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星
图1 南洋劝业会纪念册
晚清政府积弊多年、国力孱弱,尤其是外来先进技术的冲击加剧了传统手工艺包括刺绣业在内的发展颓势。许多仁人志士呼吁通过赛会来鼓励商情、以策竞争、促进各行各业发展。1910 年,由晚清政府发起、在江宁(今南京市)举办了历时半年之久的南洋劝业会,仁人志士和筹办方都希望通过展览,让人们了解国货在国际上的地位和水平,及时进行研究总结,探析商品制作工艺方面的优劣,分析不足之处,寻求改良方法,最终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当时筹办者将办会上升到民族振兴的高度加以认识,“南洋劝业会报折射出的民族主义……源于中西差距所引发的追赶意识和基于西方侵略导致利权外溢的忧患意识……希望在借鉴他国先进经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通过眼光向内的手段促进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民族振兴、富强国家。”[1](P144)
这次展会中,作为国艺代表的刺绣行业参展非常踊跃,全国各地的刺绣工场、绣行和绣坊都送去了大量的刺绣精品,同时还吸引了各地女子学校刺绣科、针黹科和传习所师生绣品送展参与竞争。主要有皇家农工商部女子绣工科沈寿《皇后爱丽娜像》等系列绣品、苏州武陵女塾顾丁渭琦的《松鹰绣件》系列绣品、苏苏女学冯王侣鹤的《刺绣挂件》、广东爱德女学的《海门界限图》、广州缤华艺术学校陈萃真的各类绣件和山东、湖北、福建、四川等各省送展的刺绣艺术品,可谓精品云集,美不胜收。
以李瑞清会长、张謇总干事为代表的南洋劝业会研究会,精心筹划组织了对劝业会进行宣传、研究和奖励的专家团队,有专门人员针对刺绣展品进行认真的专项研究、评论和宣介,不仅在报纸刊物上将中国与他国的绣品进行对比,确立中国绣品在世界的位置,还对本国各地刺绣品进行今昔对比,分析艺术与技术的精粗优劣,寻找问题,提出改良方法,以鞭策国人建立信心,发奋图强。如在《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中,涉及刺绣研究的有杨夏的《刺绣论》,天津实习工场刺绣科工师刘致和的《刺绣》,王谢长达、祝素行等11 人的《研究美术出品意见》等多篇。其中杨夏《刺绣论》详尽地论述了刺绣的发端、进步、原理、与画理的关系以及刺绣的各种技法。分析了中国刺绣在国际上地位之高的原因。列举了外国人至广东购得一绣有龙纹的袍片,带回国后即陈列于某博物馆,并受到国王赏赐的情形。究其原因,中国刺绣主要具备4 大特色:一是极上等、以素缎为优的绸缎绣布,其特点是易施针线,绣花与缎底相映照,更显光泽灿烂,同时还不易损坏;二是丝线纯净无杂质,可根据刺绣设计所需使用粗、细绣线,若用细丝则可将粗线劈开;三是精优的染色方法,中国已积累了数千年的染色经验,经数十年绣线仍鲜明如初;四是极完备的制丝之法,绣品质量优,可久藏如新。但这些仅表明了刺绣材料的精优之处。而在此基础上更为重要的因素,当数刺绣业者的刺绣方法与水准,刺绣艺人首先要懂得画理,刺绣的纹路要能与画面上的笔锋相合。好的刺绣作品实为画家与绣者共同为之,画者与绣者的技艺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更为可贵的是文章还阐述了中国绣品在世界上的位置,具体分析了从广东海关出口的中国刺绣的状况,并将中国绣品与其他国家的绣品和历史上的传统绣品作对比,以分析判断绣品发展的价值走向。这些更利于国民在了解刺绣发展现状的同时,得悉刺绣日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图2 南洋劝业会场全图
图3 意后爱丽娜绣像,刺绣,沈寿 作
