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里走出数个“牛精”

2021-09-05 08:22陈伟普布昌居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0期
关键词:青牛处士牛魔王

陈伟 普布昌居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中国四大名著、四大奇书之一。但各方学者对《西游记》中牛精形象及明朝社会农耕状况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即便是有所涉及,也只是针对某个人物形象或问题进行分析,或者撇开《西游记》直接写明朝社会,能将两者联系起来的研究不多。故本文试以《西游记》中几个典型牛精的形象,从农耕文化的视角去揭开明朝社会的一角。

一、数个牛精形象

(一)特处士

话说唐僧离了长安,一路向西天取经,那时他身边只有两个随从和一匹马。当他刚到唐朝的边界时,唐僧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批妖怪:寅将军、熊山君和特处士。这个特处士特别贪吃,看见唐僧三人马上说:“可能待客否?”寅将军马上答应,还好熊山君说“不可尽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于是唐僧的两个随从都被吃了,天亮之后,太白金星就来了,变作了一个老头,把唐僧给救走了。

(二)大青牛

大青牛又叫独角兕大王,这头大青牛是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比较麻烦的妖怪,这个妖怪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偷渡”下凡。这头大青牛没什么本领,但是他有个宝贝:金刚琢,孙悟空的金箍棒、如来佛祖的金丹沙、托塔天王的玲珑宝塔、哪吒的一概兵器,甚至水、火、雷、电都能被它套走、挡住。后来还是孙悟空去请太上老君帮忙,才使独角兕现出青牛本相,这才算是彻底降伏了他,平安地过了金兜洞。

(三)如意真仙

这如意真仙是牛魔王的弟弟,自然也是一头牛精。唐僧师徒在经过女儿国的时候,唐僧和猪八戒误饮了子母河的河水而怀了孕。孙悟空探得消息,便前去聚仙庵求水。每当孙悟空想取水的时候,这如意真仙就来捣乱。孙悟空看在牛魔王的面子上又不好杀了他,没有办法,只好自己缠住如意真仙,让沙僧取水,这才救了唐僧和猪八戒。

如意真仙是《西游记》中少数未曾被降伏或被打死的妖怪。

(四)牛魔王

牛魔王在书中的战斗力仅次于孙悟空和二郎真君杨戬,在《西游记》所有牛中可以说得上是“牛中豪杰”了。自然,这样的成功“牛士”,也容易招蜂引蝶:积雷山魔云洞的玉面公主是个狐狸精,宁愿倒赔家私,也要将他招赘。老牛就这样被狐狸精迷倒了,直到拜把兄弟孙大圣带着猪悟能打到积雷山,围剿了玉面公主为止。最终老牛同志是被托塔天王父子收服的,是因为他没有什么“宝贝”可以拿出手来作战,虽然最终牛魔王落败,但是牛魔王仍属《西游记》里的第一牛。

(五)犀牛三怪

犀牛三怪又叫作玄英洞三怪,分别是辟寒、辟暑、辟尘,都是修行多年的犀牛精。《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了金平府,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们这里有三个佛身,日夜保护着本地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但是每年的元宵节金平府都要给这三个佛身贡献三缸香油作为孝敬。唐僧听了就想去拜佛,结果被假扮佛身的三个犀牛精给摄走了。

唐僧被抓走之后,孙悟空去天宫请救兵,请来了四木禽星。然后四星宿把三个犀牛精赶入海中,抓住两个活的犀牛精,辟寒当场被井宿咬死,脖子都咬断了。后来两只活的犀牛精也被猪八戒给杀了,剥皮锯角。

二、牛精形象与明朝农耕文化

(一)明朝“一条鞭法”土地制度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在实行这个制度之后,确实效果相当好,不仅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简化了收税成本,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政治危机,也给正在走下坡路的明王朝带来了一线曙光。但到了崇祯初年,面对白银不足,全面紧缩的经济,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就产生了两个灾难性后果:

1.由于税赋须折成白银,农民必须将出售谷物得来的铜钱折成银两去交税,但此时银价已经上涨,这样使得农民的税赋愈发沉重。

2.农民的税收不上来,各地拖欠严重,朝廷的库银大幅减少,无法支付辽东的军饷,剿灭农民军的军费。

第一个灾难:沉重的税赋让农民活不下去,引起农民暴动;第二个灾难:以农业税折合白银的税收模式,使朝廷的白银储备更加恶化。而关外,满洲八旗正虎视眈眈;中原、关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当然,崇祯对于这两个问题也始终没有解决好,最后只能在这条末路上狂奔,直至吊死煤山。

总之,明朝的农业水平是极高的,农业改革也是历朝历代少有的频繁。但由于封建统治的局限性,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生活艰难,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加剧了。

《西游记》中的牛精形象包含了野牛精(特处士)、青牛精(独角兕大王)、如意真仙、牛魔王、犀牛三怪,这些牛精大多身强力壮,或贪吃成性,或作威作福、贪图小利,或后台强硬、鱼肉乡里,或忠厚老实不知变通、奴性观念根深蒂固……这一系列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特点,还凸显了在当时封建农耕文明背景下普通人民群众的精神特质。而且这些牛精身上往往折射出不同阶层农民的性格特点。

(二)特处士代表目光短浅的下层农民

“特处士”这个牛精就是一个典型的目光短浅的小农形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的社会里,人们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生存问题,而生存最关键的就是要有粮食,所以《西游记》中“特处士”看到唐僧时马上就“笑云:‘可能待客否?”急迫地想吃掉唐僧以及两个随从。还好后面熊山君说,只吃两个就好了,才保住唐僧的命。在这里,特处士想要吃唐僧肉并不是想要“长生不老”“修为大增”,他也根本不知道唐僧的肉有什么功效,他只是想解决最基本的“果腹”問题,在他眼里唐僧肉和其他野猪、野兔的肉没有区别,只要可以填饱肚子就可以,这种情况也表达了底层劳动人民对于粮食的重视与渴求。

明朝前期,经历了多年战乱和天灾,流民无数,土地荒芜,处在最底层的农民无地可耕,大量农民纷纷外出逃亡奔命,这就使当时的明朝社会失去了大量纳税户,国家财力分散,最终导致国家财政陷入危机。“苛捐杂税”使人们长期处在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的境况里,民不聊生,人们对于温饱极为渴求。所以“特处士”这一形象反映了明前期下层农民的想法和呼声。

猜你喜欢
青牛处士牛魔王
汉魏六朝青牛信仰辨析
牛魔王
哪吒失手
吃草
西 湖
《杜牧 题元处士高亭》
味道
味道
猪八戒巧遇牛魔王
对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