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及其启示

2021-09-05 04:28王勤
创新 2021年1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创新驱动新加坡

[摘 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新加坡相继推出了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计划及其政策,以加快迈向“工业4.0”时代。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旨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缓解国内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以智能制造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及重塑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新加坡确定了产业转型的23个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的七大领域和人工智能的五大领域,重视研究开发和创新创业,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构建全球首个智慧国家。虽然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时期,但是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已初见成效,然而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加坡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实践可为我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产业转型;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 F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1)01-0064-12

近年来,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新加坡推出了面向“工业4.0”的产业转型计划,并相继出台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中小企业数字化和构建智慧国的相关措施,以抓住机遇,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挑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拟就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实践及其成效进行分析。

一、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动因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工业4.0”战略,以抓住机遇,应对“工业4.0”带来的挑战。尽管新加坡没有正式颁布关于“工业4.0”的规划和方案,但新加坡是最先聚焦“工业4.0”的国家之一。早在2006年6月,新加坡政府就推出了“智慧国2015”(iN2015)计划。在此基础上,2014年6月,新加坡政府又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Smart Nation 2025)计划,力争建成世界上首个智慧国家。2016年3月,新加坡政府推出了面向“工业4.0”的产业转型计划(Industry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ITP),为23个工商领域制定转型蓝图,并辅之其他政策措施,以实现国内产业转型而迈向“工业4.0”时代。

(一)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是以第四次工业革命兴起为国际背景

在德国最先提出“工业4.0”概念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工业4.0”战略,新兴经济体也紧跟其后推出相应的方案。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4月,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布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2017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了《未来投资战略2017》;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也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已逐渐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4.0”新阶段,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振国内制造业,抢占世界高端制造业领域。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以智能制造、互联技术等为基础,将引发和推动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改变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布局和区位配置。智能化生产使得生产各环节的附加值发生变化,中部制造环节的附加值提高,劳动力不再是厂商选址的决定性因素,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将面临一系列重构,区域生产网络也将进入深度调整。

虽然新加坡已进入信息化的“工业3.0”时代,但是新加坡的工业化以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为主,制造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中。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网络,电子电器加工装配成为主要产业。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跨国公司逐渐把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序转向发展中国家,新加坡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之中,从原先的加工装配的环节逐渐向零部件生产的环节攀升,并参与部分研发和设计的环节[1]。进入21世纪,新加坡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主要产业依然是电子信息业,化工、生物医药、海事工业等产业也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由“工业4.0”引发的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势必对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新加坡制造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使得新加坡必须应对“工业4.0”时代全球价值链重构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二)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以缓解国内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在近半个多世纪经济发展历程中,新加坡逐步实现了几次产业转型。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到20世纪70年代末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跨入技术密集型产业,21世纪知识密集型产业应运而生。新加坡的几次产业转型均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急剧变化,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过去20年来,新加坡的实际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大致保持同步增长,但近年来其国内实际工资增幅已超越劳动生产率增幅。自2009年起,新加坡开始推动经济转型,其产业转型并不顺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新加坡在1985年、1998年和2001年均出现过经济增长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情形,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及之后的2009年、2011年、2012年同样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低于通胀率的状况。新加坡政府认为,这一现象不仅是周期性问题,而且是结构性问题。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加上政府收紧了外国劳工的比例,新加坡国内劳工严重短缺。目前,新加坡的工资涨幅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要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转型成为唯一的出路。2016年,新加坡推出产业转型计划,目的在于促进23个工商领域的转型升级,借助“工业4.0”推进各产业部门和企业采用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旨在以智能制造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新加坡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到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率先跻身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行列。但是,近年来新加坡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减速或停滞,工业部门的增加值比重趋于下降,尤其是制造业的增加值比重下滑较快。据统计,1996—2016年,新加坡的工業部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3.3%降至26.3%。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出现了先升后降的现象。2000—2016年,新加坡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8%降至20%[2]。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就提出,将新加坡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25%,新加坡“工业21”发展计划再次确定这一比重关系。2010年,新加坡国家经济战略委员会报告提出将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调至20%~25%。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导致新加坡高度外向型的制造业出口受阻,对制造业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导致制造业在国内经济的比重持续下降。因此,新加坡试图及时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实施产业转型计划,促进传统制造工业转型,推动新兴制造工业发展,提升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以此扭转或延缓“去工业化”进程。

