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伊斯兰书籍装帧简说

2021-09-07 08:33董波
关键词:书脊书皮册页

董波

伊斯兰文化注重文本与经典,这首先与伊斯兰教的创教者阿拉伯人所使用的语言密切相关。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Afroasiatic)闪米特语族(Semitic languages),其动词和绝大多数名词的基本词义均由一连串辅音(通常是三个辅音)表示,词入句使用时,加入元音表示语法关系,元音相当于孤立语中的虚词。由于词的实义主要由辅音而不是由元音承载,闪米特语的口语在表达语义方面存在“缺陷”,说话容易导致听不清,因为辅音靠舌头和嘴唇堵住气息而发音,而元音依赖于声带的震动,辅音的音量远不如元音。可以说,闪米特语有内在的发展书面语的需要。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文字——字母文字(音素文字),最早就是由操闪米特语的民族发展起来的。与元音不同,辅音的可列性较强,如果一种语言的词义主要与辅音相关联,那么当书面语成为必要时,操这种语言的民族便很容易发展出一套字符来书写辅音音素,这便是字母文字的由来。早期的字母文字只有辅音字母,称为辅音音素文字(abjad),主要用来书写闪米特语。即便后来元音字母发展起来,闪米特语民族也依然主要使用辅音音素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辅音音素文字书写的希伯来文和阿拉伯文,对于他们传承自己的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20 世纪,希伯来人甚至在希伯来口语消失多年后,凭希伯来书面语复兴了希伯来口语。同样,作为辅音音素文字的阿拉伯字母,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和伊斯兰教的传播,不仅书写阿拉伯语,还书写波斯语、突厥语诸语言、柏柏尔语等语言,几乎成为伊斯兰的标志。正是凭借阿拉伯字母,发源于阿拉伯语的伊斯兰文化具有了世界影响力。

希伯来文兴起于犹太教兴起的时代,阿拉伯文兴起于伊斯兰教兴起的时代,犹太教是民族性的高级宗教,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高级宗教,前者在希腊化(Hellenism)之前,后者在希腊化之后。希腊化以后,书面语的载体出现了变革。在地中海地区,随着基督教的发展,册页逐渐取代卷,成为书刊的主要形式;而在古代中国,植物纤维纸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书面语最常见的载体。当伊斯兰教兴起于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广大地区时,来自地中海地区的册页装帧形式与来自古代中国的植物纤维纸制作技艺在伊斯兰世界相会了;并且,通过伊斯兰世界,册页装帧形式进一步向东传播,而植物纤维纸制造技艺进一步向西传播。

伊斯兰书籍装帧技艺最初正是得益于埃及科普特(Coptic)装帧技艺的明显影响。埃及的科普特人多信奉基督教中的基督一性论(Monophysitism),他们最早发展出了册页的书刊形式以及册页线装技艺。在伊斯兰线装册页的书籍形式发展起来以后,册页和线装在东亚也逐渐兴起,最终成为书籍装帧的主要形式。至于植物纤维纸,考古记录显示,至少在8 世纪前期它在中亚撒马尔罕一带已有使用。公元751 年,伊斯兰的阿拔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750-1258 年)刚建立之际,唐朝就和它之间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相邻的塔拉兹(Taraz)地区爆发了著名的怛罗斯之战(Battle of Talas),结果唐朝战败。根据出生在伊朗东北的伊斯兰历史学家塔哈利比(Al-Tha'alibi,961-1038 年)的记述,怛罗斯战役中被俘的中国囚犯将植物纤维纸的制造技术带到了中亚的撒马尔罕;稍早的巴格达文人纳迪姆(Al-Nadim,约932-995 或998 年)也记述,中国匠人在伊朗东北一带的呼罗珊(Khorasan)地区制作纸张。目前学术界的共识是,从8 世纪开始,在伊斯兰文明的推动下,源自中国的植物纤维纸制造技术在中亚、西亚一带逐渐发展起来,后来传到欧洲。英语使用ream 一词作为纸张的计数单位,该词正是来自阿拉伯语rizma(一捆),伊斯兰文化对造纸术的传导作用可见一斑。

