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是笔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写意性油画的画面表现力产生思考的关键点入手。深刻理解了有关于写意油画画面之中对画面由写到意的过程。对线性表现、肌理质感和精神表达的着眼点深入探讨,结合当代写意油画艺术家们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对突出的艺术家的画面再次理解。感受写意性绘画中的分解物象后,对物象进行重组,通过重组和表达体现出画面神韵。
【关键词】油画风景创作;写意性;绘画语言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160-03
【本文著录格式】许建胜.当代油画风景创作写意性画面表现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3):160-162.
前言
写意油画在产生之初对此种绘画形式有一定的误解。写意性其实是中国画当中特有的名词,在中国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写意油画其实并不是换材料用写意的方式画国画。而是在中国独有的文化气息培养下,传统文化的感染下,画者产生自我的精神世界进行概括、提炼、总结、表达的再一层境界。写意性的表现形式是由画者的内在精神品质而表现出来的。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就与中国画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和交融。而当今艺术多元化的潮流之下各种艺术形式的互相融会贯通,尤其是在油画方面,中国写意油画探索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自油画诞生以来,很快就有了对风景题材的描绘。如法国巴比松画派的柯罗,将真实的风景表现在画面之中。再发展到印象派时期,对风景的绘画更加主观,将风景的绘画表现推上了顶峰。逐渐发展为近代的风景写生,中国的山水画,作为独立分科来说则是在唐朝出现,宋朝兴盛起来。元明清之际则是将文人山水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无论是风景还是山水,都是对景物的描绘,不同的是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以及精神内涵。
在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底蕴中,所反映出来的色彩表达和情感是不同的,色彩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表现。在写意性表现中,中国传统的构图形式散点式构图和西方传统的焦点式构图有着较大的区分。而写意性的油画创作中的写意性表现画面有线性表现的特点、肌理质感、精神内核方面的不同情绪表达。
一、线性分析
在绘画史中,自原始绘画开始就有了简单的线条勾勒来表现画面,但那时的线条的意义仅仅是在画面当中作为具体的轮廓形体。自此以后中西方都将描绘物象的具体造型作为研究内容。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是将画面中的线条进行分解和重组后进行的表现性表达,西方传统绘画则是对画面中的线条融入到边缘线当中,使画面中的线条进行更为精准的再线性表现。油画的材料是布面和油性材料。布面较为粗糙的表面若使用笔毛较软的笔则会使产生的笔触较为不可控,所以油画的材料更多的使用的是质地较硬的猪鬃、狼毫等画笔。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是以纸张、丝绸、水墨的材料为主,因此要选择吸水性较强、质地柔软的笔毛来表现画面。通过笔的材料的不同可以感受到对不同的形式表现的线性表现有着较强的变化。油画笔在绘画时,猪鬃笔所产生的线条质地较为坚硬,一般是利用笔的中锋和侧锋来绘画。中锋较为纤细,但猪鬃笔的边缘不是很整齐,因此利用硬毛笔触来绘画时,线条边缘不是很整齐,需要改变角度和颜料的浓稠度来使边缘整齐。油画中,通过改变油画的用笔力度和角度的不同,可以使整体线条感在画面中增加,也可以利用不同的笔触来改变线条感。中国画的線条方式则较为多,有著名的“十八描”等形式,变化多端,技法成熟。将油画的线性形状进行分析,可以使油画中的技法得到一定的扩展,并且能够加强画面在形态归纳方面的高度精炼概括。