(四)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以重塑新工业革命時代的国际竞争力

自1985年起,每次遭遇国内外经济大变局时,新加坡政府均认真分析经济发展现状,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其核心在于重塑作为国际经济中心的竞争优势。1985年,国内经济严重衰退,新加坡政府成立经济委员会,次年发表《新加坡经济:新的方向》报告,提出未来10年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3];1991年10月,新加坡政府发表《经济策略计划书》,确定了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具体措施;1998年11月,新加坡竞争力委员会公布《新加坡竞争力报告书》,提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六大措施,实施八大战略以提升未来十年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2010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新加坡国家经济战略委员会提出了七大经济战略,以打造新的竞争优势[4]。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悄然到来,数字时代和智能技术赋予国际竞争力以新的内涵,影响和制约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正悄然改变,原有的全球竞争力格局也随之变化。因此,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新加坡必须制定和实施产业转型计划,推进产业结构技术升级,加快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以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政策措施

在“工业4.0”的时代背景下,新加坡积极实施经济转型战略与政策,以抓住“工业4.0”带来的机遇并应对挑战。新加坡制定和实施了产业转型计划及其相关措施,以加快迈向“工业4.0”时代;确定了产业转型的23个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的七大领域和人工智能的五大领域;重视研究开发和创新创业,努力打造世界研究中心;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计划,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构建全球首个智慧国家,推动东盟智慧城市网络建设。

(一)实施产业转型计划和科技创新计划,并将其纳入未来十年国家发展战略

2016年3月,新加坡推出45亿新元的产业转型计划(Industry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为23个工商领域制定转型蓝图,以提高企业生产力和投资技能、推动创新、走向国际化为目标。这23个具体行业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但此次行业分类并未完全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分类,而是从产业关联性和实施便利角度将23个行业分成6个产业转型组团,即制造业、环境建设、贸易与联系、国内必要服务、专业服务和生活相关服务。为此,政府专门成立未来经济署(Future Economy Council)来负责产业转型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先后出台了23个产业转型蓝图[5]。

新加坡的第六个科技创新计划即“研究、创新与企业计划2020”(Research,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2020,RIE2020)提出,2016—2020年,政府将投入190亿新元用于研究、创新与创业支出,选择先进制造和工程技术、健康与生物医疗科学、城市解决方案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作为重点资助领域,以打造世界研究中心[6]。2017年5月,新加坡推出“国家人工智能核心”(AI. Singapore,AI.SG)计划,旨在凝聚政府、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三大领域的力量,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计划在未来5年投资1.5亿新元用于资助相关研究。2019年10月,新加坡政府设立全国人工智能署,该署隶属于智慧国及数码政府署(Smart Nation and Digital Government Office,SNDGO)。新加坡人工智能策略的愿景是到2030年使新加坡成为研发和采用具有影响力及可扩展的人工智能方案的领导者。

2017年2月,新加坡未来经济委员会提出了新加坡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策略,试图通过三大途径和七大策略推动经济发展,并将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计划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新加坡未来经济发展的三大途径:一是保持开放性,继续与世界接轨;二是与时并进、精益求精,要求新加坡人掌握和善用精深技能,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三是新加坡政府、企业和国人要探索新的合作方式,齐心协力落实有助经济增长的策略。七大策略包括深化和开拓国际往来、掌握和善用精深技能、加强企业创新和扩大规模的能力、增强利用互联网发展业务的能力、打造充满活力与机遇的互联城市、落实产业转型计划、相互合作推动创新和增长[7]。

(二)确定了产业转型的23个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的七大领域和人工智能的五大领域

新加坡的产业转型计划,确定了23个产业转型的重点领域。根据产业关联性和实施便利度,政府将这23个行业分成6个产业转型组团,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包括能源和化工、精密工程、海事工程、航空业、电子业等,服务业包括贸易、交通运输、房地产、医疗保健、金融、教育、食品制造与服务等,这些行业的产值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80%。