伊斯兰书籍装帧可以视为是源自中国的植物纤维纸和源自埃及科普特基督徒的册页装帧形式双重影响的结果。一方面,当希伯来语民族仍然固守民族性高级宗教的传统,偏爱使用“卷”(scroll)这种相对不易传播的书刊装帧形式时,同为闪米特语民族的阿拉伯人,在发展和传播伊斯兰教时,却延续了基督教强调传播和普世的传统,他们将科普特基督徒发展起来的、便于文本传播的册页装帧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从而展现出了伊斯兰文化明显的世界属性;另一方面,鉴于中国的影响,伊斯兰的册页使用的是植物纤维纸,纸张册页的装帧形式,正是在伊斯兰世界最早发展起来,比起基督教世界长期流行的羊皮纸册页,伊斯兰册页轻便得多,制作成本也低得多,这些特点更有利于文本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伊斯兰文化对文本的强调既超过了希伯来的犹太教文化,也超过了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教一样,基督教也是世界性的高级宗教,但基督教对文本的强调总体上不如伊斯兰教,这依然可以从语言特点获得解释。众所周知,基督教《圣经》中,《旧约》与《新约》是相承接的,《旧约》也是犹太教的经典,最初由希伯来文撰写,《新约》则是关于耶稣信仰的经典,最初主要由希腊文撰写。单就文本的体量来说,《旧约》是《新约》的3 倍多,由此可见闪米特语民族对文本的重视。作为闪米特语民族,阿拉伯人对文本强调不亚于希伯来人,他们带来的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高级宗教,就传播性而言,又胜过了作为民族性高级宗教的犹太教,因此我们不难理解文本在伊斯兰文化中的重要性。基督教强调的是“道成肉身”,伊斯兰教强调的则是“道成经典”。在伊斯兰教兴起的时代,中国印刷术获得了较大发展,但穆斯林却没有像接受中国植物纤维纸制造技术那样,接受中国的印刷术。即便印刷术后来在欧洲发展起来以后,伊斯兰世界也仍然流行手抄本。原因就在于文本在伊斯兰世界尤其凸显其神圣性,它应该由人虔诚、专注地书写出来,而不应该以一种机械的方式复制出来。

阿拉伯穆斯林对外征服,带来了新的商路,书籍成为最赚钱的商品之一。尤其在北非商路上,形成了通布图(Timbuktu,位于今马里)这样的图书贸易中心城市,如今仍存有许多珍贵的伊斯兰手稿。自蒙古人征服以来,伊斯兰书籍制作技艺获得较大发展。蒙古人带来了中国的艺术手法和要素,尤其促进了伊斯兰精装插图书籍的发展。伊尔汗国(Ilkhanate,1256-1335 年)书籍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汗国的重要城市,如马拉加(Maragha)、大不里士(Tabriz)、巴格达(Baghdad)等,都是书籍的产业重镇。伊尔汗国发达的书籍制作技艺很快向西传到地中海地区,向东传播到中亚和印度。至伊斯兰三大帝国——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1299-1922 年)、萨法维帝国(Safavid dynasty,1501-1736 年)和莫卧儿帝国(Moghul Empire,1526–1857)时期,伊斯兰世界出产大量制作精美、讲究的书籍。

16 世纪以来的伊斯兰书籍装帧的信息是相当丰富的,而早期伊斯兰书籍的遗存相对较少。20 世纪40 年代在突尼斯凯鲁万大清真寺(Great Mosque of Kairouan)的储藏室中发现了一百多件文稿,年代在9-13 世纪。1972-1973 年,也门的萨那大清真寺(Great Mosque of Sana’a)在修复时,阁楼的墙后发现了数千张书籍残片,年代属于伊斯兰的前5 个世纪(7-12 世纪)。早期伊斯兰常见一种横向长方形开本的书籍,即书脊在长方形开本的短边,(图1)直到11 世纪,它才被今天常见的纵向长方形开本(书脊在长方形开本的长边)的书籍完全取代。早期伊斯兰还有一种“盒书”(box books)的装帧形式,即拥有盒状封套的书。最早的伊斯兰册页延续着科普册页装帧的传统,使用木板作为封面和封底,并将其与书页缝合在一起。(图2)10 世纪时,伊斯兰册页装帧开始使用硬纸板作为封面和封底,并运用胶黏的方式将其与书页黏合。这种硬纸板早期是由纸莎草黏合而成,后来使用植物纤维纸。早期伊斯兰线装册页还可见到“端带”(endband,又译“堵头”),即在书脊两端缝包的小段的皮革或较厚实的织物。书册上端的“端带”称“头端带”(headband),下端的称“尾端带”(tailband)。“端带”使得册页更坚固,尤其是当书册立于书架时。同时“端带”缝包时,线脚走向也非常讲究,形成了V 形的连续纹样(chevron pattern),使得书籍更加美观。(图3)

