大多数题为《石头记》,为统一书名,皆以《红楼梦》指称),至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处心有所感,恍惚感觉与印象中少时所读两本有些许不同,想是或许曹公曾将此诗修改过,或许他人传抄过程中要么誊写错了,要么私自改了几个字也未可知,究其根本,还是“版本”二字罢了。

一、《红楼梦》版本情况概论

《红楼梦》的版本系统划分,一般分为脂本与程本两大系统,顾名思义,脂本指附有脂砚等评语的八十回抄本,程本则是由程伟元以及高鹗整理排印的百廿回印刷本,程本又是以脂本为底本的,故兹探讨《葬花吟》一诗原本时,特采用脂砚斋批评本,且从中仅选取甲戌本、庚辰本(二者为过录本,原本已佚)和有正本(即1927年有正书局发行的戚序本《红楼梦》)此三种版本进行对比考校。

之所以略去其他,而仅择取这三种脂本,与《红楼梦》的传抄与流传情况相关。《红楼梦》的著书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曹公批阅删改数次,时人亦常有借阅传抄,但抄书人水平不一造成文本讹脱衍倒,抄本流散过程中遭到损坏使文本回目缺失等,种种因素导致《红楼梦》原稿部分散佚,诸抄本众多,又后续抄本或刻本所依据的底本不一,故衍生出情节和内容有些许差异的不同版本,其中仅脂本系统的抄本就至少有十余种。根据朱淡文先生的考据成果,追溯抄书人所用底本的祖本可以将这些抄本分为两大系统,一类是从脂砚斋自留编辑本脱胎的甲戌原本系,现今只存《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一本,一类是己卯冬月定本及庚辰秋月重定本的己卯、庚辰原本系。为尽量追求《葬花吟》原貌,选择与己卯原本亲缘关系颇深且混有甲戌原本部分点改的庚辰本—可惜的是己卯本第二十七回未能留存至今,具体则选用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北大图书馆藏本影印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另外一本最终定为有正书局整理出版的以庚辰本为底本、血统混杂、有戚蓼生序的《原本红楼梦》以作参考。

此外,最遗恨的是无论甲戌原本,还是己卯原本、庚辰原本,都已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现存的诸手抄本,包括程本刻本等都只是过录本,所幸较早的抄本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本的面貌,而抄本间的互相考证则对曹公手稿本的推测有所裨益,故选取甲戌本、庚辰本、有正本三种脂本,对第二十七回《葬花吟》进行彼此对照比较,并参考脂砚的眉批、行间夹批、回目前总批以及回目末总批,以此尽量考据出最贴近原本的《葬花吟》,还原此诗风貌。

二、《葬花吟》及其脂批三种版本之比较

根据红学界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甲戌本和庚辰本成书时间早于有正本许多,庚辰本原本又是由作者对第五次增删稿的定稿己卯原本少量点改而成,故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庚辰本更具有参考价值,甲戌本和有正本则作为对照以供分析。

(一)《葬花吟》之考校

总的来说,此三种脂本的《葬花吟》并无太大差异,仅有少许字词不同,或是作者自己前后删改使得抄者抄录情况复杂,或是抄书人一时恍惚出现笔误,或是后人抄录评点时自认才高随意改字,究竟为何,今已无从知晓,我们能做的也仅仅是尽可能在版本间互证,推论出最接近曹公心意的《葬花吟》,但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更多从字义、内容、意境等分析入手,不免出现错误,见谅。

此诗第一句便是有两个版本,一作“花谢花飞飞满天”,见于甲戌本和有正本;一作“花谢花飞花满天”,此三种中唯独庚辰本作“花满天”。细细读来,二者皆通,个人倾向于庚辰本,甲戌本和有正本的“飞满天”体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言辞直接,语法上过于合乎规范,而庚辰本的“花满天”看似静态,不如说是巧笔写飞花,天上不会长出花朵,那“花满天”其实就是风吹花落时,花瓣在空中飞舞的画面捕捉,以“花”代“飞”,疏远习以为常的语句结构和逻辑常识,似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意味,更显精妙。

“手把”句,即第七句,甲戌本、庚辰本皆作“手把花锄出绣帘”,唯有正本作“绣闺”。从版本看,甲戌本、庚辰本虽为过录本,但相对于有正本更接近曹公稿本原貌,且有正本是经过有正书局小改后发行的,不如前两种本子可信;从内容看,二者皆通,但“绣帘”胜在和前文照应—“落絮轻沾扑绣帘”句,诗句之间交织成一个完整的场景,浑融一体。

“阶前”句,甲戌本作“阶前闷死葬花人”,庚辰本和有正本一致,作“阶前闷杀葬花人”,“杀”字应是对“死”字的删改,二者皆可。此外,列藏本、舒本、蒙府本皆作“闷杀”,是对庚辰本的延续和继承。据朱淡文研究,此三本都是对包括了经甲戌本点改的庚辰本在内的掺杂了若干不同版本成分的传抄本,或在传抄本整理、删改、拼配而来,也一定程度佐证了曹公删去“死”,替换为“杀”的可能,《尔雅释诂》曰“杀,克也”,《玉篇》言“杀,所札切,断命也”。此处也许正是《葬花吟》作为具有谶言性质的诗歌对后文的设伏。

又见甲戌本“独倚花锄泪暗洒”句,于庚辰本、有正本都作“独把花锄泪暗洒”。《说文解字》将“倚”字释为依也,认为依倚互通,“把”字释为握也,段玉裁注曰“握者、搤持也”。由此,回看诗句本身,“倚”字能衬托黛玉体态如弱柳扶风之姿,与诗歌整体基调和所预言的未来一样,是悲的;“把”字则使黛玉的身姿从依靠花锄的柔弱转向手握花锄且端正直立,更突显黛玉内在文质风流的品性。故二者皆可,后者更优。

“至又无言去不闻”见于甲戌本,“去未闻”见于其余两本,此二种皆可。

另外,甲戌本“一坯净土掩风流”,于庚辰本、有正本改“坯”为“堆”,《集韵》释“坯”曰山再成,又曰与坏同,而“堆”字《韵》释为聚土也,《玉篇》同。这里补充程甲本作“抔”,《韵》言手掬物也。就字义和情境来讲,黛玉葬花并非以手掬一捧土,而是以花鋤聚土埋作花冢,故“堆”字最佳,应为“一堆净土掩风流”。

猜你喜欢
曹公脂砚斋庚辰
曹公自取灭亡
瞻园晚秋
庚辰定本时第十九回之回目已经完备补论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什么人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什么人
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傅庚辰及其歌曲创作
封面人物 傅庚辰
迈上新起点——在《傅庚辰作品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
红楼茶馆·脂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