在新加坡第六个科技创新计划中,新加坡将先进制造与工程技术、健康和生物技术、城市解决方案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业和数字经济、学术研究、科研人力资本和国家创新体系作为重点扶持领域。其中,制造业包括航空航天、电子、化学、机械与系统、海洋与近海、精密模块和部件、生物制剂和制造业、医学技术制造业等八大关键领域,还有机器人与自动化、数字制造、3D打印、新材料等4个技术交叉领域;服务业包括都市交通、医疗卫生、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

2019年11月,新加坡政府提出将在交通物流、智能市镇和邻里、医疗保健、教育、保安与安全等五大领域采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科技,打造促进人工智能生态发展的环境。在交通物流领域,到2025年所有关卡将采用全自动通关系统,可规划货车运输最佳路线,提升司机的工作效率;在医疗领域,到2022年全国医疗机构采用AI系统,更快速和精准地检测出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疾,到2025年通过AI扫描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患者的视网膜照片,计算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智能城市和邻里领域,2022年前政府将推出AI聊天机器人,指引居民向正确部门举报社区问题;在教育领域,通过适应式学习(adaptive learning)系统,为学生提供个人化教育,即将在中小学英文科目试用自动批卷系统,让教师把更多时间放在学生身上;在保安与安全领域,2025年前让所有国人和旅客使用全自动通关系统扫描虹膜和脸部特征等通关[8]。

(三)重视研究开发和创新创业,努力打造世界研究中心

从1991年起,新加坡连续实施科技创新5年规划,分别为《国家技术发展规划》(1991—1995年)、《第二个国家科技规划》(1996—2000年)、《2005年科技规划》(2001—2005年)、《2010年科技规划: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2006—2010年)、《2015年研究、创新与企业计划:新加坡的未来》(2011—2015年)。2016年,新加坡政府出台《2020年研究、创新与企业计划:科技赢得未来》,该计划提出了2016—2020年新加坡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资助产业和核心资助计划,进一步推动研究开发和创新创业,力争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世界研究中心。

长期以来,新加坡将研究开发与创新创业作为构建知识型和创新型经济的基础。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对研发和创新的公共投资显著增加。第五个科技创新计划提出,2011—2015年,新加坡政府投入161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用于研究、创新与创业支出,到2015年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使新加坡成为国际科研中心和亚洲创新中心,成为如瑞典、芬兰、以色列的研究型、创新型和创业型的经济体;第六个科技创新计划提出,2016—2020年,投入190亿新元用于研究、创新与创业支出,确立了七大重点资助领域。同时,新加坡建立了新加坡地球观测站(EOS)、量子技术中心(CQT)、癌症研究所(CSI)、力学生物学研究所(MBI)、环境生命科学工程中心(SCELSE)、圣约翰岛国家海洋实验室(SJINML)等国家级实验室和研发中心[9]。

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NRF)推出“大学-企业研究室”(Corporate Laboratory in University)计划,旨在吸引国内外企业与当地大学合作研发。目前,劳斯莱斯(Rolls-Royce)、新加坡电信(Singtel)、吉宝企业(Keppel)、富士通(Fujitsu)、惠普(HP Inc.)、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Inc.)、胜科工业(SembCorp Industries)、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等10余家企业已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合作设立了“大学-企业研究室”,以促进科技研究开发和实用技术转化[10]。

(四)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计划,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2017年3月,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计划(SMEs Go Digital Programme),以协助中小企业了解与采用适用的数字科技,由此增加盈利、开发新市场和提高生产力。该计划由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新加坡网络安全局(CSA)和标新局(SPRING)等政府机构联合推出,从三方面协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转型:一是设立中小企业数字技术中心及开办工作坊、研讨会等,为在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和物联网等有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建议,帮助中小企业与科技和咨询机构建立联系;二是根据政府的产业转型蓝图,为各行业领域制定产业数字化蓝图,中小企业可通过蓝图进一步确认合适的数字科技;三是先选择那些可通过科技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领域,实施新的数字科技方案。两年来,该计划已使约4000家中小企业受益[11]。

2018年3月,新加坡政府提出将资助300家来自各领域的中小企业和跨国公司,利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所开发的新加坡工业智能指数进行评估,协助它们加速向“工業4.0”转型[12]。同时,为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加坡政府推动贸易程序数字化和优化的“贸易互信”(trade trust)。一般说,贸易和物流业者经常在跨境贸易程序上碰到效率较低的情况,而贸易互信涵盖了一套准则,能够让企业安全地交换数字贸易文件。此办法采用分散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可降低欺诈风险,同时减少企业营运成本。2019年1月,新加坡推出了全国电子发票网络(nationwide E-invoicing network),可让企业减少失误、改善现金流通、提高管理效率。

