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
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每册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几篇课文及助学系统组成。每篇课文看上去都是独立的,实际上在单元主题下互相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单元主题包括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单元整体出发,关注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寻找合适的路径,达成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采用双线组元编排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写的重要特色,双线一条是人文主题,一条是语文要素。人文主题是蕴含在课文内容中以回环往复来达成强化的效果,语文要素则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不断推进形成能力,二者在整个教材中既自成系列又互相交融。
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舐犊情深”,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充分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题目中的“慈母”在课文中,集中表现在“我”去母亲上班的地方要钱买长篇小说这一情节上,“我”看到母亲“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在听到“我”要钱买书时,母亲没有听从旁人的劝阻如数把钱给了“我”,并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题目中的“情深”在“我”深受感动后将买书的钱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后,母亲再次给“我”钱去买书,使“我”体悟到母亲宁可自己再苦再累也满足孩子读书求知的愿望,这种强烈的母爱就在给钱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中体现出来。学生品读课文中母亲支持孩子读书的言行举止,既能充分感知慈母的形象又可以体会母亲对儿子的深深挚爱,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效整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都属于单元教学的助学系统。相比较而言,课后练习一般是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针对每篇课文内容的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既包含基础性的学习要求,如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等,又包括发展性的学习要求。语文园地是安排在单元所有课文之后的一个带有综合意味的训练,这些训练的内容也与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由此不难看出,课后练习与语文园地都联系着单元主题,可以进行有效整合学习。
如课文《爬山虎的脚》课后练习第3题是“找出课文中你觉得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而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栏目中安排了“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的。)”对这样的两道练习,教师就可以将其整合起来,指导学生训练。在完成课后练习时,学生不仅是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进行抄写,关键还需要注意说出哪个词语能够体现准确的意味。如果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在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找范例,看“逐渐”一词是怎样表达出准确的意味的,再去课文中寻找、抄写,并给描写准确的词语加点。
阅读内容和表达要求的整合说白了就是读写结合,需要教师将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中指向阅讀的要素和指向表达的要素在文本内容中找到对接点,形成读写互动的学习态势。
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指向阅读的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指向表达的要素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将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的学习训练整合在一起进行。以教学《掌声》一课为例,教师在学生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之后,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英子克服内心的自卑走上台讲故事,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增强了自信心。课文中有“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英子,是如何向同学们“请教”跳舞的,这样就把阅读与单元口语交际的“请教”有机整合在一起了;在小练笔时,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的“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出英子讲的“小故事”。这样的学习设计,体现的就是阅读与表达的有机整合。
总之,对于单元整体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整合的意识,而且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整合策略、方法,寻找到适宜的路径,才能真正体现出整合教学的优势,把单元整合教学推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