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良胤
摘 要:深度学习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要体现“深度自主、深度探究、深度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背景下的课堂需要问题引领下的深度自主学习。深度自主学习的最大特征是深度体验和思考,而深度体验和思考需要教师设计深度学习活动,营造深度体验和思考的环境和文化,提供深度体验和思考的材料媒介,活动、环境、文化、材料媒介等因素是学生深度自主学习的有利保障。
关键词:深度体验;小学数学;深度体验与思考;独立探究与互动
随着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打造“深度学习”课堂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焦点。那么,如何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课堂上教学方式有哪些变化?这些问题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聚焦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下面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和思考。
一、从“深度学习”概念来思考教学方式变革的着力点
教育部基礎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对于“深度学习”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从这段话来概括“深度学习”方式的特征:首先要具有挑战性的主题,这个主题可以理解为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任务、一个问题。当然这个主题要尽量真实、贴近学生生活,这样的主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其次,在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的引领下,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有意义的发展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达到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也就是要达到培养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这样的学习过程必然是学生怀着极大兴趣、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必然是学生深度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必然是学生互动、辩论、学教融合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在高度参与的自主学习、深度思考、合作探究、互动辩论的过程中,才能形成积极学习动机、高级社会性情感、价值观、合作精神等素养目标。所以,深度学习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要体现:深度自主、深度探究、深度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二、深度自主学习要突出深度体验和深度思考
著名教育家邱学华教授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尝试教学法”,提倡“先练后讲”,强调课堂上要突出“三个为主”,即,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尝试教学法为当前课堂教学提供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论支撑和策略方法,而《课标》强调在自主学习中要突出反思能力的培养。从“尝试教学法”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来看,学生先尝试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要对所学内容形成个体体验、感悟和思考,所以说:深度学习背景下的自主学习要突出深度体验和深度思考。因为只有深度体验才能触发学生的思维延伸点,引发学生原始思维经验向所学知识逐步靠拢,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形成能力。
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笔算乘法”一课。教师先创设问题情境,王老师去书店给班级购置新书,每套书有14本,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12后,出示12套书的图示,并将每一本书抽象成圆点,放手让学生在点子图上分一分、画一画表示14×12的计算过程。最终学生自主尝试后呈现出6种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和优化,理解算理、提炼算法。这个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学具点子图先自主学习,探究算理、算法,在学生操作中有了算理、算法的体验和思考后,将思考过程通过操作活动或者算式符号外显出来,再进行对比、优化:在几种方法的相同之处体验“转化”思想,不同之处寻找最优化方法,进而提炼算法,可谓水到渠成。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课堂需要问题引领下的深度自主学习,深度自主学习的最大特征是深度体验和思考,而深度体验和思考需要教师设计深度学习活动、营造深度体验和思考的环境和文化,提供深度体验和思考的材料媒介,活动、环境、文化、材料媒介等因素是学生深度自主学习的有利保障。
三、深度探究需要适时独立与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合作进行。独立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不受拘束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合作探究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群体的智慧,去探究、去发现。无论是独立探究,还是合作探究,都要重视对探究成果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深度探究的教学流程:自主(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反思提升——全班交流——二次反思提升。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把个体和群体的探究与交流、合作、反思融合在一起,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促进深度探究,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课堂上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教师在学生操作前出示这样的活动要求:想:图形如何转化;做:尝试不同方法;寻: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变与不变);得:将你的思考形成结论;议:把你的想法和小组成员交流。通过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融合起来,在探究面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深入思考,把握好独立与合作的“火候”,寻找独立与合作的平衡点设计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创生的智慧和思想方法。
四、深度互动需要分享与辩论
互动教学即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人与媒体、教学内容、环境之间,在教学传播过程中通过对信息的交换、沟通与分享、创造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摘自360百科)。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互动教学的关键在于信息的交换、沟通、分享、创造,目的是通过上述过程,引发学生相互的影响和促进。所以说,深度互动需要积极分享、沟通和辩论。那么,在教学的哪个环节适合学生互动呢?笔者认为:只有在学生有了体验和思考、初步形成认识和观点后全班交流环节,最适合学生之间或者组际之间的互动。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教学中,在全班展示交流环节,一名学生边演示边讲解:“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一个三角形,向右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当于宽,面积没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引导:“听懂了吗?有没有讲得不透彻的地方?有没有什么想问问他?”一名学生问:“为什么说面积不变?”该生:“虽然切割了,但没有损失,只是移动了,所以面积没变。”另一生接着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不沿着高剪,好像也可以拼成长方形。”该生:“沿着高剪能够形成直角,这样才能保证转化成长方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公式推导过程有理有据表达出来。在这种分享、质疑、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获得知识的同时,数学素养也得以提升。
当然,深度互动学习中,教师需要把握好进退位的角色,充分利用学生思维差异调动学生进行互动。比如,面对生成的精彩,教师要放大处理,转述、解读或引导学生评价;面对生成的差异资源,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教师煽风点火,引发辩论。总之,深度互动可以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会批判、学会接纳、学会包容,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生命的发展。
深度学习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深度自主、深度探究、深度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思考。
■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