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清林
在教育中,学校和家庭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家校协同、合作共育,已经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青岛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价值导向,积极探索构建立体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着力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倡导形成“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家校共育氛围。
家庭教育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家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居民原有的家庭基础、背景和结构以及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家长和社会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教育中,学校和家庭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家校协同、合作共育,已经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青岛市坚持学校、家庭联动,着力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服务体系,倡导形成‘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家校共育氛围,共同推动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价值取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工作推进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对象、目标都是一致的,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汇集更大合力,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人的成长,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家庭主要是生活的场域,可以有一定的知识学习,但主要不是知识学习。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现状,青岛出台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家庭教育中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指导内容分别予以明确,努力构建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的区域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体系,为全市中小学校面向中小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供遵循,家校协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聚焦短板,发力薄弱环节。针对目前学生成长中暴露出的身心健康等问题,青岛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对各学段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挫折教育等内容予以专门明确,并对肥胖、视力不良、睡眠不足等问题予以关注,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长关注中小学生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的培养,树立科学育儿观,提升科学实施家庭教育能力。
主动回应,推动知行合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青岛面向全市中小学家长进行8万余份家庭教育指导调查问卷,针对家长普遍关注的提高孩子学习动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亲子沟通,时间管理、学段衔接等问题推出专题指导课程和视频资源,并对各学段家庭教育中的生涯规划指导内容予以专门明确,引导家长带领或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让学生从实践应用的角度来思考自身应有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实施策略:构建立体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和延伸了教育空间,改变了教育的时空观,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提供了环境,也催生了家校协同育人方式与途径的纵深与变革。
健全机制,激发工作良性倍增效应。家庭教育工作涉及多部门、多领域,为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形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合力,青岛强化市级统筹,在教育外部,推动建立由教育、妇联、文明办、民政、司法、人社、卫健等7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专题研究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统筹协调重大改革项目。在教育系统内部设立家庭教育处,成立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从行政、研究两个纬度构建起了协同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格局。2019年起,青岛实施《家庭教育指导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家庭教育普及、质量提升、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8项工程,统筹谋划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步将家庭教育内容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学校年度绩效考核、文明校园评选指标体系,努力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教、共享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
彰显特色,打造家校沟通新平台。主动倾听民声、主动回应关切,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青岛按照“通识+专题+日常”的思路,先后创建“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家校合作网”“局长面对面”等多个平台和品牌,宣传教育方针政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并根据网络问政、行风在线、民生在线等家长的关注重点,解答家长关心的疑难问题,推动实现家长、校长、局长“三长”面对面,沟通零距离。开展“百万家长进校园”“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用好各级各类家校沟通合作平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力量与家长、社会进行充分沟通,引导家长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为学生成长、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深耕细作,筑牢家庭教育传统阵地。青岛在推进中小学和幼儿园家长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等传统家校共育阵地建设的基础上,在进一步激发阵地作用上下功夫。先后出台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服务站建设等3个标准,明确家长学校课时数量,每年向每个学生家庭提供不少于4次8课时的普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并启动研发具有青岛特色的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用书和网络课程资源,进一步明确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重点,规范指导内容,为中小学家庭教育专业化指导提供实施依据。全市已建立校级家长学校2963所,校级家长委员会3209个,家庭教育服务站889处。
关键环节: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这位“老师”往往是未经培训就上岗。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学校尤其是学校教师成为家校协同育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力量。缺乏专业师资队伍成为目前开展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软肋”。为打通家校沟通“最后一公里”,青岛积极探索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加大家庭教育指导骨干队伍培养培训力度。青岛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机制,开展5期家庭教育指导师研修班,累计培训49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突出班主任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这一职能,加强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系统培训,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班主任岗前培训的必修课程,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家校合作共育能力,努力让班主任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师,让班级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主阵地。
探索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机制。青岛着力畅通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教研工作机制,连续两年开展家庭教育市级“一师一优课”、优质课和家庭教育指导校(园)本精品课程评选活动,打造100节家庭教育指导优质示范课和100门家庭教育指导校(园)本精品课程。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评优评先机制,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教师工作量,在绩效工资计算上予以倾斜。同时,设立市级家庭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科研引领,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
建立多元家庭教育指导团队。青岛建立专家服务团队,组建了由全国、省、市等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家庭教育专家咨询库,并成立了由教育系统机关干部、齐鲁名师名校长组成的227人市级讲师团,在市、区两个层面,通過报告、交流研讨、课堂教学等方式,积极宣讲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同步建立家长示范团队,选择一批积极主动性强、具有丰富家庭教育实践经验、在周边学生家长群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家长,组成家长讲师团,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活动,通过家长“教育”家长,引领其他家长不断提高自身家庭教育能力。
突出班主任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这一职能,加强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系统培训,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班主任岗前培训的必修课程,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家校合作共育能力,努力让班主任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师,让班级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