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的石油公司转型之路

2021-09-04 07:34
当代石油石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壳牌天然气石油

施 雷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728)

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各国显著加快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世界各国相继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目前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中,已经有28个国家和地区确立了在本世纪中叶前后达成碳中和的目标,其中欧盟、美国、日本等多数发达国家提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计划2060年实现碳中和。从根本上讲,当前世界能源转型已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低碳和零碳成为能源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1 主要石油公司碳中和目标

在能源转型大趋势之下,主要国际石油公司纷纷制定碳减排目标,其中,欧洲石油公司在碳减排和能源转型方面步伐较快,美国石油公司则相对保守。具体来看,欧洲石油公司致力于向综合型能源公司的根本性转变,并配合欧盟的要求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壳牌、道达尔等先后宣布要在2050年前分阶段实现全球业务的碳中和(见表1),BP也宣布要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并将所有销售产品的碳强度减少50%。意大利埃尼公司更加激进,提出到2030年实现上游板块零碳排放,到2040年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西班牙雷普索尔石油公司提出到2040年碳排放降低40%,2050年实现碳中和。法国道达尔计划将名称由道达尔石油公司(Total Oil)改为道达尔能源公司(Total Energies),以弱化石油公司形象,转型为新型综合型能源公司。

表1 主要石油公司碳减排目标

相较于欧洲石油公司,北美石油公司的转型之路相对缓慢,特别是在特朗普执政的4年里,能源政策重新向传统化石能源倾斜。以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为代表的美国石油公司秉持对化石能源长期发展的信念,并没有宣布明确的碳中和目标。但随着新一任拜登政府转为支持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和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执政理念,并重新加入了《巴黎协定》,预计未来美国石油公司向综合能源公司的转型进程将有所加快[1]。

2 主要石油公司碳中和实施路径

主要国际石油公司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发展路径各有侧重,如以BP、壳牌为代表的欧洲石油公司主张大幅削减油气产量和炼厂产能,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实现由从“大石油”到“大能源”的过渡。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为代表的北美石油公司则认为,油气公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盈利能力,许多新能源还不够成熟,依旧坚持以上游勘探开发业务为核心,但同时也剥离了部分低质资产,加大了天然气业务的投资占比,并设立了甲烷排放目标。总体来看,为实现碳减排目标,剥离上游资产、发展天然气、布局新能源、加强碳资产管理成为国际石油公司共同的路径选择(见表2)[2]。

表2 各石油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

2.1 剥离上游石油资产,优化资产组合

剥离上游石油资产是几大石油公司普遍采取的策略,不仅有助于直接降低碳排放,也能够优化资产组合,提升经济价值。如近年来壳牌逐步剥离高成本、非核心上游资产。2014年,壳牌出售了尼日利亚价值50亿美元的石油资产,原因是这一地区动荡局势加剧,盗油事件频发;2016年开始,壳牌逐步撤出中东上游业务,2018年年初,壳牌出售了伊拉克West Qurna一期油田权益的最后一批油田;2018年年中,壳牌出售了伊拉克南部的Majnoon油田的全部权益,并将其业务移交给国营巴士拉石油公司,这意味着壳牌在中东的上游石油业务全面收缩。2018年年底,壳牌出售了挪威地区老化的Draugen油田和Gjøa油田的股份。此外,2020年BP公司出台了十年发展战略,计划大幅削减油气产量,未来十年BP油气产量将从260万桶油当量/日降至150万桶油当量/日,降幅超过40%,其中高碳排放和资本回报率较低的上游资产将会率先剥离,石油和天然气支出(包括炼油)将从2019年的130亿美元降至2025年的90亿美元,更多的投资将转向可再生能源。

2.2 中期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

未来10~20年,天然气是替代煤炭发电、实现碳减排的重要资源,成为各石油公司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的战略重心。自2017年开始,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雪佛龙等五大跨国公司天然气储量占油气总储量比重已达到50%以上,天然气产量占其油气总产量的比重达50%左右,这些公司已经由传统的石油公司成功转型为“油气并重”的一体化能源公司。近年来,埃克森美孚通过收购XTO页岩气公司、InterOil公司、莫桑比克LNG项目区块权益等,在LNG领域坚定发展了40年;壳牌通过收购BG公司,彻底打通了全产业链,在全球业务布局、多元化资源组合、长中短约贸易方面建立了领先优势,一举成为全球LNG行业的领导者;道达尔通过收购Tellurian LNG项目权益、收购Engie的LNG资产组合等,加快推进其天然气产业链整合战略,成为全球第二大LNG供应商。2019年,BP提出天然气是业务转型发展的第一重点,2017–2021年,BP投资项目超过70%为天然气项目,到2025年,天然气将占其油气业务总量的60%以上。数据显示,在2017–2021年BP计划投资的16个新项目中,有12个为天然气项目。

