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科学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科研角色与服务

2021-09-05 08:08谢冰冰
图书馆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研人员图书馆

张 俊,谢冰冰

0 引言

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European Research Libraries,LIBER)发布的LIBER Open Science Roadmap[1]指出研究图书馆(Research Libraries)要在开放科学中发挥积极作用[2]。高校图书馆(以下简称“高校馆”)作为支撑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场所,为高校学生、老师、研究员、科研团队或实验室提供信息资源与服务,在高校科研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众多高校馆为科研人员提供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EI、Elsevier等知名数据库,以及Science、Nature等著名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科研人员提供学科服务,掌握教学科研工作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帮助广大师生充分了解与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3];收集、整理、储存与管理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成果,以及学生的学士、硕博士论文。因此,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更应积极响应开放科学运动,实施开放科学实践,在助力高校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实现科研价值。

伴随开放科学实践的深入,高校科研范式如高校与企业的科研契约关系、高校科研成果的传播形式、高校的科研评价方式等逐渐发生转变[4]。高校馆应在这种范式转变过程明确自身科研角色定位,转变自身科研服务,实现自身科研价值。目前,国内外以开放科学与科研为主题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科研数据研究、科研平台研究、图书馆建设研究三个层面。在科研数据研究上,国内外研究主要涉及开放科学环境下的科研数据开放共享[5-8],科研数据出版[9-11]、科研数据收集、管理与法律保护[12-13],科学数据诚信[14]等主题。在科研平台研究上,国内外研究主要涉及开放科研众包平台[15]、高校科研数据平台[16]、科研社交网络平台[17]、健康医学科研数据管理平台[18]、科研仪器共享平台[19]等主题。在图书馆建设研究上,国内外研究主要涉及开放科学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20],研究型图书馆的角色定位[21-23]、战略规划[24]、学科服务拓展[25],高校馆的服务改变[26]、馆员角色转变[27]等主题。尽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开放科学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的角色定位、战略规划、学科服务拓展,高校馆的服务改变、馆员角色转变等有关图书馆建设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尚未完全明确与深入揭示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的科研角色定位与科研服务转变,以及其如何实现高校馆科研价值。

2020年3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多国科学部门代表举行线上会议,开放科学议题是本次会议的焦点之一。开放科学获得了国际上各大组织或机构的高度关注。高校馆作为支撑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理应积极响应国内外开放科学发展趋势,构建开放科学实践,促进自身科研价值的实现。基于此,本研究利用网络调研方式,深入分析国内外现阶段图书馆开放科学实践,系统地揭示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在科研角色定位与科研服务转变上如何实现自身科研价值,以期为高校馆明确科研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完善科研数据管理,创新科研服务等开放科学实践提供参考,从而促进高校馆构建开放科学环境与氛围,助力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高效实现自身科研价值。

1 图书馆的开放科学实践

目前图书馆开展的开放科学相关实践主要包括机构知识库建设、开放获取政策制定、开放教育资源服务设计、开放数据服务设计等层面。其中,机构知识库是开展最多的图书馆开放科学实践,属于“绿色”开放获取,科研成果首先以传统方式出版,随后存储到机构的开放获取库中[28],以便利公众免费浏览和下载。

1.1 机构知识库建设

在机构知识库建设上,国内外众多高校馆成功构建机构知识库,以存储高校各类知识成果。张伶等学者通过网络调研方式发现,截至2019年11月国内高校馆共建166个机构知识库,其中42所“双一流”高校中共有机构知识库36个,26个在正常运营[29]。截至2021年2月2日,研究在开放存取知识库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DOAR)网站上进行检索与筛选,发现此网站已注册4,501个机构知识库。其中,1,812个机构知识库由高校馆建立,这些机构知识库使用最多的平台是DSpace、EPprints与WEKO,储存的文献类型众多,包括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书籍、章节、报告、数据集、专利、软件等。尽管数据尚未覆盖所有国家与机构,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机构知识库建设也是国外开展最多的图书馆开放科学实践。

