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油脂和盐分含量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1-09-04 07:44陆丽珠李楚君陈柏宇李雪玲胡文锋
饲料工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黑水餐厨氯化钠

■陆丽珠 李楚君 陈柏宇 张 芸 胡 斌 李雪玲 胡文锋*

(1.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2.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40;3.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动物育种与营养公共实验室,广东省畜禽育种与营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集约化养殖的发展以及快速城市化,必将导致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和餐厨垃圾)的高度集中产生和排放,处理难度大,对环境造成严重冲击[1]。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7年)[2],目前我国每年畜禽粪污产生量约38亿吨,但综合饲料利用率却不足60%[3]。在过去畜禽粪便的作用主要是作为有机肥直接施用到农作物上。畜禽粪便含盐量高,姚丽贤等[4]研究指出,猪粪盐分含量平均为20.6 g/kg。根据其测定数据,以猪粪为例进行理论估算,每公顷耕地施用305~666 t,土壤盐分即可达到轻盐化,施用511~908 t即达到中盐化,施用696~1 600 t就可以使土壤含盐量达到严重程度。Diez等[5]指出,每公顷土地使用猪粪162~486 kg,土壤深度为1.4 m时,随禽畜粪便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Na+浓度和电导率会显著提高,Na+浓度从470 mg/L增加到723 mg/L,电导率从3 662μS/cm提高到5 914μS/cm。施用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畜禽粪便中的盐分虽不是有毒有害元素,但含有盐分的畜禽粪肥施用于农田土壤后,经过长期积累,会增加土壤盐分水平,逐步变成盐渍化的土地,盐分会严重制约土壤通透性和活性,出现植株生长异常,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显著制约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也造成肥料饲料利用率直线下降[4-6]。因此畜禽粪便的堆肥化利用受到限制。

此外,目前我国城市的餐饮店产生餐厨垃圾年产量达6 000~7 000万吨[7]。除餐饮业产生的餐厨垃圾外,居民生活产生的餐厨垃圾数量也不可忽视,两者共计,我国餐厨垃圾年总产量不低于8 500万吨[7]。由于过往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单一、低效、处理措施不规范、处理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我国餐厨垃圾被庞大的地下产业链吸纳,催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及食品安全问题[8]。高油脂含量、高盐分含量是餐厨垃圾一大特点,杨晓磊等[9]对餐厨有机废弃物进行成分分析,发现餐厨有机废弃物原料的含水量为77.20%,总盐分为4.30%,其中钠盐为1.18%,油脂28.40%。目前主要采用填埋、制堆肥或制沼气等方法处理,由于能耗高、效率低、附加值低等,以上方法基本不可持续发展[10-12]。

采用资源昆虫,如黑水虻处理有机废弃物是近几年开发的新的技术。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L.)为双翅目(Diptera)水虻科(Stratiomyidae)昆虫,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资源昆虫。它们以腐殖质为食,因此被视为用于解决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问题的重要资源昆虫[13-15]。利用黑水虻幼虫处理有机废弃物,获得的幼虫可作为养殖动物饲料的蛋白及能量来源;虫粪沙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或复合肥料的原料[16-17],两者的经济效益远比传统的堆肥、沼气要高很多[18]。Wang等[19]以促进低价值有机废弃物向高价值蛋白质和油脂的大规模转化为目标,发现饲料、餐厨垃圾、猪粪、鸡粪、牛粪均适合黑水虻的生长,而其中餐厨垃圾是最适宜黑水虻生长的饲料。油脂作为主要的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李学博等[20]研究发现饲料中油脂含量对丝光绿蝇的增重、发育历期及死亡率均有影响,与对照组(饲料中不含油脂)相比,饲料中油脂含量增高可使丝光绿蝇幼虫、蛹和成虫个体明显变小且发育历期缩短,死亡率增高。沈媛等[21]研究表明,将黑水虻直接浸泡5 h后,高浓度(20.0%~100.0%)氯化钠溶液形成的高渗透压溶液对黑水虻幼虫及预蛹生存存在负面影响,但总体来说表现出良好的抗逆性。目前关于有机废弃物中油脂含量和盐含量对黑水虻幼虫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还未见专门的研究与报道。因此,研究二者浓度对黑水虻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开发利用黑水虻这一昆虫资源和处理大批量的有机废弃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黑水虻虫卵由广州无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原料与试剂:麦麸、豆粕、玉米粉,由生物源生物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蒸馏水;调和油(金龙鱼调和油),用于调节基质中的油脂;氯化钠,用于调节基质中的盐分,广州化学试剂厂生产,分析纯。