2.3 布局新能源,优化产业结构

为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践行碳中和目标,国际石油公司均加大新能源方面的投入,以求实现从油气公司向综合性能源公司的转变,为未来的能源竞争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前布局。壳牌、BP、道达尔、埃尼以及沙特阿美等公司均已加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大潮,并将在未来十年里开始向该领域投入大量资本。近年来壳牌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新能源事业部,每年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达到10亿~20亿美元,2018年1月,壳牌收购美国太阳能公司Silicon Ranch 43.8%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这是壳牌阔别太阳能产业12年后,首次回归太阳能产业。BP则在生物燃料、风能、太阳能、数字能源等多个可再生能源领域积极布局,并且是唯一拥有大量风电业务的大型石油公司。此外,BP也致力于电动车行业发展,已陆续投资了英国最大的电动车充电公司、以色列超快速充电电池公司、移动充电公司等充电领域企业。埃克森美孚公司在新能源方面的举措略保守,重点放在投资生物燃料上,它是全球生物燃料研究的领导者,目前正与新能源集团REG、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单位合作研发生物燃料。

2.4 重视碳资产管理,采取多种减碳组合方案

从世界范围来看,石油石化行业与碳市场有着深厚的渊源。BP公司的内部碳交易体系就是欧盟碳交易实践的鼻祖,壳牌、巴斯夫等欧洲石化公司也是欧盟碳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同时,其他国际主要石油公司也通过参与碳汇项目投资、碳中和石油贸易方式等,推动零碳目标实现。BP公司在1998年就建立了公司内部碳交易系统,并先后加入欧盟、新西兰、美国加州等主要碳排放交易体系。BP设立了专门从事碳交易的部门,对碳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公司也都成立了专门的碳减排事业部,参与制定碳减排战略,同时参与碳交易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碳中和LNG和碳中和石油是将“碳中和”“净零排放”理念纳入油气行业的创新尝试。2019年4月,壳牌启动耗资3亿美元的碳汇计划,以完成3年内净碳足迹减少2%~3%的目标,目前在全球完成了4批碳中和LNG船货的交易。2020年,中国海油先后从BP、壳牌购买了5船碳中和LNG,并将其中一批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拍卖竞价。2020年,西方石油公司向印度信实工业公司交付了200万桶碳中和石油,成为首家在国际原油贸易中引入碳中和的企业。

3 我国石油公司碳中和转型初探

当前,我国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2021年要抓好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等。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积极践行国家战略,2021年1月15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18家单位共同签署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并在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大力提高能效、提升高端石化产品供给水平、加快部署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多方面提出倡议并做出承诺,助力我国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各石油央企纷纷制定碳中和规划目标,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战略方向。

3.1 中国石化:致力于打造“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

2020年,中国石化提出“一基两翼三新”的发展格局和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目标,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同年11月,公司启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课题研究,制定中国石化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路线图及保障措施。未来公司将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拟规划布局1 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 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同时,通过设立新能源公司、参股等方式,加快布局新能源业务,2019年8月,中国石化入股亚玛顿集团全资子公司凤阳硅谷智能公司,布局超薄光伏玻璃产业链;12月,中国石化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布局光伏胶膜产业。中国石化未来还将与协鑫集团等4家新能源企业围绕产业链,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推动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制氢、运氢、加氢设施等措施[3]。

3.2 中国石油:大力发展天然气和新能源

2021年,中国石油提出锚定“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努力构建多能互补的新格局。一是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加大天然气、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构筑天然气多元供应体系,202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达1 306亿立方米,首次超过原油产量。二是将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重视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适度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干热岩开发等业务。2017–2019年,中国石油地热业务总投资达7亿元,已经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和产业化,建成了华北油田63万平方米和冀东油田230万平方米的两个大型地热供暖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16.34万吨。此外,2020年11月11日,中国石油首个碳中和林—大庆油田马鞍山碳中和林揭牌,标志着中国石油在探索碳汇业务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3 中国海油:“十四五”末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60%以上

2021年1月15日,中国海油宣布正式启动碳中和规划,进一步向绿色低碳转型。目前中国海油已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专项研究机构,展开碳达峰和碳中和顶层设计,研究制订碳减排路线图和碳中和目标方案。公司“十四五”目标是到2025年推动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具体路径包括:一是提升天然气供给能力,计划到2035年将天然气产量在总产量中比例提升至50%[4]。二是发展海上风电,通过将海洋工业的比较优势用于海上风电业务的发展,培育出新的业务增长点。三是加快“绿色油田”“绿色工厂”建设,以加强碳排放源头管控,逐步实现常规天然气“零燃除”。此外,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面,中国海油已尝试开展“碳中和”LNG交易,近期分别从壳牌、道达尔共采购5船碳中和LNG,碳信用额约为11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5]。

4 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机遇和挑战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如何在保证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达成绿色低碳转型目标,是我国各行各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实现碳中和既存在一些历史性机遇,也面临一些重大挑战。

4.1 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机遇分析

1)我国经济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变时期,碳排放增长放缓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显著放缓,经济增长逐渐趋于稳定。从产业结构来看,近年来我国创新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至54.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则降至37.8%,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显著降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向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方向和模式过渡,碳排放增长显著放缓,从根本上支撑了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现。