图1 早期伊斯兰册页书籍,书脊在长方形开本的短边,10 世纪,凯鲁万大清真寺

图2 早期的伊斯兰册页书籍结构示意图

图3 伊斯兰册页古本的端带

伊斯兰作家伊什比利(Bakr al-Ishbili,?-1231或1232 年)写过一本《装订艺术》,介绍了线装、封面装配、“端带”缝包、皮革书皮装饰的方法,以及当时书籍装帧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结合古代伊斯兰书籍的遗存,以及一些皇家书籍作坊的记录,可知典型伊斯兰书籍的基本制作流程。

古代伊斯兰书籍的制作是一种耗资巨大的手艺,通常由统治者组织实施。统治者本人不少就擅长鉴赏艺术,他们收集了很多著名艺术家的书籍以及绘画、书法作品。在古代伊斯兰世界,书籍也充当着一种准金融产品,代表信用和名望,常作为捐赠品和国家元首之间互赠的礼物。伊斯兰书籍主要有宗教典籍,如《古兰经》和《圣训》,还有大量学术和文艺作品。出资人会根据书籍的主题安排合适的设计师,通盘规划书籍设计。

制作书籍的第一步,是准备好纸张。在伊斯兰世界,植物纤维纸的制作原料是麻布碎屑,不同于古代中国人常用的韧皮纤维,也不同于近现代造纸工业所用的树浆。伊斯兰世界的造纸工匠将麻布切成条状并将其放入石灰水中软化,然后将其捣成浆状并浸泡在大桶中。然后将矩形渗水的模具放入大桶中,取出模具,让水渗出,模具上留下一层薄薄的布浆,晾干后取下即是纸张。纸张上常添加装饰性元素,有的染成单色的,有的洒金,有的做出抽象的大理石纹。大理石纹纸在伊斯兰世界十分常见,其制作办法如下:先往盛水的矩形浅盘中滴入着色剂,然后用梳子将水中的着色剂梳出大理石纹,再将一张纸敷在水上以吸收颜色最后将纸张晾干。

下一步是在纸上写字和绘图。伊斯兰世界常用一种用五倍子煮出的碳制成的墨水,文本抄写者需要在书籍设计师的指导下在纸面留出画插图的空间,然后在纸上工整地画出格线,再仔细誊抄。文本书写完成后,页面传给插画者。大多数伊斯兰书籍中的插画由多位插画者完成,每位插画者画一种题材,比如有人专画肖像,有人专画战斗场景,而新手插画者往往只能画一些背景或边缘纹饰,因此单个页面的一幅插画也可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在正式落笔之前,插画者需要精心安排画面布局。他们常用到一种复制画稿的办法,即用一张半透明的纸张或动物皮敷在需要复制的画稿,然后根据画稿形象的轮廓在半透明的纸张或动物皮上刺出连续的小孔,然后把刺有小孔的半透明的纸张或动物皮敷在页面上,再撒上碳粉,这样画稿的轮廓就以虚线的形式复制到了页面上。伊斯兰插画者常用矿物颜料,如金、银、青金石、朱砂粉、雌黄和孔雀石。这些材料价格昂贵,因此他们也有一些相对廉价的配色方案,如靛蓝产生深蓝色,铜矿产生蓝绿色或绿色,铅或汞和硫的混合物产生红色等。溶解颜料最初用的是蛋清和胶水,使得页面的画作富有光泽。16 世纪以来,则多用哑光的阿拉伯树胶作为颜料溶剂。插画完成后,绘图工再为文本添加华丽章节标题和彩色的框架,并创作卷首和尾页。最后,每张纸都用硬石或玻璃打磨。(图4)

