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程玲 曾永
[摘 要] 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涉海企业管理水平和海洋可持续发展这五个大类作为一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除老挝外的东盟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是新加坡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得分第一,该国具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较高的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和涉海企业管理水平;二是印度尼西亚的综合评价得分第二,该国海洋产业规模大,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多样的海洋生态;三是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第三和第四,这两个国家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涉海企业管理水平、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都很不错;四是其他国家的综合评价得分均为负值。
[关键词] 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因子分析;东盟国家
[中图分类号] F133;P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1)01-0087-11
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沿海国家日益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正成为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然而,粗放式增长、不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导致海洋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会限制沿海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
东盟国家除老挝外均为海洋国家,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东盟国家的海岸线总长度约为17.3万公里,距离海岸线100公里范围内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1%。21世纪初,世界上18个超过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中,就有4个在东盟国家[1]。该地区是全球海产品主要的出口地区,泰国、越南海产品出口总量分别位列海产品出口国的第二名和第三名,世界港口前100名中有9个在东盟国家,海洋产业的增加值约占东盟国家GDP的15%~20%[2]。随着东盟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涉海部门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区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经济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海洋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都是全人类的公共环境问题,也是东盟国家需要合力应对的难题。因此,东盟国家海洋发展潜力如何,怎么协调好海洋经济与经济增长、海洋经济与海洋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制度性保障,充分发挥本国海洋经济的潜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五个大类作为一級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除老挝之外的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
一、文献回顾
(一)海洋经济发展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潜力被纳入主流经济分析,从单一指标向综合性指标发展。Abizadeh等人运用因子分析法比较与分析52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并提出了发展经济的对策与建议[3]。王芳从海洋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产业结构及其布局、科技进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了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变化的决定性推动力[4]。White等人基于指标构建,分析过度捕捞、破坏性捕捞方法和沉积作用破坏或摧毁了许多礁区,需要探索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2008年亚太地区的海洋垃圾对海洋产业造成的相关损失为12.6亿美元,亚太地区的海洋正受到越来越多海洋碎片的影响,需要对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进行评估,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6]。方景清等人构建了以海洋资源承载力、海洋经济发展力和海洋环境质量为主要构成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7]。王双对我国的海洋经济区发展潜力与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8]。戴桂林和孙晓娜选取了四个子系统,即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环境承载力和海洋科技力量,建立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评价体系[9]。张焕焕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构建包括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海洋科学技术水平、海洋产业经济水平、海洋管理水平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5个大类、23个小类的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10个发达国家的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10]。邹伟等人利用Bootstrap-DEA模型对环渤海地区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测度和计算,并对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预测和可视化分析[11]。
(二)基于产业视角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研究
Bunting等人认为沿海水产养殖的发展往往与消极的环境影响、资源竞争和冲突有关,需要在系统思考、资源利用效率和与利益攸关方联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生态、社会负责和经济可行的水产养殖发展模式[12]。Pascoe等开发了一个旅游成本模型来评估海洋公园重新规划对娱乐产业的潜在经济影响[13]。王勤对东盟国家的海洋资源自然禀赋及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船舶工业以及滨海旅游等的发展情况作出分析[14]。Sankrusme重点研究了生态旅游、海洋旅游和沙滩旅游的发展潜力[15]。Sugiawan等人探讨全球海洋渔业发展与经济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最初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恶化,而后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有正向影响[16]。Thanh通过生物经济学模型评估了越南海洋捕捞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潜力,结果表明越南的海洋捕捞渔业是不可持续的,为了达到最大的可持续产量和最大经济产量,越南的捕鱼量需要分别减少目前捕鱼量的35%左右和39%左右[17]。张越和陈秀莲对中国与东盟海洋国家海洋产业发展水平的测度显示,新加坡在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方面有绝对优势,其他国家都各有优势和劣势[18]。Sarker等人分析了孟加拉国的蓝色经济潜力,评估这种潜力的经济价值并制定管理框架,他认为与海洋和海岸有关的商贸活动和防护自然灾害具有促进蓝色经济增长的潜力[19]。