2)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低碳转型的经济社会基础

碳中和不仅涉及石化行业的低碳转型,也涵盖了经济、社会等众多领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建设、净零排放产业园、净零建筑、绿色农业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经验模式,初步具备了低碳转型的经济社会基础。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具环保和低碳要求的基础产业建设已开始布局和推进。同时,林业碳汇是世界公认最经济有效解决二氧化碳上升的办法之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我国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有助于推进碳减排目标。

3)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稳步提升,为实现碳中和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4–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由11.1%逐步提高至15.8%,后续仍有望继续提升。按照当前规划,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提高至25%以上,实现“四分天下有其一”的消费格局。从规模和竞争力来看,过去5年,我国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最大投资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不断扩大,布局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稳居全球第一,装机量年均增速在10%以上。根据相关研究机构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可再生发电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将实现全面平价(不需要国家补贴),部分地区将实现低于当地标杆上网电价,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4)我国可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碳减排经验

过去近30年里,在部分发达国家的带动下,国际上积累了有关碳减排、碳捕获(CCS)、碳交易发展等方面的诸多经验,包括顶层设计、运行机制、技术路线、管理经验、人才团队等。作为后起之秀,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以加快碳减排进程,缩短实现碳中和的进程。如,欧盟在2003年就通过了建立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的计划,并于2005年开始正式运行碳交易体系;早在2008年,欧盟开始为各个成员国设定明确的减排目标,并在7个战略性领域开展联合行动,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清洁交通、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物经济、发展碳捕获技术等,这些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为其他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4.2 实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分析

1)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耗量及碳排放量体量巨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仍处于“双上升”阶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9.7亿吨标准煤,位列全球第一位;另据BP能源统计年鉴,2019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8.25亿吨,占全球比重高达28.8%。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我国仍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占比高达85%左右,能源消费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用的是煤炭,从我国发电类型来看,燃煤发电占到整个发电量62%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3倍,是美国的2.15倍,是德国的2.72倍,未来降耗、减排压力巨大。

2)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过渡期远低于发达国家

按照“2030、2060”目标规划,目前我国仅剩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碳达峰、4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过渡期远低于发达国家。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美国于2007年达到能源消费峰值,同年达到碳排放峰值(见图1);欧盟于2006年达到能源消费峰值,同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加拿大、日本也均于2012年前后实现碳达峰。发达国家实现碳达峰后,尚有40年左右时间实现碳中和,经济社会的缓冲期较长。而我国碳排放仍在持续上升的过程中,当前主动设立了减排重任,未来如何实现达峰,达峰之后再经历漫长平台期开始下降,实现缓冲的时间较短。如何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担当起大国责任,是我国各行业践行碳中和战略面临的巨大挑战。

图1 主要国家和地区碳排放情况及峰值

3)全国碳市场建设尚不成熟,企业低碳转型市场化动能不足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碳市场存在发展路径不明确、相关政策待完善的问题,导致我国低碳转型以政府刚性要求为主,市场化激励动能不足。如欧盟碳市场在2005年启动前就规划了三阶段发展路线图,目前已进入发展成熟期,成为全球发展最成熟的碳市场,通过碳配额刚性约束和碳排放成本驱动有效推动了能源企业低碳转型。而我国全国碳市场经过技术建设期、试点运行期后,下一步发展路径尚不明确,全国统一碳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参与者积极性不足。此外,与碳中和相关的配套政策也有待出台,包括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等,都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5 经验与启示

当前,低碳减排和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碳市场也从区域试点阶段走向全国碳市场建立的新阶段。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关建议:

1)制定明确的碳减排目标和路径,统筹碳资产资源。从国际石油公司管理碳资产的经验来看,建议我国石油公司明确中长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内部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排放量,以及实现减排目标的方式和成本方案。同时,深入挖掘企业集团在各板块碳资产管理、节能减排项目、资金与技术等方面的协同效益,统筹开展碳交易,打造低碳竞争力。

2)在管理模式层面,建立实施碳资产管理强有力保障和支撑体系,包括组织机构、信息平台、监测系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石化企业一般地理分布较广,碳资产集中管理可充分挖掘系统内碳资源优势,将碳资产转变为碳效益,实现企业的绿色转型目标。同时,中小型石油公司也可借助碳资产专业管理服务商提供的咨询服务,提高效益碳资源整合,降低运行成本,实现企业碳资产保值、增值。

3)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积极探索国际碳交易业务。随着全国碳市场交易的积极推进,交易中心落户上海环交所,碳现货、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模将会持续扩大。考虑到目前我国碳市场尚在起步阶段,市场和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建议我国石油公司积极跟踪研究国内碳市场交易发展进程,研究国内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的机会,推动碳交易国内和国际市场接轨,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稳妥开展碳交易业务,助力碳减排和能源转型发展目标实现。

猜你喜欢
壳牌天然气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壳牌的“气” 机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壳牌的创新与合作帮助汽车动力总成系统节能减排
壳牌气化炉循环气压缩机(K1301)联锁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