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幅跃升,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
在7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我国科技事业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每到国家发展的关键历史时刻,党中央都对科技创新作出重大决策部署。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的春天”,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实践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有力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建设,有力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战略利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王志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加速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涌现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创新国家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有力支撑引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体而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体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们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6.9%,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了6%。基础研究水平大幅提升,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处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
二是科技的战略前沿突破能力大幅跃升。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嫦娥四号”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奋斗者号”成功坐底,“天鲲号”首航成功。
三是科技的体系化建设能力大幅提升。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散裂中子源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为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支撑。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全社会研发人员总量达到712.93万人,是2015年的1.3倍。每万名就业人中就有研发人员62人年。
四是研发主体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研发经费已占全国总额的76.4%,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技术合同及成交额占全国总额的91.5%,是技术输出的主体。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20万家。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3450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同近42万项,合同金额达到940亿元。
五是科技的开放合作能力大幅提升。政府间科技合作稳步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围绕可持续发展设立联合研发计划和创新基金,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联合研究,深度参与一批国际大科学工程,“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明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前沿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基金项目向港澳开放。
“科技创新五大能力,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创新文化,打赢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疫情防控攻坚战等重大任务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志刚坦言,如果没有这些能力的提升,难以想象我们很快就明确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很快就研制出了检测试剂,很快就拿出了我们国产的高水平疫苗。这都是多年的科技积累在紧急时刻的成果体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关键支撑,这是科技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成功实践。
“立足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丰沛的物质条件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面向未来,科技创新将为下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王志刚说。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科技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搞科研,当然要不断地在科学上发现、探索,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创新,各国科学家也是这么做的,中国也是这么做的。”发布会上,当记者问及科技部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怎样的规划时,王志刚表示,科技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立足自主创新,同时坚持开放合作,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水平。
王志刚坦承,我国在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态发展中需要的一些技术是有短板的,这些短板就是当务之急,我们要把它攻下来。既要坚持目标导向和场景驱动,也要加强基础研究,在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和自然规律方面掌握得更加全面系统。在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们需要国际合作,当然要以我为主。同时,我们的技术也可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
“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要‘补短板,也要‘筑长板。”王志刚强调,“补短板”就是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提出科学方法、科学答案。“筑长板”就是向前看,需要有预见性,甚至在“无人区”,我们要及早部署研究,使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最关键的支撑。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首先,技术创新主体到底是哪方面成为主体?可能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推进。第一个是决策,到底哪件事该做还是不该做,应该成为主体,企业要有充分的话语权,甚至有选择权、决策权。第二个是投入要成为主体,企业在加大科技投入方面要成为主体。第三个是在一些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上要成为主体。第四个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要成为主体。”
王志刚表示,创新不问出身,不管是国有、民营、大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和初创型企业,以及企业之前一些雏形、公司的雏形,都应该是我们支持和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有创新型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我们特别关注的,一是科技人员,包括一些具有专业水平的大学生。二是科技的一些成果。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产品。四是成立科技型企业,这就和创新创业结合起来了。还要特别关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它们具有生命力,也具有活力,并且潜力无穷。”
“作为政府部门,科技部主要做的是营造良好的有利于企业出生、成长、发展、壮大的一个法律、政策、服务环境,真正使他们在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方面感觉到是得到公平待遇的。总的来讲,企业既是今天市场的主体,也是整个经济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所以企业技术创新这篇文章必须做好。”
王志刚透露,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规划布局方面,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面向2035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重要内容,明确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组织各方力量协同攻关。
“在任务部署方面,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强化任务部署,对重点领域关键产业,补上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短板;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进制造、生命健康、脑科学以及空天技术等前沿领域重点发力,建立技术长板,争取自主优势。”王志刚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及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有目标导向也要不断探索。探索性的科技,本身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我们只有不断攻关、不断调整,逐步迭代循环,最终逼近正确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在政策环境方面,我国将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等机制,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通过市场需求引導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