综上所述,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纵观该领域国内外相关研究,多数集中在发达国家。2009年,自《热带海洋》发布重点分析东亚国家海洋经济状况的专题报告《时代变迁中的海洋经济》[2]后,针对亚洲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及海洋产业的研究不断涌现。然而已有研究中将除老挝外的东盟国家作为对象,并针对海洋经济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少,采用实证方法对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研究更为少见。因此,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的不足,对东盟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进行较全面和系统地分析。
二、指标测定与数据说明
(一)指标测定
有關产业发展潜力的研究中,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将参考已有研究[3-11]所建立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基于五大指标体系,探讨和比较区域内不同因素对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间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
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包括五个大类的一级指标,具体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涉海企业管理水平和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具体信息如下。
1.国家宏观经济环境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对海洋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该指标主要包括全球竞争力指数、人类发展指数、信息化发展指数和全球促进贸易指数四个二级指标。其一,全球竞争力指数、信息化发展指数和全球促进贸易指数均由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P)编纂和发布,其中前两个指数每年发布一次,而第三个则两年进行一次排名。其二,人类发展指数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每年发布一次。其三,信息化发展指数和全球促进贸易指数用于评估各个地区信息化程度和贸易往来程度。其四,全球促进贸易指数旨在衡量一国在中长期取得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而人类发展指数则从健康指数、教育文化指数和生活水平指数来测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海洋产业发展水平
海洋产业发展水平包括领海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渔业产量、滨海旅游入境人次、海洋就业指数、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等二级指标。其一,领海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和海岸线长度代表一国拥有的海洋资源禀赋,一般而言,这两个指标的数值越大,表示该国拥有越多的海洋资源和越好的地理位置。其二,渔业产量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使用该指标不仅可以表示海洋渔业资源的拥有量和开发利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代表一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储量。其三,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海洋油气产量和滨海旅游入境人次代表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也可以代表一国的海洋产业规模。其四,海洋就业指数和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来源于海洋气象站发布的《海洋健康指数》的二级指数,这两个指数涉及评估的海洋部门包括九个,分别是观赏性鱼类捕捞、商业捕鱼、海水养殖、海洋哺乳动物观察、港口、船舶和造船、旅游、运输和航运、波浪和潮汐能。其五,海洋就业指数是用以上海洋部门的就业率和工资测量海洋部门是否能在工作数量和质量上与国家其他部门保持一致。其六,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则用涉海行业的收入测量沿海地区经济生产力能否跟得上国家GDP发展的速度。世界海洋气象站指出,由于从2015年开始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的中央统计数据库(ILOSTAT)停止向世界海洋气象站提供数据,因此,这两个指标目前还是沿用2014年的数据。
3.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
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包括研究人员的数量、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例以及服务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三个二级指标,这三个指标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较高水平的海洋科技与创新对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高水平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国际性组织和各国统计数据中,均没有详细的政府海洋科技的支出数据,在海洋研究和教育方面统计的共同性也较低,所以关于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方面的指标主要选用国家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在一定层面上可以反映国家对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主要包括:其一,研究人员的数量是指每百万人口中拥有的国内研究人员的数量;其二,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例,可反映高技术产业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贡献及科技竞争的实力;其三,服务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该指标可以解释一个国家在创新方面的潜力。
4.涉海企业管理水平
政府在海洋公共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政府对海洋的管理影响海洋产业的布局和结构。涉海企业管理水平包括企业经营环境、投资保护力度、营商便利指数、企业信息披露程度和港口基础设施质量五个二级指标。其中前四个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第五个指标——港口基础设施质量是用于衡量企业高管对于本国港口设施的感受,该指标数据来自世界经济论坛与150家合作研究机构30年来合作进行的高管意见调查。
5.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海洋可持续性发展包括珊瑚礁面积,红树林,干旱、洪水和极端气温,生物多样性效益指数,海洋健康指数和海洋保护区面积占领海面积的百分比这六个指标来衡量。珊瑚礁和红树林的面积指标可以非常直观地测量海洋生态资源的丰富程度。干旱、洪水和极端气温指标则从反向的层面描绘海洋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害。这三个指标均来自世界银行提供的国家数据。生物多样性效益指数从综合的层面解释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说明政府对保护海岸带和海上国土、恢复受威胁的生物多样性与监测在气候变化及其他人类影响下海洋和海岸带发生的环境变化的重视程度。海洋健康指数由世界海洋气候站发布,该指标主要是测量人们利用海洋的可持续程度。海洋保护区测量海洋保护区面积占领海面积比例。
(二)数据来源
如表1所示,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的数据分别来自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与农业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等。为了避免在评价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误差,本文的数据选取全部是定量指标,考虑到分析的需要,对某些数据的选取以最接近2015年的数据为原则。