另外在《劝业月报》《申报》《大公报》《国风报》和《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对刺绣展品竞相报道,其中多有对刺绣展品进行评论、研究和宣传的文章,让刺绣业者和民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刺绣行业的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当时,《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国内各刊物杂志以及民众观看展品后,分别对不同展馆的刺绣品进行了评判,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刺绣精品加以赞誉和褒奖;二是找出存在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类赞誉褒奖,如刘致和报告书中,对展陈于京畿馆里沈寿大师的绣品《意后爱丽娜绣像》赞誉为绝绣:“夫绝绣,岂不出于人工乎?无非遍观各馆之绣品,无有出其右者耳……彼绣之像,所以能俨如真人者,不仅绣法精细,不露针迹,已也于一斑(同般)实物上,亦颇有考究焉,否则其衣裳之纹理,及皮服之形式,并面貌之神情,何能逼肖如生哉?”[2](P106)从绣法、绣艺和形神意境上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据《南洋劝业会图说》记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看到这幅绣品时,立刻建议“如此神妙精绝之作,实为世所未见……当挂于本馆之首”[3](P51)。可见人们对“绣圣”沈寿刺绣艺术的专业才华和探索出新,非常认可,推崇备至。
报告书中对各地刺绣品的赞誉细致而充分,如美术馆中,来自常州华琪的刺绣风景,工细精妙,设色鲜艳;张明秀的刺绣芦雁,设色古雅,栩栩如生;杭州沈蕊珠女士的26 只绣花篮,篮各异式,花各异种,各项绣法,无一不备;京畿馆中农工商部绣工科之各种绣品,五光十色,彩耀夺目,诚有独擅之胜;广东馆中缤华女艺院的绣品,既精且雅,允为难得。[4](P136-160)在1910 年7 月21日《申报》(上海第11 版)中有一篇专门评述缤华女艺院刺绣特色的文章指出,陈列在广东教育馆中的缤华女艺院之改良绣画《墨子龙》《孔子像》和《红禅耄耋图》等十多幅绣品,无论针法、配色,还是绣制等方面,都展示出改良出新的观感,精妙美观,不同寻常,在整个劝业会的刺绣展品中独具特色。湖南馆中两湖彩霞绣坊的湘绣展品,精细优美,“迹灭针线”,惟妙惟肖;写意山水,色晕墨润,浑笔墨于无痕,不仔细观看的话都不知其为绣画;杨多袁《小墨竹石》绣画稿,劲节扶疏,墨分五彩,为水墨绣画中之突出。报告书对其中一幅《虎》横镜,夹叙带评更加细致,言其绣法较为精细不粗,并不是很奇特,但是比一般绣品值得称赞的是,能够在图地之间用“掺针”的针法加以烘染,形成深浅相宜的层次感。进一步分析,如果这幅绣画,仅于白缎地间绣一虎,便会显得枯窘无威,而以风云之色加以点缀,远观则虎具踊跃之象,自然可观。这番评叙实为中肯,从这些分析与赞誉中可以看出,国人对精美的刺绣艺术品,不仅具有形式美感和手工技艺的认可,还注入了对传统艺术精华的情感依托。[5]
第二类找出刺绣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报告书对部分展出的绣品提出了意见和改良建议,主要集中在有些绣品式样过于古老,不太符合当时的国情和人们的审美需要;有些绣品艺术性欠佳,或绣法不奇特,没有新意,不能被民众认可。
刘致和在其报告书中分析,有一些绣品“背理之处极多。揣其主意,以鲜艳为是,红绿参差,几不能辨何为花,何为叶也”。虽然绣出的花朵“尚无大谬之处,然或润色稍差,或大小不匀,此犹小疵耳”,“如绣花卉,不但仅能绣成某花为某色花及某色叶而已,反正阴阳皆须分别明晰,而后可。安可无论何种花叶,皆系一色耶?此极宜改良者也。”[2](P47、106)他指出绣品中不同种类的花叶均以绿绒一色绣制,十分不合情理,是没有理解绘画中的画理和色彩的关系所致。
劝业会的专家们认真负责,尽力找出问题所在,细致分析,提出改良意见,旨在对刺绣技艺的提高有所助宜。
