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沙溪之美

2021-09-06 12:58玉泉
大理文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沙溪茶马白族

玉泉

沙溪如同一个在时空中的老物件,待擦拭去岁月的尘埃,才看见精工打造、熠熠生辉的模样;又如一所藏在深山的老宅,老宅就像从岁月中走出的古典美女,婀娜多姿、庄重雅致。我不知沙溪之名从何而得,却可见古镇外围一条河水清澈明亮绕镇而过,河畔的碎石在流水的冲洗下洁白如玉,座座石桥横卧水面古朴苍劲,两岸树木苍翠欲滴,偶有鸟儿从河面翩跹飞过,一如杜甫所写“渚清沙白鸟飞回”,又如王维笔下的“客舍青青柳色新”。

时光之慢

或许是现代人受都市生活忙碌的压抑,近年来掀起了一股怀旧之风,心里都向往木心笔下的慢生活,“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于是沙溪这座藏在大山深处的古镇,当掀起盖头露出芳容,一下子就戳中人们的心怀,总会找点闲暇时光去走一走。今年春节过后,我与两位好友一起相邀寻访沙溪。

因之前有朋友到过沙溪,我们就直接去她推荐的客栈住宿。溪云居客栈,光名字我就喜欢,待入住,也是我想要的感觉,客栈不大,但小家碧玉、草木芬芳、清池浅水。客栈设计是典型的白族民居与现代风格相融合,四合院的空间布局,让每一间客房都能拥有充足的阳光,推窗便可与花木对视,与白云相拥。正值初春,墙角的两棵梅花开得正浓烈,一白一红,互相对视、相互争春,白的素雅、红的艳丽,自得赏花人的所爱。院子正东面是一面白色的照壁,上面繪有花鸟的中国画,并题诗赋之。照壁下面各种肉植水灵灵、嫩生生摆满四周。面一溪水、对一树梅、揽一卷云、阅一本书,山村野镇,赶赴一场光阴的约定,是啊!我能想到最美好的生活不过如此。

找寻慢生活,享受休闲之旅,我自然是睡到自然醒,醒后,不慌不忙吃着客栈准备的早餐。修整完毕,出门逛逛,古镇的集市最是有烟火气息,农人们采摘来新鲜的蔬菜,早点摊的各种小吃热气腾腾蒸煮好等待着客人。牛奶、鸡蛋、包子、油条、稀豆粉、米线、面条,简单又丰盛,清淡又美味。几张小饭桌,三五食客,初春的暖阳懒散洒在身上、桌上,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

踏着青石板路,走向古镇的深处。街巷两边清澈的小溪涓涓而流,树木在早春的催发下绿意盎然,各种花儿群芳争艳。路两边的老屋保持了原来的样子,修旧如旧,基本都是土木结构,一面面土基砌的墙壁走过岁月的沧桑,散发恒久的魅力。母土的黄色、红色醒目而让人迷恋。木质门窗,或雕花精工细作尽显匠人技艺,不作任何修饰以简为美。穿过东寨门来到西寨门、绕过南寨门抵达北寨门,遇见了叶子的店、二妹的店、可瑞奶奶的店,也在一米阳光、白马客栈、溪苑客栈间徘徊转悠。时间前所未有的充足,随处可见的是坐在这些小店门口晒太阳的背包客,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发发呆就行,尽情享受小镇的古朴、宁静、纯美和沧桑。静静地坐着,等待邮递员送来远方亲人或朋友的一封信,或把玩一杯茶一杯咖啡。慢慢地,日色已晚,晚霞洒满西窗。待星辰满天,灯火四起,又仿如回到古老又繁华的街市。

历史之久

青卷一册,轻轻翻阅方知,沙溪是一座马帮驮来的古镇。沙溪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随着来往的马帮越来越多,客栈、饭店渐渐密集,慢慢形成商贸流通中心。茶马古道经四川、云南,北连西藏、印度,南通东南亚。古道过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在这几处名镇之间,有着一个古集市——沙溪寺登街。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对外交流三大丝绸之路之外的一条大通道,因交易的运输过程主要通过马帮,其主要交易对象是茶、马,故世人称为“茶马古道”。沙溪处于大理、丽江之间,是滇藏茶马古道上一个陆路码头,再加上南诏、大理国石窟的开凿,沙溪在茶马古道上成为贸易集散地、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活动中心,是一个集商贸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古镇,可谓显赫一时。

对于这样的名胜之地,自然逃不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眼睛,他在出游滇西之时,曾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剑川湖之流,合驼强江出峡贯于川中,所谓沙溪也。其坞东西阔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来取足焉。”此处的“剑川湖,在剑川州东,周数十里,流入赵州境”。“驼强”即“桃羌”,属口音之误。可见当年沙溪也是土地肥沃之地,鱼米满仓。

