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长兵实战项目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2021-09-06 07:02黄帝全蒋训雅陈理标
体育师友 2021年3期
关键词:武术思政教育发展

黄帝全 蒋训雅 陈理标

摘 要:中国武术长兵实战是源于古战场的传统武术文化。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长兵实战历史发展及其对高校学生体质、思政教育的影响研究,发现长兵实战对增强高校学生引体向上(男)、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和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等体质都有显著性效果。同时,研究表明,在国务院“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政策要求下,长兵实战运动是培养学生民族思政教育的好题材。提出高校发展长兵项目应从理论课中增加长兵运动在历史战争中作用的题材;把习武精神和礼仪行为融入课程,在训练、竞赛形式上加强文化元素,提高民族思想政治成分融入。

关键词:武术;长兵实战;发展;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1487.2021.03.021

2021年5月1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等三个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中国武术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中国戏曲教育指导委员会[1]。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根同源,具有最持久、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武术套路的奥运之路遥遥无期,散打与国际跆拳道、空手道、泰拳、MMA等同项群项目激烈竞争,短兵也有奥运项目击剑以及文化特显的日本剑道等短兵项目冲击。只有中国传统“武术长兵实战运动”(下称“长兵”)是当前国际上尚属同项群空白,最具挖掘发展价值的项目。历史上长兵器一直是战场的主战武器,长兵运动宋代就开始,民国時期发展到高潮,新中国初期也曾开展全国性长兵竞赛,该项运动一直在民间保持着。高校是优秀传统武术文化挖掘与继承的园地,长兵运动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也是优秀的爱国思政教育重要载体之一,本文通过对长兵高校发展及其思政教育意义的研究,试图找出新时期国家课程思政教育的政策下,高校长兵发展及思政教育新路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武术长兵实战运动历史发展及其对高校学生体质、思政教育作用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高校长兵实战运动发展现况,长兵运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人员对象选取华南理工大学2016级公共体育课长兵选项班学生,内容以学生的体质测试水平为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等平台,以及较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搜集和阅读有关的“长兵实战”“长兵”“棍实战”“枪实战”等词搜索,涉及相关课题成果、博硕士论文、书籍及专著、期刊论文等资料。对中国武术长兵实战项目高校创新发展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把握,以及长兵实战运动对学生民族思政价值影响等问题作为本研究的前期理论依据。

1.2.2 案例分析法通过以华南理工大学2016级公共体育课选项“长兵实战运动”课程的学生(专业为工商管理、建筑学、自动化)男生90人、女生60人作为教学实践典型案例,对教学实践中学生体质和长兵运动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认识的课前、课后变化进行调查,分析中国武术长兵实战运动进校园实践的价值。

1.2.4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设计好“长兵实战项目学习对学生思想影响调查问卷”,为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广泛听取了部分长兵项目专家、教练意见,并进行修改和补充,经过多次探讨与修改,最终形成调查问卷。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长兵项目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2.1.1 武术长兵实战的内涵及发展历程武术兵器按形状分为长兵器(下称“长兵”)、短兵器、双器械、软兵器和抛射兵器五类。明代诗人谢肇淛《五杂俎》中描述的“十八般武艺”中就有9种是长兵器。中国武术存在由军事的器械训练到身体材料的“由械而拳”的发展过程[2]。武术最早起源于战场的需要,战场的格斗主要是器械格斗为主,并存在着军事以“长兵为主”,再到短兵的发展过程,长兵是武术的始祖。冷兵器时代,中国的军事除了少数人使用双器械以外,大多数战争中以“长兵为主”。宋、元时代起,民间就出现表演性质的“使棒” 和具有格斗性质的“打棒”(格斗比赛)两种运动形式。

中国长兵实战最早在民国时期的两届“国术国考”和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中出现。2014年华南理工大学开设长兵课程后,先后推出两届广东省“中国南棍实战邀请赛”的实践。2019年5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传分会在武汉体院举办了“中国高校长短兵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并于8月13至18日在遵义师范学院举办了首届“中国大学生太极推手、长短兵锦标赛”,全国45所高校400多名运动参加了比赛。2019年4月1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专家组对项目的评估后指出:“长兵实战项目可能是现阶段代表中国武术走向奥运会的最佳备选,要抓紧推广”。2020年10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承办的2020年全国高校长兵(短兵)对抗项目教练员、裁判员网络培训班举行线上培训,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名学员参与培训。目前,全国有60多所高校开设了长兵实战项目。

