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时代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技能实训系统构建

2021-09-06 16:17王国民尹艳兰张子石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师范院校

王国民 尹艳兰 张子石

摘   要:文章分析了教师教育中教学技能实训的内涵以及目前面臨的困境,梳理了地方师范院校进行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现实需求,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教师技能实训系统的特征。基于OPST框架的学习空间再设计,构建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建设案例,提出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技能实训系统构建的实施路径、空间设计以及功能技术,以期为同类院校开展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建设提供可行思路。

关键词: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实训中心;OPST框架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16-0086-05

当前,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经到来,对教师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促使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的能力需求相适应,《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1]《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3]《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4]《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5]等一系列文件发布,主旨就是提升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提升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但是,作为职前培养的关键一环——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在实践方面仍旧是当前师范生培养以及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值此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师范生毕业之后,还无法完全满足接收学校的实际需要。[5]当前,我校继续深化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在开展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探究师范生教学技能提升实训模式的优化、转变和深度改革,这也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的内涵

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践能力提升,是教师能力课程发展的关键点,是师范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在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将经验内化成为理论,优化自身职业素养。[1]为保证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持续不断地深入改革,教育部出台了相关的改革意见,颁布了相应的课程标准。我国师范院校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作为顶层设计,陆续进行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实践,师范院校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与地域情况构建实训、见习、实习等方式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框架,通过技能模块模仿、试讲教学、师范技能练习、集中或分散实习等环节,让师范生的实践性经验和反思性能力在教育实训中得以积累和提升,从而有效提升职业素养,获得与教学实践活动相适应的教师职业能力。

在师范生培养和教师教育技能实训环节,一些问题与困境依然存在。汪贤泽[6]认为,实学实训知识碎片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技能转化层次低,师范生反思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缺乏教师职业情怀,需要切实加强。当前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利用率不高,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以及整体建设还需时日。刘喆[7]认为,教师教育技能实训课程依旧存在很多弊端,“三张皮”现象依旧存在,也就是师范生闭门造车进行教育技能实训、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不够深入、学校部门评测监控较为单一。

教师技能实训课堂保障机制虽然也是重要阻碍因素,但根源主要是教师实习实训课程没有紧跟时代潮流,智慧型的实训空间较为缺乏,学生的技能实训、实习以及研习活动不能有效展开。师范生常态化观摩中小学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及班级建设等教育教研活动依然难以实现;校外指导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班级管理及参与教育实践考核评价存在困难;教育见习实习阶段有效跟踪指导和诊断依然难以实现。由此,师范生很难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活动现场的常态化接触,接触的深度与广度远远不足。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基于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趋势,作为地方师范院校,一定要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分析以及虚拟现实等多种信息技术,构建和实际需求相符合的智慧型教师教育技能实训系统,为师范生提供进行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训深度融合的整体支撑环境,推动由各自为战的外延式实训模式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特征的师范生技能实训体系转化,最终使实训体系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技能素养。

二、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建设的原则

1.以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为标准构建实训中心

以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为依据,构建实训中心基础支撑平台,应用层系统通过支撑平台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管理等功能,有效避免应用层之间信息孤立,为应用层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数据处理、统计决策提供支撑。

2.以师范生能力培养体系为核心构建实训空间

以师范生教学技能实训以及教师职业综合素养作为培育的核心要点,以此构建适应教师能力实训测评体系的空间,构建师范生职前培养的集学习、实训、研讨与创新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支撑环境。

基于此,为高校教师及基础教育阶段职后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提供平台支撑,形成服务我校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高校教师以及中小学教师核心能力深度提升培训的,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师教育实训系统。

3.以多功能、可复用为目标设计空间功能

因地制宜,在现有学习空间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实训场室功能设计均以综合功能以及可复用为建设的原则,对实训实体空间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和改造,以信息化智慧教学功能为基础,结合特定的实训空间功能需求进行再设计,为课程教学以及技能实训提供环境支撑。

4.以校内外“互联互通”及智能化为技术标准建设实训空间

实训空间以存储应用数字化、督导评价在线可视化、管理过程智能信息化为原则进行建设。目前,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有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快速发展,教师基于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技能和素养的提升,需要将智慧教学融合工具、BYOD、网络学习空间灵活有效应用于教学活动并将其当成主要模式。基于基础教育学校智慧学习空间功能,设计智慧教学融合创新的学习空间,为师生开展个性化教师职业技能实训、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内涵式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三、教师教育实训系统构建的探索

