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之道对于中国画程式化语言的影响

2021-09-06 01:46向欣玲徐文生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程式化表现形式笔墨

向欣玲 徐文生

摘 要:书画同源之道,即书法与传统绘画的同根性,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书画不仅是在起源、笔墨的运用上有着相同的规律性,二者在相互关系上既互补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在意境追求和审美情趣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中国画与书法在材料和使用工具上相一致,在各自领域又有其独立性,二者相辅相成,创造中国传统艺术格局。文章从“书画同源”的观点出发,了解“书画同源”的渊源、章法结构以及在国画中的表现形式,探寻书画对于中国程式化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书画同源;笔墨;程式化;表现形式

一、书画同源——追根溯源

史料记载,在远古时期“书画同源”早已显露痕迹。石壁、洞窟等地方出现了符号化的几何图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甲骨文,古人用符号刻画出一个个象形图画,从而孕育了文字。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象形图画趋向于结构简单、抽象规整,并涵盖了想要表达的内容及含义,但由于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等社会人文条件还未成雏形,没有形成一定的程式法则。

唐代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对书画同源进行了阐述:“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行,固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1]他认为书画同源是因为字的样式是源自于图案的形状,能够向人们表达出语言理解和视觉效果。在《历代名画记》中他进而提出在六法之中:“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这一观点在用笔使用上再次论证了“书画同源”。同时,随着这一观点的产生,其论述的过程中也暗含了中国书画向程式化发展的趋势:早期程式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符号,因此,符号化是中国历代书画集大成者的象征,由起初的几何不规则图案演变发展为象形文字,再由此延伸成为书画的固定程式法则,在“似与不似”之间呈现着不同表现形式所体现的条理化、规范化和相对的稳定性。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元代书画家赵孟■提出这一观念,推崇以书入画的创作形式,开启了文人画的新方向。赵孟■是元代时期书画家,精通书法绘画,能诗善文,“赵氏行楷”的造诣极高。他常用寥寥数笔进行创作,大胆留白,体现了线条的力度、厚度以及节奏美感等,注重书法性线条的质量。他的作品就是直接的证明,在《秀石疏林图》中,赵孟■将书法技巧融入绘画中,将书法多样的运笔方式运用于画面的不同部位。通过画面我们可以看出:有些地方的笔锋非常干,是运用了皴擦的画法;在另一些地方,可以看出用了很多的墨汁,颜色更深。通过多样的笔法,他成功描绘出了大自然景观的多样形态和质感。

二、书法同源——笔墨章法

中国绘画以书法为基础,不了解用笔,不了解笔墨,绘画就没有味道。所谓绘画讲究味道,中国绘画的核心灵魂就是笔墨和线条。墨分五色,画家用墨的浓淡干湿,加以线条形态的灵活运转,表现出一幅画的层次感,通过线条形态和墨色深浅,与观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绪使得画作整体看上去有足够的氛围感,要想使人体会到画面所表达的意境情趣,就要注重笔墨的表达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同时通过题诗铭文,增加作品的书法趣味和文学色彩。线条和笔墨构成了书画的基本框架,画家在创作中追求一种“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的境界,用简化、夸张的创作手法,将自然生活中的优美却无章法的景色和纷扰的人文生活,通过程式化的准则将其以条理化、规范化和稳定性的方式呈现在画面中,并且在创作过程中,将自身的个性特征与“程式化”笔墨融合,碰撞出不同的绘画风格。“万变不离其宗”,中国书画程式化的优越性就在于此。

清朝画家石涛说过:“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笔操于人,勾皴烘染随之。”[2]中国书画在使用工具上是一致的,都是强调毛笔所勾勒的笔墨自身所包含的技法和表现力。

(一)“形”“神”同源

“形神兼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对立的概念,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书法和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地位,指的是作品不仅有优雅美妙的形态,同时还具有栩栩如生的神韵。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本质上的区别是线条的使用,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使用线条结构进行造型,通过不同的线条形式表现物体的形体和律动。“工画者多善书”简明扼要地指出书法是传统绘画的重要支撑,各朝各代的画坛大家,都在作品中完美体现了书画同源这一深意。张大千画家绘画作品中的线条犹如铁线银钩般坚实,是在魏碑行书中获取的灵感;陆俨少在行云流水般的书法练习中创造了勾云法。不同的书法,表现的线条各不相同,有的线条秀美,有的线条拙厚,应用在不同的绘画中,能够表现出相应的画面感官感受,让人轻松体会到画面所要表达的笔墨韵律、意境情趣。