2.1.2 长兵实战项目的特点长兵实战项目特点。第一,民族性。长兵实战项目是传统武术现代化创新,是极具民族性、教育性、文化性的对抗性运动。第二,观赏性和趣味性。长兵实战是一项充满血性的运动,还原了古代战场的激烈对抗性,在比赛过程中,以激烈惊险的实战对打性场面为主,表现出血性惊险、战况激烈、气势磅礴的场景引人驻足,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历史复古性。第三,教育性。对青少年对民族历史的了解,培养民族情怀,增强爱国思想具有重要教育意义,是一门极具思政教育意义的运动。第四,国际性。长兵运动曾在日本、欧洲和非洲等地存在,并一直在民间发展;第五,奥运同项群项目空白性。长兵运动是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中最具推广发展潜力的项目。

2.1.3 长兵实战项目对学生体质的作用人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平衡耐力等方面。武术注重“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兼修的宗旨,相比其它运动来说,是最全面的锻炼。研究表明,运动生理学表明武术训练能促进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等机能水平的提高[3]。长兵项目是武术“延长了的手臂”的运动,对练习者要求更高,更能锻炼学生的各种素质。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2016级工商管理、建筑学、自动化三个专业体育课选课学生参加长兵教学的体测变化调查(表2),结果显示:学生经过半年的长兵学习,引体向上(男)、俯卧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1000米 (男)/800米(女) 跑五个体质项目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引体向上提高83.3%,俯卧撑提高60.8%,耐力跑平均提高33秒。长兵运动对学生的反应速度、力量和耐力要求更高,双方在对战紧迫下,不得不招架和反击,对抗激烈,这样使学生的体质得到较好的训练。

2.1.4长兵实战运动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中国长兵实战源自古战场优秀文化,民国时期政府把武术从文化、教育层面提升为“国术”,武术与爱国教育相结合,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孙中山提出“全民健身”和“尚武精神”理念, 以及“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的口号[4]。民国时期的1928和1933两届“国术国考”和1933年的第五届全运会中都开设长兵项目,枪、棍合二为一称“长兵”(以棍代替)。在国家危难,民族危机时期,中国武术社会化进程加快,极大地提高民族士气,大大地引发了国民的爱国情怀,为后来抗日战争提供了非常多的优秀救国救民之士。可见,长兵实战运动通过让双方手持冰冷冷的长兵器,还原古战场出手必杀的血性本质,除能培养青少年勇敢的胆识、顽强意志、刚强血性的民族情怀外,也是培养青少年武德习惯、爱国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培养民族爱国思政教育方面有重要作用。

2.2 长兵对融入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2.2.1 高校课程思政融入是国家对教育的要求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5]。说明课程思政建设是国家作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要求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6]。这是国家层面对高校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视。

2.2.2 长兵对融入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中华民族文化是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优秀文化,它有其独特性,并经过长期积累和教育承传的优秀文化。民族的成功就是教育的成功,教育的失败就会走入歧途,思政教育对文化的延续和推广十分重要。长兵实战是从古战场走来的传统文化积淀,是冷兵器时期战场上的重要制胜法宝。长兵运动的理论教学上有很多历史故事和传说,从思想上给予学生教化,比如明代少林棍抗倭战争,抗战时期武汉“石碑保卫战”的中日最大规模的刺刀战等,都是长兵运动爱国教育好题材和例子;仪式教学上,长兵运动的行为礼仪教育又能给学生儒家文化规范;竞技实战让学生穿着护具手持长棍进行搏杀,能很好地培养和磨炼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和不畏险阻的精神,从而能很好地提高斗志和勇气。对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提高民族凝聚力、培养民族自豪感,以及培养年轻一代的武德修养,磨炼以礼待人、以德处事的人格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3 高校长兵项目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和方法

2.3.1 华南理工大学长兵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分析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公共体育课中参与“长兵实战”选课的1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 :自信心、胆识(果敢性)、民族文化认同、爱国思想教育认同、中华武德行为培养认同等5个思想政治问题,设置“非常不明显、比较不明显、一般、比较明显、非常明显”5个程度回答。问卷共回收150份,通过重测信度检查共有149份有效问卷数据,调查具体统计情况如下表3所示:

上述结果表明,在“自信心”方面,认为长兵运动对提高“自信心”中,表示“非常明显”和“比较明显”的学生分别为40.3%和36.9%;长兵运动对提高学生“胆识”選项中,表示“非常明显”和“比较明显”的学生分别为36.9%和46.3%;对“爱国思想教育认同”选项中,表示“非常明显”和“比较明显”的学生分别为20.1%和24.1%;对“中华武德行为培养”选项中,表示“非常明显”和“比较明显”的学生分别为39.5%和22.1%;对“民族文化认同”选项中,“非常明显”和“比较明显”的学生分别为20.9%和28.1%,两项合计为49%,选“一般”选项占45%,但选项“非常不明显”和“比较不明显”两选项合计仅为6%,总体认可度还是高的。可见,长兵实战课程对学生心理、民族文化认同、爱国思想教育认同和学生武德行为培养认同都有较显著的效果。

2.3.2 长兵实战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很多,对于长兵实战课程思政,可从如下几方面实施。第一,长兵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思政融入。长兵是中国武术战场走来的传统文化,现代长兵实战通过竞技形式来重现中国传统战场搏杀历史,实现爱国、爱民族文化的教育目的。因此,在长兵实战理论课设置方面,除了技术发展方面元素外,更多的要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多设置有关长兵在某些特定历史时间爱国运动的章节。比如明代抗倭战争中,少林棍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民国时期为振兴民族精神,武术被称为“国术”和“强国强种”的手段的历程;抗日战争时期《宜昌保卫战》刺刀战的故事、八路军刺刀队与日本兵拼刺杀的故事;这些历史史实故事既有思政教育意义,又合乎长兵文化历史发展题材。第二,长兵教学过程的思政融入。在教学实践环节,教师可通过教学规范来实施长兵思政教学。比如礼仪行为规范上,规定学生进入体育馆先向国旗敬礼、向馆长敬礼、向教练或教师敬礼、再向同学(同伴)敬礼等礼仪程序规范;要求学生进入长兵教学指定位置活动,讲课时要求学生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教师在讲课时学生统一姿势。下课时也要按相关规范行事,做到“以礼始,以礼终”,实行全课程行为习惯规范化。第三,长兵实战竞赛规范。在比赛规则上,设计各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规范,比如依次“向观众行礼-向裁判行礼-向对方行礼-向对方教练行礼”等礼仪行为修养,比赛过程中的一些判罚礼仪规范要求,比赛服装要以中国传统服装规范等,将中国文化贯穿项目始终。第四,从教学竞赛场地器材规范。将长兵比赛场地的图案设计融入中国武术兵道文化元素;场地设计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图案,护具设计为中国古代战场风格标尺,在广告标尺规范上也要有一定的文化元素设计要求,以展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氛围。第五,课堂讨论法进行教育。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媒体资源了解长兵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中的作用的案例,在课堂上讨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3 结语当前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最深时期,中国文化也因此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长兵是从中国几千年冷兵器时期战场上演变而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长兵项目的民族性突出,对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勇敢顽强的意志,爱国思想教育以及武德修养,磨炼以礼待人、以德处事的人格有显著的效果。把长兵运动作为新时期高校学生体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自豪感新人相结合,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转化为青少年的信念和操守,内化为青少年的道德文化素养,外化为青少年的具体行为,对培养具行动力有民族文化特质的爱国新人极具意义。长兵运动的培育绝非一日之功,教育部门要主导和重视长兵实战运动的推广与发展,高校要积极普及推广长兵运动文化教育,学生积极参与到长兵运动教学活动中,把长兵作为新时期学生体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培养爱国青年。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成立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等三个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EB/OL].(2021-4-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s7059/

202105/t20210514_531576.html.

[2]戴國斌.中国武术教育“格拳致知”的文化遗产[J].体育学刊,2017,24(3):16-23.

[3]关辉.体育运动处方及应用[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4]尹红芳.“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张伯苓体育强国思想及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0):114-117.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EB/OL].(2020-5-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8-1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猜你喜欢
武术思政教育发展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区域发展篇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