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沛 肖玉贤
摘 要:特殊教育信息化云平台中参与主体的职能不同、平台研发标准不同、数据不能共享及资源分布不均等情况使参与主体之间难以实现供需匹配与生态创新。文章通过系统地梳理特殊教育信息化平台研究现状,运用平台生态系统与价值网络理论,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云平台参与、协同与聚合的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以SD特殊教育创新实践为例,文章分别分析了以“特殊儿童”、“特教合作伙伴”与“特教竞争者”为核心的参与主体互动关系,以期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扩展已有研究视角。
关键词:平台生态系统;价值网络;特殊教育;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15-0035-05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技术推动与社会多组织的支持下,特殊教育信息化事业得到稳步发展。2019年,国家卫健委、中国残联基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关于保障特殊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建议”,对国家相关举措进行了总结。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在立法工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底数核查、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登记评估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保障等方面成效显著。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我国共有2152所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在校生66.6万人,比《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实施前增加29.8万人,增长率为81%。特殊教育信息化平台在解决特殊教育学生数据来源不统一、特殊教育师生比过小、普校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1]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特殊教育微平台与资源云平台在支持特殊教育同步教学、异步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已有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主要聚焦具体某一区域的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机构组织形态、特殊教学平台研发等,难以有效解决参与主体之间数据难以共享、发展标准不统一、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而基于核心学校或者核心资源平台所形成的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在协同多主体价值创造创新、数据共享与平台治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2]价值网络作为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中多参与主体之间的价值关联关系的描述,能够深度进入特殊教育参与主体的业务与价值创造逻辑。因此,本文尝试以平台生态系统理论、价值网络理论为基础,归纳梳理特殊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现状,构建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以SD(SD是指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相关的地方也是顺德区的管辖范围)特殊教育创新实践为例,分析其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供需匹配与生态创新,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章以“WoS”和“中国知网”为来源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归纳法对领域高被引文献与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主要内容为“平台生态系统”、“价值网络”与“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平台”三方面的相关述评。
1.平台生态系统与价值网络研究现状
平台生态系统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情境,具有多主体互补依赖性、促外部创新性、价值共创性、动态平衡性等,经历了从双边平台向多边平台的过渡,不仅可以促进双边平台的价值创造,还能够协同生态参与主体的创新与竞争。[3]现阶段,有关平台生态系统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Inoue、Hashimoto和Takenaka指出通过平台生态系统改善了平台所有者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结果表明,随着用户数的增长平台生态系统价值也得以增长,同时保证了用户和物流企业的利益。[4]Inoue、Takenaka和 Kurumatani指出平台生态系统能够吸引大量平台用户进入,实现平台的可持续性发展。[5]
价值网络形成的过程中,以往研究多关注价值网络中多主体之间的价值创造逻辑。Brehmer、Podoynitsyna和Langerak认为企业能够创新性地可持续发展,是跨越组织边界的协作产生的效果,核心企业与其他合作者形成的價值网络,促进他们之间的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与价值获取。Zott、Amit 和Massa提出的商业模式作为企业创新的新的分析单元,不仅能够全面系统地解释企业参与主体之间的业务往来,即价值网络中参与主体的关系,还能解释企业价值创造与获取的逻辑。[6]Vannieuwenborg等指出eCare平台参与构成价值网络的主体有护理接受者、平台提供者、正式的照料者、政府、服务消费者、非正式照料者、网络运营商、开发商等。[7]
2.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现状
研究以“special education”&“platform”为主题词,在WoS数据库检索;以“特殊教育&平台”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发现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特殊教育中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学习软件与应用程序开发、特殊教育云平台的设计、数字化环境与资源建设三方面。