仪器设备:孵化盘(36.0 cm×26.0 cm×3.0 cm)、幼虫的养殖盒(上底16.0 cm×10.5 cm、下底13.0 cm×7.5 cm、高6.0 cm的梯体PP塑料盒)、孵卵架;恒温箱(上海一恒生化培养箱LRH-250);烘箱(Dong-A Scientific Corp.生产,型号Da-D0-B5);分析天平、镊子等。

1.2 试验方法

1.2.1 基础饲料配制

1.2.1.1 复配饲料基料的配制

以5∶3∶2的比例混合麦麸、豆粕、玉米粉作为基础饲料[22-23](见表1),加入蒸馏水使饲料含水量为65%。

1.2.1.2 复配饲料的配制

本研究中各组复配饲料成分:按最终复配饲料含水量65%,根据各组试验需要,确定各组的含油量、最终氯化钠含量,剩下的成分以干燥的基料补足,计算出各组复配饲料实际需要添加的基料、油脂、氯化钠、蒸馏水及植物油的量。

将一定量的氯化钠溶于一定量的蒸馏水中,配制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称取足量的基料,往基料中滴加所需的植物油或加入一定量的适宜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并搅拌均匀,现配现用。

1.2.2 幼虫饲养

取同批次黑水虻虫卵孵化,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分别为27℃、70%~75%RH。孵化时应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水分蒸发过快。孵化后的幼虫转移到幼虫养殖的盒子中,用基础饲料喂养至7日龄。

1.2.3 不同油脂含量配方及试验

试验按油脂含量分为以下7组:3.0%、6.0%、9.0%、12.0%、15.0%、18.0%、21.0%,将喂养至7日龄的幼虫按饲料油脂含量梯度分组饲养,在梯体PP塑料盒中,每组6个平行,每小组放入100条幼虫投复配饲料50 g,调节氯化钠含量3.0%,含水量至65%。保证同一组的油脂含量不变,做好防止幼虫逃跑的工作。

1.2.4 不同氯化钠含量配方及试验

试验按氯化钠含量分为以下13组:0、0.5%、1.0%、1.5%、2.0%、2.5%、3.0%、3.5%、4.0%、4.5%、5.0%、5.5%、6.0%。将喂养至7日龄的幼虫按饲料氯化钠含量梯度分组饲养,在梯体PP塑料盒中,每组3个平行,调节油脂含量3.0%,含水量至65%,每小组放入100条幼虫,投复配饲料45 g,保证同一组的氯化钠含量不变,做好防止幼虫逃跑的工作。

1.2.5 生长性能测定

每日观察各组幼虫的生长情况。1周后,测量幼虫的鲜重和干重、剩余饲料的重量,每组幼虫存活数,并记录。将记录后的幼虫组放入烘箱,95℃烘至恒重。计算存活率、幼虫总增重量(干重)、饲料转化率(ECD)、表观消化率(AD)、饲料利用率(ECI)和料重比(FCR)。

存活率(%)=存活数量/100×100

幼虫总增重量(干重,g)=试验末幼虫干重-幼虫初始干重(幼虫初始干重≈0)

饲料转化率(ECD,g/g)=幼虫总增重量(干重)/(初始饲料干重-剩余物干重)

注:剩余物包括剩余饲料和虫粪。

表观消化率(AD,g/g)=[添加饲料重量(干重)-虫粪重量(干重)]/添加饲料重量(干重)

饲料利用率(ECI,g/g)=幼虫总增重量(干重)/添加饲料重量(干重)