(五)推进“智慧国家2025”计划,构建全球首个智慧国家

2014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的十年计划,这是全球第一个智慧国家蓝图。为将新加坡建设成“智慧国”,政府将构建“智慧国”平台,建设覆盖全岛数据收集、连接和分析的基础设施与操作系统,根据所获数据预测公民需求,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到2025年,新加坡有望建成世界首个“智慧国”。该计划也是“智慧国家2015”计划的升级版。新加坡在2006年公布了“智慧国家2015”计划,其目标包括:到2015年,通讯行业价值实现翻番达到260亿新元,该行业出口收入增长3倍至600亿新元,增加8万个工作岗位,使九成家庭使用宽带,学龄儿童家庭电脑拥有率达到100%等,这些目标均已提前实现[13]。

新加坡“智慧国家2025”的核心理念,可用三个“C”来概括,即连接(connect)、收集(collect)和理解(comprehend)。其中,“智慧国家”平台建设第一个阶段以连接和收集为核心。连接就是提供一个安全、高速、经济且具有扩展性的全国通讯基础设施。“智慧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互联网的联通性,确保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点都是互联互通的。收集就是通过遍布全国的传感器网络获取更理想的实时数据,并对重要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匿名化保护、管理并适当进行分享。理解就是通过收集来的实时数据,建立面向公众的有效共享机制,通过对数据分析预测民众的各类需求,进而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成效与问题

从2009年新加坡提出经济转型的决策,迄今新加坡实施新一轮的产业转型已历时十多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和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新加坡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进展并不顺利。自2016年政府出台产业转型计划后,新加坡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步伐有所加快,实施产业转型计划的成效逐渐显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

(一)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构建了全球最具竞争优势地位和最佳营商环境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处于缓慢增长和深度调整时期,高度外向型的新加坡经济深受影响,国内经济低速增长且波动较大。2009年,新加坡开始了经济转型与调整,但进展较慢。2016年,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计划,加快了经济转型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使得新加坡继续保持了世界最具竞争优势国家的地位,也成为具有全球最佳营商环境的国家。在近年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权威机构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d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的各国竞争力排名上,新加坡均名列前茅。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评估,在2015—2019年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综合排名中,新加坡2015年列第3位,2016年列第4位,2017年列第3位,2018年列第3位,2019年再次跃居第1位[14]。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世界排名中,2015—2018年新加坡分别为第2位、第2位、第3位和第2位,2019年首次升至第1位[15]。在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 Kearney)发布的《2019全球城市指数报告》中,新加坡列全球最具竞争力城市的第6位和全球最具发展潜力城市的第2位[16]。在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新加坡列第8位,仅次于瑞士、瑞典、美国、荷兰、英国、芬兰和丹麦[17]。同时,新加坡营商环境进一步完善,成为具备世界最佳营商环境的国家。据世界银行评估,在世界各国营商环境便利度排名中,2015—2016年新加坡均列第1位,2017—2019年均列第2位[18]。

(二)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进一步优化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新加坡以连续三年高工资政策推进经济重组和产业升级受阻后,新加坡是否继续将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曾引发热议。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提出未来10年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进入21世纪,新加坡出台的“工业21”发展计划将新加坡制造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定位在25%。2010年,新加坡国家经济战略委员会报告将新加坡制造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调至20%~25%。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新加坡高度外向型的制造业受到了直接影响,制造业在国内经济的比重持续下降。在此次产业转型计划中,新加坡再次将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置于核心地位,同时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功能,并已初见成效。据统计,2012—2018年,新加坡的生产性产业(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占GDP的比重从25.1%增至25.2%,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64.9%增至65.9%。其中,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维持在18%~20%,尤其是2018年该比重达到20.8%。目前,新加坡的电子、化工、海事工业和生物医药业是制造业的四大支柱行业;在生产性服务业中,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8.3%降至16.7%,金融保险业从10.2%增至12.3%,信息通信业从3.7%增至3.9%,交通仓储业保持在6.4%[19]69。

(三)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各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逐步提升