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特殊教育软件与应用程序开发方面,Chu等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推荐方法,可以根据教师或学生的特征,学生的优势、劣势与残障类别,确定最适合的学习案例,以帮助特殊学生实现自适应的基于问题的电子学习(PBeL)。[8]Fernandez-Lopez等研究发现,个性化、定制化的适应性软件Picaa通过设置探索、联想、难题与排序四种教学活动,可以改善特殊学生的语言、数学、环境意识、自主性与社交等能力。[9]Martin等介绍并设计了一款通过创建故事与漫画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表达观点的应用程序,参与人员有护理人员、教师、专家、自闭症患者。[10]
特殊教育云平台设计与研发方面,刘溅有和安昊从组网方式、输入接口和软件三方面构建了人机交互学习平台。[11]安俊英等运用缺陷补偿原理,开发了能够满足盲生和低视力学生不同需求的“新特视障人员考试平台”,为学生、教师与管理人员顺利开展考试提供解决方案。[12]刘洪沛等设计研发了远程教育康复平台,为康复师、患儿和家长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和康复途径,实现了评估、诊断、康复训练、反馈、再实施教育康复等业务,不仅提升了患儿的康复效果和家长的主动参与性,还为基于远程教育的康复培训提供了参考方案。[13]刘洪沛和肖玉贤提出基于融合理念的特殊教育信息化平台,为特殊教育数据来源不统一、特殊教育教师缺乏、普通教育教师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1]
特殊教育数字化环境与资源建设方面,路荣喜提出了基于云技术的数字化特教学校构建体系,涵盖网络环境、教学应用系统、康复教学应用系统、职业教育应用系统、德育应用系统、资源中心、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课外活动平台与管理应用平台等方面。[14]郭炯和钟文婷建议从政策规范、数字化校园建设、资源服务平台构建、教学人员专业能力提升与国际交流合作等多个方面提升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15]San Bartolome等在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图书馆安装了TICO家庭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改善学生的前认知。[16]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事业。特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特教学校、康复机构、特教教师、普教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作为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情境,为特殊教育平台拥有者或平台领导者协同,连接特殊儿童、合作伙伴与竞争者等提供了基础资源与环境;价值网络展示了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逻辑,提供了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与价值获取的战略方案。然而,现有研究中存在以下不足:①没有关于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②价值网络的研究中平台参与主体多是核心企业或核心平台、与之相关的合作伙伴,未从终端用户视角、竞争者视角深入分析;③现有特殊教育平台的研究大多关注某区域特殊教育、某特殊教育机构、具体特殊教学平台等,难以支撑特殊教育参与主体间的供需匹配与生态创新。
鉴于此,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价值网络视角下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①遵循“参与-协同-聚合”的逻辑,构建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②以SD创新实践为例,分别以“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合作伙伴”与“特教竞争者”为核心,解读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参与主体之间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与价值获取。
三、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构建
以提供特殊人群终生需求满足为目标,遵循“参与-协同-聚合”价值创造逻辑,本文构建了基于云平台参与、云平台协同与云平台聚合的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见图1)。该平台生态系统提供特殊人群的诊疗、学习、社会化、就业、生活等多方面所需的技术、产品与服务,可以促进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使原各自分散的平台有效聚合;使特殊教育的发展实现供需匹配、跨界创新、共生互惠、生态创新。其中,参与主体有特殊人群及其家庭成员,政府,特殊或普通教育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学者,残联、福利院或孤儿院、志愿服务等组织的用户,诊疗专家与康复师,从事特殊教育行业的企业服务人员。基于云平台的协同是由“云服务空间+行业平台”融合形成,云服务空间分为数据中心、个性化云空间;行业平台有学生成长平台、政务平台、教育与培训平台、诊疗与康复平台、企业服务平台与社会服务平台等。基于云平台的聚合旨在实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 、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边缘计算、5G等新技术的支持,提供个性化服务、科学决策、资源均衡、全面参与、社会促进等新服务,实现基于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的终身服务。
由于不同平台职能不同、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该平台生态系统中包含以“学生”为核心的价值创造网络、以“特教合作伙伴”为核心的合作关系网络、以“特教竞争者”为核心的竞争关系网络等,三种互不相同、互为影响的价值网络。三种价值网络较为全面地描述了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中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的迭代更新提供资源基础,具体如下。
1.云平台参与主体与平台支持业务