料重比(FCR,g/g)=添加饲料重量(干重)/幼虫总增重量(鲜重)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的分析,在统计软件SPSS Statistics 22.0中进行,进行多重比较及非参数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采用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定)。事后多重比较采用Scheffe法,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所有数据记录及图表绘制,在办公软件WPS Office 2016-WPS表格(10.1.0.5603)中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脂含量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油脂含量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

表2(续)不同油脂含量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饲料油脂含量从3.0%升至21.0%时,总体上对黑水虻幼虫存活率、总增重、饲料转化率、表观消化率、饲料利用率和料重比的影响均有差异。

当油脂含量为3.0%~18.0%,黑水虻幼虫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当油脂含量上升至21.0%,黑水虻幼虫存活率显著降低,达到最低值(59.50%,P<0.05)。其中饲料油脂含量为3.0%~12.0%时,幼虫存活率均在90.00%左右,其中最大值达到93.83%;当饲料油脂含量为12.0%~15.0%时,黑水虻幼虫存活率随着饲料油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76.83%);当饲料油脂含量为15.0%~18.0%时,黑水虻幼虫存活率随着饲料油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88.33%)。从黑水虻幼虫存活率来看,利用餐厨垃圾等高油脂含量的有机废弃物饲养黑水虻幼虫时,应控制饲养底物中的油脂含量不高于18.0%。

饲料油脂含量对黑水虻幼虫干重总增重影响,总体呈下滑趋势,其中黑水虻幼虫干重的最大增重出现在油脂含量为6.0%时,最大增重为2.685 0 g。当油脂含量为3.0%~9.0%,黑水虻幼虫总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油脂含量大于等于12.0%后增重降低,油脂含量为12.0%~21.0%时黑水虻幼虫总增重均显著低于油脂含量为3.0%~9.0%组(P<0.05)。从黑水虻幼虫干重总增重来看,实际生产中利用餐厨垃圾等高油脂含量的有机废弃物饲养黑水虻幼虫时,应控制饲养底物中的油脂含量在12.0%或以下。

当饲料油脂含量为3.0%~21.0%时,随着饲料中油脂含量的增加,黑水虻饲料转化率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饲料转化率最大值(0.372 4 g/g)出现在饲料油脂含量为18.0%的时候。其中当油脂含量为3.0%~15.0%,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当油脂含量升至21.0%,饲料转化率骤降为0.058 2 g/g,差异显著(P<0.05)。实际生产中利用高油脂含量的有机废弃物大量养殖黑水虻幼虫,需要获得最大的饲料转化率应控制饲养底物中的油脂含量在18.0%或以下。

当饲料油脂含量为3.0%~21.0%时,表观消化率随着油脂含量的增多逐渐降低,最大值0.539 7 g/g出现在油脂含量为3.0%的处理组,最小值-0.034 4 g/g出现在油脂含量为21.0%的处理组。当饲料油脂含量为3.0%~21.0%时,饲料利用率随着油脂含量的增多波动变化。饲料油脂含量为6.0%时,有最大的饲料利用率0.151 7 g/g,最小的饲料利用率0.027 3 g/g出现在油脂含量为21.0%的处理组。当饲料油脂含量为3.0%~12.0%时,黑水虻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油脂含量大于12.0%后料重比显著提高,油脂含量为15.0%~21.0%组料重比均高于油脂含量为3.0%~12.0%组。饲料油脂含量为3.0%时,有最低的料重比1.772 4 g/g,最高的料重比6.251 8 g/g出现在油脂含量为21.0%的处理组。实际生产中,为控制生产成本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需要最大的表观消化率和饲料利用率以及最小的料重比,一般生产上料重比在1~3 g/g之间比较合理。由表2数据,利用高油脂含量的有机废弃物大量养殖黑水虻,应控制饲养底物中的油脂含量为12.0%或以下。

综合所有数据,实际生产中利用高油脂含量的有机废弃物(如餐厨垃圾等)养殖黑水虻,饲养底物中的油脂含量应小于等于12.0%。

2.2 不同氯化钠含量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知,饲料氯化钠含量从0升至6.0%时,对黑水虻幼虫存活率、幼虫总增重、饲料转化率、表观消化率、饲料利用率和料重比均产生影响。

