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语文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9-05 01:03许文君
关键词:师范生问题对策

许文君

摘 要:教学设计能力训练是语文教学论课程的重要内容。目前高师中文专业师范生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本解读能力薄弱,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等。因此,中文专业的师范生应该重视文本解读训练,多层次阅读文本;拓宽了解教学对象特点的渠道;研究语文特级教师教学案例并进行多样化的训练。

关键词:师范生;语文教学设计;问题;对策

教学设计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因此,教学设计能力训练是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学论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从师范生的模拟课堂教学训练和教育实习的反馈情况看,目前中文专业的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与中小学语文教育要求仍然存在差距。

一、师范生语文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文本解读能力薄弱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1]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物是语文教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2]设计教学,语文教师首先要钻研课文,思考感悟。教师要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思考如何“用教材教”。其次,要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各类资料,分析、选择。文本解读能力对语文教师至关重要,但是它恰恰是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弱项。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阅读主体缺失,阅读存在浅表化倾向

阅读课文缺乏耐心,这是很多师范生的通病。他们匆匆看完课文之后就急于翻看《教师教学用书》或上网查找资料,获得课文的分析结果,一旦离开了教学参考资料,就束手无策。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师范生作为阅读主体是缺失的,阅读的涵泳品味过程也是缺失的,他们扮演着教参传声筒的角色。于是分析文本时,他们更多的是关注文章的段落划分结果和段意归纳,关注课文的主旨,关注课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却忽略对作者思路的把握,忽略对词句的推敲品味,忽略对作者情感变化轨迹的追踪把握,忽略体会运用修辞的妙处。如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师范生把关注的重點放在了课文可以分为几个段落?每段讲什么?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教学时就抓住《教师教学用书》中关于下面这一段话的分析进行讲述:“花和人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而文中作者当时遭遇的人生困境、作者看花而引发的情感变化和人生思考、文本中运用修辞手法所带来的表达效果等问题均未做深入思考。所以教学时,就常常停留于结论的介绍上,无法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词语的领悟带入课堂,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甚至无法判断课堂中学生回答的正误。

阅读是作者和读者心灵对话的过程,读者只有调动自己的经验和感情参与其中,入情入境,细细品味,才能有所感动、有所思考,把文本的阅读等同于解决几道问答题,脱离生活,抛弃作者在生活中的诸多感悟和反思,语文教学目标就难以落实,教学生成便无从谈起。但这样的问题在模拟课堂以及实习生的课堂中很常见。

2. 缺乏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互联网的交互性,使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带来了更宽阔的视野。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不同的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阅读水平、背景知识存在差异,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往往有不同的解读角度、解读依据和解读结果。《教师教学用书》注意并尊重了这一规律,将与某一篇课文相关的文章,包括不同作者的赏析文章列举出来,供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以人教版语文《教师教学用书》(7-9年级)为例,这套教师用书上的“课文研讨”部分,主要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提示,它为教师提供了重点问题的思路和答案。“有关资料”部分主要提供一些不同分析思路的文章,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设计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做一些独特的处理,包括教学内容的增减,材料的取舍,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教学设计训练过程中,师范生对《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或网上的教案往往是“照单全收”,即按照教参上提供的问题和资料来展开教学,或者是按照网上找来的教案展开教学,对相关的参考资料缺少主动的思考、分析和选择,教学逻辑不严密,如《说屏》一课,师范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套用了一个环节——“买屏风”,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之时,设计让学生上台表演“买屏风”,师生双方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对屏风的讨价还价以及“屏风是不是很容易脏”的讨论上,脱离课文内容,使教学游离于目标之外。究其原因,师范生在阅读教学材料时,并没有认真思考“买屏风”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什么,怎样把这一环节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应该和谐统一,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不容忽视。