1.2 开放获取政策制定

在开放科学政策制定上,图书馆制定开放获取政策,支撑开放科学运动,服务图书馆用户。大英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发布开放获取政策(British Library open access policy for staff research outputs),旨在促使本馆知识遗产促进科学研究、灵感启发或学习享受[30]。内达华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Univeristy of Nevada Las Vegas,UNLV)图书馆发布开放获取政策(UNLVUniversity Libraries Faculty OA Policy),旨在最广泛地传播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文章,将知识贡献于更广泛的用户[31]。瓦尔帕莱索大学(Valparaiso University)克里斯托弗中心图书馆(Christopher Center Library)发布开放获取政策(Open Access Policy),旨在确保本馆的研究和学术作品永久免费地提供给更广泛的用户[32]。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图书馆发布开放获取政策(Open access policy for Libraries staff),旨在广泛地传播本馆全体员工的科学研究与学术成果[33]。

1.3 开放教育资源服务设计

在开放教育资源服务设计上,众多高校馆在网站上设计开放教育资源栏目,提供开放教育资源。武汉大学图书馆在网站上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栏目,包括综合类开放课程、国内开放课程、国外开放课程、校内精品课程4个栏目,相关课程分别在网易公开课、爱课程、腾讯视频的国内大学名师讲堂、Coursera、Udacity、武汉大学精品课程网等平台上发布[34]。亚岗昆学院(Algonquin college)图书馆在网站上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栏目,并设计主页、开放多媒体、开放教科书、常见问题4个导航栏,栏目主要整合众多开放多媒体、开放教科书的获取渠道[35]。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图书馆在网站上构建开放教育资源栏目,提供开放教育资源的相关介绍,整合数据存贮库、开放教材、开放期刊、开放课程、开放视频、开放电影、开放数据集等主题的众多网址链接[36]。宾夕法尼亚印第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图书馆在其网站上构建了开放教育资源栏目,设计开放教育资源的介绍、案例、搜寻、制作等7个主导航栏,并按照学科分类,详细地整合众多学科开放教材的网络免费获取地址[37]。

1.4 开放数据服务设计

在开放数据服务栏目设计上,图书馆在网站上构建开放数据栏目或建立开放数据平台,供公众免费获取。苏格兰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在网站上构建开放数据栏目,阐释本馆开放数据出版实践,分享开放数据的网络存储地址(地址名称为Data Foundry),以多种文件格式发布本馆的开放数据出版计划[38]。新西兰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New Zealand)在网站上构建开放数据栏目,发布本馆的开放数据,整合其他机构开放数据的网络获取地址,供公众免费获取与使用[39]。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图书馆在网站上构建开放数据栏目,单独建设具备开放数据目录导航与检索功能的开放数据存贮平台,供公众免费获取本校大量开放数据[40]。卢森堡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Luxembourg)建立开放数据平台,设计主页、数据、工具、API、联系5个导航栏,将其部分内容和元数据作为开放数据集进行发布,以促进更广泛的用户获取与使用[41]。

尽管如此,也有众多高校馆尚未进行开放科学实践,或开放科学运动实施力度不足,或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在助力高校师生、科研团队等对象高效进行科学研究,实现自身科研价值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扮演着多种科研角色,是实现科研服务转变的核心场所(见图1)。基于此,本研究将从高校馆的科研角色定位与科研服务转变两个角度,深入分析高校馆的科学价值实现机理,以指导高校馆开展开放科学实践,助力高校馆的科研价值实现。

图1 高校图书馆的科学价值实现机理

2 高校图书馆的科研角色定位

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首先应明确自身科研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科研价值。伴随国内外开放科学实践进程,高校馆应分别扮演开放科学实践的倡导者、科研基础设施的构建者、开放资源共享的协作者、科研成果的数字出版者、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规范者、科研成果开放共享的评估者等科研角色,在开放科学实践的各个阶段将自身科研价值最大化。