晚清时期,绣坊绣场较多,许多女子学校、职业学校中也设立了绣工科、针黹课,专门传授刺绣技艺,培养刺绣人才,使许多原本居家的女孩子走出家门,来到绣坊和学校学习,女红刺绣成了她们学业中的必修课程。在这次劝会业上,许多绣坊和女子学校送展的刺绣作品都获得了奖励,极大地鼓舞了绣工和师生的积极性。专家们对学校选送的绣品和相关学校的刺绣教育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改进办法。如有专家对缤华女艺院所绣的花卉围屏、山水掛屏、人物围屏等很感兴趣,称其精妙绝伦。但仍提出,这些绣品颇为耗时,如若能够发明以机械绣物,巧逾人工,对日后振兴我国绣业也十分重要。在一百多年前就能够想到用机械刺绣替代手工刺绣,实为思想先进,也为刺绣行业和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有专家认为刺绣是耗费时间的美术门类,俗有“画工一笔,绣工一日”之说。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绣品会出现褪色、断线、底料霉变或老化脆裂等问题。所以女子学校针黹科或绣工科的教育,不宜趋重于刺绣,不能为了绣出一时奢华之用的绣品而耗费学员的学习时间。女子学校应该合理设置课程。当时在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大中城市中,女子职业学校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大都设置了国文、家政、缝纫、刺绣等课程,教授手作针黹、织造技艺。有的还增加了英文、算学和琴歌等课,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这位专家希望减少耗时的绣工课,增加拓宽眼界的其他课,也是非常具有前瞻意识的。
南洋劝业会褒奖刺绣,对刺绣行业和从业者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鼓励作用。原有的学堂加大了招收学生的力度,继续传教授艺。身为总教习的沈寿,在北京绣工科停办之后,先于天津自办了女红传习所,后应张謇之邀到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女红传习所任职,以她高超的技艺,为行业培养了大批刺绣人才,绣出许多蜚声海内外的刺绣艺术品。同时还催生出一批新的教育社团和工艺学堂,各类绣庄、绣坊和刺绣传习所也应运而生,招收学员,传授技艺,许多精湛的刺绣作品在日后各类展览中都获得过大奖,取得了荣誉。
前文所述的武陵女塾师生作品,不仅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得奖项,之后还于1914 年举办了武陵女塾出品的作品展览,展出156 件精美绣品,这是民国刺绣历史上少见的展示宣传精美刺绣的举措。1914 年10 月27 日《时报》对此事有详细的报道:“刺绣为吾华唯一擅长之美术,各省出品之以此名者不少,而要以苏属之顾绣为尤。特选苏州武陵女校校长顾丁渭琦女士,研究此道不遗余力,其画本之名贵,工作之精致,设色之分明融洽,见者无不叹为绝技。前在南洋劝业会,曾得有最优等第一金牌……现拟预备数百种,往巴拿马赴赛……特开一顾绣出品展览会。届时中外士女毕集,当有一番盛况……”[6](P129)之后作品选送至“巴拿马万国赛会”,获得了金牌奖。
会展期间,主办方组织了专业机构“南洋劝业会研究会”,对各场馆中绣品逐一细观,对其设计、绘图、刺绣技法、配色、在国内外的地位等方面都作出细致的分析与评判。阐明我国刺绣的优势,让刺绣业界增强信心;同时也找出绣品的不足之处,让行业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谋求改进和提高。南洋劝业会对刺绣艺术的优劣评判、改进意见和褒奖鼓励等措施,给刺绣行业的从业人士和刺绣学校的师生们极大的鼓励,纷纷拓展思路,改良绣艺,谋求进步。劝业会对振兴刺绣和民族手工业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