图4 伊斯兰册页内,可见使用的是大理石纹纸张,产于土耳其,16 世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书页制作完成后,将其对折成开本,下一步是缝合和装订成册。伊斯兰书籍继承了埃及科普特基督徒的线装技术,将数页开本沿着脊线缝接在一起。科普特基督徒使用的是一种称为“链式缝法”(chain stitch 或link stitch)的线装技术,即在书脊的外侧针孔处形成链条状的缠绕线角,伊斯兰线装则使用相对更少的线孔和更细、更轻的缝线;(图5)科普特册页书籍的封面和封底常为木片,直接缝合在内部的册页上,而伊斯兰册页书籍则使用硬纸板封面和封底,粘合于内部的册页上;科普特册页常使用纸莎草和羊皮纸,而伊斯兰册页在造纸术普及后使用的是植物纤维纸。比起科普特线装册页书籍,伊斯兰册页书籍通常显得轻便。

图5 链式缝法示意,黑色小点为册页脊上的针孔,红色为缝线

册页缝合完毕后,伊斯兰书籍制作工匠要在书脊处糊上糨糊或胶水,让册页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然后将一片和书籍等高的纱布沿着其中线位置胶合于书脊处,让纱布形成包裹书脊的状态。(图6)书脊两边的纱布仿佛只盖住册页一小部分的封面和封底,书皮(封套)将粘贴在纱布上,从而与内部缝合好的册页融为一体。

图6 在册页脊处粘贴纱布

在包粘封套前,书脊的两端还需缝包“端带”,这也是古代伊斯兰书籍装帧的特色。制作的办法是先取一小条皮革或较厚实的织物,长度要大于书的厚度(超出书厚度的部分最后要剪掉),将其压在书脊的一端,然后依次沿着每页开本的脊线方向穿针引线,将这一小条皮革或较厚实的织物缝牢于书脊的一端,再用双线(两根线颜色不同)交叉的方式,沿着皮革或较厚实的织物的长头方向穿针引线,形成连续的V 形线角,将先前缝包皮革所形成的线角盖住,这样“端带”就形成了双色连续V 形的精美纹样,内部为结实的皮革,对书脊两端容易损坏的部分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图7)

图7 伊斯兰册页的端带缝制效果

伊斯兰书籍制作的最后一步是粘贴书皮。书皮用于包裹内部的册页,书皮包合后形成一种盒状结构。伊斯兰书皮的主材是硬纸板和皮革,它粘贴于已经粘牢于书脊的纱布上。为了符合包裹册页盒状结构,制作书皮的硬纸板和皮革需要预先裁剪或做弯折处理。封底的书皮会进一步延伸,用于向上翻折包裹册页的前缘,最后包盖于封面上。早期伊斯兰书皮外面有简单的几何或植物纹样装饰,15 世纪波斯地区发展出用模印方式制作的中央椭圆形奖章饰(其上下有吊坠饰)和四角饰组合而成的封面或封底纹饰。奖章饰周围布置了丰富的花卉、藤蔓纹饰和云纹带,此类装饰风格很快传播到印度和土耳其。由于纹饰多为轴对称形,因此可以通过模具的镜像翻转来压印。至16 世纪,纹饰更加精致,并且时常加入细密画风格的风景和人物的形象,书皮的内部也开始装饰。不少纹饰用剪裁的皮革、彩色纸剪贴而成,并时常贴金或绘金。至19 世纪,彩绘的漆材质成为书皮的常用材料。(图8)

图8 伊斯兰册页书籍封皮,皮革上彩绘、雕刻、压印、贴金,产于伊朗伊斯法罕,17 世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书脊书皮册页
册页·即兴
天台册页(组诗)
延庆巨变册页
我读过这样一本书
王来文作品
书放久了,书皮边为什么会卷起来?
森系布艺书皮
一种基于文本检测的书脊定位方法*
四月新鲜事
包书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