2.1 倡导者

高校馆作为高校科研服务与协同部门,有着与开放科学所具备的科学研究自由、开放、合作与共享理念[42],其倡导开放科学实践是必然趋势。作为开放科学实践的倡导者,高校馆应积极探索国内外开放科学实践的优劣势,结合本馆特色并明确自身科研角色定位,积极履行开放科学基础设施构建与科研成果开放共享两个方面的倡导与宣传工作,以推动开放科学环境与氛围的构建,助力自身科研价值的实现。在开放科学基础设施构建方面,高校馆应积极倡导开放科学政策(开放获取政策、开放出版政策、开放科研数据共享政策等)与开放科学标准(开放数据标准、开放API标准、开放平台构建标准等)的定制,推动开放平台的构建(开放软件选取、人员安排、经费筹集等),推动高校馆开放科学政策、标准与平台的实现,以避免高校科研成果在开放共享时的侵权风险或泄露风险,促使科研人员自愿开放共享自身科研成果;在科研成果开放共享方面,高校馆应积极向高校各院系与部门、科研人员宣传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同行评议等开放科学理念,促进不同领域或相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开放共享最新研究成果,推动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便捷、免费地获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积极倡导高校各个院系或联合其它高校相互合作,促进科研成果在不同院系与机构之间高效地开放共享。

2.2 构建者

高校馆存贮着大量的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涉及国内外众多研究领域的期刊、图书专著、硕博士论文等文献,收集、整理、储存与管理着高校科研人员众多科研成果,是高校科研基础设施的构建者[43]。高校馆作为科研基础设施的构建者,在开放科学环境下更应明确自身科研角色定位,不仅需要管理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为其提供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还需要构建适应开放科学的科研基础设施(如开放科学政策、开放科学标准、开放平台等),以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开放共享进程、科研人员之间的协同合作,从而促使高校馆科研价值的实现。在开放科学的政策与标准上,高校馆应结合本馆特色,制定开放获取政策、开放出版政策、开放科研数据共享政策等方面的开放科学政策,开放数据标准、开放API标准、开放平台构建标准等方面的开放科学标准,为高校科研成果的开放共享提供政策与标准保障,推动高校馆开放科学实践的高效运转,助力高校馆的科研价值实现。在开放平台上,高校馆应构建开放共享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成果的开放共享渠道,促使其便捷地共享科研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视频公开课等开放资源,推动科研人员间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提升高校科研项目的跨学科合作,进而扩展科研成果的研究力度、广度、深度与产量;实现高校各院系、图书馆、科研人员、同行评议专家等科研利益相关者协同处理开放资源的知识产权、再利用等问题,协同推进科研成果的修改、编辑、同行评议、排版、出版、网络发布等开放共享过程。

2.3 协作者

高校馆是高校各类信息与资源的主要储存地,拥有图书馆网站、后台数据库、微信公众号、移动图书馆、微博、抖音等数据存储、管理、发布与传播平台,并提供科研服务,是高校科研人员进行开放资源共享过程的重要协作者,协助着高校科研人员开放共享科研成果的整个流程[44]。高校馆员在高校科研工作流程中会指导、培训与服务科研人员,为其提供科学研究所需的基础信息、书目和数据管理、元数据应用、开放研究方法鉴定、研究工具分析等服务,以及处理科研成果的输出、数据的引证、许可与知识产权、数据的存储与长期保存等问题[22]。因此,在开放环境下,高校馆作为开放资源共享的协作者,需要在服务中不断实践与探索,突破传统服务思维,转变图书馆员角色,并依靠开放科学的相关技术、平台、框架、政策与标准等,为科研人员提供开放科学服务,以支撑高校科研成果的开放共享,助力高校馆的科研价值实现,如熟悉与研究国际开放科学数据政策与框架,积极参与科学数据服务,提高自身元数据相关知识储备,充分发挥学科知识分析能力等[27]。