(二)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脱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3]、“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4]语文教学设计应该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特征,把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从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训练看,师范生对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把握并不清晰、准确,他们通常根据自己中学时期的学习经历以及自己目前的状况来推测教学对象特征。显然,中学生和高校师范生对教学的观察角度存在着差异,中学阶段,学生从学的角度观察、感受语文教学,进入大学阶段,师范生需要站在老师的角度、站在教育的角度来思考语文教学,在这个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学生对象在师范生的眼中是模糊的,师范生对学生对象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习特征的了解并不清晰,对目前中小学生的生活和喜好也缺乏了解,他们更多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设计问题和答案。这种情况下设计的教学,容易偏离学生的实际需要,针对性不强,常常偏重于理论的分析与灌输,无法把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具体的词境、语境和具体的课文结合起来,忽略学生对文本的主动解读、思考和接受的可能,设计的问题缺乏启发性。他们更乐于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抛给学生,即使设计了对话或合作探究的环节,也往往形同虚设,对话、讨论之后仍然把自己设计的答案抛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5]高校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乐于吸收新思想。体现在教学设计上,他们积极思考新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方式,但是往往为设计教学而设计教学,忽略了形式和内容的关联性,忽略语文活动和语文学习的密切联系。所以,虽然设计了教学活动,却难以达到借助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常常是活动环节生动活跃,学习内容却枯燥死板,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衔接不紧,遇到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时,容易陷入满堂灌的泥淖中,难以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木兰辞》一文的设计,有的师范生在导入阶段就播放了一段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的片头,但动画片播完之后就直接进入课文朗读、翻译等环节,中间缺乏解释、说明、引导。不少学生对播放的这段视频并不了解,甚至还没反应过来这段视频讲什么,就被老师急速地拉进了课文学习的轨道,虽然这段电影视频生动、有趣,但它的作用无法得到落实。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服务于教学目标,为追求形式而设计的环节难以为教学提供帮助。

(三)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空间看,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环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因素,四者立体交叉形成了复杂的多边形关系……从时间上看,课堂教学总是有若干阶段组成的独立段落,在进程和顺序上渗透往返,曲折盘旋。”[6]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关注四个基本因素的相互协调,形成协同作用,又要关注整个系统的运行程序,使之切合学生的思维进程和接受需要,特别要注意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的逻辑顺序。从师范生设计的教案和模拟课堂教学看,他们的教学过程设计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首先,在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相互关系中,设计的重心更多的是放在教师身上,特别是教师的讲解、分析上,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启发性。其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顺序的设计不科学,未能体现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特点。具体而言,课文的教学常常先从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入手,然后再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前,就先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偏离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生的学习思路被打乱了,学习也将受到影响。

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是语文教学论课程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提升师范生语文教学设计能力的训练策略

(一)多层次阅读文本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凭借,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阅读文本,除了钻研《语文课程标准》外,还需要阅读课文、了解单元教学要求、课后练习以及与文本相关的其他材料。师范生的文本阅读训练,应该包括这几个步骤:一是以普通读者的身份阅读课文,梳理出课文的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二是要站在中小学生的角度阅读课文,边阅读边思考哪一些内容是学生喜欢的、关注的,哪一些内容是学生不喜欢或者不了解的;三是从教师的角度阅读课文,即从教学的角度来阅读文本,包括课本中的助读材料及教辅材料、教师用书中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分析哪些内容是学生需要了解、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学过或者是比较容易理解掌握的,学生学习哪些内容将存在困难,他们有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来理解即将接触和学习的新内容,教师应该怎样来帮助学生学习新内容。

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密切相连,呈现出螺旋式发展的特点,中学阶段接触的作家、作品及单元主题,有不少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就已经接触过的,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有一个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这一主题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中也曾出现过,这两个单元内容上有相同之处,教学要求上则呈现出递进发展的趋势。小学阶段侧重于动物情感世界的理解和体会,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了一步,要求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小学阶段侧重于理解,初中阶段侧重于表达,两者互相关联又递进发展。所以,文本阅读训练时除了关注具体某一篇课文外,还应该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关注学段与学段之间的联系,这样,教学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在这基础上设计的教学方案也更易贴近教学实际。“学生学习和认知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对其获得新信息和技能会产生影响。大体说来,学生对一个话题已知的越多,他们就越能更快、更容易地了解有关那一话题的其他情况。”[7]

