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活动课对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

2021-09-06 03:47朱红燕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活动课心理健康心理

朱红燕

小学生大脑和神经的发展构成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原型。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小学生的智力水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使得他们的社会功能和个性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他们也会遇到现实中的问题。比如对学习的焦虑,压力,环境的变化,学习习惯的改变,和老师、同学间的关系,与父母的家庭关系等,这些都会成为现实中的应激源。

长期应激,可能导致儿童行为退缩,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此时,他们需要外界的干预和有效的引导。学龄初期(7-12岁)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勤奋进取与自卑。如何处理这些发展任务是家庭不可忽视的现状,也是学校不容回避的课题。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设适宜其心理健康的活动课,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这不仅可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也将影响他们对自我价值感的体现。

一、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

主要表现在与同伴、老师交往中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所致。另一方面,是教育方式不适应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导致。

3.自責倾向

自责倾向是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原因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

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二、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1.成长因素

儿童、少年时期的孩子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各有不同,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很多父母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对孩子产生高期待和要求,继而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使得孩子们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造成心理压力,继而造成情绪障碍。

4.社会环境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引导和教育,当今各种媒体信息冲击着我们的社会,致使学生们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做法:

1.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道德与法治课及班主任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教师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在教学中,老师采用情感教育、鼓励教育,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2.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是师生交往,课堂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空间,老师需用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在课堂上,胆小内向的学生很少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很小声,生怕自己说错了会受到同学们的讥笑。对待这些学生,老师事先跟他商量好,假如你上课能大胆举手发言,我会保护你的。在你认为回答有把握的,你的手就举高一点,在你认为回答把握不大的,你的手就举低一点。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让同学送他掌声,当他回答不全面的时候,也要给予肯定,鼓励他大胆发言。

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有益补充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天长日久难免会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生理年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课,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同学们既能得到来自同龄人的相互鼓励支持,同时营造了表达情绪的通道,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可得到提高。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密切家校沟通联系,及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并与家长配合,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保证学生良好的情绪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家长和教师目标一致,达成共识,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大合力。

5.指导小学生简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如:(1)放松练习:紧张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2)谈心:引导学生知道有问题可以求助,学校里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学习用笔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老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允许。

四、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具体实施方案

心理健康活动立足于教学的基础上,添加体验教学、游戏、小组讨论以及自主合作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体验式教学

体验是学生真正融入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通过视频、分享事件、讲故事等不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2.游戏教学

游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促使其养成主动、乐观的精神。

3.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学习是心理健康活动课的重要形式。小组成员可将获得讨论、倾听、各自表达、解决冲突的能力,可真正凝聚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使每个小组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每个人的想法和思考都可以得到自如的表达,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现实挫折、心理创伤、性格、家庭教育问题以及内在的需求未被满足等。在课堂中,可通过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做出对自己正确的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这不仅关系到个人一生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和整个社会的未来。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执教和管理人员体现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真正意义上帮助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他们的全面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现代教育,不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它处处渗透到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活动课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活动课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小测试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