2.4 出版者

在传统的科研论文出版过程中,科研人员不仅需要转让版权与传播权,而且还需支付期刊杂志社相应的版面费。在开放科学环境下,开放出版按照期刊开放程度分为全开放出版(所有论文开放获取)和复合开放出版(期刊本身仍需付费订阅,但部分论文开放获取),按照期刊开放时间分为立即开放出版与延迟开放出版[45]。这些开放出版过程使科研人员享有自身科研成果的版权,但仍需要其支付一定的费用。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成果的开放出版是在基金会、学会/协会等组织或机构的项目经费支持下实现的,而部分高校科研人员在将其科研成果进行开放出版的过程中存在经费不足甚至没有经费的情况。基于此,高校馆需要转变自身科研角色,成为高校科研成果的数字出版者,在其开放平台上共享已在其它期刊杂志社、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的科研成果的同时,应构建自身的科研成果数字出版服务体系,以保存科研人员成果的知识产权,节省科研人员的出版费用,从而鼓励与支撑众多科研人员将其科研成果进行开放共享,促进高校开放科学环境与氛围的形成,助力高校馆的科研价值实现。

2.5 规范者

开放出版的科研成果版权、传播权等知识产权归科研人员所有,公众可及时、便捷地获取与使用这些开放资源。然而,多数公众对开放与共享理念的认知不同,致使开放资源在再次利用中存在使用不当的行为。例如,科研人员复用某个开放科研数据或结果,并未注明参考文献;公众使用开放资源作为其获取商业价值的工具,利用网络平台卖给他人进行盈利。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损害专业数据库的利益。尽管众多开放资源可免费供公众获取与使用,但相关人员在使用或传播这些开放资源时,仍需注明原著者信息或参考文献,避免文献作者的知识产权,以及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被侵犯。国内众多高校馆官网都设置了知识产权咨询、知识产权培训、专利分析报告、专利资源导航等知识产权服务栏目(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是高校科研人员知识权益的规范者。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作为高校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规范者[46],有必要延伸其知识产权服务范围,明确各种类型开放资源的使用权益,规范开放资源商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界限;在国家相关标准的支撑下,协商开放资源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制定统一的开放资源使用标准与权限,以维护各方权益,推动高校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开放共享进程,促进高校开放科学环境与氛围的形成,助力高校馆的科研价值实现。

2.6 评估者

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师生、科研团队等在将科研成果用于开放共享时,会考虑残酷的科研竞争环境(如岗位竞争、发表竞争、资助竞争、过程竞争和回报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开放资源共享进程和高校馆的开放科学实践。因此,高校馆应转变科研角色,制定与科研竞争相关的科研成果开放共享评估指标,成为科研成果开放共享的评估者,在保障高校科研人员科研动力基础上,鼓励他们进行科研成果开放共享。高校馆可引用Altmetrics评价,评价对象包括不同性质与种类的内容,数据来源涉及期刊、著作、专利等,以及诸多网站,如arXiv预印本平台、Dryad数据管理平台[22]。科研成果开放共享的评价指标包括众多元素,如数量指标、期刊质量指标、被引指标、下载指标、阅读指标。作为开放资源共享的评估者,高校馆需要在其指定平台(如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上构建科研人员开放资源共享的评估栏目,对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共享的评估结果进行统计与可视化,以激励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成果的开放共享,促进高校开放科学环境与氛围的形成,助力高校馆的科研价值实现。

3 高校馆的科研服务转变

高校科研人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科研基金申报、科研论文撰写、科研数据管理、研究成果传播等4个科研阶段[47]。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需在这4个科研阶段中转变科研服务,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实现自身科研价值[48]。高校馆具有丰富的文献与数据管理经验,因而科研人员的科研数据管理阶段必定是高校馆实现自身科研价值的核心阶段。基于此,研究将从高校馆的科研数据管理转变与其它科研服务创新2个方面,论证科研服务转变如何在开放科学环境下助力高校馆的科研价值实现。