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将原有分散的多平台进行连接,将不同参与主体通过云服务空间与行业平台聚合在一起,为特殊人群提供终身服务而开展业务,进行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云服务空间主要由数据中心与个性化云空间组成,数据中心实现对云平台中所有参与主体、设备仪器产生的海量数据的管理与应用,基于新技术,提供大规模、灵活的、模块化处理的数据服务能力。个性化云空间可以帮助实现端到端的集成服务,基于移动应用、可穿戴设备等,在采集特殊人群个性化数据、识别个性化需求上实现精准定位,以便提供个性化服务。
行业平台由学生成长平台、政务平台、教育与培训平台、诊疗与康复平台、企业服务平台与社会服务平台等组成。政务平台的使用主体为政府人员,政府作为监督与管理者,运用平台的数据资源,进行科学决策,引导与监督特殊教育事业的平稳过渡与发展,在促进民生感知与均衡资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学生是主要服务对象,其直接参与平台价值创造,家庭成员作为伴学与助学者,与学生紧密连接。教育与培训平台参与主体是特殊和普通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智慧校园建设、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研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培训等方面发挥作用。
通过诊疗与康复机构平台,诊疗专家负责特殊人群整个生命周期的诊断、评估与治疗;康复师可以有效开展康复训练、教育与培训。企业服务平台提供核心平台的研发技术,支持核心平台强大的算力,提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构建需要的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与系统,研发康复器件,为特殊人群提供就业机会与平台等。社会服务平台由福利院、孤儿院、志愿服务组织等构成,在社会宣传、社会参与、社会促进中,可以有效推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
2.基于SD实践的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中多主体互动
SD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多主体价值关联主要指,以参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平台、用户、资源、服务等协同创新发展为目的,促进平台生态系统中不同参与主体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与价值获取的群关系。依托1个特殊教育学校、130个普通教育学校、19个康复机构形成了基本的三类群关系,即分别以“学生”、“特教合作伙伴”与“特教竞争者”为核心的价值关联系统。
(1)以“学生”为核心的价值关联系统
SD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目前服务于8类特殊儿童,合计465名以学习过程、残疾诊疗与就业评估为目的进行价值创造。①过程性价值创造指特殊儿童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以“特殊儿童”为核心,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教育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反馈进行了有效的记录。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训练成长档案袋,便于学生终身学习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为教师教研活动与教学反思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资料。②诊疗性价值创造是指平台对所有进入平台的特殊儿童都进行了残疾类别与级别的记录,以及参与康复训练方面的统计,该内容提供了学生可参与训练的频次,可以帮助更多特殊教育服务主体同时开展多类型的服务,同时也可为医疗单位提供相关数据,降低医疗康复机构的信息搜索成本。③就业性评估价值创造是指平台所有记录可以有效反映特殊儿童的生活技能与工作技能掌握情况,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生活,可以为其就业单位与终身学习经历提供依据。SD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现已涵盖了数所高等职业院校,直接面向平台所有特殊儿童义务教育阶段,有利于教育后学历的获取。
(2)以“特教合作伙伴”为核心的价值关联系统
特殊教育合作伙伴分为直接合作伙伴、间接合作伙伴及其他合作伙伴。直接合作伙伴是目前平台已经纳入的相关机构,主要有資源教室学校、启智学校、康复机构。其中,资源教室包括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学校、随班就读学校以及康复训练机构,分布于SD大良、伦教、北滘、陈村、乐从、勒流、杏坛、均安、龙江、容桂等地。启智学校是80年代末,为解决特殊儿童教育问题,SD在普校分别开设的至爱班和聋儿语训班。康复机构主要有SD威权康复服务中心、容桂星愿自闭症康复中心、星宸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间接合作伙伴是指能够辅助SD特殊教育资源云服务更好发展的机构,涵盖其他同类可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合作伙伴或者合作平台。其他合作伙伴是战略合作伙伴、跨行业类合作伙伴,如医疗、金融、物流、电商等。
(3)以“特教竞争者”为核心的价值关联系统
SD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正在逐渐形成,恩启特教平台、蜗牛大班长、大米和小米、成都市特殊教育服务云平台、康复云平台等在后疫情时代崛起,为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形成与迭代提供了基础。恩启以科技和内容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围绕国内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康复训练需求,先后创建了特殊教育培训平台、自闭症儿童康复效果评估工具、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在线社区。蜗牛大班长主要强调MUST方法,该方法强调对强化物的有效选择与使用,需要根据技术条件、使用环境、被强化者的心理需要来确定,如原始强化物为食品、饮料、玩具等;次级强化物如分数、代币等。大米和小米是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融评估、康复和培训于一体的自闭症干预康复体系——RICE,主要功能业务具体包括康复服务、融合教育支持、家长培训、线上课程及科普资讯等一体化项目,服务于自闭症、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学习障碍、发育迟缓等相关用户,方式有信息咨询、教育培训(不含医疗行为)等。成都市特殊教育服务云平台实现了全市特殊教育机构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特殊教育资源共享,并开展了特殊教育质量监测,为管理机构决策提拱数据支持。
四、总结与展望
