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问题”撬动数学课堂教学

2021-09-05 22:52姜敏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姜敏

摘   要:“小问题”的内容比较丰富、形式比较多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提炼“小问题”。挑战性的“小问题”能引发学生深度探究,启迪性的“小问题”能引发学生深度思维,开放性的“小问题”能引发学生深度想象。只有精心设计、研发“小问题”,才能让“小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彰显“小问题”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问题”;课堂教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以问题为载体,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问题不仅指那种宏大的问题,也不仅仅指问题群。问题更指一个个“微小问题”。“小问题”有大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提炼“小问题”,运用“小问题”拉动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小问题”往往更贴合学生具体学情,更具有亲和力,更能让学生产生亲近感。

一、挑战性的“小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探究

“小问题”的内容比较丰富、形式比较多样。其中,在新旧知识的链接之处设计、研发挑战性“小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关联,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对新知进行建构。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小问题”往往能搅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比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折数问题”之前,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一个“小问题”——“商店里经常搞促销,我们会看到一些商品打折,比如打九折。那么,九折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一个“小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去调查研究。学生深入到超市、商场、市场、小餐店等去了解,不仅认识了常见的折数如“九折”“八折”“七五折”等,而且学会了货比三家,认识了不同的促销方法。比如“买四赠一”“每满100元优惠10元”,等等。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不仅认识了不同的打折方法,更生发了这样的问题:买四赠一相当于打几折?有没有什么区别?每满100元优惠10元相当于打几折?和折数有什么区别?等等。显然,一个“小问题”,就是一个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一个“小问题”会生发诸多的“小问题”,甚至引发“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小问题”切点小、旨意深。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在“小问题”上做足文章,利用“小问题”驱动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有时候,“小问题”能催生大问题;有时候,“小问题”能助推问题链、问题群、问题云的诞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研发“小问题”、设计“小问题”,巧妙应用“小问题”,让“小问题”成为撬动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有力杠杆。

二、启迪性的“小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维

“小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教师轻慢“小问题”,其设计的“小问题”往往比较随意,没有思维、思考、思想的价值,一般是“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想怎么问就怎么问”。其实,这种对待“小问题”的态度和实践方法是不对的。“小问题”应当具有针对性、指向性,应当融入一些思想方法,以便让学生在思考小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方法的启迪、思想的浸润。

比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这部分内容,其重点是让学生建立整体性的观念,能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学会用整数“1”来表示。由于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对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笔者設计、研发了这样的一个“小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半个”和“一半”含义一样吗?有没有什么区别?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积极举例,并展开有效的研讨、交流。比如有学生说,“半个”通常就是指一个物体的“一半”;有学生说,在对待一个物体时,“半个”和“一半”的含义是相同的;有学生说,对于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一半就不是指半个,等等。通过对“小问题”的思辨、研讨、互动、交流,学生逐步建立起来整体性的观念,形成了“一半”就是“平均分成两份后其中的一份”的正确观念。

启迪性的“小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巧妙地设置“小问题”,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并且学会“数学地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研发“小问题”,让“小问题”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数学学习深度参与,并且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想象等推波助澜。

三、开放性的“小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想象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封闭的、固化的,这样的问题往往容易钳制学生的思维,囚禁学生的想象。开放性的“小问题”,能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催生数学想象。一般来说,“小问题”的开放性,可以指“问题的开放”,可以指“条件的开放”,可以指“结论的开放”,可以指“解决方法的开放”“解题答案的开放”,等等。开放性的“小问题”,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创新性。

比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笔者设计、研发了这样的开放学生思维的“小问题”: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怎样探究?应该说,这样的一个小问题,无论之于学生的猜想,还是之于学生验证,都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比如有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三角尺是180°;有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为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平角;还有学生采用量角器测量求和、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放在一起,等等。借助于开放性的“小问题”,学生展开了多样化的、开放性的思考、探究,殊途同归,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开放性的“小问题”,能唤醒学生不同经验,打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开放性的问题能盘活学生的数学多向思维,延伸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触角,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灵动与智慧。

“小问题”要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思考。精心设计小问题,注重小问题的趣味性、启发性、思想性,能让小问题驱动学生的深度探究。对于小问题,教师要抛得到位、抛得适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只有精心设计、研发小问题,才能让小问题发挥应有的功用,彰显小问题的应有价值。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