由于近年来新加坡政府收紧外国劳工的流入,借此调控劳动力结构,许多行业普遍面临劳工短缺的困境,因此必须进行国内产业转型,而产业转型的核心在于提高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在劳动力短缺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工资收入中位数的变动成為产业转型效果的重要指标。自2016年实施产业转型计划以来,新加坡各部门劳动力工资收入中位数趋于上升,同时整体的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尤其是生产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升幅比较明显,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也有所回升。据统计,2012—2018年,新加坡平均每个劳动力月工作收入(包括雇主公积金)的中位数分别为3480新元、3705新元、3770新元、3949新元、4056新元、4232新元和4437新元[19]59。同时,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按每个劳动力平均创造的增加值计算,2012—2016年新加坡劳动生产率分别增长0.5%、0.7%、0.1%、0.7%和1.9%,而2017—2018年则分别增长3.9%和2.4%。其中,2012—2016年生产性产业(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增长 -2.2%、-3.2%、1.2%、-2.1%和4%,而2017—2018年则分别增长10.8%和7.9%;2012—2016年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分别增长1.6%、3.1%、0%、0.8%和0.2%,而2017—2018年则增长1.2%和0.9%(见表1)。近年,劳动生产率增长是推动新加坡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的统计分析显示,2018年新加坡GDP增长率为3.2%,其中劳动生产率增长是主要动因(增长率为3.7%),就业增长(增长率为0.7%),实际劳动力工作时间持续下降(下降了1.2%)[20]。

(四)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

长期以来,新加坡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均紧密围绕如何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国际性经济中心的地位。此次产业转型计划涵盖了能源和化工、精密工程、海事工程、航空业、电子业、贸易、交通运输、金融等关键领域,以此巩固与提升新加坡作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通信中心和旅游会议中心的地位,并努力打造世界研发与创新中心。2018年,新加坡是世界第九大工业制成品出口国、世界第七大办公设备和通信器材的出口国、世界第七大化工产品的出口国、世界第六大医药产品的出口国,还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2018年,新加坡对外贸易额高达7840亿美元,人均对外贸易额高居世界之首。其中,商品贸易出口列世界第15位,服务贸易出口列世界第10位。以抵达船只吨位计算,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港之一,也是世界上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集装箱港口。新加坡的金融业日趋成熟,外汇市场交易额已居世界第三位,并成为世界主要的离岸银行业、基金管理业和风险管理业中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东西文化的交汇荟萃,又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通信信息中心和旅游会议中心。近年来,新加坡大力构建全球和区域科技研发中心,全球100家顶尖科技公司中已有多达80家公司在新加坡运营业务,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已在新加坡设立“工业4.0”实验室,美国麦肯锡公司也在新加坡建起了先进再制造及技术中心(ARTC)试验工厂。高纬环球公司(Cushman & Wakefield)发表的2019年全球数据中心研究报告显示,新加坡已连续三年是亚洲最具竞争力的数据中心[21]。2018年起,新加坡与德国联合举办工业展览会,聚焦从先进制造业、智能工厂、智能供应链管理到研发、增材制造技术、数字化工厂等系列主题,以打造全面展示全球“工业4.0”最佳实践和应用的区域展览中心。

(五)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一些生产与服务部门行业转型的成效初显

从2016年3月新加坡政府推出产业转型计划,到2018年3月最后一个产业转型蓝图公布,一些生产与服务部门行业转型的成效已逐渐显现。例如,能源和化工是新加坡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包括炼油和化学产品制造。新加坡能源和化工产业转型蓝图提出,到2020年要求至少20家炼油厂和裂化厂采取先进制造技术。自新加坡实施“化工岛”计划后,裕廊岛已建成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目前,新加坡3家炼油厂的炼油产能日均超过130万桶,4家裂化厂的乙烯年产能达400万吨,新加坡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和全球十大乙烯生产中心之一。新加坡的航空工业是国内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是亚洲最大的航空维护、修理和翻修(MRO)中心。新加坡推出航空产业转型蓝图,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创新,并协助国人掌握有关技能。目前,新加坡航空工业以实里达航空园(Seletar Aerospace Park)为核心,已吸引60多家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在此投资设厂和建立物流中心。新加坡食品制造业转型蓝图提出,建立和完善食品创新与研发的生态系统,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食品生产企业,运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力,提升员工技能,提高全球占有率。新加坡政府为此拨款1.44亿新元用于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未来食品和食品安全三大领域的科技创新,并设定到2030年国内食品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国民营养所需的30%的目标。近年,新加坡的食品制造业和生产企业的转型初见成效,在英国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发布的《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中,新加坡以87.4的综合得分连续第二年位居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榜首[22]。

