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沟里整装勘查区金矿成矿要素及预测意义

2021-09-06 02:58张纪田张志强孙国胜马生贵李雪刘根驿
黄金 2021年7期
关键词:金矿

张纪田 张志强 孙国胜 马生贵 李雪 刘根驿

摘要:通过对沟里整装勘查区内果洛龙洼、阿斯哈、瓦勒尕、色日等大中型金矿床野外地质调查及相关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金矿的成矿要素,并探讨了预测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沟里整装勘查区内金矿的形成时代应为印支晚期,成矿受古特提斯洋闭合及向伸展转化的后造山环境制约;金矿与元古宇金水口岩群关系密切,金矿分布区与金水口岩群分布区吻合,推测金水口岩群为金矿的矿源层;印支晚期岩浆作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及成矿物质;多期次断裂与金矿的成矿作用关系密切,香日德—德龙断裂控制金矿的形成和矿体侧伏方向、赋矿标高,是导矿、控矿断裂;北东向、北西向及南北向次级断裂为重要容矿断裂。金矿成矿要素可以归纳为:元古宇金水口岩群、印支晚期岩浆岩和断裂内外接触带三位一体。沟里整装勘查区及周边今后的找矿勘探工作,应围绕香日德—德龙断裂两侧、早—中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及金水口岩群寻找金矿;深部找矿应根据矿体侧伏规律布置钻孔等勘探工程。

关键词:金矿;成矿要素;预测意义;金水口岩群;沟里整装勘查区

中图分类号:TD11 P618.51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文章编号:1001-1277(2021)07-0011-06doi:10.11792/hj20210703

引 言

沟里整装勘查区位于东昆仑地区,该地区经历了多旋回、多期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成矿环境,该区及外围已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数百处,是青海省著名的成矿(区)带之一,素有“金腰带”之称,也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产地[1]。近几年来,在沟里整装勘查区相继发现了果洛龙洼、阿斯哈、瓦勒尕、色日和德龙等大中型金矿床及园以、三岔口和哈日图等金矿点。前人对这些金矿床(点)成因及控矿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在矿床成因方面,阿斯哈、瓦勒尕、色日、德龙等金矿床主要产于华力西期—印支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中,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2-5];果洛龙洼金矿床、按纳格金矿床是与华力西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蚀变岩型和石英脉混合型金矿床[6-8]。在成矿时代方面,阿斯哈金矿床矿体中绢云母Ar-Ar年龄为234.63 Ma±1.22 Ma[9],阿斯哈金矿区花岗斑岩U-Pb年龄为222.1 Ma±3.9 Ma[10],阿斯哈金矿区闪长岩锆石U-Pb年龄约为232 Ma[11];果洛龙洼金矿床矿脉中白云母Ar-Ar年龄为201.8~229.3 Ma[12],含金黄铁矿Re-Os模式年龄为215 Ma[13];因此,金矿的成矿时代应为印支晚期,即晚三叠世,也就是说金矿成矿作用与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金矿成矿要素方面,阿斯哈金矿床产于构造蚀变带中,受北西向断裂控制[2-3];瓦勒尕金矿床产于元古宇金水口岩群变质岩与华力西期花岗岩接触部位的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3];色日金矿床受华力西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体内构造蚀变带控制[4];针对沟里整装勘查区内多个脉状金矿床,王晓云等[1,14]提出了昆中断裂、香日德—德龙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多级构造控矿机制。

前人大多对东昆仑地区某处金矿床成矿因素或某方面成矿要素进行了研究[2-13],但系统性研究不足。本文通过对沟里整装勘查区内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探讨了成矿构造背景,以及地层、岩浆岩和断裂等成矿要素的控矿作用,提出了金矿找矿标志,为进一步找矿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东昆仑构造带南东段,东昆中断裂横穿研究区,东昆北断裂与东昆南断裂分别位于研究区南、北两侧(见图1)。