表3 不同氯化钠含量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

黑水虻幼虫存活率在氯化钠含量3.0%以内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氯化钠含量的增大,黑水虻幼虫存活率,从氯化钠含量2.5%开始有所下降,在氯化钠含量3.0%以上时,呈显著下降趋势;饲料中氯化钠含量在3.5%附近达到黑水虻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黑水虻幼虫在6.0%氯化钠含量下,几乎不能存活。实际生产过程,利用高盐分含量的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和餐厨垃圾等养殖黑水虻幼虫,底物中的盐分不宜高于3.0%。

饲料中氯化钠含量在0~2.0%之间,随着氯化钠含量的增大,黑水虻幼虫总增重(干重)及饲料转化率也有所增大(P>0.05);在2.0%左右时,黑水虻幼虫的总增重量(干重)及饲料转化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24 3 g和0.257 6 g/g;当氯化钠含量大于2.0%时,随着氯化钠含量的增大,黑水虻幼虫总增重(干重)及饲料转化率逐渐降低。因此实际生产中,从黑水虻幼虫的总增重(干重)及饲料转化率来看,利用高盐分含量的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和餐厨垃圾等养殖黑水虻幼虫,底物中的盐分不宜高于2.0%。

当饲料氯化钠含量为0~6.0%时,表观消化率随着饲料中氯化钠含量的增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饲料氯化钠含量为0时,有最大的表观消化率0.709 8 g/g。饲料氯化钠含量从0增加至6.0%时,饲料利用率波动变化,其中饲料利用率最大值0.160 3 g/g出现在氯化钠含量为2.0%的处理组。实际生产中,利用高油脂含量的有机废弃物大量养殖黑水虻,应控制饲养底物中的氯化钠含量在2.0%以下。

饲料中氯化钠含量在0~2.0%之间,随着氯化钠含量的增大,黑水虻料重比有所下降(P>0.05);在2.0%左右时,料重比达到最小值1.415 2 g/g;当氯化钠含量大于2.0%时,随着氯化钠含量的增大,料重比逐渐升高。因此实际生产,料重比一般为1~3 g/g,从料重比的角度来看,利用高盐分含量的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和餐厨垃圾等养殖黑水虻幼虫,底物中的盐分不宜高于2.0%。

表3(续)不同氯化钠含量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

综合所有数据考虑,实际生产中利用高盐分含量的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和餐厨垃圾等)养殖黑水虻幼虫,饲养底物中的盐分含量应小于等于2.0%。

3 讨论

3.1 油脂含量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设置7个不同油脂含量梯度的饲料饲喂黑水虻幼虫,油脂含量3.0%~18.0%时,黑水虻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但油脂含量升至21.0%,黑水虻幼虫存活率骤减至59.50%。在油脂含量对昆虫存活率影响研究中,Ruschioni等[24]将有机橄榄果渣添加到饲料基质中饲养黄粉虫幼虫,发现饲料中橄榄果渣的添加量在25.0%~75.0%(油脂含量是6.18%~7.44%DM)时,黄粉虫幼虫的存活率从78.00%降低至58.00%;李学博等[20]也发现,当饲料油脂含量高于50.0%时,可导致丝光绿蝇幼虫死亡率提高至32.60%。与李学博等[20]研究对比,本试验在较低油脂浓度(21.0%)时便出现高达59.50%的死亡率。其差异可能是由于采用的油脂形态不同造成。由于餐厨余中液态脂肪含量高,本试验采用植物油作为脂肪,模拟高油脂的餐厨余。存活率的降低有可能由于过高的液态脂肪影响黑水虻幼虫的呼吸,使其气门闭塞。本试验未对饲料中固态脂肪进行探究。同时,脂肪为黑水虻幼虫生长提供必要的能量来源,促进黑水虻幼虫的生长,但油脂含量过高,饲料中其他诸如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相对降低,导致高油脂饲喂的黑水虻幼虫生长增重量低于低油脂饲喂的黑水虻幼虫增重量。本试验发现油脂含量升至12.0%之后,黑水虻幼虫增重明显低于3.0%~9.0%的试验组,油脂含量过高抑制黑水虻幼虫的生长,导致饲料利用率也下降,料重比会相对增大。此外,在其他昆虫试验中,李学博等[20]也发现当油脂含量升至10.0%时,丝光绿蝇幼虫增重显著降低,与本文所得结果相似。