3.1 科研数据管理转变

在科研数据管理上,高校馆应从科研数据的管理过程、科研数据的共享政策、科研数据的管理规范、开放科研数据的利益相关者、科研数据的共享途径等5个层面进行优化与完善。

3.1.1 管理过程优化

开放科研数据的管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创建、数据处理、数据出版、数据保存、数据获取和数据重用6个核心过程[49-50](见图2)。其中,数据创建涉及数据采集、数据描述、格式设定等过程;数据处理涉及数据整理、格式转化、加密处理等过程;数据出版涉及数据规范、数据评审、数据排版等过程;数据保存涉及数据载体选取、数据备份、存储管理等过程;数据获取涉及数据获取标准设定、数据获取权限设置、检索方式设置等过程;数据重用涉及数据重用标准制定、知识产权规范、数据质量评估等过程。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为促进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有必要规范并严格实施数据创建、数据处理、数据出版、数据保存、数据获取和数据重用等科研数据管理过程。

图2 开放科研数据的管理过程

3.1.2 共享政策制定

科研数据是高校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据之一,通过对科研数据进行开放共享,可助力自身科研价值的实现。在开放科学环境下,为确保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过程,制定开放科研数据的共享政策是高校馆势在必行的措施。目前,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科学院,英国商业、创新与技能部等国内外相关部门都已制定了一些开放数据共享政策(见表1),推动国内外开放数据的开放共享实践,促使开放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引擎,促进社会福祉、政治问责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可借鉴这些国内外开放数据共享政策,制定符合本馆特色的开放科研数据共享政策,以规范、指导和促进本馆开放科学实践活动,优化与完善高校馆开放科研数据的管理与运营,预防高校科研数据的泄露风险与侵权问题,助力高校馆的科研价值实现。

表1 国内外近10年来开放数据的相关共享政策

3.1.3 管理规范完善

高校馆科研数据的管理规范主要体现在数据提供层、数据储存层、数据使用层3个层面的6个科研数据管理过程[49],如表2所示。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应构建或完善这些科研数据管理过程的管理规范,并持续进行优化,以激励科研数据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推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促进高校开放科学的环境与氛围的形成,助力自身科研价值的实现。例如,在数据提供层,高校学生、老师、研究员等科研人员是科研数据的主要提供者,高校馆员应协助这些科研人员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描述、数据格式设定与转化、数据整理、数据加密处理等数据创建与处理过程;在数据储存层,高校馆应负责机构知识库的构建、维护、管理与传播工作,涉及科研数据的规范、评审、排版、载体选择、数据备份、存储管理等数据出版与保存过程;在数据使用层,高校馆应负责科研数据的获取标准、获取权限、检索方式、数据可视化、使用标准、知识产权规范、数据质量评估等数据获取与重用过程,便利高校馆用户浏览、阅读、检索与下载科研数据。

3.1.4 利益相关者界定

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科研数据的创建、处理、出版、保存、共享与再利用等管理过程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包括科研人员、高校馆、科研资助者、科研数据组织、科研机构、数据中心和期刊杂志社等[59](见图3)。其中,科研人员包括硕博士研究生、老师、研究员等,在其科研过程中会产生众多科研数据,高校馆对开放科研数据的管理有助于高校科研人员存取和再利用这些数据。作为开放科研数据管理的实践者,高校馆对于开放科研数据的成功管理不仅可提升其在科研人员中的地位,更推动着开放科学运动在图书馆界的发展。期刊杂志社是科研数据同行评议的重要机构,它的数据引文库,使科研数据可追溯、可引用、可评价、可出版,有助于促进开放科研数据引用与计量的标准实施[59]。科研资助者包括高校、基金会、研究协会、企业等,资助科研数据的管理与共享,识别和鼓励科研数据开放存取,并通过协商制定开放科研数据的出版、传播、共享与利用等标准,以促进开放科研数据的共享进程。科研数据组织是科研数据开放共享标准或规范的制定者,对开放科研数据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馆的开放科研数据管理需要参考这些机构制定的开放科研数据组织、引用、评价等标准规范,构建的开放科研数据标识符的注册机制,以及提供的跨机构、跨地区、跨领域的科研数据关键问题交流与学习平台[59],以更好地管理开放科研数据。科研机构包括高校、研究院所与协会等,存贮着本机构的所有科研数据(一般由机构图书馆管理),高校馆在构建开放科研数据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可收集与整理其他科研机构的开放科研数据管理平台,以促进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科研数据的共享与再利用,这不仅可加快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进程,也有助于宣传其他科研机构的开放科研数据,对各方科研影响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数据中心是科研数据存储平台,长期保存科研数据,协调与实现科研数据的共享,提供数据集引用格式,促进科研数据元数据的标准化[25]。高校馆需要借鉴此机构的相关实践经验,并基于开放科学环境,构建科研数据存储平台,以对科研数据进行管理。同时,数据中心可与高校馆建立合作对其开放科研数据进行存储、管理与共享,提升其开放科研数据储备量,增强科研影响力。期刊杂志社刊载着众多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与科研数据,高校馆在管理与运营科研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时,需要联系期刊杂志社,获取科研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授权,以有效地促进科研数据开放共享与再利用。基于此,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在开放共享科研数据时,应明确、协调与规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职责与权益,以激励开放科研数据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推动科研数据开放共享。