研究区内出露地层齐全,按形成时代由老到新依次为元古宇、奥陶系—中—晚元古界、石炭系—二叠系下统、二叠系上统、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见图2)。其中,元古宇主要发育金水口岩群;奥陶系—中—晚元古界主要发育万宝沟群和纳赤台群;石炭系—二叠系下统主要发育哈拉郭勒组和浩特洛洼组;二叠系中—上统主要发育马尔争组和格曲组;三叠系主要发育鄂拉山组;第三系—第四系主要发育咸水河组。其中,与研究区金矿床关系密切的地層主要为金水口岩群和万宝沟群,金水口岩群包括白沙河组和小庙组,岩性以片岩、大理岩、斜长角闪岩和片麻岩为主;万宝沟群岩性主要为大理岩、英云片岩和中基性火山岩。受断裂和岩体影响,地层出露残缺不全,多以条带状和断块形式出现[1]。

研究区断裂十分发育,以压性或压扭性断裂为主,走向为北西西向—近东西向。研究区内金矿床(点)主要分布在昆中断裂和香日德—德龙断裂附近(见图2),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构造控制。

研究区岩浆活动频繁,元古代至中生代岩浆岩广泛分布。侵入岩有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的基性—超基性岩和中酸性岩[6]。其中,与成矿有关的华力西期、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出露广泛,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其次为二长花岗岩及闪长岩等,均侵入晚古生代及早期形成的地层之中,受区域性断裂控制明显。

2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研究区典型矿床包括阿斯哈、果洛龙洼、瓦勒尕、按纳格、色日和德龙等金矿床,其成因类型为造山型。这些金矿床主要地质特征如下:

阿斯哈金矿区内地层主要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侵入岩分布广泛,主要为印支期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和闪长岩。断裂以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具有多期活动特点。矿区内共圈出金矿带10条,这些金矿带呈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展布[2]。

果洛龙洼金矿区出露地层为万宝沟群和哈拉郭勒组。侵入岩发育,闪长岩及闪长玢岩脉、石英脉广泛出露。断裂非常发育,以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为主。该矿区共圈定金矿带6条,这些金矿带在空间上均呈近东西向展布[6]。

瓦勒尕金矿区出露地层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侵入岩较为发育,由加里东期中基性岩、华力西期及印支期侵入岩构成岩浆活动的主体。断裂活动强烈,主要有东西向—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其中东西向—近东西向断裂为主要容矿构造。该矿区内金矿化体严格受侵入岩和断裂控制,目前已发现6条金矿带,这些金矿带在空间上主要呈北东向和北西向展布[3]。

按纳格金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金水口岩群、万宝沟群和纳赤台群。岩浆岩多以脉岩形式产出,主要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和石英脉。构造以东西向和北西向為主。目前已发现4条金矿带,这些金矿带在空间上主要呈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展布[8]。

色日金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面积较小。侵入岩较发育,包括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印支期侵入岩,以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断裂以近东西向、北北东向、北东向、北西西向—北西向为主。目前共圈出6条金矿带(AuⅠ—Ⅵ),其中AuⅠ—Ⅳ矿带呈北北东向展布;AuⅤ—Ⅵ矿带呈北西向展布[4]。

德龙金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万宝沟群和浩特洛洼组。侵入岩以华力西期和印支期中酸性岩为主,主要包括斜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断裂呈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且以北西向断裂为主。该矿区内13条金矿带主要呈北西向展布[5]。

