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你那只能叫上课,这才是学习

2021-09-05 05:57张苏君
人力资源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宫李斯

张苏君

抖音、快手风靡的短视频时代,张一鸣、黄峥、宿华等人是青年的标杆、榜样。当我们把历史的长镜头前移两千年,聚焦到战国末年,那个从百家争鸣走向天下一统的年代,年轻人的精神领袖是一位来自楚国乡下的男子。虽然他普通话不好,颜值不高,但视野宽广,能力超群,从郡县小吏起步,晋级为帝国宰相,辅佐秦始皇,成就千古大业。他的传奇人生,就是学习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面对众多仰慕者,他自谦地说:没有所谓的李斯时代,只有时代中的李斯。

立志:我的未来不迷茫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李斯的出场设计得很接“地”气。少年李斯目睹厕中之鼠吃脏东西,见到人犬受惊逃跑,而粮仓之鼠吃的是粟米,住着大屋子,不担心人犬惊扰,慨然叹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人有没有出息,出息有多大,取决于所处的位置啊。隔着数千年的时间,都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不甘和改变命运的迫切,这是乡下少年的自我觉醒。

不得不说,李斯的“环境”论,确实极有见地。在他一百年前,孟轲的妈妈,带着孟轲搬家三次,从墓地、集市,一直到学宫旁的学区房,就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被称为“孟母三迁”。

《零成本改变》的作者,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思兄弟,谈到改变的三大因素,第一个所不知道的事实,就是“营造路径”。改变难以进行,看似是人的问题,实则是情景问题。

他经典的“爆米花”实验中,电影观众吃掉爆米花的数量,居然与其胃口无关,只关乎手中的“桶”:拿到大桶的观众比拿到中桶的观众多吃了53%。管理者可以用简单的改变——缩小容器规格,来实现艰难的改变——扭转他人的观念。

实际生活中,情景(环境或氛围)的作用确实如此:一个人跑马拉松很累很难,而一群人共同跑马,则要容易很多;分到尖子班就读的学生,周边都是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会更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体同理。

志向是李斯的初心,亦是他人生的远方。朱熹说:学者须先立志。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具备了“坚忍不拔之志”的李斯,即将踏上他的学习之路。善于用故事明道理的彭端淑,讲完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总结陈词:“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而李斯已经为他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奋发:勤能补拙是良训

李斯离乡求学,心情应如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对于这段求学史,《史记》惜墨如金,一笔带过,“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他拜于荀子门下,求学时间大约七年,基本相当于本硕连读,攻读的专业也很热门——政治学+经济学。这是李斯奋发的七年,这也很好理解。

一是老师引领作用。荀况是先秦时代的集大成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后圣”(文圣孔子、亚圣孟子),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是教育部部长兼北大校长的角色。荀况治学严谨,主张学习上的钻研精神,“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鼓励沉下心的苦干精神,“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成为他的学生,勤奋是必须的。

二是学宫性质决定。稷下学宫是战国最知名的官办学府,政府提供优厚的物质与政治待遇,勉励著书立说,展开学术探讨,吸引了众多天下贤士的汇集。既是政治咨询中心,齐国国君咨询问政,稷下学者议论国事;又是人才教育中心,学生自由寻师求学,老师自主招生讲学,打破私学界限,思想兼容并包;更是繁荣的学术中心,针对热点问题阐述政见,角度不同,方案各异,互相争辩,百家争鸣。

三是学习规律使然。最牛的高等学府,同学又都是天下最优秀的人才,李斯能成为学霸——荀教授的“入室弟子”,付出的努力自然是数倍于人的。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天赋过人,却也离不开刻苦的努力:白天作赋,晚上练字,中间学习写诗就当中场休息,读得口生疮、手出茧。王羲之传授王献之写字的秘诀,说起来很简单——写完十八缸水,字自然就写好了。

李斯宿舍的床头,张贴着老师的赠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了。

笃行:学以致用是真理

古人谈到学习,包括五个方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学有所得,就当努力践履,学以致用。王阳明讲的“知行合一”,亦是此理。知行是一回事,不能人为地分为两截,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應用所学,学习才最终完成。

无独有偶,教育心理学家梅瑞尔教授提出的五星教学法,成为培训界赫赫有名的教学理论,其最终环节就是“融会贯通掌握”。

后世的两位学霸——齐泰、黄子澄,明建文帝的辅政大臣,学问很好,但纸上谈兵,结果建文帝的江山给弄没了。就连《明史》都很艺术地评价:“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啥原因?没有把知识做好应用,没做到学用结合。而这一点上,李斯堪称百世楷模,他可以很骄傲地说:Yes,I can.

他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确定战略方向;上书《谏逐客书》,冲动是魔鬼,让秦王取消逐客令,留住大量外来人才。他的天才更在于创建性。

在治理体系上,他坚持废分封制为郡县制,这一中央集权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分裂割据的祸根,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发展,百代行秦法,沿用近两千年。在文明传承上,他建议统一文字,一律以小篆为统一书体,促进了文化交流的顺畅,确保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在经济发展上,他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统一货币便于商业流通,修驰道构建交通系统,车同轨促进物流畅通……这些措施都是开创性的,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他的个人结局令人叹息,然而丝毫无损他对历史的巨大贡献。他,无愧于专业,更无愧于老师。他的学习与成长,也印证了老师的期盼: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学习这件事,弹性极大。入门级的,学习是认知世界的前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至尊级的,学习是最有价值的投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千百年前的学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费用高,条件差,“三代之积,供一书生”,“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李斯们犹能勤学不辍,成就梦想。而今,得益于高科技之福利:成本极低、资源丰富、渠道便利,学习随时、随地可发生,这是学习最好的时代!

躬逢盛世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不努力,不学习呢?此时此刻,起而行之。

作者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高级经济师

猜你喜欢
学宫李斯
中国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遗址确认
洛宁庙学考略
恩乐县创建学宫碑记初考
阳江学宫与高要学宫出土的“敬一箴”石碑比较浅析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ong-snake moxibustion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coagulation
讲台
《节孝祠部文碑》考释
李斯自食苦果
改年龄
儿时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