当然教师的阅读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于教材,应该以课文作为切入点,思考与文本相关的其他材料和生活,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重点难点,组织有关材料,包括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与课文的写作手法相似的文章或者同题的文章等等,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视野,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形成教学思路,确定教学方案。只有熟悉文本,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

(二)拓宽了解教学对象特点的渠道

师范生了解学生对象特点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研究,但这些课程研究的是某个具体年龄段学生的共性,无法针对具体的学校,甚至具体的个人,无法及时地呈现学生随时体现出来的新特征,因此,单靠教育课程的学习是不够的,还应拓宽了解学生的特征的渠道。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语文教学观摩和教育调查活动等途径来引导师范生了解中小学生的特点。教学观摩包括教学录像观摩和教育见习。师范生通过教学观摩可以观察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课堂问答中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情况,对比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从中探寻中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的发展轨迹。教育调查可以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结合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展开。通过问卷和直接的对话交流所了解的情况更为具体可感,這些方式都有助于师范生比较及时地了解学生当下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并据此设计出更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了解学生对象特点,单靠静态的理论研究是不够的,尽管相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但是具体到一个确定的地区或学校时,学生的表现又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多渠道的了解学生对象的特点是必要的,这也将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研究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

语文特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对文本的把握、对学情的分析总是十分清晰、到位,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中容易忽略的内容,能够很好地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因此,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除了进行应有的常规训练之外,还应该组织学生对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了解特级教师教学案例中教学重点的确定和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及依据,做好分析笔记。教学实践过程中,师范生以及新手教师时常借鉴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但效果总是不如预期,究其原因,便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课文特点及设计的意图,所以,操作起来就显得机械、缺乏应变的机智。研究语文特级教师教学案例时可以作个案研究,即单独研究一位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也可以作横向对比研究,即把几位特级教师的同课题教学案例进行横向对比,还可以把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师范生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从中发现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特级教师的教学设计特点,可以先组织学生学习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再分析具体案例,之后进行交流总结。师范生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对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因素的协调作用以及教学进程的发展的认识比较模糊,研究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是帮助师范生了解教学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开展形式多样化的训练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需要在实践中完成,应该注意设计多样化的训练形式。

1. 以小组活动方式完成设计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8],修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依然强调这一理念。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对中小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包括师范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合作、探究。要让学生学习这一新的方式,教师必先掌握这一方式。因此,训练时,可以让师范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课文,集体分析、研究,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最终形成教学方案,然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试讲,从中发现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修改、完善,并做好设计和试讲笔记及教学反思记录,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这一方式,可以发挥小组同学的集体智慧,也有助于师范生了解小组合作的特点。

2. 表演教学情景剧

教学情景剧是综合提高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情景剧描述的是真實的语文教学生活和可能成为真实的语文教学生活。它的综合性比较强,不仅需要设计教学方案,还需要设计教学情境以及学生的学习和课堂表现情况,教学情景剧可以促进师范生了解、思考中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和规律,对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会有不小的帮助。

3. 充分利用课外平台开展小课堂教学

学校和社区是训练和检验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平台,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训练要重视利用这些课外平台,携手中小学和社区开展课外语文知识教学小课堂、国学小课堂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小课堂教学目标比较集中,内容比较单纯,做好这些训练,可以为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打下基础。

中文专业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关系着未来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也关系着语文教育的发展和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学论课程应该重视教学实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好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训练工作。

参考文献:

[1][3][4][5][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3,1,34,2,3.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47.

[6] 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7.

[7] [美]Jeanne Ellis Ormrod/著,彭运石,彭舜等,译.教育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猜你喜欢
师范生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