3 研究区金矿成矿要素

3.1 构造背景

研究区在地质历史上经过了扩张、收缩及俯冲造山作用。陆内造山活动开始于晚三叠世,巴颜喀拉地块与东昆仑古陆块碰撞后,研究区进入陆内发展阶段。两地块碰撞后,导致东昆仑古陆块发生A型俯冲碰撞,挤压造山演化事件持续到早侏罗世。这一时期研究区广泛分布壳源花岗岩,说明处于收缩挤压构造背景中。中侏罗世以后,研究区东北部分布的正长花岗岩是最晚形成的侵入岩,这说明研究区在燕山期处于伸展构造环境[16]。因此,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研究区处于碰撞造山与后期伸展转换阶段,是中低温热液型金多金属成矿的主要时期。与整个东昆仑地区及周边金多金属成矿事件时限大体一致[9]。综上所述,研究区及周边金多金属成矿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有关,形成于古特提斯洋闭合及向伸展转化的造山环境中。研究区金矿成矿母岩主要形成于印支晚期碰撞向后碰撞转化的构造背景中,碰撞挤压导致地壳加厚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广泛分布在东昆仑地区的壳源S型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具有C型埃达克岩的化学成分特征,表明在陆内造山地壳加厚背景下,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C型埃达克岩的岩浆活动为金矿成矿提供了热源和物源。

3.2 地层成矿要素

研究区内金矿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晚三叠世侵入的正长花岗岩(锆石年龄232 Ma)和以鄂拉山组为代表的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为挤压构造背景。挤压导致地壳加厚并部分熔融,形成广泛分布在东昆仑地区的壳源S型花岗岩,这些C型埃达克岩岩浆源区为下地壳,而研究区下地壳的组成主要是金水口岩群。与金矿具有成因联系的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 172~1 403 Ma,暗示岩浆源区为金水口岩群。因此,金等成矿物质应来源于金水口岩群等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上,金矿床的空间分布与金水口岩群的分布区域基本吻合,也间接说明了这一点。据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研究成果[17],在金水口岩群白沙河组中,Au元素在黑云斜长片麻岩中质量分数最高可达20.11×10-9,在斜长角闪岩中质量分数最高可达9.56×10-9;小庙组中,Au在变粒岩中质量分数最高为6.38×10-9,在透辉片岩中质量分数最高为7.61×10-9,明显高于Au地壳丰度。

金水口岩群也是重要的赋矿围岩。例如:瓦勒尕金矿床、德龙金矿床和哈日图金矿点,均产于金水口岩群变质岩与印支期花岗岩接触部位的构造蚀变破碎带中。

综上所述,金水口岩群是沟里整装勘查区内晚三叠世岩浆岩的源岩及金矿成矿重要的矿源层,也是主要的容矿围岩。

3.3 岩浆岩成矿要素

目前,研究区已发现的金矿床均形成于印支晚期,这与该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吻合。印支晚期花岗质岩石类型复杂,包括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其中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249.40 Ma±0.61 Ma,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37.3 Ma±1.7 Ma,正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32.00 Ma±0.65 Ma;正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与金矿的成矿时间基本一致。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印支晚期正长花岗岩,其为在碰撞造山背景下,地壳加厚部分熔融形成的C型埃达克岩,同时具有S型花岗岩、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化学成分特征。

张旗等[18]认为,中国大多数金矿床与C型埃达克岩、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关系密切,说明Au来源于下地壳而非地幔,地壳岩石中Au含量高于地幔也说明了这一点。JORDAN等[19]认为,当镁铁质矿物从角闪石向石榴石大规模转变时,大量源区角闪石分解,使生成的岩浆富含成矿所需要的大量挥发分和流体,有利于岩浆中成矿物质(Cu、Au)的循环和萃取;w(Sm)/w(Yb)值是反映源区性质转换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示剂”,w(Sm)/w(Yb)=5~7的埃达克岩有利于成矿,w(Sm)/w(Yb)值过高或偏低的埃达克岩都不利于成矿。研究区正长花岗岩的w(Sm)/w(Yb)=6.6~7.2,平均值为7.0,表明该正长花岗岩为有利于Au成矿的埃达克岩。MUNOZ[20]提出,利用黑云母的F和Cl截距Ⅳ(F)和Ⅳ(Cl)表示其在黑云母中的相对富集程度,Ⅳ(F)越小,表示黑云母中F富集程度越高;Ⅳ(Cl)绝对值越大,表明黑云母中Cl富集程度越高;Ⅳ(F/Cl)的值越低,表明黑云母相对Cl更富集F,反之,则更加富集Cl。研究区正长花岗岩黑云母中Ⅳ(F)、Ⅳ(Cl)截距计算结果显示,Ⅳ(F)、Ⅳ(Cl)、Ⅳ(F/Cl)分别为2.07~3.56,-4.48~-3.56,6.33~8.04,表明黑云母中相对F来说更加富集Cl,富Cl流体易萃取熔体中的Cu、Au元素,以[CuCl 2]-和[AuCl 2]-形式在流体中运移,并且在高温(>300 ℃)下,Cu、Au的Cl络合物相对于OH络合物和S络合物具有更高的稳定系数,这说明Cl络合物是流体中Cu、Au的主要迁移形式。因此,高Cl的岩浆-热液体系十分有利于研究区内金矿床中Au的富集与迁移,是形成金矿的有利条件。可见,印支晚期的侵入岩岩浆活动有利于金矿形成。