本试验发现,油脂含量为3.0%~15.0%时,黑水虻幼虫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当油脂含量升至21.0%时,转化率骤减至0.058 2 g/g,此时表观消化率为-0.034 4 g/g,这可能与黑水虻幼虫存活率下降和脂肪氧化有关。油脂受氧、水、光、热以及微生物等的作用,会逐渐水解或氧化而变质酸败,使中性脂肪分解为三酰甘油和脂肪酸;或使脂肪酸中的不饱和链断开形成过氧化物,再依次分解为低级脂肪酸、醛类、酮类等物质[25]。除此之外,试验操作季节在冬季,室内温度12℃左右,培养箱温度为30℃,油脂含量高的试验组别,其油脂与水的体积大于干料,油脂出现部分凝固现象,其中油脂含量18.0%和21.0%的试验组可用肉眼观察到其油脂部分凝固现象,因此油脂含量18.0%和21.0%的试验组饲料真实油脂含量低于理论油脂含量。由于饲料在养殖及后期处理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室内温度与培养箱温度差别较大,其中油脂会发生氧化,从而导致实际剩余饲料干重比理论剩余饲料干重偏高。当添加21.0%油脂时,饲料转化率降低,表观消化率甚至出现负值,这可能是其氧化作用太强导致的。随着饲料中油脂含量的增高,转化率和表观消化率可能受黑水虻幼虫存活率降低的影响出现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饲料油脂含量在3.0%~15.0%、18.0%~21.0%时,黑水虻幼虫存活率、增重量不断降低,存活率在12.0%油脂含量之前降低幅度小,其存活率下降缓慢,油脂含量18.0%存活率不降反升。油脂含量18.0%增重量也同样出现不降反升的情况,推测在试验过程中,高油脂含量出现部分凝固现象,导致其饲料真实油脂含量低于理论油脂含量,即18.0%油脂含量组别实际饲料油脂含量极有可能低于15.0%油脂含量组别,所以其存活率、增重量高于15.0%组别。而21.0%油脂含量组别虽然也出现油脂凝固现象,但由于其油脂含量高,因而其饲料真实油脂含量也偏高。饲料中实际油脂含量从小到大排序可能为:3.0%油脂含量、6.0%油脂含量、9.0%油脂含量、12.0%油脂含量、18.0%油脂含量、15.0%油脂含量、21.0%油脂含量。

因此,不考虑试验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油脂均匀不出现凝固现象,饲料油脂含量对黑水虻幼虫存活率、增重量、饲料转化率、表观消化率、饲料利用率和料重比的影响,建议饲料油脂含量为6.0%或9.0%时,相对于其他组别,其幼虫存活率、增重量、饲料转化率、表观消化率及饲料利用率较高,料重比较低。