(三)数据处理
1.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根据上述评价指标,由于指标数量达到26个,为了更清楚的显现因子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国家宏观经济环境(F1)、海洋产业发展水平(F2)、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F3)、涉海企业管理水平(F4)及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发展(F5)五个大类的原始变量分别进行标准化后的因子分析,以简化指标,提取信息。
2.效度检验
利用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分别对变量的偏相关性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以判定数据是否适合用因子分析法来进行分析。国家宏观经济环境(F1)、海洋产业发展水平(F2)、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F3)、涉海企业管理水平(F4)和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发展(F5)的KMO抽样适度测定值均大于0.7,根据因子分析对KMO的要求,五个变量均符合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同时,Bartlett球度检验的概率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判定所选用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
(一)因子提取
表2显示各因子提取后和旋转后相关系统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的变化结果。F1在提取了1个公因子之后,原有4个变量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167%。F3在提取了1个公因子之后,原有3个变量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4.305%。F4在提取了1个公因子之后,原有5个变量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547%。因此,F1、F3、F4三个变量提取的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提取一个公因子是合适的。F2在提取了3个公因子之后,原有8个变量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625%,且提出的3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特征值均大于1,提取3个公因子是合适的。F5在提取了2个公因子之后,原有6个变量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809%,且提出的2个公共因子旋转后的特征值均大于1,提取2个公因子是合适的。
(二)因子命名
表3显示了F2和F5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矩阵,通过载荷系数大小可以分析不同公共因子所反映的主要指标的区别。F21在X21(渔业产量)、X27(邻海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和X28(海岸线长度)这三个指标具有高载荷,可命名为海洋资源禀赋。F22在X22(港口吞吐量)、X23(油气产量)和X24(滨海旅游入境人次)这三个指标上具有高载荷,可命名为海洋产业规模。F23在X26(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这一指标上具有高载荷,可命名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F51在X51(珊瑚礁面积)、X52(红树林面积)、X54(生物多样性效益指数)和X56(海洋保护区面积占领海面积的百分比)这四个指标具有高载荷,可命名为海洋生态与保护。F52在X53(干旱、洪水和极端气温)和X55(海洋健康指数)这两个指标上具有高载荷,可命名为海洋环境与健康。
四、实证研究
(一)国家宏观经济环境(F1)、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F3)和涉海企业管理水平(F4)的综合得分及排序情况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海洋资源环境,同时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以及涉海企业管理水平的因素影响,东盟各国在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表现各不相同。采用SPSS23.0计算出因子的得分后,将表2中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F1)、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F3)、涉海企业管理水平(F4)指标的综合得分:
F1=F11×0.88167
F3=F31×0.84305
F4=F41×0.88547
其中,F11、F31和F41分别使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以及涉海企业管理水平指标在回归分析中得到的因子得分,计算出的F1、F3和F4分别为其综合得分。
表4给出了除老挝外东盟各国家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F1)、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F3)、海洋管理水平(F4)上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宏观经济环境方面,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占优势。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方面,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位列前四名,越南、印度尼西亚、文莱、柬埔寨和缅甸随后。涉海企业管理水平方面,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均处于优势地位,占据前三的位置。
(二)F2的综合得分及排序情况
采用SPSS23.0计算出因子的得分后,將表2中旋转后的公共因子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出海洋产业发展水平和海洋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得分:
F2=F21×0.3729+F22×0.28404+F23×0.19930
其中,F21、F22和F23分别使用海洋资源禀赋、海洋产业规模、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在回归分析中得到的因子得分,而计算出的F2为海洋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表5给出了各国家F2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海洋资源禀赋方面,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排名前三。其中,印度尼西亚作为一个群岛国家,不仅拥有众多的群岛,而且其海岸线长度位居世界前三。海洋产业规模方面,马来西亚排名第一,得益于马来西亚的海洋油气、滨海旅游业和海运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大,国家经济的发展对这些产业的依赖性较强。新加坡和泰国紧随其后,新加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泰国极具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较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泰国居于首位,缅甸和柬埔寨紧随其后。综上,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方面,得益于海洋资源禀赋,印度尼西亚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三)F5的综合得分及排序情况
F51和F52分别使用海洋生态与保护、海洋环境与健康在回归分析中得到的因子得分,而计算出的F5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表6给出了各国家F5的综合得分及排名。
F5=F51×0.59138+F52×0.24671