漫步在小镇,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马店、古老的红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树、古巷道、古寨门,这些古色古香的古老建筑如今仍然保持完好。被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专家们誉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古戏台位于小镇的中心,至今都不失当年的雄伟与气派,通体10余米高、三重檐结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连通化妆间、更衣间,下面一排商铺。戏台下面是宽阔之地,一棵高大的树木遮阴蔽日,可以想见当年人们在这里听戏纳凉。这种结构设计据说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可惜躲在云南偏僻之地,当年梁思成与林徽因对全国古建筑考察没有能来之。古戏台的对面就是古寺庙,与戏台交相辉映。兴教寺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兴教寺内保存的明代壁画深受中原绘画风格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我国西南边疆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的瑰宝。兴教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精美的明代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文化之美

这个藏在深山的古镇是马帮驮来的,开创的是商贸之先河,展现的是马帮人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精神。当我走入小巷的深处,随便步入一个农人之家或一个客栈,都会为这里鲜活的白族文化深深折服,难怪有人说这里是白族文化的中心之一。

从寺登街商贸集市出来,顺路往外走便是现在村民们居住的地方。只见每家每户的门上都贴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国画,一张张宣纸上花、鸟、鱼、虫,自然生动、充满情趣,虽不是出自什么大师之手,都是当地乡土农民画家之作,但流露的是当地白族群众对生活之美的追求。我和朋友随手敲开一户人家的门,主人热情地邀我们进去,虽是早春二月,小院里早已春色满园,最惹眼的是一棵玉兰、一树梅花,白色的玉兰花如羊脂凝化在树枝上,千朵万朵缀满了树身,而一树红梅艳而不俗,小朵小朵竞相绽放,隐约中暗香浮动,待人来嗅。是啊!此刻北方还是悬崖百丈冰,这里却美景似春。除了这开得最热闹的两棵树,院子四周更是花草装扮、清新雅洁,栽得最多长得最精神的当数兰草,大雪素、小雪素、蝶花……这文人笔下最喜歌咏的兰,在这里也是白族同胞最喜欢的花草。

我们正欣赏着这满园的春色,主人再三地邀请我们进屋喝茶。我们婉谢。阳光正好,在院子里逗留一会儿就可以了。环视四周,典型的白族民居,白墙灰瓦、四合院结构,前照壁后庭室左右两厢房,外墙的白色如一张张洁白的宣纸,供人们随意画上自己喜欢的图画,花草、山水、农田,有的还附上小诗。我沉浸在乡间温暖清幽的民居中,心里暗暗感叹,大理的风花雪月,这“花”不是今夕的农人才开始种的花,是从南诏国还是大理国时期就家家户户喜欢栽花种草的良好传统。在我们当地搞新农村建设,要让农民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搞了几年都见效甚微,家庭环境卫生收家治家难以形成习惯。我们赞不绝口地夸赞着白族民居的漂亮、雅致,夸赞着村民们庭院里栽花种草的习俗,男主人热情地跟我们寒暄着,并叫来了一对双胞胎小孙女跟我们见面,心底抑制不住的是幸福生活的甜蜜。他说他们家只能说一般,村里建得漂亮的人家多了去了。是啊!我们一路走着,随眼看去,哪一家都是草清花丽、房舍清雅,透过那虚掩的门都是藏不住的美。

回眸历史,大理白族文化受汉文化的影响颇深,大理国几代国主都推行中原先进的汉文化,白族崇文重礼较为普遍,可谓渔樵耕读。白族的手工艺技艺精湛并广为传承,扎染、木雕、银饰品在云南乃至全国都久负盛名,乳扇、乳饼作为当地特色产品也是历史悠久。

走出深山的古镇,吸引了一生只做一件事,把好的书籍推荐给读者的先锋书局老总钱小华的眼光。经多方考察,历时三年多的建设,2020年5月,先锋沙溪白族书局正式建成落地,“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的先锋书局在云南的首家书店唯美诞生。到那里一探究竟发现其整体建筑改造自北龙村原有的一个粮食加工站,仍然是修旧如旧,整体保持了粮仓的高大宽阔,但又把现代建筑的落地玻璃窗等元素引入,粮仓摇身一变成了书仓。其中还有一处高耸的烤烟房,被设计师黄印武妙手改造成了极具精神性的诗歌塔,层层叠叠的扇形木阶梯旋绕直上,诗歌俨然被置于心灵的高处。与书局配套的还有一个咖啡屋,一位叫依兰的东北女子从书局落成就一直在这里工作。每一天从远方到这里来的人,依兰都为他们书写记录、留影拍照,记下他们来这里的感受、心情或对生活的憧憬,做成她的“依兰微杂志”,我想她卖的不再是一杯咖啡而是有温度的人情,是文化,是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

沙溪这座充满新鲜活力的古镇,我想我还会再来第二次的。

猜你喜欢
沙溪茶马白族
诱人的沙溪古镇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波澜壮阔的自然奇观:云南三江并流
茶马古道
《洱海》《沙溪古镇一》《沙溪古镇二》
沙溪旗袍
明代茶马互市研究
花样云南(二)
茶马古道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