中西方绘画中,在绘画理论指导下的线条表现是有相似之处的。线条的表现是通过笔触在画面中划动所产生的,但对点、线、面,中西方绘画理论中的界限并不是十分的清晰,是背后文化不同所导致产生不同的线条精神内涵。对油画创作,油画家在线性的使用方面主要是三重表现形式。首先源自与西方油画绘画中线条渐隐法的绘画表现方式。由莱昂纳多·达·芬奇首创的渐隐法应用于油画所塑造的形体当中。这种模糊的轮廓线在画面中得以表现,依赖于线条作为简单的轮廓塑造线。此时的线条有着一定简单的空间前后关系,即融于画面。其次是用线条来理解画面中的物体塑造,类似于素描当中的形体塑造,即丢勒等线性素描大师发展变化到新的高度。再次则是赋予线条一定意义形式的描绘——即“写”。这种形式不再拘泥于精准的造型轮廓和空间层次的表达,而是在画面之中以线作为独立的审美客体来表达,以线造型,以型衬线。使画面之中线条的组织形式具有较为和谐的韵律感、节奏感。最好是在画面之中的线条,有画者主观的情感表达,结合画面氛围,能够传递出作者作画的感性表现。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画者通过诗、书、画、章的结合,往往强调的是整体画面的氛围体现情感,通过画面,能够使观者感受到画者在画中所传达出含蓄且带有美感的情感体验。而在写意创作当中,不仅仅要感受到在场景当中的情感表现,更要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理性分析,考虑色彩赋予笔触的形式之后,在画布当中表现精练的线性表现。这是极具有写意性的画面表达,是反复精练画面关键因素后,结合情感的“由感而发”。将线条笔触融入感情,传达精神之美,寥寥几笔,却精练至极。
线条是画者绘画时,在画面中高度精练概括后的总结提炼。提炼的不仅仅是形体、造型、结构还有空间、层次等更为深层次的审美规律。线条可以直接作为审美客体而存在于画面之中,每位优秀的艺术家都是从线性的理解开始表现画面。有时,线条的层次变化丰富多样,会影响着整体画面的效果表现。吴冠中的画作中,就有许多线条精练。如吴冠中的作品中多有这样线条的美感体现,尤其是以在写意性作品中的表现。吴冠中的作品大多是写生作品,但其中对线条写意性的表达是极为考究的。对线条的理解和线的归纳是在切实感受后,对色与线的深刻总结。这幅作品(图1)是吴冠中在其晚年时创作的作品,在其中的线条变化中,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写意性表达的线性组合美感与点线面的构成美。在沟通形式中大胆的采用中心分割的构图形式,利用长竖直的线条将画面进行分割,却不失空间平衡感。在这幅作品中,画面中线性表现的写意性体现在对线条的归纳中。通过观察可以感受到,线条在一些局部中能够感受到线条的粗细和色彩的深浅,这种线条的层次感也能使观者感受到空间感的营造。也可以感受有些位置的线条是可以改动的,这样的改动是通过美感的线条组织能力,辅以熟练的画技。通过线条也能感受到对传统国画线描当中的线性变化的写意性理解。绘画时的用笔较为硬朗,线条挺拔有力,却不失水乡柔和的气息。对写意的形式美感来说,吴冠中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与西方油画高度融合,集两方优势于一身,表现出的具有独特气息的中国景色,使画中透漏出浑厚、质朴、宁静的气息。也正是自吴冠中起,将“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概念深入人心。
二、肌理质感
当代的人们已经对艺术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感受,凡是能够去参加油画作品展的观者,肯定在绘画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而当今时代,各种信息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人们可以通过对网络在线的作品照片进行观赏,但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对油画作品展感兴趣的人们还是络绎不绝,就是因为油画作品有其独到的魅力,能使人们对绘画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到美术馆,到现场,到作品前来感受作品所传达出来的独特审美。当人们作为审美主体的时候,总是对审美客体有较高的要求,要求作品能够传达出具有精神力、生命力的精神内核。这样的表现需要适合的技法和材料得以表现。如果仅仅通过照片是很难感受到画面的真实情感。即使感受到也是细枝末节的情感,并不能够和在现场的感受相提并论。这也是架上绘画在中国具有极高市场的原因之一。
油画作品独到的魅力就是在肌理的表现方面可塑性强。中国画、水彩等画种中都有肌理的效果体现,但是在其画面质量感和塑造性来说,油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油画肌理质感的运用能够使油画的画面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对写意油画家来说,肌理的质感塑造是可以灵活运用的,并且通过自我感受来表现出强有力提升画面表现力的一种手段。肌理的产生是由笔触和其他材料表现出来的,将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应用于画面,加入不同的媒介作为增强油画感染力的独特方式,是非常适合写意性的表达。这种艺术语言的应用,是要通过实践来感受到油画材料和肌理结合产生肌理质感美,肌理与层次表达出的力量美。肌理产生的实践,要通过改变材料的质感、颜色厚薄的质感、色彩的遮与透的关系,以及不同的用笔用力的方式。对油画家个人应用的表现手段来说,表现手段多种多样,围绕着画面遮透、厚薄等油画关系,就可以变化出多种的层次变化,例如光滑与粗糙的质感表现,结合各种材料(铁、沙、石等)的质感表现、颜料的浓稠与稀薄的质感表现,碎状笔触与整块平面的质感表现等。种种技法的使用和表现,需要画者在创作时,通过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结合,对所表现的场景、人物进行深刻体会,在画布当中运用合理的材料质感的体现来合理的表达画面氛围的营造和情感的宣泄。材料的选取也需要画者结合自身感受来合理的选取,重要的是在材料的创新当中,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反复实践来创造出新的质感表现。使肌理美能够以新的方式存在于画面之中。