图3 高校馆科研数据管理的利益相关者

3.1.5 共享途径构建

在开放科学环境下,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是高校馆满足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获取、浏览、再利用,以及进行跨学科领域学术合作与交流的有效方式。目前,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途径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机构知识库、数据期刊、学术期刊的数据说明文件[60]。其中,机构知识库是由机构建立,基于互联网,以收集、整理、保存、检索、提供利用为目的,以本机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创建的各种数字化产品为内容的知识库[61];数据期刊是指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数据的出版物;学术期刊的数据说明文件是指科研人员在发表实验性论文时,期刊要求提交的实验数据或过程的支撑文件。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科研数据开放共享的三种形式既可以分别独立共享数据,也可存在着相互联系。在协调高校各个院系、科研人员、科研项目资助机构或组织、期刊杂志社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权益的基础上,科研数据主要由高校馆的机构知识库对数据集进行元数据描述,并控制数据质量;在机构知识库存储和发布科研数据的基础上,数据期刊发表经过同行评议的科研数据描述符;最后,学术期刊能够发表有可重复验证的科研数据所支撑的学术论文[60]。因此,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应构建与完善科研数据的多种开放共享途径,以推动开放科研数据的共享与传播效率。

3.2 其他科研服务创新

高校馆网站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如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并在服务界面设置检索查询、文献传递、参考咨询、图书借阅、科技查新、学科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在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可在满足科研人员这些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开设开放科研资源整合服务、开放科学信息服务、开放科研教育服务、新媒体及移动服务等[62]其他科研服务,实现科研服务创新,以激励学生、老师、研究员、科研团队等对象参与高校馆开放科学实践。

3.2.1 开放科研资源整合服务

为了便利高校师生、科研人员等对象获取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服务,高校馆需要在其官网上设置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服务栏目,将国内外众多开放获取资源(如Intech开放资源、Socolar、Open Access Library、汉斯出版社、GoOA、中国科学论文在线系统等)、本馆机构知识库、其它机构知识库进行整合与分类,设计按照不同资源类型的导航栏,并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然而,在构建一站式检索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平台和端口的系统进行资源存取。因此,高校馆需获取大量的数据接口、标准、工具与元数据,以及相关平台授权,实现开放资源的跨平台、跨系统开放共享。在开放环境下,高校馆构建科研资源开放共享服务,有助于激励学生、老师、研究员、科研团队等对象更好地获取高校馆开放科研数据。