不过,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政策仍面临着一些障碍和问题,这些障碍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缺乏创新和转型的意识。据调查,目前仍有43%的企业对转型计划缺乏了解,35%商家认为转型计划与其行业无关。同时,一些企业转型的前期投入较大,采购和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成本过高,以及培训员工以提高技能的周期较长,这些都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2018年,新加坡中小企业仅有3成采用了新科技来提升数字化能力,大企业的创新意愿则远高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仅有10%选择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能力,远低于大企业的23%[23]。二是产业转型面临的创新与技术难题。新加坡推动发展绿色建筑,政府设立了区域内首个超低能耗建筑智能中心,能利用数据库的建筑能源数据为不同的建筑提出绿色节能的翻新规划,但提升旧建筑的节能效益是一大技术考验。再如,航空运输业推行“一次性通行”项目,需要调整机场运作的关键技术,需要耗费几年时间,还要全行业通力合作。三是产业转型过程存在一定风险。近期,新加坡拟开放数字银行业,发放5张数字银行执照,其中2张全面数字银行执照和3张批发数字银行执照。数字银行在利用大数据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创新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安全性、洗钱、个人隐私保护等问题[24]。四是产业转型引发结构性失业问题。近年来,随着新加坡产业转型计划的实施,诸多部门行业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发展,虽然出现了就业人数增长,但是失业率和裁员人数增加,这反映了新加坡劳工市场出现了工作与技能不匹配的现象或结构性失业问题。新加坡人力部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劳动市场预估报告显示,新加坡总就业人数增加2.24万人,比上一季度的6200人增加了近3倍,但总失业率从3.1%上升至3.2%,裁员人数达2900人,而上一季度为2320人。此外,新加坡政府出台了诸如“应变与提升”计划等激励政策,重新训练被裁退的员工,以协助他们找到新工作。2019年1—8月,约有2.2万名求职者通过该计划找到工作,但求职者掌握新技能的步伐往往落后于职场的新需求[25]。

四、幾点启示

综观新加坡现代化的进程,新加坡从转口贸易港转变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再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近半个多世纪,新加坡始终将产业转型作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转换的推进器。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新加坡又一次推出了面向“工业4.0”的产业转型计划和科技创新计划。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对我国来说有值得借鉴的国际经验。

(一)將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视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在战后经济发展历程中,新加坡始终高度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产业转型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政府适时采取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逐步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不断增强了其作为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面对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新加坡密切跟踪国际科技前沿,聚焦“工业4.0”的新兴产业技术,实施产业转型计划及其配套措施,以加快迈向“工业4.0”时代。

(二)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始终以推进制造业的技术升级为主导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曾围绕是否继续将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引发争议。新加坡政府认为,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服务业的基础,它是增强实体经济实力的重要引擎。因而,新加坡始终没有放弃制造业,提出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并将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后期调为20%~25%。新加坡坚守制造业和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也是2010年后新加坡经济总量快速超过香港的重要原因。尽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新加坡高度外向型的制造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使得制造业在国内经济的比重持续下降,但在新加坡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过程中仍继续将制造业技术升级作为国内产业转型计划的重中之重。

(三)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重视本国的研究开发和创新创业

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加坡就连续实施科技创新五年规划,近年新加坡政府将研究开发与创新创业作为产业转型、构建知识型和创新型经济的基础。新加坡借鉴瑞典、芬兰、以色列的研究型、创新型和创业型的发展模式,制定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资助产业和核心资助计划,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研究开发和创新创业,创立国家级实验室和研发中心,逐步完善国家的创新体系,力争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世界研究中心。

(四)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注重跨国公司与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

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外国跨国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中小企业雇用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和贡献近半的GDP。因而,如何发挥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的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成为新加坡产业转型的关键。为此,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计划,推出鼓励和资助300家中小企业和跨国公司转型的措施,设立了大学的企业实验室,从而为企业采用新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勤.新加坡经济发展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23.

