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文
在西方,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经常用这句话来教育他的学生。在东方,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由此引申出另一句名言是:“人贵有自知之明。”
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469至公元前399年,老子生活在大约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麦哲伦环球航行及人类地理大发现,已是公元十五、十六世纪,与苏格拉底和老子生活的年代相差两千多年。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在他们生活的年代,各大洲之间不仅没有任何交流,甚至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了“认识自己”和“自知”的重要性,堪称无问东西,所见略同。
一个人认识自己殊为不易,我有亲身体验。研究生毕业前夕,即将分别的同学恋恋不舍,在一起聚谈。有同学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主意,即由一个同学模仿某个同学的习惯性举动,其他同学来猜被模仿者是谁。一位同学站起来,做出不断用手指点击一个竖面面板上按键的动作。这个同学重复几下之后,大家都会心地笑出了声,只有我一头雾水:这是谁呢?模仿的同学说:“可能只有你还不知道。”我依然一脸懵懂。这位同学告诉我:“这个人就是你。”怎么可能?是我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告诉我:“就是你。”
此事让我印象如此深刻,以致几十年过去,当时的情形仍历历在目。那个人肯定是我。那时电视机尚属少见,大显像管面板按键式,研究生宿舍一个楼层只有一台电视机,大家看电视就去活动室。我每每到活动室时,不顾同学们正在看什么,动手就按键换台,而且几乎总是要把几个可怜的台都“巡查”一遍。大家肯定都早已经烦我了,只是碍于面子没有指出来。这才至于有同学一模仿,大家立即心领神会。而我自己,竟然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比别人多知道的一点,就是自己的无知。”然而,越是无知的人,越是不知道自己无知,甚至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儿子十一二岁时,患上了过敏性哮喘。哮喘是顽疾,所谓:内不治喘,外不治藓。据说小孩哮喘必须在十四岁之前治断根,否则终生不愈。我和妻子都很紧张。时间已经紧迫,如果不能及时治断根,将影响儿子一生的生活质量!
受“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之说的影响,儿子又一次哮喘发病时,我们带他到市中医院的名医门诊,找到排名第一的治喘名医求治。名医果然“霸道”,一人把脉,两人辅佐:一个负责写病历,一人负责记名医口授的处方。名医掷地有声地令我们将其他一切药物和治疗全部停掉,专服他开出的汤药。“一个星期保准见效。”名医出言掷地有声。我们如蒙圣训,遵照执行。可是,一个星期过去,儿子的症状几乎毫无减轻。第二次问诊时,名医又说:“有点严重,但再过一星期一定治愈。”又一个星期过去,儿子症状如旧。
我果断决定换医生。这是一个慈眉善目的奶奶,见到儿子后,她立即开了一个针剂,让赶紧去拿药现打。打完再去见她时,中医奶奶说:“西医消除症状见效快,中医重在调理。”果然,按照她的方案,先消除症状,再吃一段时间中药,儿子的哮喘症状很快消除。后虽发病,但时间间隔越来越长。发病之后,按照她中西结合、标本兼治的步骤治疗,大概一年左右,儿子的哮喘就基本治愈了。
辩证法认为,凡事都有两面。中医不是讲辨证论治吗?什么阴阳、寒热、正邪、表里等等,那么,作为一名中医,也必须既知中医之长,也知中医之短。前一个名医认为中医无所不能、大包大揽,却毫无效果;后一个中医中西结合、取长补短,效果显著。
如果说一个人年轻时易失于懵懂无知,那么,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年老时更容易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一个人如果不能终生学习和独立思考,见識和能力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认识自己”是一个神谕,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