3.2 氯化钠含量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

饲料氯化钠含量对黑水虻存活率、幼虫总增重(干重)的影响,可能与黑水虻幼虫体内的离子平衡有关。饲料中氯化钠含量在3.0%以内对黑水虻幼虫存活率、幼虫总增重(干重)影响不显著;从氯化钠含量2.5%时黑水虻存活率和幼虫总增重(干重)开始有所下降,在氯化钠含量3.0%以上时,呈显著下降趋势。研究表明,与黑水虻同为双翅目的果蝇,其幼虫在盐浓度0.2 mol/L左右可能存在一个先天的阈值偏移范围,与高盐受体神经元0.1~4.0 mol/L的电生理阈值(与离子平衡有关)高度一致[26]。在盐胁迫(饲料高盐含量)时,果蝇肠道离子运输机制会被重新调整,抑制钾离子的摄入,促进钠钾离子的分泌,以维持体内血淋巴的离子平衡[27]。因此,黑水虻幼虫可能在2.0%左右,同样存在着一个先天的阈值偏移范围。当饲料中盐含量较高时,黑水虻幼虫体内离子平衡被破坏,影响其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28],进而影响黑水虻幼虫的存活率和生长。同时在饲料氯化钠含量为0~2.0%时,随着氯化钠含量的增大,黑水虻幼虫总增重(干重)及饲料转化率也有所增大,可能与黑水虻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氯化钠的生理需求有关。由于黑水虻幼虫的正常生理代谢,依赖于正常的体内离子平衡,当黑水虻幼虫的饲料中钠盐缺乏时,黑水虻幼虫的钠摄入不足,不能满足其随着生长发育而增加的钠离子需求,可能会抑制其生长发育[29]。

当氯化钠(NaCl)含量大于2.0%时,随着氯化钠含量的增大,黑水虻幼虫饲料转化率逐渐减小,可能主要受黑水虻幼虫存活率的下降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当氯化钠含量大于2.0%时,随着氯化钠含量的增大,黑水虻幼虫存活率降低。当氯化钠含量大于2.0%时,饲料氯化钠含量对黑水虻幼虫总增重(干重)及饲料转化率与黑水虻存活率成正比,因而黑水虻幼虫总增重(干重)主要随着氯化钠含量的增大及幼虫存活率降低而减小。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在盐味中可以触发两种不同的行为反应。通常,浓盐水溶液会引起哺乳动物强烈的规避行为;而低浓度的NaCl特别是在钠耗尽后通常对哺乳动物表现出吸引力[30]。在果蝇的生长也有相关的研究,适量的盐可加速果蝇幼虫发育;特别是有利于维持体液平衡,保证幼虫生长的持久性。但高浓度盐对果蝇有严重危害作用,可引起机体多种生理功能失调。不同浓度的盐对幼虫的毒害程度不同,0.25 mol/L NaCl被幼虫摄入肠道后,会破坏果蝇内部的渗透压平衡或者微生物系统;1 mol/L NaCl造成的高渗环境可直接使果蝇细胞脱水、皱缩甚至死亡[31]。

根据试验数据,饲料中氯化钠含量在2.0%左右时,黑水虻幼虫的增重量(干重)、饲料转化率、表观消化率及饲料利用率可能达到最大值,料重比达到最小值。而中国城市餐厨余中全盐含量在8.96%~34.3%,氯化钠含量在4%~6%,盐含量在不同城市,不同季度有所不同,但基本处于这个范围内[32]。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处理高盐分的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和餐厨垃圾等,可控制底物的盐分含量在3.0%以下。

4 结论

黑水虻幼虫生长受饲料中油脂含量和含盐量的影响,当油脂含量、含盐量上升至一定程度,会导致黑水虻幼虫存活率降低、增重减少,饲料转化率、表观消化率、饲料利用率和料重比可能受黑水虻幼虫存活率的降低出现变化。目前,黑水虻幼虫不同龄期的抗性差异及相关机制仍不清楚,并且,盐胁迫对黑水虻幼虫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及传代的影响,尚缺乏足够的研究。在目前的情况下时,根据已知的黑水虻幼虫特点(存在个体差异,调控可能与基因有关)[28],综上所述,饲料油脂含量为12.0%时,其幼虫存活率、增重及饲料转化率较高。因此在实际运用黑水虻幼虫处理餐厨垃圾的过程中,前期可将餐厨垃圾的油脂含量控制在12.0%以下,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并养殖出优质的黑水虻幼虫。在饲料含盐量方面,为更好地利用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和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可将盐含量稀释到3.0%以下,有利于处理有机废弃物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黑水餐厨氯化钠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热电气联供系统优化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餐厨垃圾高温厌氧消化启动和调试探究
小型堆肥箱用于餐厨垃圾连续堆肥的性能试验
黑水鸡的感动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高值化利用技术发展展望
小小励志鸡—黑水鸡
小小励志鸡—黑水鸡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