本文以平台生态系统理论、价值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特殊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研究现状分析,创新性地对价值网络视角下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进行深入解剖,构建了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基于特殊教育创新实践,分析了平台参与主体的互动关系、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中三种不同的价值关联系统,为后续研发提供基础。其中,平台有学生成长平台、政务平台、教育与培训平台、诊疗与康复平台、企业服务平台与社会服务平台等,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扩展已有研究视角。
SD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从支持医教结合、普特融合到全面在线教育等平台的建设,已汇聚了近150家机构的参与,在区域乃至国内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建设中,形成了强有力的示范效应,后期将围绕“价值创新-资源整合-供需匹配-价值共享”的过程,梳理SD特殊教育创新实践价值创造逻辑。其中,SD特殊教育平台生态系统已从医教结合、普特融合、在线教学等方面为价值创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于用户资源整合、平台资源整合与第三方机构资源整合,在实现教学主功能的基础上,提升生态服务能力,实现特殊患者“出生-教育/康复-就业”终身成长档案袋的构建。与此同时,基于先进算法实现了用户需求匹配、平台升级需求匹配、价值创造需求匹配,正在进一步拓展教师培训资源、家长培训资源以及管理人员培训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洪沛,肖玉贤.特殊教育信息化平台研发:融合教育理念的创新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020(2):68-75.
[2]Gawer A.Bridging Differing 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ical Platforms: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Research Policy,2014,43(7):1239-1249.
[3]Parker G G,Alstyne V,et al.Two-sided Network Effects:A Theory of Information Product Design[J].Management Science,2005,51(10):1494-1504.
[4]Inoue Y,Hashimoto,Takenaka T.Effectiveness of Ecosystem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Marketplace Platform Ecosystems[J].Sustainability,2019,11(20): 5866.
[5]Inoue Y,Takenaka T,Kurumatani K.Sustainability of Service Intermediary Platform Ecosystems: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Japanese Hotel Booking Platform-based Markets[J].Sustainability,2019,11(17):4563.
[6]Zott C,Amit R,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37(4):1019-1042.
[7]Vannieuwenborg F,Van Der Auwermeulen T,Ooteghem J,et al.Bringing Ecare Platforms to the Market[J].Informatics for Health & Social Care,2016(42):1-25.
[8]Chu HC,Chen TY,Lin CJ,et al.Development of an Adaptive Learning Case Recommendation Approach for Problem-based E-learning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Students with Mild Disabilitie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6(3): 5456-5468.
[9]Fernandez-lopez A,Rodriguez-fortiz MJ,Rodriguez-almendros ML,et al.Mobile Lear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Ios Devices to Support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Need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3(61):77-90.
[10]Martin E,Cupeiro C,Pizarro L,et al.“Today I Tell”a Comics and Story Creation App for People with Autism Spectrum Cond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2019,35(8):679-691.
[11]刘溅有,安昊.构建中度弱智儿童人机互动的学习平台[J].中国特殊教育,2006(2):47-51.
[12]安俊英,周华丽,付百文,等.视障人员考试平台开发及其学生试用探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2):28-31.
[13]刘洪沛,肖玉贤,刘巧云.遠程教育康复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8(12): 69-75,80.
[14]路荣喜.基于云技术的数字化特教学校建设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14(9):56-59, 66.
[15]郭炯,钟文婷.特殊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 37(4):26-35.
[16]San Bartolome MAG,Boudet JLF,Maestre JIA,et al.AAL Platform with a“De Facto” Standar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TICO):Training in Home Control in Special Education[J].Sensors,2017,17(10):23.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