海洋生态与保护方面,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具有较大的优势,印度尼西亚主要是由于其生态资源丰富,而菲律宾除了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还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海洋环境与健康方面,泰国排名第一,因为泰国遭受的海洋灾害比例较小、海洋健康指数较高。另外,新加坡海洋健康指数较低。
(四)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比较与分析
根据五个指标的综合得分值,加权各指标的综合得分值,从而可以得到各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值,并对其进行排序,具体见表7。
新加坡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得分居于首位,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其主要原因是有良好的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较高的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和涉海企业管理水平。印度尼西亚综合排名为第二位,得益于该国海洋产业规模大,包括丰富的海洋渔业、油气资源、生态资源等。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综合排名分别为第三、第四位,这两个国家在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涉海企业管理水平、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越南和菲律宾的综合得分为负值,综合排名分别为第五、第六位,这两个国家海洋产业规模较小、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较差。文莱综合排名为第七位,虽然文莱的人均GDP较高,但是其能源消费结构较为单一,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也不大。柬埔寨和缅甸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位于最后两位。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加坡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得分为第一,该国具有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较高的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和涉海企业管理水平。(2)印度尼西亚的综合评价得分为第二,该国海洋产业规模大,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多样的海洋生态。(3)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第三和第四,这两个国家的海洋产业发展水平、海洋科技与创新水平、涉海企业管理水平、海洋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都很不错。(4)越南和菲律宾两个国家海洋产业规模较小、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较差;文莱虽然人均GDP较高,但海洋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也不大;柬埔寨和缅甸的海洋经济发展潜力位于后两位,均为负值。
中国与东盟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具有许多相似或相近的特点。因此,借鉴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协调好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2000年以来,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62%,远超过近十年来GDP的年均增速。尽管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使得海洋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显现,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海洋灾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中国海洋经济保障机制与体系尚不完善,海洋资源环境对海洋经济的发展的约束加剧,未来将制约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经济增长需要发展海洋产业,海洋产业发展可能会对资源造成破坏和对环境造成污染。借鉴东盟国家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潜力的经验,我国需要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提高海洋科技与创新能力,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政府对涉海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升,从而实现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
根据《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6》,近年中国海洋经济保持了略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的发展态势,但较往年仍然呈现放缓态势。从2012年开始,中国海洋经济由高速增长期进入深度调整期。
从东盟海洋经济发展经验来看,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将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和供应不足转向研发设计、低碳经营和绿色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滞后。可以说,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既是海洋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也是海洋产业结构从高资源损耗、高污染排放产业向低资源损耗、低污染排放产业转变的过程。
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为进一步释放海洋的资源优势,我国必须逐步加大海洋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重点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海洋服务业,提高产业增长质量,实现协调发展。通过改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建立起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以保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海洋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自中国国家海洋局成立至今,其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海洋科研调查和公益服务逐步向综合性、协调性的海洋管理職能转变。然而,我国现有涉海管理部门纵横交错,权责不明,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也容易导致海洋资源的盲目开发、海洋产业重复建设等诸多复杂的问题,这与我国海洋管理体制跟不上海洋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关。
东盟国家注重海洋管理体制的建设,将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尽管东盟国家均未设置独立的海洋管理机构,但采用了高层协调和相对集中管理、政府各涉海部门分工负责、地方政府与民间积极参与的综合管理模式。因此,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和提高管理能力。
针对我国海洋经济管理出现的问题,未来我国要注重海洋经济全球布局,主动适应并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海洋经济区域布局,提升海洋产业结构和层次,扩大海洋经济领域开放与合作,推动海洋经济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同时,调动海洋企业和人民大众的积极性,对海洋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地区和跨领域的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 SOSMENA G C.Marine health hazards in South-east Asia[J]. Marine Policy,1994,18(2):175-182.
