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涵 肖志高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2;2.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114)
炎陵县具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加强炎陵县红色基因传承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区,将炎陵红色旅游融合周边湘赣地区红色旅游环线,打造成全国红色研学和红色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融入炎陵县全域旅游,积极创建中国红色文化艺术区。
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我国“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做强跨区域旅游城市群,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近年来,炎陵县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要求,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积极开展旅游开发工作,积极策划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借助政策的发布,各省市、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全域旅游视域的旅游产业融合。结合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振兴旅游产业,在保护现有资源和文化的同时,全力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挖掘,推动红色旅游对整个全域旅游的融合,实现单一旅游体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向转型,顺应时代背景下全民心理需求,以文化旅游推动炎陵县全民经济发展,同时积极挖掘红色旅游资源以进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1]。目前前往湖南省旅游的游客多以红色旅游及山水游览观光为主。政府支持,政策推广,2017 年湖南与江西成立中国红色文化旅游推广联盟。近年来,旅游业作为炎陵县重点产业,2019 年全县接待国内游客766.1 万人次(图1),占全市旅游接待总量11.9%,旅游产业增加了炎陵人民的收入。
图1 炎陵县2011—2019 年旅游接待量和收入变化表
炎陵经历过重大革命历史,是一个老革命区,留下众多历史遗迹,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包括红军标语博物馆的一些抗战标语、万寿宫、万家大屋等,且保存较好、完整性较高,具有很高的观赏游憩价值和历史价值。红色旅游是我国一种特有的文化资源,利用红色文化景点的打卡,缅怀红军先烈。红色旅游多集中在国内,国内许多专家对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资源融合作了研究。作为炎陵县重要文化资源的红色旅游是促进全域旅游的重要部分。
2.1.1 红色属性突出 炎陵县是湘赣边区及井冈山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 年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炎陵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活动,并做出系列战略性军事决策,在此掀开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炎陵进行建军建党、土地革命、政党建设等首创性革命实践,留下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和大批革命遗址群,其中有毛泽东连队建档旧址叶家祠及桥头江家、军民诉苦大会旧址中村圩头、毛泽东传授政治课旧址八担丘,朱毛首次会面旧址十都万寿宫,中村插牌分田旧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团部旧址洣泉书院,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师部旧址周家祠、周南中学,这批红色革命遗址具备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也为炎陵县带来了旅游价值。除却大批文化遗址,还有部分本地老红军、抗战名将、革命先烈的故居成为炎陵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革命先烈何孟雄故居目前是全国首个党教示范基地;张平化故居——中共酃县县委机关旧址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红色历史建筑已成为炎陵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强有力载体[2]。在这些红色遗产的熏陶下,炎陵县修缮了系列红色文化设施,如以收藏、保护、展览红军标语为主的红军标语博物馆、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同时完整保存了湖南省第一座双曲大跨径拱桥、亚洲最大跨度的单孔桥、亚洲第二高桥——红星桥。这些红色文化的展示与纪念设施,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有着多种价值和功能,同时为炎陵县发展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奠定了基础。