[2] World Bank.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structure of output [R/OL]. [2020-07-20].http://wdi.worldbank.org/table/4.2.

[3] Economic Commission of Singapore. Singapores economy: new direction [R]. Singapore: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2010.

[4] Economic Strategies Committee of Singapore. Report of the economic strategies committee: high skilled people,innovative economy, distinctive global city [R]. Singapore:Economic Strategies Comittee of Singapore, 2010.

[5]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Industry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 of Singapore [EB/OL]. [2020-07-20].https://www.mti.gov.sg/ITMs/Overview.

[6]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Prime Ministers Office of Singapore.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2020 plan [EB/OL]. [2020-07-20].https://www.nrf.gov.sg/rie2020.

[7] The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Economy.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economy: pioneers of the next generation[R]. Singapore :The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Economy,2017.

[8] 林静雯.促进经济转型改善生活 我国在五大领域推动采用人工智能[N/OL].(2019-11-14)[2020-07-20].http://www.zaobao.com/znews/singapore/story 20191114-100564.

[9]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National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EB/OL].[2020-07-20] https://www.nrf.gov.sg/programmes/national-research-infrastructure.

[10]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Corporate la-boratories in universities [EB/OL].[2020-07-20].https://www.nrf.gov.sg/programmes/cor-porate-laboratories-in-universities.

[11] 黃康玮.易华仁:迈向智慧国愿景,额外3亿拨款加强服务与数码经济科研[N/OL].(2019-03-05)[2020-07-20].https://www.zaobao.com/sme/news/story20190305-936956.

[12] 韩宝镇.政府将资助300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评估“智能指数”加速“工业4.0”转型[N/OL].(2018-03-23)[2020-07-20].https://www.zaobao.com/finance/singapore/story20180323-845038.

[13] IDA. iN2015 masterplan [EB/OL].[2020-07-20].http://www.ida.gov.sg/Infocomm-Land-scape/iN2015-Masterplan.aspx.

[14]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19 [R]. Lausanne:IMD,2019.

[15] World Economic Forum.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report 2019[R/OL].(2019-10-18)[2020-07-20].http://www3.weforun.org/docs/WEF_The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9.pdf.

[16] HALES M,PENA AM,PETERSON E,等. 2019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J].科技中国,2019(7):9-17.

[17] Cornell University, INSEAD, WIPO.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9[R/OL].[2020-07-20]. https://www.wipo.int/global_innovation_index/en/2019.

[18] World Bank. Doing business 2020:Comparing business regulation in 190 economies[R].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2019.

[19]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Yearbook of statistics Singapore 2019[M]. 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2019.

[20]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Singapore. Economic survey of Singapore 2018[M]. Singa-pore: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2018:20.

[21] 黄康玮.我国连续第三年是亚洲最具竞争力数据中心[N/OL].(2019-08-19)[2020-07-20].https://beltandroad.zaobao.com/beltand-road/news/story20190819-982081.

[22]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Global food safety index 2019[R/OL]. (2019-12-09)[2020-07-20].https://foodsecurityindex.eiu.com/.

[23] 过半本地公司推行商业创新[N/OL].(2019-01-18)[2020-07-20].https://www.zaobao.com/spectical/report/singapore/budget2019/news/story20190118-925029.

[24] 社论:审慎发展和监管数码银行[N/OL].(2020-01-14)[2020-07-20].https://www.zao-bao.com/zopinions/editorial/story20200114- 1020988.

[25] 社论:正视结构性失业问题[N/OL].(2019-10-30)[2020-07-20].https://www.zaobao.com/zopinions/editorial/story20191030-1001126.

[责任编辑:李 妍]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 and

Its Enlightenment

Wang Qin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Singapore has successively introduce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driven plans and policies to accelerate its entering to the era of Industry 4.0. By implement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ingapore aims to cope with the restructuring of global value chain under 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alleviate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of its domestic econom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rough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restore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recent years, Singapore has identified 23 priorities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7 area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5 areas for develop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mot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SMEs and aims to build the worlds first smart country. Although the world economy is in a period of profound adjustment, Singapore has achieved initial success in it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remain some problems and obstacles. China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Singapore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hina.

Key words: Singapor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driven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创新驱动新加坡
新加坡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