[2] PEMSEA.The marine economy in times of change[J]. Tropical Coasts, 2009,(16):4-16.
[3] ABIZADEH F, BASILEVSKY A A. Potential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a quantitative approach[J].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0,22(1):97-113.
[4] 王芳.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潜力[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9(1):6-8.
[5] WHITE A T, VOGT H P, ARIN T. Philippine coral reefs under threat: the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reef destruction[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00, 40(7):598-605.
[6] MCILGORM A, CAMPBELL H F, RULE M J. The economic cost and control of marine debris damag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11,54(9):643-651.
[7] 方景清,孟偉庆,郝翠,等.天津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2009,28(6):755-759.
[8] 王双.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及潜力比较[J].经济体制改革,2012(5):52-56.
[9] 戴桂林, 孙晓娜. 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 中国渔业经济,2013,31(2):94-99.
[10] 张焕焕.我国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23-25.
[11] 邹伟,孙才志,覃雄合.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7,37(6):859-867.
[12] BUNTING S W,SHPIGEL M. Evaluating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horizontally integrated land-based marine aquaculture[J]. Aquacul-ture, 2009, 294(1):43-51.
[13] PASCOE S, DOSHI A, DELL Q, et al. Economic value of recreational fishing in Moreton Bay and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marine park rezoning[J]. Tourism Management, 2014, 41(1):53-63.
[14] 王勤. 东盟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新格局[J]. 亚太经济, 2016(2):18-23.
[15] SANKRUSME S. Potenti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n marine and beach tourism[M/OL].[2020-07-06].https://www.anchor-publishing.com/document/ 367598.
[16] SUGIAWAN Y,ISLAM M,MANAGI S. Global marine fisheries with economic growth[J]. economic aralysis and Policy,2017,55(9):158-168.
[17] THANH N V. Toward green growth in Vietnam:the case of marine capture fisheries[J].Bio-physical Economics & Resource Quality,2018,3(3):9.
[18] 张越,陈秀莲.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产业合作研究[J].亚太经济,2018(2):19-27.
[19] SARKER S, BHUYAN M A H, RAHMAN M M,et al. From science to action: Exploring the potentials of Blue Economy for enhancing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in Bangladesh[J]. 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18(157):180-192.
[责任编辑:李 妍]
An Empirical Study on Development Potentials of Marine Economy in ASEAN Countries
Yang Chengling Zeng Yong
Abstract: Based on five categories of first-level indicators such as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level of marine industry,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marine-related enterprises and sustainable marine development, factor analysis is applied to mak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s of marine economy in ASEAN countries except for Lao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Singapore ranks first i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tentials thanks to its favorabl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 high leve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and good management of marine-related enterprises. (2) Indonesia ranks second i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anks to its large scale of marine industry, rich marine resources and diverse marine ecology. (3) Malaysia and Thailand rank the third and fourth respectively i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oth the two countries perform well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level of marine industry,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of marine-related enterprises and sustainable marine development. (4) Other countries get negative scores i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Key words: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potential; factor analysis; ASEAN cou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