为保证教育改革创新的持續深入推进,岭南师范学院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岭南师范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提出了“做优、做强、做特教师教育,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战略定位,同时制定了集“实学、实训、实践、测评”于一体的智慧融合创新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基于此,提出了建设教师技能实训中心的构想,并同步进行建设探索。本研究以该中心的建设为基础,探索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教师技能实训系统的构建思路和方法。

教师技能实训中心是在未来教育空间站、省级艺术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教师教育技能实训实践中心基础之上,针对之前的一些学习模块以及软硬件环境进行重构,基于“实学、实训、实践、测评”课程体系,满足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进行教师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体需求,培养教育信息化2.0条件下引领基础教育变革的卓越智慧型教师。

昆士兰大学的Radcliffe等[8]最先提出 “教学法—空间—技术”(PST)这一框架,基于此华子荀等[9]针对学习空间设计流程再一次进行了深化,包括目的、教学方法、空间、技术(OPST)四个环节。本研究将OPST框架作为研究理论框架,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对教师技能实训系统进行构建。

1.目的

教师技能实训中心是以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支撑平台。其系统建设的目的是有效融合高校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教学应用的资源与力量,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高校课堂与中小学课堂、城市课堂与农村课堂、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等,在时间、空间、内容及方式四个维度上进行延伸与融合,成为一个一体化、高效的教育教学实训中心,形成集教学、实训、实践、评价、测评于一体的支撑平台及运行机制,实现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实践、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开发和教育服务等功能;建立专递课程、教与学资源的智慧公共在线服务平台,有效推进城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普及共享,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师范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能力和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师范生信息检索能力,有效引导师范教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升目标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提升转变,由“U-G-S”协同育人模式转向“U-G-E”共生的全新的教师教育改革模式。

2.教学方法

将“实学、实训、实践、测评”作为实训目标,借助实训中心支撑教师教育技能实训。

(1)自主、协作、探究实训

教师实训中心提供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深度融合的体验环境,实训中心将教师的实训指导与辅导、师范生的学习与实践、作业与测试评价、师范生与一线教师的教学研讨实训进行了有效融合。各类技能实训模块包含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技能要求,基于此教师技能实训系统提供了个性化的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自主实训构建模式,辅助师范生有效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2)在线见习

对于师范院校而言,其见习模式主要为:高校与中小学实习基地学校之间构建交互模式,借助视频会议的方式,对中小学实时课堂进行现场直播;观摩课堂教学活动后,双方师生主要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通话,针对课堂中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以及问题进行交流讨论。[10]

突破点对点的单一远程见习方式,强化师范生职前培养对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对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训等进行完整的体验,实训中心建立以“学科教学研讨、种子教师研修、教研实践”为体系的工作坊模块,每个技能实训工作坊打破传统的单向人员构成,人员由高校师范教育教师、中小学一线教师以及在校师范生组成,针对每个工作坊,需要具备相应的基础理论阅读、学科教材见习、教学设计分析、在线实时直播以及分享等项目,这样师范生可以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现校内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与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深度融合。

(3)在线教育实践指导与管理

现场实习指导是一种传统而经典的实习指导方式,目前我校依然采用现场实习指导的方式,为深化教育教学模式变革,进一步有效促进教育实习活动的有效展开,使教育互动更为规范高效,将高校教师、实习基地教师以及实习生等不同的角色,能够有效地融入到平台之中进行研讨与探索,通过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开展教育实习在线指导与管理。[11]通过指导教师引领、实习生自主、同学协作、师生互动等方式,以在线会议、在线听课系统、交流平台、文档等为载体,对实习生进行教育教学技能指导,以此提升实习生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智慧教学、德育教学等整体教学能力,提升师范生的教师素养。

3.空间

对目的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梳理之后,结合地方师范院校的实际,针对中小学对教师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需求,教师技能实训中心把学习空间构建的重点放在了实体实训空间建设与虚拟实训空间的建设。

实体实训空间以教师教育职业能力标准为建设目标,构建能为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与测评活动提供支撑的实体空间,为师生进行研习、实践和创新提供智慧实训平台。实体实训空间是满足师范生培养及在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重要阵地。设计多元化的智慧学习体验空间,为促使师范生养成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师核心素养和信息化素养提供支撑环境,有效打通职前师范生培养与职后一线教师培训相融合的空间壁垒,构建支撑智慧型职前培养与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职后培训的教师技能实训实体空间。

以满足高校及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依据,提供开展各种活动的虚拟实训空间,重点创设“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研修社区”“校长论坛”“虚拟教研组”“专题教研室”“网络教学观摩室”“专题报告会”“名师讲座”等虚拟社区活动。