当代的写意油画作品在表现时,不同的肌理质感能够体现的情感有着巨大差别。以笔触性肌理为例,中国当代写意油画中,张新权的笔意和笔触感受有其自己的个人特色。在其都市系列和园林系列(图2、图3)组画中,将他的笔触技法运用的淋漓尽致。他使用较为轻薄的笔触在画面中肆意的挥洒自己的情感,线条和笔触有如鱼儿一般游离于画面中的各个角度,在云雾中翻滚腾挪、在天空中整齐排列、在墙壁上斑驳重叠。在屋顶砖瓦、树木鳞次栉比中则是使用厚厚的涂层和细碎的笔触肌理,厚薄的技法表现,结合变化莫测的笔触产生的肌理质感为观者传达出矛盾的冲突感,却在画面的深处体现出的是平和的画面氛围。正是这似与不似之间。而在其海魂系列和作品体现的肌理质感将笔触语言与肌理质感和谐的统一起来。
对非笔触性肌理,带有个人浓烈气息的当代艺术家是周小宁的作品(图4)。周小宁在作画时,对肌理的厚涂技法与肌理的画面氛围结合的恰到好处。在其绘画过程中,在起形时用笔,其余部分基本都用调色刀来完成画面。其中的肌理质感还加入了其他的材料,如沙子、碎石块等,更能增加画面的肌理质感,他在绘画之中,肌理质感是由色彩和色块肌理组成的,对每个位置肌理质感的经营,能够清晰的表达出个人情感。这种写意性的表现也是在肌理质感与技法结合的基础之上产生的,通过意象的肌理来营造苍茫的北方风光。
三、精神表达
对写意油画来说,是以西方油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在油画中国化的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油画写意,是对每一位写意油画艺术家来说需要每位艺术家的独到见解。当代的油画写意艺术家都对这种绘画形式有着自己浓厚的兴趣,且有着个人的清晰思考,对绘画材料的理解程度不同,扩展方向不同的画面总会有着多种多样的画面产生。其核心则是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写意的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 一种对社会与自然的表现方式,這种思维方式和叙述经验既不是纯粹客观的为表象的理性,也不是纯主观的唯经验的感性,而是游刃有余地在质感中把握理性。”[1]画者在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就要了解到中国古代文人绘画的内在核心是家国天下的雄心壮志、是社会现状的独特思考、是个人经历的命运感叹。也就是在画者画面中的核心要对自身生活的切实观察,对社会问题产生的独立思考和个人见解。通过画面体现出自我的个人情怀。通过写意的方式,传达出具有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总结
在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碰撞之下,我国的许多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时间、精力、情感为后来的写意油画奠定了重要的基石。由基础的技法层面结合到真正具有中国民族气息的油画。创作中的写意性表达一定要建立在长期的写生实践当中,在创作时,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每一次的创作,都是对画者自我感受的重新思考与定义,是画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形态变革产生的思考。通过长期的实践与交流,写意性油画的画面表现力会通过线性表现、肌理质感传达出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油画中的融合所产生的果实。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华文化的精神表达有个人独到的见解与反思。这样才能更加拓宽油画绘画创造性表现力的道路。今后,笔者将在中国精神文化的感染之下,更多的表现出具有中华独有审美意味的作品,追求自我个人的意向表达。
参考文献:
[1]石龙.东方美学情境下的中国油画的写意精神[J].蚌埠学院学报,2020(6):14-17.
[2]孔光.写意油画与中国油画的写意精神[J].美术教育研究,2020(21):18-19.
[3]李荣国.当代油画风景写生中写意性语言应用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1):165-169.
[4]侯昀.造型元素重组及综合材料在油画中的发展趋势研究[J].艺术市场,2020(5):88-90.
[5]王冠楠.油画创作的写意之美[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2019.
作者简介:许建胜(1973-),男,山西临汾,讲师,研究方向为油画及油画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