3.2.2 开放科学信息服务

在开放科学环境下,国内外各级政府均在国家开放科学政策的宏观指导下制定相应的开放科学政策或标准,构建开放共享架构或平台,进行开放科学实践,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各国政府开放数据平台,深圳、上海、北京等政府数据开放平台[63]。因此,为满足高校科研人员对开放科学的相关信息需求,高校馆应响应国内科研数据的相关开放共享政策,构建开放科学信息服务;在其网站构建开放科学信息服务栏目,提供开放科学相关信息。例如,设置开放科学政策或标准、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健康资源、开放政府数据、开放获取期刊、开放同行评议、开放工具、技术与平台、机构知识库等主题的子栏目,并通过检索、收集、筛选与整合等过程,在子栏目上放置国内外这些主题相关的资源链接,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各类开放科学信息。

3.2.3 开放科研教育服务

在开放科学环境下,慕课、讲座、微视频、音频、电子课件等形式的开放教育资源可被公众广泛获取。高校馆可通过构建开放科研教育服务栏目,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开放科研教育服务,从而利用线上教育的方式,培养高校科研人员的学习、研究与创新能力,提升其学术素养。其中,开放科研教育服务栏目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教育资源:制作、发布与共享慕课、讲座、微视频、音频、电子课件等形式的科研教育资源,以供研究生、老师等科研人员学习与使用;通过搜寻与整合其他图书馆、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已有的开放科研教育资源,以供研究生、老师等科研人员学习与使用。

3.2.4 新媒体及移动服务

在开放科学环境下,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或移动服务平台是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开放、共享与传播的重要途径。高校馆在遵循科研数据管理过程、管理规范、共享政策等相关政策或规范的基础上,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或移动服务平台对科研数据进行开放、共享与传播,以高效检验科研数据,确保科研数据的质量,促进科研数据的再利用率,加强科研成果的影响力,从而助力高校馆的科研价值实现。例如,在高校馆网站上的相应栏目上开放与共享科研数据与成果,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或移动服务平台对这些科研数据与成果进行不同程度与角度的宣传,以提高它们的影响度,促使其他科研人员对这些科研数据与成果的检验与再利用。

3.2.5 开放学术交流服务

当前,国内外众多网络社区为其用户提供着各种信息与服务,如知识问答社区、在线健康社区、在线教育社区、虚拟学术社区等网络社区。用户在这些网络社区中进行教育、学术、健康等相关信息的分享与问答,并获取相关价值或解决相关问题。在开放环境下,高校馆也应构建开放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为高校师生、研究员等高校馆用户提供学术交流与问答服务,加强高校师生、研究员等科研人员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促使科研数据、成果、方法、技术、过程等最新科研资源在开放学术交流服务平台中快速传播与流转,科研创意在众多科研人员共同分析与讨论中转化为科研成果,从而促进高校开放科学环境与氛围的形成,助力高校馆的科研价值实现。例如,可基于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移动App、图书馆网站等其中某一平台构建开放学术交流服务,设计学术问答、科研资源分享、学术交流等服务功能;高校所有师生、研究员等对象都可在开放学术交流服务平台进行学术交流与问答以及交友;通过开放学术交流服务平台,高校科研人员可更好地进行跨学科科研合作,促进高效的科研产出。

4 结语

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图书馆开放科学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揭示了高校馆在开放科学环境下如何通过科研角色定位、科研服务转变助力自身科研价值的实现,以期为高校馆在开放科学环境下有效扮演科研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角色、完善科研数据管理、创新科研服务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促进高校开放科学环境与氛围的形成,实现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的科研价值。研究提出了开放科学环境下高校馆在实现自身科研价值实现过程中应:(1)明确自身科研角色,成为开放科学实践的倡导者、科研基础设施的构建者、开放资源共享的协作者、科研成果的数字出版者、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规范者、科研成果开放共享的评估者;(2)转变科研数据管理,优化开放科研数据的管理过程,制定开放科研数据的共享政策,完善开放科研数据的管理规范,明确高校馆开放科研数据的利益相关者,构建科研数据的开放共享途径;(3)实现科研服务创新,提供开放科研资源整合服务、开放科学信息服务、开放科研教育服务、新媒体及移动服务、开放学术交流服务。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研人员图书馆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图书馆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去图书馆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