依据“实学、实训、实践、测评”智慧融合创新的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体系,构建教师技能实训系统,具体设计框架如表2所示。

4.技术

(1)实体实训空间技术

实训空间存储通过数字化形式,实现在线督导、管理过程智能化等,以此进行相应的技术设计。满足当前实训课程体系的要求,更好地保证实习基地教育活动的展开,以具备直播录播视频互动功能的在线智慧教学融合系统为支撑,实现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高校课堂与中小学课堂、城市课堂与农村课堂、职前教育课堂与职后培训课堂、实训场室与校外实训基地间的多维度视频教学活动。

数字化三笔字实训实体空间将传统书法实训模块与数字化书法实训系统相融合,数字化书法教学实训系统把交互式数字临摹台与传统的三笔字书写技能教学相融合,实现集课前预习、课中智能临摹、课后评价于一体的智能化实训模式。同时,在非正式学习空间构建三笔字创作区域,为师范生课下进行三笔字实践提供平台支撑,同时每位学生宿舍配发小黑板,形成课上实训、课下实践和平时练习的三笔字实训体系,实现师范生三笔字能力的有效提升。

直播系统将实训空间的专递课堂传递到无法开设相应课程的区域中小学,录制播放模块实现教学技能全过程的记录存储和播放,存储在本地和云服务器中,学生可通过BYOD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训后研习改进,同时供同学之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指导。以满足技能实训、训后自学、研习、互学和互评等要求,达到有效掌握和熟悉应用各项教学活动技能的目标要求。

实体空间交流互动功能通过MCU(Multi-point Control Unit)来实现,满足个性化BYOD接入,有效提升实体空间的兼容性和功能使用个性化,对接师生实训以及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应用人才的需求。

(2)虚拟实训空间技术

虚拟实训空间为师范生提供课程学习与技能实训相结合的支撑平台, 虚拟实训空间的设计具备以下功能: ①在校生教师职业能力实训过程管理。师范生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主要通过教育理论教学实学课程、课堂模拟演练、课外活动、模拟课堂教学、教育实习以及教学实践等环节实现,虚拟实训空间建立学生个人虚拟学习空间和学生学习档案管理系统,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实训过程进行记录、存储、分析、评价和管理。②师范教育在线课程管理。构建师范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库管理系统,为教师在教学实训过程中形成的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以及金课转化成在线课程资源提供管理和应用支撑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技能实训模式。③师范技能竞赛管理。师范生技能竞赛是有效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师范技能竞赛管理系统集竞赛赛前指导、赛中跟踪以及赛后分析总结于一体,为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提供优质环境。④教师教育实训技能测评。为师范生教师教育技能训后跟踪指导以及测量评价提供环境支撑,有效巩固实训效果和深化技能模块实现方法。⑤教师教育学院将区域中小学作为基础,进行教研共育。发挥师范院校服务地方教育的职责与功能,构建“教师教育学院—区域中小学”教研训共育平台,打通师范类学校教育与区域中小学的空间壁垒,实现教学、教研和人才培养有效融合,为区域中小学投送专递课堂,弥补基础教育薄弱环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⑥师范生个人教育实践档案跟踪与管理。⑦实训学习空间智能化管理。构建统一身份管理平台、在线预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以及物联网管理系统,实现在线预约、智能进入、一键使用等智慧交互集控平台。⑧教育教学技能实训数据可视化。构建集控管理督导系统和智能化数字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统计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全过程数据,并进行归类、分析和实时发布,实现实训数据可视化。

依据虚拟实训空间功能设计,岭南师范学院教师技能实训系统的虚拟实训空间框架及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教师[2011]6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Z].

[2]教师[2018]2号.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Z].

[3]教师[2018]13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Z].

[4]教技[2018]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

[5]教师[2016]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Z].

[6]汪贤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4):81-91.

[7]刘喆.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学习路径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9):67-72,77.

[8]RADCLIFE D,WILSON H,POWELL D,et al.Learning spaces in higher education:positive outcomes by sign[EB/OL].(2009-11-01) [2016-12-20].http://www.uq.edu.au/nextgenerationlearningspace/UQ%20Next%20Generation%20Book.pdf.

[9]華子荀,马子淇,丁延茹.基于目标导向“教学法—空间—技术”(PST)框架的学习空间再设计及其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2):76-81.

[10]赵欣如,杜春光,魏章纪,冉莉楠,李唯真.创新教育见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 (中旬刊),2012(8):7,20.

[11]杜炫杰.师范院校“互联网+”教育实践空间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0):82-86.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师范院校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地方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