2.1.2 文化价值独特 炎陵县不但拥有大批红色文化资源,同时还受非物质文化的熏陶,其中炎帝陵祭祀大典2006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遗,炎帝陵祭奠不仅是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也是发展文旅产业开发文创产品的创意素材。祭奠的存在,可以使游客了解炎帝历史、祭奠的由来,了解炎陵文化风貌。除却国家级非遗,还有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省级非遗“苏区歌谣”,歌谣不但呈现出革命老区的革命热情和政治觉悟,同时也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炎陵县苏区歌谣是以羽调式和徵调式的本地曲调和客家山歌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曲艺形式,如《自由歌》《拥护苏维埃》等炎陵小调,《送郎调》《五劝姐》等客家山歌。炎陵苏区歌谣以当地歌韵为基础,采用比、兴、赋的手法展示革命内容,歌词通俗易懂,起到团结一致、抵抗外敌的宣传鼓动作用[3]。此外,还有炎陵三人龙、炎陵客家山歌、炎帝传说等省级非遗及部分市级非遗。炎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性、唯一性是目前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及文创产品创意元素的来源。
2.1.3 文化资源多元化 炎陵县人文历史厚重,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要素,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资源基本覆盖至全县范围,类型较为丰富,品级较高,搭配组合好,且分布均衡、疏密有致,开发潜力大。整体呈现“红、古、绿、彩”的特点,不同种类资源相互交错、相互补充融合,具有瑶乡文化、客家文化等民俗风情,拥有大院农场、神农谷等秀丽山水,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旅游资源集中分布的廊道,组合度好。这些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共同使炎陵县旅游资源多元化,对于炎陵县的旅游发展有着独特的推动力[4]。炎陵县通过全面实施“绿色崛起、产业振兴、开放带动、民生优先、实干兴县”发展战略,利用县域资源全力发展全域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5],获评2016、2017 年湖南省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
2.2.1 旅游交通线路有待组织 炎陵县旅游整体呈现“东西部强,南北较弱”的态势,整个空间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炎陵县目前有长沙—炎陵火车专列、G106 国道、S206、S207、S349 省道等道路设施,整体能够实现各市到县镇的交通线路,交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目前各乡镇到村的道路级别较低,路面较窄,受山川地貌的条件影响,内部交通系统发展受到阻碍,导致旅游资源聚集区炎帝陵、红色革命遗址群、神农谷、大院农场、密花村等景区衔接不够贯通,景区与景区、景点与景点不但距离远,而且交通存在大问题,这种劣势严重阻碍了村镇旅游资源的开发[6]。
2.2.2 旅游产业链发展不完善 炎陵县近几年游客量持续增加,但旅游产业仍不够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有待优化,“旅游+”发展不够充分,其发展方式粗犷,注重规模和数量而对质量效应较少关注,旅游九大要素“食、住、行、购、游、娱、信、智、健”不健全,县城至村镇的各大景点连接不顺畅,炎帝陵、神农谷、革命遗址群几大重要景区节点未衔接,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各资源文化未形成统一的景点品牌,且各景区智慧化旅游体系尚缺,存在旅行安全隐患,旅游产品呈现单一局面,红色文化旅游尚未形成体系。
2.2.3 综合品质有待提升 炎陵县现有国家级5A 旅游景区1 家,国家4A 级景区2 家,3A 级景区1 家,还有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及一些乡村旅游区。目前炎陵县形成了以炎帝陵祈福祭祀、观光游憩、生态避暑、红色教育等资源文化展开的产品结构,炎陵县目前主要以炎帝文化为主带动县域旅游产业,但存在炎帝文化、红色旅游等产品开发不充分、开发模式单一、层次浅,文化旅游产品缺乏系统化、品牌化开发问题,致使整个炎陵县旅游系统不全、服务和产品体系架构不完整[7]。炎陵县有8 家旅游服务商、1 家本土企业,旅行社为游客提供短途行程、导游等服务,但其服务水平与深度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等专业性强的产品能力要求不相适应。炎陵县炎帝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未进行深度开发,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无法带动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以致接待游客量与旅游收入不成正比,游客整体消费量不高,这种单一观光的旅游模式已不能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的要求,炎陵县旅游产业综合品质有待整体提高。
