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和词典中对“杂文”有定义,我却并不怎么认同。
这个话题如果认真说清楚,非几千字不行,篇幅所限只能截断众流,归结为一句话:
杂文就应该是说真话的一种文体。
我最初接触杂文的时候,还是小学到初中的阶段,开始读到鲁迅的杂文。
知道那叫雜文,也模仿着写过几篇,但没在文体上有深入思考,只是觉得与我同时在进行的小说、抒情式散文、诗歌的写作比较起来,更随意随性、更自由一些。
就是这个当时虽有感觉却并没在乎的“自由”二字,让我在几十年的写作中对杂文的爱好始终不减。
对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过阶段性的狂热,事实上到现在也仍有断续地写作,但在杂文之外的任何写作中,都没能从头到尾体会过舒畅自由的感觉。
这种感觉,只有在杂文的写作中获得。
在上世纪末的几年间,我非常享受这种写作状态,也就写下了一定数量的杂文。最热衷的时候,我在几家报纸开过杂文(时评)类专栏。甚至同一期《杂文报》在不同的版面上,分别刊发了我的几篇不同的杂文。
但这样的热情持续不长,就因为工作以及我个人的一些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将包括杂文在内的所有文学化写作自然而然地放弃了。
这个阶段有点漫长,以至于当我重新审视过往的时候,不得不觉悟,如果这段时间是篇文章,该是篇滥俗的、烂尾的励志悲情狗血剧,算不上杂文。
因为杂文要的是说真话,是精悍,是自由和洒脱,是一往无前。这些,在狗血剧一样的生活中,都没可能。
但也正因为有了这样冗长狗血的生活,杂文的犀利锋芒才有了穿透人心的力量,才有了仿佛可能自由呼吸的舒畅。
所以我在穿越狗血剧情、重新站回疏离了热闹的生活中心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了我支撑力量的,是杂文。
当然,这个时候的《杂文报》以及相当一批杂文类报刊已经不存在了。但《杂文月刊》还在,杂文的薪火还在传递,杂文的需求还在,说真话与听真话的欲求还在。
尤其是我个人,对杂文的情缘,从未断绝。在可以预见的一生中,只要还有说话的需要,就会持续下去。
作者简介
许家强,1970年生,16岁开始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8岁开始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杂文作品。现已发表杂文、散文、诗歌、小说、评论及新闻作品约千万字,出版作品16部,获奖百余次,现任日照报业传媒集团(日照日报社)副总经理,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