岩浆岩也是重要的赋矿围岩,其中印支晚期花岗闪长岩为重要的赋矿围岩,如阿斯哈金矿床、色日金矿床AuⅡ矿带、三岔口金矿点,矿体均赋存在印支晚期花崗闪长岩中。

综上所述,印支晚期(232.00 Ma±0.65 Ma)高氧逸度(f O 2平均值为10~15 Pa),富含F、Cl等矿化剂元素的C型埃达克岩是重要的岩浆母岩成矿要素;早期花岗闪长岩是金矿有利的赋矿围岩。

3.4 断裂成矿要素

研究区区域性深大断裂主要为昆中断裂,这条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着研究区与周边构造-岩浆活动及伴生的成矿作用。目前,研究区已发现金矿床位于昆中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香日德—德龙断裂附近,昆中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是控制研究区金及多金属矿的导矿、配矿断裂。

1)控矿构造。在香日德—德龙断裂由北西向向北西西向的转折部位,Au元素化探异常及金矿床分布较为集中。果洛龙洼、瓦勒尕、阿斯哈、按纳格等金矿床均产于该断裂转折部位及两侧。香日德—德龙断裂是重要的导矿、配矿构造。

2)容矿构造。位于香日德—德龙断裂西南侧下盘的果洛龙洼金矿区主要容矿构造为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按纳格金矿区容矿构造为北西向断裂;位于香日德—德龙断裂北东侧上盘的阿斯哈金矿区、瓦勒尕金矿区,容矿构造为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从宏观构造行迹匹配的角度来看,研究区内成矿期构造应力场应以南北向挤压为主,由于不同地段岩石能干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组合形式的含矿断裂组合。果洛龙洼金矿区含矿断裂主要为近东西向逆冲断裂,按纳格金矿区含矿断裂由东西向逆冲断裂、北西向扭性断裂、南北向张性断裂组成,阿斯哈金矿区含矿断裂则变为北西向、北东向扭性断裂与近南北向张性断裂的组合形式[14]。

3)香日德—德龙断裂导矿、配矿作用决定其两侧矿体的侧伏方向。该断裂两侧矿体的侧伏方向也可以进一步佐证香日德—德龙断裂为其控矿断裂。位于香日德—德龙断裂西侧的果洛龙洼金矿床,其矿体具有向东侧香日德—德龙断裂方向侧伏的趋势(见图3);位于香日德—德龙断裂东侧的阿斯哈金矿床、瓦勒尕金矿床,其矿体向西侧香日德—德龙断裂方向侧伏的趋势非常明显(见图4、图5);矿体的侧伏也暗示了成矿流体的来源及运移方向。

4)香日德—德龙断裂对赋矿标高的制约。位于香日德—德龙断裂边部的阿斯哈金矿区,其赋矿标高为3 200~3 700 m(见图5),距离香日德—德龙断裂较近的果洛龙洼金矿区的赋矿标高为3 400~4 000 m(见图3),相对较远的瓦勒尕金矿区主要赋矿标高为3 900~4 400 m(见图4)。受成矿流体性质及迁移方式的制约,矿床与导矿构造的距离往往不同,矿化类型、赋矿标高具有规律性变化特征。通常情况下,随导矿构造距离的增大,赋矿标高逐渐增高;矿化由交代成因的蚀变岩型向充填脉型转化。