来往湖南的游客多以红色旅游及山水游览观光为主,红色旅游能够带动地区、景区住宿、文创产品销售等服务的发展,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炎陵县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形成一种竞争关系,若进行资源合作,则有助于促进双方旅游经济发展。炎陵县与茶陵县相邻,资源属性相似,都拥有茶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但各具特色。茶陵县茶祖文化和耕读文化突出;炎陵县则以炎帝文化、红色文化为主,两县在一定程度上可形成资源互补。安仁县在炎陵县周边。炎陵县、茶陵县、安仁县可组成链接井冈山的红色旅游干线[8]。炎陵县与井冈山同为红色文化聚集地,作为井冈山根据地的一部分,且炎陵县靠近井冈山,炎陵县具有唯一性的炎帝陵,且炎陵县的红色文化资源不及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双方可以加强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发展。炎陵县可以作为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延展部分,双方共建红色旅游线路、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致力于炎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延长旅客游玩时间。遂川县与炎陵县山水相连,两县可以形成资源互补,利用红色资源,形成以红军长征、井冈山精神等红色旅游主题的路线。将炎陵融入湘赣边红色旅游环线,建成全国一流的红色研学与党性教育旅行目的地,加强湘赣边红色基因传承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
炎陵县具备独有的旅游文化,且具有垄断性的人文资源,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和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炎陵县的这些人文财富是不可再生的,不但有历史意义,而且是炎陵县发展旅游文化的重要部分。红色历史文物和营造景区红色氛围是开展红色旅游的要素,但单纯的红色精神旅游已不能吸引游客驻足,需要以红色文化为底料,拓展红色文化底蕴的体验式、互动式、参与式的活动及表演,增强文化吸引力,创新优秀文创产品,通过情景剧、话剧、舞台剧、微党课、环绕式VR 等演出互动形式让厚重的红色文化变得鲜活。通过整合叶家祠、桥头江家、朱家祠、松山坝等红色文化节点,围绕“听红色党课、走红军路、向革命烈士献花、看红色歌舞、学唱苏区歌谣”进行体验式研学游行,在红色旅游景区开设专门的“红色故事会”茶楼,以茶话会说书的方式讲授毛主席及革命先烈在炎陵土地上进行的革命战争事迹,拉近了游客与红色文化的距离。利用“环绕式AR”场景虚拟体验感受革命战争时期的真实战斗情景,以红军标语博物馆为主题整合周边洣泉书院、江家试馆等资源,将红色文化作为创意核心,将红军标语馆打造成AR 红色体验馆,切身感受历史文化。利用智能化平台,提升改善红色景点的静态陈展方式,融合“互联网+”,增强观赏游客的参与感、体验感[9]。同时将万寿宫、叶家祠等革命遗址节点加入红色小剧场等角色扮演的表演活动,加强与游客的互动性,在关键红色景区节点加入重要历史人物的模仿者,加强游客游玩的代入感,增设与模仿者合影及服装租借体验式服务。同时利用红色元素制作伴手礼、工艺品、土特产等,创作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
炎陵县拥有丰富的“红古绿彩”资源,如以炎帝陵为主的炎帝文化资源、以红军标语馆、叶家祠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神农谷为主的山水资源等。通过多种资源的整合及业态创新,形成炎陵红色文化与炎帝文化山水资源联动的旅游线路,打造红色记忆之路,构筑以炎帝文化为核心的产品体系,融入红色研学、生态康养度假等产品体系。利用炎帝文化吸引客源,以神农谷生态康养留住客源(图2),延长游客旅游周期,以神农谷为最终环线,景区风格的改变有利于缓解游客的审美疲劳[10]。在神农谷打造室内外结合研学基地(图3),借用神农谷依山傍水的山地资源打造“红军路”“真人山地实战”等体验式红色体验区,依托神农谷完善资源配套、景区基础设施、旅游必备体系。合理融合各种资源,打造炎陵县红色文化产业品牌。
图2 神农谷
图3 神农谷研学基地策划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红色旅游,各地政府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讲好红军故事、重温革命历程寻找红军遗迹。炎陵县有丰富的文化及生态元素,利用县域内各景区的资源相互联动,突显各景区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形成炎陵县红色文化产业品牌,与湘赣边地区旅游联动,与古绿资源联动融合,加大红色文化产品创新开发力度,打造一个文化与旅游创新发展的旅游模式。这种旅游模式的发展,不但能带动炎陵县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缩小炎陵县与周边县城的经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