书画同源,除了在线条笔法上的相同之外,还注重表现描绘物象的精神气质。中国诸多传统艺术都讲求表现其内在的精神风貌。清朝著名书法论作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提到“传神者,必以形。形与手心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言简意赅地讲述了书法能够传神是依赖于字的形体,形体是书法的重要载体,并且加以心、手的结合,从而使书法具有神韵。绘画亦是如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家顾恺之也提出这一画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迁想秒得”,反映了绘画的外在形体和内在神韵的相关性,通过重视对描绘对象的体验和观察来表现其内在本质。

(二)“骨法”同源

“骨法,用笔是也。”骨法,亦被称作为骨力,是书法的一种专业术语,通常指书写绘画中所蕴蓄的笔力,是中国绘畫和书法的要素之一。书法是由一定的笔画、线条构成的具有空间结构的文字形象,通过用笔用墨使文字形象跃然纸上。在书写过程中,艺术家通过笔墨聚留形式的丰富、整体结构形式的多变和运笔技巧等,构成了完美的书法艺术视觉语言,而后将其应用于绘画,使得绘画技艺精进。

“画得道,可通于书,书得法,可通于画,殊途而同归”[3],书法是传统绘画笔法的基础,二者的精神内涵和形式法则是一致的。中国传统绘画向来注重绘画结构和笔墨结构。简单来讲,绘画结构所要表现物体的整体结构,也就是走势和质感,在平面上体现出位置、空间、方向的整体统一,达到视觉愉悦。笔墨结构是在中国绘画中可谓是重中之重,画家通过笔墨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笔与笔、墨与墨、笔与墨的组合关系,再加以相应的运笔技法,共同体现画面的“精气神”,从而表达出画家的绘画风格与思想情感。

中国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就是笔墨运用的代表画家,他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参悟笔法、墨法,强调运笔之道,同时也十分注重用墨之法。他的作品《春江过雨图》,描绘了秋色浓郁的春江黄昏时分的优美景色,画面中对于景物的描写,鲜明地表现出“墨与白”的对比,并通过一定的留白使画面更加灵活通透,可谓是“墨法之中蕴藏笔韵,墨法之中蕴含灵气”,令人叹服。

中国绘画以线条和笔墨勾勒画面,线条流畅转折,讲求绘画的气韵生动和绘画的阴阳关系,即讲求“和谐”。中国绘画通过画面的人物、景物,表达个人情感抱负和文化意识,二者是绘画中缺一不可的,只有绘画结构和笔墨结构相结合,一幅作品才会达到完美境界。

三、书画同源——表现形式

“书与画,同质而异体也。”二者在笔墨章法的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笔墨除了在运用上有共同的规律可循,还是各朝历代的一种技能和精神的载体。中国绘画的造型语言是书法的用笔,点明了书法和绘画在表现形式亦有共同性。书法讲求以线造型、组合,并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方式进行造型,表现主题。线条语言从书法家提取自然界万物生息演化而来,又经过书法家内心的洗涤和笔墨的渲染,变得多样化,因此书法的线条有着极强的抒情功能。

关于对表现形式的理解,可以从文人画的兴起进行论述。从理论上讲,文人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这个时期的张衡等著名书画家皆留有名作;到了唐朝时期,著名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诗书画印四者一体,融入在同幅作品中,因此被称作文人画之祖。文人画的主要创作群体是有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等名士,他们通过画面描绘,创作出不以迎合市场为目的的作品,并在画面上题诗吟句,传达其自身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等情怀。

清初“四僧”,他们的绘画作品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情绪表达,但是他们仍属于文人画体系。其中八大山人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他是清初的遗民画家,专攻水墨画,书法诗文皆能。他的绘画作品常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个性特征,他选择把绘画创作当成宣泄内心情感的方式,将内心深处的痛楚和愤懑,通过画笔曲折地表现出来。八大山人的《荷鸭图》,构图章法合理,造型极其夸张,画面线条流畅,用笔挺劲,动物眼睛用线一圈一点,营造出一种白眼向天的神态。他的作品署名“八大山人”具有强烈的符号化特征,采用象形的手法将其变形为“哭之笑之”。

四、书画同源的传承与发展

书法入画,画入书法。人们对于书画关系以及趣味书写的追求,深层次地突出了笔墨形式所体现的人文价值和画家的内心情怀,从而使得中国绘画书法艺术发展成表现艺术。

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反映着当时的特征,可谓“笔墨当随时代”。如果脱离时代,作品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在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时候,只有创作新的笔墨技法,展现新的时代气息,才有可能创作出“随时代”的优秀作品。书画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不仅是艺术,更是成人之学。我们要将中国传统画与书法艺术深厚而悠久的学脉传统,與艺术创作相结合,促进传统优秀文化和现当代文化的融合和活化,并与当今时代接轨,使得作品具有生生不息的艺术精神。

参考文献:

[1]余德泉.书法通[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8.

[2][3]杨成寅.苦瓜和尚画语录[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116.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程式化表现形式笔墨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编辑动态
笔墨厨神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
透射光之炫丽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