4 预测意义

1)昆中断裂及其次级断裂香日德—德龙断裂控制了金矿的空间分布,目前已发现的金矿床中,矿体均位于其两侧10 km内,主要矿床距离小于5 km。例如:果洛龙洼金矿区矿体距离香日德—德龙断裂0.7~3.5 km、阿斯哈金矿区矿体距离均在0~1 km。这些金矿均分布在香日德—德龙断裂转折部位和北西向、近东西向构造交汇部位。香日德—德龙断裂制约了金矿的矿化类型,该断裂内或距离较近的矿化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如阿斯哈金矿;距离香日德—德龙断裂较远的瓦勒尕金矿床矿化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深部变为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混合型。因此,研究区金矿的找矿勘探工作,应重点围绕香日德—德龙断裂及两侧展开,在该断裂及其附近寻找蚀变岩型金矿;在距离较远区域的浅部寻找石英脉型金矿,深部寻找蚀变岩型金矿。香日德—德龙断裂控制着金矿体侧伏方向,由于深部矿体向香日德—德龙断裂侧伏,因此深部找矿应根据其侧伏规律布置钻孔等勘探工程。

2)金水口岩群是寻找金矿的重要地层条件。研究区金矿主要物质来源于同碰撞-后碰撞转化背景下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金水口岩群的部分熔融是成岩、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区域上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金水口岩群出露区;因此,区域上应注重在有金水口岩群等元古宇等老地层的分布区内寻找金矿集中区。同时,金水口岩群也是重要的赋矿围岩,应重点在印支晚期花岗岩与金水口岩群变质岩接触带的断裂中寻找金矿。

3)印支晚期造山活动形成的中酸性岩浆岩是金矿成矿的岩浆岩条件。研究区金矿是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脉型金矿,也是与印支晚期造山运动有关的造山型金矿,金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岩浆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与金矿的时、空关系密切,是主要成矿母岩;早—中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为主要的赋矿围岩,如阿斯哈、瓦勒尕金矿床等。因此,晚三叠世花岗岩及其岩脉发育是重要的岩浆岩找矿标志;花岗闪长岩是重要的赋矿围岩标志。

4)研究区具有金水口岩群、印支晚期岩浆岩和断裂内外接触带三位一体良好的成矿要素,推测矿产资源潜力较大,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工作价值。

5 结 论

1)研究区金矿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晚期,即晚三叠世。金矿与陆内造山运动密切相关,成矿背景为印支晚期碰撞向后碰撞转化的构造背景。

2)研究区金矿的成矿作用受控于断裂,昆中断裂及其次级断裂香日德—德龙断裂控制着金矿的形成和矿体侧伏方向,是导矿、控矿断裂。

3)金矿中Au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金水口岩群可能为研究区印支晚期岩浆岩的源岩和金矿的矿源层;印支晚期的侵入岩岩浆活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及成矿物质。

4)研究区金矿成矿要素可以概括为:元古宇金水口岩群、印支晚期岩浆岩和断裂内外接触带三位一体。

5)在研究区及周边应围绕香日德—德龙断裂两侧、早—中三叠世花岗闪长岩、金水口岩群中寻找金矿;深部找矿应根据矿体侧伏规律布置钻孔等勘探工程。

[参 考 文 献]

[1] 王曉云,马忠贤,李文君,等.青海省沟里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J].中国锰业,2017,35(6):45-48,54.

[2] 井国正,张松涛,李二锋,等.青海都兰县阿斯哈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分析[J].中国锰业,2017,35(4):48-51.

[3] 王克铭,李文君,段鸿昌,等.青海省都兰县瓦勒尕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J].中国锰业,2019,37(6):75-78.

[4] 何俊江,张志强,李世恩,等.青海省色日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J].中国锰业,2018,36(5):124-127,132.

