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文 凌艳博
关键词: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区块链技术;信息技术;文献资源
摘 要:文章讨论了区块链技术在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推动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发展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7-0086-03
1 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读者对数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相关机构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收集、整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加强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能够为领导的决策、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方特色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提炼、分析、保存,是实现地方特色文献共享的一个有效方法;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对地方特色文献资源进行全面揭示,是提升文化认同感、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2]。
1.2 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2.1 访问受限。很多机构在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及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都无法规避知识产权的问题,但我国有关数字资源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很多机构在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一般采取自建自用的策略,在其网站仅提供一些相关信息的链接或目录,既给其他用户获取资源带来了不便,也造成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共享程度较低、服务对象有限、访问受限等问题[3]。
1.2.2 建设标准不统一。目前,由于不同机构在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著录格式、分类体系、通信标准、元数据标准、检索语言标准等,致使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标准不统一、兼容性较差,进而影响了数据库的质量和查询效果,限制了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共享和数据库作用的发挥[4]。
1.2.3 没有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虽然相关机构在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访问受限。由于各省市的地方特色数据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该地区、该研究领域的用户,不对外开放,给其他用户使用该数据库带来了不便。二是利用率较低。由于相关机构针对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很多用户不知道数据库的存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 区块链技术的特點
2.1 分布式账本
分布式账本是指区块链中的任意一个节点都可以独立完成交易记账,并且每一个节点的账目都是完整的,各个节点之间通过共识机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在节点足够多的情况下,只要全网大多数节点不被控制,区块中的信息就不能被修改,信息的真实性就能得到保证。
2.2 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是指区块上的交易信息是公开的,谁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接口访问,但交易双方的账户信息是高度加密的,只有数据的拥有者授权才能访问得到,充分保证了个人隐私和数据的安全[5]。非对称加密既能够使参与者达成共识,将价值交换中的摩擦降到最低,也能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保护个人的隐私[6]。
2.3 共识机制
共识机制是指区块链中的节点通过特定的算法达成共识,并认证一个记录的有效性。区块链中有多种共识机制,能够保证在不同场景下效率与安全之间的相对平衡。共识机制具有少数服从多数的特点,如果一个人想要在区块中伪造一条信息,并被全网接受,就需要至少控制全网51%以上的区块节点。随着节点的不断增多,共识机制能够确保数据的安全。
3 区块链技术在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构思
3.1 保护数据库的知识产权
为了促进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数据库的价值,避免数字资源版权受到侵害,相关机构在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信息不可篡改特性,保存用户的访问、交易记录,进而降低维权的难度和成本;利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技术,对数据库中一些重要文献进行加密,保障原创作者的权益。知识产权保护是区块链技术的最佳应用场景之一,该技术既能简化保护流程,也能避免数据库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7]。
区块链技术的“时间记录”及基于密码的数字签名,可以为任意一个特定的事件点提供可靠的证明,为确定著作权提供依据,从而在根源上对著作权进行保护[8]。区块链技术可轻松构建回溯机制,通过回溯机制记录参与者的具体工作,并在作品上加入加密信息,避免著作权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改变,保护原创作者的著作权益[9]。因此,相关机构可利用区块链技术,保护地方特色数据库中文献创造者的著作权益,促进不同地区特色文献资源的共享。
3.2 资源存储的安全稳定
数据的安全是特色文献资源实现共享的前提,特色文献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地方特色数据库中的数据丢失或者被篡改,就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相关机构在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数据安全放在第一位。传统的地方特色数据库是把文献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在分布式的信息系统中,在为用户的搜索、查阅、下载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如开放的网络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可避免数据库中的信息被人为修改,进而确保数据的安全。由于区块链技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即使是信息提供者,也无法更改区块中已经存在的信息,该技术不仅能确保数据的安全,还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效解决地方特色文献数据的传承问题。
3.3 加快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共享速度
目前,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开放程度较低,信息传递速度较慢。为了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数据库的价值,相关机构需要拓宽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共享渠道,区块链技术能有效解决现有的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共享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这一特点意味着区块链中的每一个区块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中心,在区块链中,任意一个节点都可以随时向无中心网络请求数据,对等节点数据不会受到中心化平台或系统的影响。区块链技术能够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实现单节点或多节点海量数据的公开透明及安全数据的交互共享,提高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利用率[10]。相关机构在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可利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技术对交易信息进行加密,通过共识机制把区块公开,确保整个数据库的透明、安全,加快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传播分享速度,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价值。
4 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的对策
4.1 政府扶持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金融领域、物联网和物流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数字版权领域等。因此,我国应在国家层面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出台区块链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政策指导文件,鼓励和引导技术联盟,促进多渠道的合作共建和成果共享,不断完善区块链技术在地方特色数据库中的应用。
4.2 制定行业标准
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没有针对区块链技术制定统一的基础标准、系统可操作标准、数据开放标准、数据安全标准。为了促进区块链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我国应制定区块链技术的国家标准,为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3 加强制度建设
区块链技术具有非对称加密的特点,在区块中交易双方的账户信息是高度加密的,没有交易双方的允许,其他用户无法获取交易人的信息,因此,一些用户可能会利用区块链技术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给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目前,我国既没有构建区块链的监管体系,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影响了区块链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因此,政府应加强区块链相关法律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力度扶持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发展。相关机构可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规范区块链的操作,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推动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发展。
5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智能时代,区块链技术作为目前最为热门的信息技术,能够创新地方特色数据库的服务模式,解决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共享、数字文献版权等问题,为各省市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和服务提供新的发展方向。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应用还不成熟,因此,相关机构应积极探索,促进区块链技术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推动各省市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发展和创新。
參考文献:
[1] 马晓晖.论高校图书馆地方性特色建设与资源共享:兼述汕头大学图书馆地方性特色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6(1):104-107.
[2] 田元元.城市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构建及其大数据分析引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
[3] 尚建翠.上海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4(5):60-65.
[4] 黄晓斌,蒲筱哥.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情报科学,2007(5):784-789.
[5] 张丽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54-57.
[6] 沈奎林,邵波,杜瑾.基于网络日志分析的数字资源监测系统的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5(16):21-25.
[7] 房永壮,王辉,王博.基于大数据共享环境下图书馆“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8(5):120-124.
[8] 孟奇勋,吴乙婕.区块链视角下网络著作权交易的技术之道[J].出版科学,2017(6):25-31.
[9] 汪琼,陈伟.区块链在图书馆著作权保护中的效用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3):69-72.
[10] 郝世博,徐文哲,唐正韵.科学数据共享区块链模型及实现机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11):57-62.
(编校:孙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