[5] 李文君,王克铭,张里斌,等.青海省都兰县德龙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J].中国锰业,2019,37(5):84-86,90.

[6] 杨宝荣,杨小斌.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浅析[J].黄金科学技术,2007,15(1):26-30.

[7] 唐洋,付乐兵,杨宝荣,等.东昆仑东段果洛龙洼脉状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规律[J].地质科技情报,2017,36(2):160-167.

[8] 马忠贤,王晓云.青海都兰县按纳格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机理研究[J].中国锰业,2017,35(4):19-22,26.

[9] 张德全,党兴彦,佘宏全,等.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Ar-A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J].矿床地质,2005,24(2):87-98.

[10]

岳维好,周家喜,高建国,等.青海都兰县阿斯哈金矿区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7,41(4):776-789.

[11] 岳维好.东昆仑东段沟里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矿机理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12] 肖晔,丰成友,李大新,等.青海省果洛龙洼金矿区年代学研究与流体包裹体特征[J].地质学报,2014,88(5):895-902.

[13] 岳维好,高建国,周家喜.青海果洛龙洼金矿基性岩脉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岩石,2013,33(3):93-102.

[14] 付乐兵,魏俊浩,谭俊,等.东昆仑沟里整装勘查区脉状金矿床多级构造控矿规律[J].矿物学报,2015,35(增刊1):388-389.

[15] 杜玉良,贾群子,韩生福.青海东昆仑成矿带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及铜金多金属找矿研究[J].西北地质,2012,45(4):69-75.

[16] 张德全,丰成友,李大新,等.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J].矿床地质,2001,20(2):137-146.

[17] 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省都兰县哈图—托索河一带I47E001007、I47E001008、I47E001009三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临沂: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2013.

[18] 张旗,秦克章,许继峰,等.中国与埃达克质岩有关的矿床分布、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刍议[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4(2):1-8.

[19] JORDAN T E,BURNS W M,VEIGA R,et al.Extension and basin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Andes caused by increased convergence rate:a mid-Cenozoic trigger for the Andes[J].Tectonics,2001,20(3):308-324.

[20] MUNOZ J L.F-OH and Cl-OH exchange in micas with applications to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J].Reviews in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1984,13(1):469-493.

Metallogenic element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Gouli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their predictive significance

Zhang Jitian1,Zhang Zhiqiang2,Sun Guosheng1,Ma Shenggui2,Li Xue1,Liu Genyi1

(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lin University;

2.The Third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in Qinghai Province)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lated data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gold deposits such as Guoluolongwa,Asiha,Walega and Seri in Gouli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of Qinghai Provi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tallogenic elements of gold deposits and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edi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area should be late Indosinian,and the mineralization is restricted by the post orogenic environment of the closed collis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Paleo-Tethys Ocean; Gold deposi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leoproterozoic Jinshuikou rock group,and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gold deposit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Jinshuikou rock group.It is speculated that the Jinshuikou rock group is the source layer of gold deposits;Late Indosinian magmatism provided heat source and ore-forming materials for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the multi-stage fault structure in the are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ineralization of gold deposits,the Xiangride-Delong fault in the area controls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the lateral direction of ore bodies and the ore-bearing elevation,and is the ore-conducting and ore-controlling fault in the area;the NE,NW and SN secondary faults are important ore-bearing faults.The gold metallogenic elements can be summarized as:Paleoproterozoic Jinshuikou rock group,Late Indosinian magmatic rocks,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act zone fault structure trinity.The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work in Gouli are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should focus on both sides of the Xiangride-Delong fault,and search for gold deposits in the early-middle Triassic granodiorite and Jinshuikou rock group;drilling and other exploration works should be arranged in deep ore prospecting according to its lateral regulation.

Keywords:gold deposit;metallogenic elements;predictive significance;Jinshuikou rock group;Gouli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猜你喜欢
金矿
气球上的五星期(九) 光束与金矿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探究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分析
千人受困
对金矿地质勘查的探讨
蒙面偷袭
上帝给你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